最新消息
 
根據The Liaison Strategies survey一項新的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多倫多人並不認為這座城市是退休的好地方。 在調查報告中,受訪者被問及是否同意多倫多是一個退休的好地方。
 
結果顯示,約65%的受訪者表示不同意這項說法,32%的受訪者表示同意,而3%的受訪者則表示不確定。
 
聯絡策略負責人戴維·瓦倫丁(David Valenti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生活成本、交通、日托服務的可用性以及安全感很可能正在影響這些數字。老年人中這個數字上升到70 %。”
 
高生活成本可能對退休生活的可負擔性產生影響。 退休人士通常有固定的收入來源,高昂的房價、物價和日常開支可能會增加他們的經濟壓力。 退休人士通常希望在退休期間能夠享受優質的生活,包括醫療保健、休閒活動和社交機會等,而高生活成本可能會限制他們在這些方面的選擇和滿足。
 
此外,調查還顯示,約57%的受訪者認為多倫多是養育孩子的好地方,52%的受訪者認為多倫多是養狗的好地方。
 
在交通方面,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多倫多不適合開車,另外44%的受訪者認為多倫多不是騎自行車的好地方。
 
交通問題也可能對退休生活品質產生影響。 交通擁堵和交通工具的便利性是城市居住者關注的重要議題。 退休人士可能更注重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適性,包括公共交通系統的可靠性、無障礙設施以及步行和自行車的友善程度。 如果城市的交通問題嚴重,可能會限制退休人士的活動範圍和日常出行的便利性,進而影響他們對該城市作為退休地點的看法。
 
民調還顯示,多倫多市長鄒至蕙的支持率稍微下降。 大約53%的多倫多人表示他們認可她的市長表現,這一比例比上個月下降了兩個百分點。
 
瓦倫丁指出:「這不是我們上個月看到的16個百分點的下降,這些數字在調查誤差範圍內,因此,這是否是下滑的延續,或者她的數字是否正在穩定,還有待觀察。 」
 
根據調查,多倫多市長的主要支持者來自市中心地區,6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認可她在最高職位上的表現。 而支持率相對較低的地區包括北約克(約50%的支持率)、士嘉堡(約46%的支持率)和怡陶碧谷(約39%的支持率)。
 
此次調查由Liaison Strategies於3月14日至15日期間使用互動式語音應答技術對860名多倫多居民進行。 調查結果的誤差幅度為正負3.34%,在20次調查中有19次落在該幅度內。
最新消息 2023-12-14

安省省長福特近日表示,他的政府希望緩解多倫多周邊的交通擠塞,曾考慮回購407號公路的方案。在多番考量之後,最終決定在401號公路下方修建高速公路。根據《Global News》報導,福特在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接受AM 640電台的Ben Mulroney採訪時表示,他對於在高速公路下方修建交通和過境隧道感到信心滿滿,因為安省擁有「合適的」隧道專家團隊來處理這個龐大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

福特上週公布了他的計劃,承諾修建一條長達55公里的隧道公路,以解決大多倫多地區400系列公路擠塞的問題。省長承諾進行一項可行性研究,以考慮從賓頓到士嘉堡的計劃是否可行,並了解其成本。

「我們考慮了所有選項,將所有選項都擺到桌面上,無論是30公里、40公里還是50公里。」福特在週六告訴AM 640。

「我的理論是,一旦開始鑽孔,就永遠不會把鑽孔機從地裡拿出來。」福特說。「如果你能負擔得起30公里,那麼就做30公里,最終你也會保持平衡。」

參考閱讀: 【多倫多401公路下方將建「全球最長隧道」】

福特表示,成本和時間將是決定政府是否繼續進行的主要因素,但並未提供任何大致的估計。

「我對時間很有信心。」福特說。「只要有合適的團隊,任何事情都可以設計,我們會確保有合適的團隊。」

「我們了解隧道工程,」福特指著安大略線說,根據多倫多地區貿易委員會進行的分析,安大略線目前正在建設中,每公里的成本約為7億加元。基礎設施專家警告政府,由於在現有高速公路下挖掘隧道的複雜性,如此規模的項目可能耗資數百億加元,並且可能帶來多年的施工問題,加劇交通擠塞。隧道還將包括交通基礎設施,這將使成本增加。

「我們還在考慮在401號公路沿線的隧道中心建立一個交通系統,該系統將在每個站點設有站點,」福特說。

反對派認為,考慮到安省目前4390億加元的債務負擔,修建大型隧道的成本可能過於高昂,而且無法解決目前困擾司機的交通擠塞問題。相反,一些政黨建議實施一項省級計劃,例如為在大多區運輸貨物的卡車運輸公司支付407號公路的通行費,而401號公路則免費供乘用車使用。

在對話中,福特表示他的政府曾短暫考慮過這個想法,並重申他的觀點,即Mike Harris的進步保守黨政府在1999年出售這條高速公路是一個糟糕的決定。

「我們也考慮過這個問題,」福特說。「前任政府以23億加元的價格將其出售,這是我見過的最大錯誤。」

福特表示,407號高速公路現在「價值約350億加元」,但表示政府決定不花錢回購,因為內部完成的研究表明「所有400系列高速公路都將在未來25年內達到滿負荷狀態」。

「研究表明,407號高速公路再過20到25年就會達到滿負荷狀態——這違背了初衷,」福特說。

當被問及臨時妥協方案時,福特提到了413號高速公路和Bradford Bypass——這兩條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但尚未確定運營時間表。

2019年,省政府重啟了413號高速公路的建設,但預計要到明年才會開始動工,目前尚未公布該路線的成本估算。

雖然目前尚不清楚可行性研究需要多長時間,但福特再次表示,他的政府已經承諾修建某種版本的高速公路隧道。

「我們必須考慮那些在高速公路上的人,他們每週要在那裡被困上幾個小時,甚至每年要被困上百個小時,」福特說。

 

最新消息 2024-10-01

多倫多市政府最新宣布,備受矚目的聖勞倫斯市場北大樓(St. Lawrence Market North)已進入最後收尾階段,並計劃於2025年春季正式開幕!這座造價1.28億加元、歷時27年規劃與建設的市場即將迎來租戶入駐,並陸續對公眾開放。

隨著開幕日期的臨近,市場內部的首批照片也正式曝光,這座全新的五層建築將成為多倫多最具代表性的購物與社交地標。

👉🏻市場內部曝光!永久性農貿市場+市政法庭

據市政府透露,新的北市場大樓將分階段迎來租戶入駐,以提供市政服務,大樓內部的行政單位將於2025年秋季和冬季陸續搬遷入駐。

農貿市場區域則將於2025年春季開始運營,屆時將迎來正式的開幕活動,並提供一系列農產品市集和社區活動。

新市場大樓將取代舊的北市場,內部設施包括:
✅ 一樓永久性農貿市場——取代2016年以來一直設在臨時帳篷內的市場
✅ 樓上市政法庭與行政辦公室——容納全新的多倫多法院服務法庭
✅ 充滿活力的彩色飾面與挑高中庭,成為Front街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
✅ 地下停車場——由多倫多停車管理局運營,為前來市場購物的市民提供便利

👉🏻27年等待,全球矚目!多倫多終於迎來新地標

多倫多市政府早在1998年就提出更換舊北市場大樓的計劃,這座建於1967年的市場大樓最終於2016年拆除,並在附近幾個街區搭建了一個臨時帳篷市場以供商販使用。經過多年規劃與施工,這座全球矚目的新市場終於即將亮相!

隨著開幕日期臨近,市政府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公布更多與盛大開幕儀式及農貿市場營運相關的細節。這座嶄新市場不僅將提供高品質的農產品和美食,還將成為多倫多市中心的一大文化與社交地標。

經過27年的等待,這座全新聖勞倫斯市場北大樓即將迎來第一批顧客,你準備好了嗎?

 

最新消息 2025-02-04

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 CFIA)因應2024年12月爆發的禽流感,下令撲殺位於 艾奇伍德 (Edgewood)、環球鴕鳥農場 (Universal Ostrich Farm)約400隻鴕鳥。事件引起國際關注,多位美國保守派人士表態支持,並提出協助鴕鳥遷移至美國以避免被撲殺。

農場方面已多次提出法律上訴,包括聯邦法院(Federal Court)、聯邦上訴法院(Federal Court of Appeal),並計劃向加拿大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 of Canada)申請上訴許可,限期為10月3日


美國保守派評論員 Chris Sanders 近日發佈影片,表示願意協助將鴕鳥遷往 奧克拉荷馬 (Oklahoma)、德州 (Texas)及 南達科他州 (South Dakota)等地的牧場。他呼籲貨車司機加入行動,農場發言人 Katie Pasitney 亦證實正積極研究相關方案。

事件亦引起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部長 Robert F. Kennedy Jr. 關注。他曾致函 CFIA 局長 Paul MacKinnon,呼籲保留鴕鳥以作免疫研究用途,認為鴕鳥對禽流感的免疫反應具科學價值。

Pasitney 在 Facebook 上發文表示,撲殺行動可能即將展開,呼籲公眾聯絡相關部門,「站在歷史正確的一方」。CFIA 暫未公布具體行動時間表。

 

🔗資料來源:https://globalnews.ca/news/11439251/british-columbia-ostrich-cull-united-states/ 

 

最新消息 2025-09-23

列治文皇家騎警(RCMP)道路安全單位(RSU)在今年10月展開了一系列交通執法行動,結果共開出多達801張交通罰單,並因超速扣押了兩輛車輛。

10月11日,警方在威斯敏斯特公路上攔下一輛以時速159公里行駛的BMW M5,該車不僅嚴重超速,還在行駛途中強行超車。涉事司機被罰款總額高達851加元,其中包括超速超過60公里的483加元罰款,以及因駕駛不謹慎的368加元罰款,另外司機還被扣6分,車輛則被扣押至少七天。

類似情況在10月20日再次上演,警方攔截了一輛以時速143公里行駛於限速90公里區域的車輛。司機同樣收到超速罰單,車輛亦被扣押至少七天。

👉🏻HOV車道執法行動

10月18日,騎警在Grant McConachie Way北向Arthur Laing Bridge一帶展開了一次HOV車道執法行動。在短短兩小時內,共開出26張罰單,涉及34項違規指控,強化了對專用車道違規使用者的管控。

在801張罰單中,207張涉及車輛技術問題,163張因超速,127張因駕駛執照相關違規,另有60張因分心駕駛,以及26張因醉駕或藥駕被開具。

根據RCMP公告,ICBC數據顯示,接近一半涉及行人的交通意外發生於10月至翌年1月之間。警方呼籲市民提高駕駛警覺性,尤其在雨季來臨時,應調整車速並時刻禮讓行人。

列治文皇家騎警隊長Eric Baskette呼籲,面對惡劣天氣,所有駕駛者應保持警惕,謹慎駕駛,為自己及他人創造安全的道路環境。

 

最新消息 2024-11-25

一位知名的列治文地產經紀人兼開發商在承認偽造簽名以處理土地合併交易後,被停職六個月。卑詩省金融服務管理局(BCFSA),該省的地產專業人員監管機構,於7月29日通過同意令對拉曼迪普·辛格·庫納(Ramandeep Singh Kooner)及其個人地產公司實施了停職處罰。

“持牌人有義務誠實行事,並具備合理的謹慎和技能。這些行為破壞了地產行業的誠信,構成了不正當或欺騙交易,”BCFSA調查主任Raheel Humayun在8月30日的一份聲明中表示。

Humayun指出,庫納的處罰,包括10,000加元的罰款和5,000加元的執法費用,本可以更為嚴厲。“BCFSA對這位地產持牌人的處罰是當時違規行為發生時所允許的最大處罰。2015年,紀律處罰提高至每次違規罰款250,000加元,以應對和威懾此類嚴重不當行為,”Humayun說。

監管機構表示,2015年8月21日,列治文三位相鄰的業主與買家簽署了買賣合同,但須經列治文市政府批准土地合併。

庫納在幫助一組受讓人接手買家的合同比約時,參與了這筆土地合併交易。

2015年9月22日,庫納代表受讓人將市政府的授權書交給了Seafair Realty公司的一位同事,讓業主在授權書上簽字。然而,監管機構指出,其中兩名業主並未在授權書上簽字。

“不久之後,兩位房東前往列治文市政廳,詢問簽署這些授權書的風險時,才發現這些授權書已由庫納簽署並提交。”“當市政廳發現這些簽名不是房東本人時,立即取消了重新分區的申請,買家最終也沒有完成買賣合同,”監管機構補充道。

庫納聲稱,他得到了第三位房東的口頭同意,而該房東聲稱已經得到了鄰居的同意,儘管庫納並未向其他房東核實這一說法。

在這次具爭議的土地合併交易期間,庫納直言不諱地批評列治文居民對在獨立屋區重建大型住宅的擔憂。庫納表示,如果對所謂的“巨型住宅”實施進一步限制,房產價值可能會下降。

從2014年至2022年,庫納向某些市議會候選人捐贈了總計20,150加元,包括市長馬保定(Malcolm Brodie)和議員麥樂田(Bill McNulty)及盧仙泳(Alexa Loo)。(許多捐款通過公司實體進行,並在禁止此類捐款之前完成。)

 

最新消息 2024-09-03
安大略省政府近日宣布,將於 2024 年 7 月 1 日在全省範圍內實施自動車牌更新系統。這是北美第一個採用此措施的省份,旨在簡化更新流程,為駕駛員節省寶貴時間。
 
根據政府新聞稿,乘用車、輕型卡車、摩托車和輕便摩托車的車牌將在到期前 90 天內自動更新,前提是車主擁有有效保險,且無未繳罰款或通行費。如有任何未付費用,車主必須先清繳才能進行更新。
 
如果車牌無法自動更新,車主將收到通知,需要親自或在線前往 ServiceOntario 手動更新車牌。
 
政府估計,這一新系統將為安大略省 800 萬駕駛員每年節省 90 萬小時的時間,使他們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交通部長 Prabmeet Sarkaria 強調,省政府已取消了乘用車車牌標貼費,每輛車每年為司機節省 120 加元。
 
在 7 月 1 日實施自動更新之前,到期的車主仍需手動免費完成更新(通常在車主生日當天)。居民可以在 ontario.ca/platerenewal 網站上查看車牌狀態。
 
根據《公路交通法》,未能更新車牌的駕駛員可能面臨高達 1,000 加元的罰款。駕駛員可以透過 ServiceOntario 網站或致電 1-800-387-3445 訂閱電子更新提醒。
 
這個自動更新系統不會改變省、市或 407 ETR 收取未繳罰款和通行費的方式。這項創新舉措旨在簡化更新流程,提升安大略省駕駛員的整體體驗。
最新消息 2024-06-28

歷經六年奔波,列治文一個華裔家庭依然未能等到公義降臨。2019年因車禍喪命的張武偉牧師,其家人近日終於打破沉默,公開控訴司法制度失靈,直言「心寒又絕望」。而近日另一宗造成11死的溫哥華節慶車撞悲劇,更令張太決定挺身而出,避免更多家庭重蹈覆轍。

👉🏻六年奔波換來無罪結果 家屬痛批制度無情

案發於2019年5月2日,張牧師當時正在和平門邊境附近活動時被一輛車撞擊身亡。涉案司機Gurbinder Singh事後被控,但經過漫長審訊,今年4月卻因精神問題被裁定不需負刑責,案件直接撤銷,讓家屬徹底失望。

張太及兩名兒子日前在一場記者會上情緒激動表示:「我們一直深信法律,但現實狠狠地打了我們一巴掌。」其中一子Solomon更指出,父親的死亡被司法體系視作微不足道的瑣事,令人難以接受。

👉🏻皇騎及檢控官換人如換衫 理由不明、無筆錄無回應

家屬透露,六年間該案曾兩度更換調查警員,連負責檢控的律師亦有變動。至今,他們連判決書都未曾見過,更未獲告知為何檢方放棄上訴。兒子Benjamin直言:「我們只是想知道,為何這樣判?但至今仍無交代。」

👉🏻精神病脫責?張太:冇同情、冇公義

張太透過翻譯表示,無法理解僅憑一份辯方精神醫生報告就足以讓一宗奪命案件不了了之。她亦不滿整個審訊過程無人對受害人家屬表示同理,認為法院的冷漠更添痛苦。

👉🏻拉普拉普慘案成導火線 張太決心站出來

原本選擇沉默的她,因最近發生在溫哥華、造成11死的拉普拉普節車禍慘劇,決定站出來發聲:「如果制度唔改,下一個受害嘅家庭,可能就係你哋。」

該案疑犯目前正接受精神狀況評估,以決定是否適合出庭受審。張太擔心,溫哥華案的受害人家屬恐怕會重演她家的悲劇經歷。

👉🏻官方口徑冷冰冰 律政廳:願與家屬會面,但不干預司法

對於家屬要求上訴的呼聲,檢控部門拒絕作進一步行動,稱上訴機會渺茫。律政廳回應表示,廳長Niki Sharma願與張家會面聽取意見,但強調廳方無權干預司法判決。

政府在電郵中表示:「法官會基於證據及法律獨立作出裁決,這是我們三權分立的重要原則。」

👉🏻政界聲援 保守黨議員表明支持改革

張家於記者會上獲得列治文中-馬寶選區候任聯邦議員區澤光,以及省議員庫納(Steve Kooner)現場支持。庫納表示:「保守黨一直推動司法改革,這宗案件突顯改革的必要性。」

👉🏻「爸爸條命唔可以白死」 家屬堅持為制度鬥到底

Solomon最後表示,他們不會就此罷休:「我唔可以接受父親的犧牲就這樣被遺忘,我哋要讓社會知道,制度需要變,正義唔可以靠運氣。」他呼籲所有面對類似不公平對待的家庭站出來,團結發聲:「你哋唔係孤單。」

 

最新消息 2025-05-10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即將於 8 月 15 日在阿拉斯加(Alaska)舉行高峰會之際,加拿大(Canada)總理卡尼(Mark Carney)與烏克蘭(Ukraine)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於週一通話,重申加拿大(Canada)在推動烏克蘭(Ukraine)和平進程中的領導地位,並強調任何協議都必須以烏克蘭(Ukraine)為主體。


兩位領袖的通話釋出明確訊息:烏克蘭的未來不能由外國決定,加拿大將堅定支持烏克蘭的主權與領土完整。

加拿大堅定與烏克蘭站在一起,」總理辦公室聲明指出,「任何和平方案都必須由烏克蘭人主導,並包含具約束力且可信的安全保障。邊界不能以武力改寫。

自俄羅斯(Russia)於 2022 年 2 月全面入侵烏克蘭(Ukraine)以來,已佔領近五分之一的烏克蘭領土。除早於 2014 年吞併的克里米亞(Crimea)外,俄方亦正式聲稱盧甘斯克(Luhansk)、頓涅茨克(Donetsk)、赫爾松(Kherson)及扎波羅熱(Zaporizhzhia)四個地區為其領土,儘管在後三者中僅控制約七成。俄軍亦在另外三個地區佔據部分土地,而烏方則表示控制俄羅斯庫爾斯克(Kursk)地區的一小塊區域。

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通話中感謝加拿大(Canada)持續提供軍事、財政及人道援助,並警告俄羅斯(Russia)可能藉峰會拖延戰事,而非真心尋求和平。

「俄羅斯只是想拖延時間,」澤連斯基(Zelenskyy)在社交媒體發文指出,「我們感謝加拿大堅定支持,並堅持烏克蘭必須參與談判。

卡尼總理(Prime Minister Mark Carney)亦表明,加拿大(Canada)不會接受任何涉及領土讓步的和平方案,並強調烏克蘭(Ukraine)的邊界必須獲得尊重。他指出,加拿大(Canada)將繼續在國際舞台上發揮道德與戰略領導作用,確保民主原則與國際法不被犧牲。

儘管特朗普(Donald Trump)表示有意促成停火協議,加拿大(Canada)已明確表示:和平不能在烏克蘭(Ukraine)缺席的情況下談判,任何持久解決方案都必須以烏克蘭(Ukraine)為核心。

 

加拿大堅定支持烏克蘭,會改變其在全球的政治地位嗎?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news/politics/carney-zelenskyy-talk-before-trump-meets-putin-1.7606064 

 

最新消息 2025-07-14

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週三宣布將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令隔夜利率降至2.25厘。這是央行今年內第四次減息,亦是繼三月後的第二次調整,延續自2024年春季起由5厘高位逐步放寬的貨幣政策。

此舉預料將令商業銀行向客戶提供的貸款利率隨之下調,對持有浮息按揭或貸款的加拿大人而言,借貸成本有望下降;而新申請貸款者亦可能獲得更優惠的利率選項。

央行在聲明中指出,全球貿易戰及美國加徵關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令政策制定變得更具挑戰性,亦難以預測未來是否仍有減息空間。

「儘管全球經濟在面對美國歷來最大規模的關稅措施時展現出一定韌力,但影響正逐漸浮現。貿易關係正在重組,持續的貿易緊張局勢正抑制多國的投資活動,」加拿大央行在聲明中表示。

加拿大經濟於第二季收縮1.6%,主要反映出口下跌及企業投資疲弱,受不確定性影響。勞動市場亦持續疲軟,與貿易相關行業出現裁員潮,整體招聘活動亦見放緩。

央行同時恢復提供經濟前景預測,預計本國GDP於2025年增長1.2%、2026年增長1.1%、2027年增長1.6%。按季度計算,2026年下半年增長將有所加快,扭轉今年後期的疲弱表現。

加拿大央行行長Tiff Macklem在宣布減息後向記者表示,未來數月至2026年經濟將錄得「有限但溫和」的增長,惟民眾未必感受到明顯改善。

 

「我們並不預測加拿大經濟會出現急劇下滑或失業率大幅上升,這些通常是衰退的特徵,」Macklem說。

 

「從季度增長走勢來看,我們的預測雖然正面,但短期內仍然非常溫和,並於稍後回升。」

 

Macklem亦提到,儘管目前對經濟走向有較清晰的預期,但在面對美國政府政策時仍需保持審慎。

 

「經濟不斷演變,外圍不確定性仍然存在。若我們需要提醒,上週末總統Donald Trump的最新言論就足以證明這一點。美國貿易政策仍充滿變數,」Macklem指出。

 

「美國加徵關稅對加拿大經濟的影響仍未完全明朗,結構性變化如何演化亦難以預測。因此,儘管我們今天發表了前景預測,但其結果範圍比以往更廣。」

🔗 資料來源: https://globalnews.ca/news/11500081/bank-of-canada-interest-rates-october-2025

最新消息 2025-10-30

安大略省(Ontario)省長Doug Ford呼籲美國駐加拿大大使Pete Hoekstra就早前在渥太華(Ottawa)一場商業活動中,與安省駐美貿易代表David Paterson發生激烈衝突後,正式道歉。據報事件涉及侮辱性言語及粗口,導火線是安省政府近期在美國播出的反關稅廣告。

Ford週三向記者表示,Hoekstra的行為「不可接受」,並不符合大使身份。他同時表示個人對Hoekstra仍有尊重:「你應該打電話畀Dave Paterson道歉,就咁簡單。我明白你嬲,但你係好人,做番啱嘅事。」

事件發生於週一晚,在加拿大美國商業委員會(Canadian American Business Council)於渥太華舉辦的年度「雙邊關係現況」活動上。多位目擊者向CBC News證實,Hoekstra在現場對Paterson爆粗,並表達對安省反關稅廣告的強烈不滿。

該活動於加拿大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Canada)舉行,向來是加美政商界交流的重要平台。今年出席者包括外交部長Anita Anand及負責加美貿易事務的內政部長Dominic LeBlanc。不過,今年的氣氛明顯受事件影響,外交禮儀遭到破壞。目擊者指Hoekstra在場上不但使用粗言穢語,更點名批評省長Doug Ford。

美國駐加拿大大使館拒絕就事件作出回應。

加拿大爭取關稅減免的努力目前陷入停滯。原本期望達成全面貿易與安全協議的談判,現已縮窄至個別行業層面。Hoekstra一向以直言不諱見稱,過去曾批評加拿大對美國關稅的反制措施,亦曾淡化Donald Trump關於「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州」的言論。

Hoekstra的表現亦在最近Donald Trump與加拿大總理Mark Carney於白宮(White House)會面時被提及。Trump曾在橢圓形辦公室中指向Hoekstra說:「佢做得好唔好?唔好就換人。」

事件突顯加美貿易關係日益緊張,外交禮儀亦受到公眾關注。

據安省政府消息人士透露,Paterson在整段衝突中保持冷靜。事件最早由《Ottawa Sun》報導。Ford形容Paterson是他在華盛頓(Washington)貿易談判中的「主力」,強調其角色至關重要。

事件源於安省政府推出的一則反美國關稅廣告,廣告中引用了前美國總統Ronald Reagan的聲音。廣告在美國播出後引起Donald Trump強烈不滿,上週突然中止與加拿大的貿易談判,並宣布對加拿大加徵10%關稅,原因是廣告未即時下架。

 

總理Mark Carney週一在馬來西亞(Malaysia)表示,原本在鋼鐵和鋁等領域的談判已有進展,但因廣告事件而受阻。

在與Paterson發生衝突前數小時,Hoekstra曾在渥太華發表主題演講,表示不預期加美能在年底前達成新經濟協議:「我哋已經停止與加拿大談判,美國感恩節前唔會有協議。」


Hoekstra更指責加拿大破壞雙邊關係:「燒橋的是加拿大,不是Donald Trump。」他亦指控廣告構成「外國干預」,並提到美國即將舉行選舉及最高法院將審理Trump關稅政策的合法性。

 

Ford則為廣告辯護,指其成功引起美國選民關注:「我唔係想挑釁總統,我係想喚醒美國民主黨人,而事實證明,佢哋真係醒咗。」

外界亦關注Carney是否在廣告播出前已知情。Ford聲稱Carney及其幕僚長Marc-André Blanchard曾預覽廣告內容。不過,加拿大總理辦公室未有確認,只表示聯邦政府並無參與廣告製作或播出。

 

加拿大駐美大使Kirsten Hillman週三在參議院外交及國際貿易委員會作證。她表示未曾收到關於安省廣告的直接回應,並重申加美外交溝通渠道仍然暢通。


🔗資料來源:https://www.ctvnews.ca/politics/article/us-ambassador-hurls-insults-and-swore-at-ontario-trade-rep-sources-say/ ; https://www.cbc.ca/news/politics/ambassador-hoekstra-rant-9.6957854

 

 

最新消息 2025-10-30

一項旨在確認亞伯達省 (Alberta) 留在加拿大的請願運動近日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收集超過456,000個簽名,遠超啟動公投所需的294,000個門檻,引發社會對省份未來走向的廣泛關注。

發起人、亞伯達省前副省長Thomas Lukaszuk於週二舉行記者會,站在61箱簽名文件前宣布成果。他表示:「456,365位亞伯達省人已清楚表態,他們不支持分離主義。

這項名為「Forever Canadian」的請願書,提出的問題是:「你是否同意亞伯達省應繼續留在加拿大?」此舉是為反制主張獨立的亞伯達繁榮計劃 (Alberta Prosperity Project),後者正推動舉行公投,詢問省民是否支持亞伯達省成為主權國家、脫離加拿大。

雖然省長Danielle Smith曾公開表示支持亞伯達省留在聯邦,但其政府今年亦放寬了公投門檻,令分離主義團體更容易發起公投。

Lukaszuk強調,他的目的是避免社會撕裂。「這次行動是為了給省長一個機會,避免舉行公投,避免亞伯達省人因政治立場而分裂,」他說。「但最終決定權在她手上,她可以立即宣布公投,或將其與下次省選一併進行。」

在三個月內,Lukaszuk與義工團隊乘坐一輛33年車齡的巴士,走遍亞伯達城市與鄉郊,行程超過7,000公里,收集簽名。他形容過程充滿情感:「我們聽到很多動人故事,有笑有淚。很多人簽名是出於非常個人的原因,他們無法想像自己不是加拿大人。」

 

他形容這次運動具有療癒作用。「亞伯達省人已醒覺,找到自己的聲音。很多小社區的居民過去不敢發聲,以為自己是少數,但現在他們知道,我們是多數。」

亞伯達省選舉局(Elections Alberta)已確認收到請願書,並表示將於60日內完成核實程序,最遲於2026年1月6日公布結果。核實內容包括確認使用官方請願表格、簽名真實性及由義工見證,並會隨機致電簽署者確認。

選舉局表示:「如請願成功,將把政策建議提交予省議會議長。」

Lukaszuk稱,這是加拿大史上最大型的請願運動。「從未有選舉專員處理過這種規模的請願,但我相信他會準確而迅速地完成。」

隨著請願階段結束,Lukaszuk表示將回歸日常生活。「我屋企前院啲樹葉要掃,萬聖節裝飾要搞,仲要返工搵真銀,」他笑言,現場支持者揮舞加拿大國旗報以掌聲。

「這次請願,值得了。」他補充。


🔗資料來源:https://www.cbc.ca/news/canada/edmonton/results-petition-keep-alberta-in-canada-9.6956689

最新消息 2025-10-30

加拿大總理Mark Carney展開為期一週的亞洲訪問行程,目標是重塑加拿大的全球貿易定位,並減少對美國的經濟依賴。此行正值加拿大國內經濟壓力加劇,工廠關閉、就業流失、通脹上升,經濟衰退跡象浮現。


美國 (United States) 總統Donald Trump早前因一則引用Ronald Reagan批評關稅的電視廣告而震怒,揚言將對加拿大加徵更多關稅,使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面對與最大貿易夥伴的貿易戰,Carney正尋求亞洲市場作為替代方案,並訂下十年內將加拿大對外出口倍增的目標。

Carney在吉隆坡出席東盟(ASEAN)領袖峰會時表示:「亞洲擁有近7億消費者,市場規模逾5兆美元。我們正積極建立長遠的合作關係。」目前,東盟已是加拿大第二大貿易夥伴,但僅佔出口總量約10%,相比之下,美國佔比高達80%

Carney此行亦計劃在南韓(South Korea)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期望修補雙邊關係、解決貿易爭端。然而,加拿大與中國關係長期緊張,尤其因中國涉嫌干預加拿大選舉,加上美方對Carney與中國接觸表示不滿,使外交局勢更為複雜。

儘管國內對Carney的貿易策略存有疑慮,加拿大已在亞洲取得部分進展。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首座大型液化天然氣( 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工廠於7月向南韓發出首批貨運,加拿大政府已批准將產能倍增,並列為「國家利益項目」,加快審批與建設。馬來西亞國營能源公司Petronas亦參與首階段投資。

不過,美國亦在亞洲積極推銷能源。Trump在亞洲行程中簽署協議,促使柬埔寨(Cambodia)及馬來西亞(Malaysia)購買美國LNG,雖然執行細節仍未明朗。

加拿大在能源方面具競爭優勢。Macdonald-Laurier Institute能源政策主管Heather Exner-Pirot指出,加拿大天然氣供應充足,且出口路線較美國墨西哥灣沿岸更接近亞洲市場。她補充:「加拿大不太可能因內需而限制出口,但美國則有此風險。」

Carney亦積極推動科技合作。他在吉隆坡參觀加拿大企業BlackBerry的區域研發中心。BlackBerry現專注於網絡安全及車用系統,已與多個亞洲政府簽訂合約。行政總裁John Giamatteo表示,Trump重返政壇令BlackBerry的加拿大身份成為優勢,尤其在數據儲存方面,亞洲政府對美國科技巨企愈趨戒心。

Giamatteo讚揚Carney政府自上任以來積極協助企業拓展海外業務:「特別是在亞洲地區,支援非常出色。」

Carney亦強調加拿大不只是賣方,亦是潛在買家。他將於本週參觀南韓船廠,該廠正競標向加拿大出售最多12艘柴油電力潛艇,作為擴展軍備計劃的一部分。

不過,學者提醒,加拿大在亞洲已有多項貿易協議,新協議未必能顯著提升出口。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Malaysia國際關係副教授Tricia Yeoh指出,若過度聚焦亞洲,可能影響明年對《美加墨協議》(CUSMA)的審查,該協議目前保障加拿大大部分出口免受美國關稅影響。

Business Council of Canada行政總裁Goldy Hyder則表示:「美國在每場談判中都要勝出,加拿大的角色是尋找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

隨著Trump再度批評加拿大,Carney或別無選擇,只能尋求其他貿易夥伴。Trump在離開馬來西亞前表示:「加拿大一直在佔我們便宜,是最難打交道的國家之一。」

面對外交壓力與經濟挑戰,Carney的亞洲策略或成為加拿大重塑貿易格局的關鍵一步。

 

🔗資料來源: https://www.nytimes.com/2025/10/28/world/canada/carney-asia-trade-trump.html# 

 

最新消息 2025-10-30

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政府正式公布Simon Fraser University(SFU)位於素里(Surrey)的新醫學院選址及資金安排,標誌著該省醫療及教育政策的一項重要里程碑。新校舍將設於素里市中心(Surrey City Centre)校園內,屬市政府未來中央大樓(Centre Block)發展項目的一部分,總造價約為5.2億加元



SFU醫學院將進駐Centre Block綜合大樓的八層樓面,整座建築共12層,位於SkyTrain素里中央站(Surrey Central Station)西側、現有巴士總站及Central City大樓北面。此設計為2024年提交的原本17層方案的修訂版本。


新設施將包括課室、臨床技能訓練區、研究實驗室、行政辦公室及一所門診診所,既服務當地居民,亦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校舍亦設有可容納49名兒童托兒中心,以支援SFU Surrey社區。

此醫學院將成為卑詩省繼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UBC)醫學院後的第二所醫學院,亦是近60年來西加拿大首間新設醫學院。

 


建設時間表與未來擴展

新校舍預計於2026年底動工,並於2030年秋季竣工。項目由素里市發展公司(Surrey Cit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SCDC)負責,該公司為市政府擁有的營利性地產機構。省政府與SFU將共同承擔5.2億加元的資本成本。


Centre Block未來發展階段包括一座擬建的45層高塔樓,樓高754呎,將成為大溫地區(Metro Vancouver)最高的規劃建築之一,用途涵蓋辦公及教育空間。周邊巴士總站及地面停車場亦將進行重建。

 

臨時校園2026年啟動

雖然永久校舍尚未落成,SFU醫學院將於2026年8月率先啟動,首屆48名學生將於SFU Surrey現有校園的臨時設施上課,項目獲3,400萬加元資助。三年制課程現已接受申請,預計2026年春末公布錄取結果。


招生人數將逐年增加,預計至2035年每屆可達120人。此計劃是省府應對卑詩省醫療人手短缺的重要策略之一,並獲菲沙衛生局 (Fraser Health Authority)及原住民衛生局 (First Nations Health Authority)等機構支持。

 

領導層回應

SFU校長Joy Johnson表示:「SFU致力透過教育與研究為卑詩省及社區帶來改變。新醫學院將體現我們的承諾,培育具社區導向、社會責任及文化安全意識的基層醫療人才。」

卑詩省省長David Eby補充:「這兩項重大進展令我們更接近在素里培育下一代醫生的目標。嶄新的SFU醫學院,加上素里新醫院及卑詩癌症中心,將令此地成為創新、高質素醫療的樞紐。」


此外,素里第二間醫院——耗資29億加元的 Cloverdale醫院 (Cloverdale Hospital)及卑诗癌症中心 (Cancer Centre) 綜合校園亦預計於2030年啟用,進一步鞏固素里作為地區醫療中心的地位。

 

🔗資料來源:https://dailyhive.com/vancouver/sfu-surrey-medical-school-location-construction-cost 

 

最新消息 2025-10-28

隨著氣溫逐漸下降,卑詩省高速公路巡邏隊(B.C. Highway Patrol)提醒駕駛人士,於大部分省級公路上行駛時,必須配備冬季輪胎並遵守限速規定——一名Lamborghini車主上週就因違規而付出沉重代價。

根據巡邏隊資料,10月13日下午約1時55分,一名機車警員在卑詩省波圖灣(Porteau Cove, B.C.)的99號公路(Highway 99)上,發現一輛Lamborghini Huracán高速駛近。該車被測出時速高達165公里,遠超當地80公里的限速。

「任何時候超速都危險,但在冬季路面情況下,即使氣溫高於零度,路面仍可能突然結冰。」警長Michael McLaughlin表示,「法律規定必須使用冬季輪胎,因其胎紋及膠料在低溫下能提供更佳抓地力。」

根據卑詩省法例,駕駛人士在10月1日至翌年3月31日期間,於大部分高速公路上必須使用冬季輪胎。該名34歲Lamborghini車主現面臨多項罰款,包括未配備冬季輪胎、未展示前車牌及超速駕駛,合共罰款達713加元


此外,他還需支付七天扣車費及拖車費,並將面對至少三年高風險駕駛保費及保險加幅,總成本預計超過2,500加元

當局提醒卑詩省居民,若車輛未符合冬季裝備要求,可能會被拒絕進入指定公路。合規的冬季輪胎必須具備至少3.5毫米胎紋深度,並標示「M+S」(泥地及雪地)或三峰雪花標誌。

省府亦容許使用釘胎,但僅限於10月1日至翌年4月30日期間,且胎釘不得突出超過2毫米。違規者可能面臨罰款、扣車或被拒通行等後果。


🔗 資料來源:   https://globalnews.ca/news/11489060/lamborghini-owner-fines-no-winter-tires-speeding-bc-highway/ 

 

最新消息 2025-10-28

加拿大審計長Karen Hogan於本週二向國會提交報告,直斥加拿大稅務局(Canada Revenue Agency, CRA)在處理市民查詢方面表現失準,不但未達自身服務標準,還經常提供錯誤資訊,電話系統成本更在十年間暴增四倍。

報告指出,CRA於2015年IBM Canada簽訂的電話系統合約,原定成本為5,000萬加元,經多次修訂後,預計至2027年將升至2.17億加元。儘管投入大量資源,服務質素未見改善:過去一年,只有18%來電者能在15分鐘內接通職員,2025年6月更跌至僅5%。CRA現行標準為15分鐘,早於2017年曾訂下兩分鐘接通的目標。

CRA於2022年曾短暫達標,但其後表現持續下滑,與此同時,電話中心人手亦大幅減少,由2022至2023財政年度的逾7,000人,減至2025年5月31日的3,530人

為應對服務延誤問題,政府於今年9月推出「100日服務改善計劃」,目標於2025年12月11日前交付成果。計劃聚焦四大範疇:提升電話中心接聽能力、擴展數碼自助服務、針對根本問題進行改革,以及加快現代化進程。

CRA事務國務卿Wayne Long表示,計劃已見初步成效,包括自9月8日起重新聘用員工及延長合約,有助提升接聽率。雖然10月13日至17日期間僅有18%來電獲接聽,CRA目標於10月中提升至70%

CRA亦加強數碼服務,包括延長網上即時對話時間、優化商業註冊及免稅儲蓄帳戶(Tax-Free Savings Account, TFSA)網頁內容,並新增帳戶重設及付款安排等自助功能。2025年9月,CRA網站錄得1,000萬次訪問,由420萬名獨立用戶進行。

為解決服務瓶頸,CRA設立專責團隊並引入自動化工具,加快處理報稅調整及傷殘稅務抵免(Disability Tax Credit, DTC)查詢。DTC回電試行服務已處理逾1,300宗申請。

現代化方面,CRA正推出新電話系統,加入預約回電功能,並持續優化AI聊天機械人「Charlie」,預計11月初擴展回覆範疇。

Long坦言:「100日計劃有效,但只是臨時止痛膏,未能應對長遠目標。」他指出,許多來電僅為解鎖網上帳戶,若能分流處理,將有助提升效率。

然而,Hogan發現「Charlie」回答稅務問題的準確率僅為33%。她亦批評CRA職員回覆準確率偏低,在167個測試來電中,對福利或商業稅務問題的準確率僅為54%,個人稅務問題更只有17%。若查詢具體項目如付款日期或報稅進度,則準確度較高。

Hogan指出,CRA績效評估過分著重處理速度,準確性僅佔評分的9%。「如此低比例的準確性評估,無法保障來電者獲得高質服務。」她表示,錯誤資訊不但令市民混亂,更導致重複來電,加劇電話中心壓力,並削弱公眾對稅務制度的信心。

Long補充,CRA內部調查結果較佳,但承認仍有大量工作需完成。他希望未來可引入預約回電服務,減少輪候時間,提升市民體驗。

Hogan則強調,改善服務不僅靠增加人手,更需提升工具效能及資訊可及性,才能真正解決問題。CRA表示,相關改革屬長遠承諾,旨在提供更快捷、可靠的服務,重建公眾信任。

 

🔗資料來源: https://www.thestar.com/politics/federal/long-delays-inaccurate-information-at-cra-while-costs-soar-auditor-general-finds/article_6fff9a70-9950-482a-bb91-42a46f9f69dd.html https://www.canada.ca/en/revenue-agency/campaigns/100-day-service-improvement-plan.html 

最新消息 2025-10-28

週六下午,亞伯達省議會(Alberta Legislature)外湧現藍色人潮,數千名亞伯達省民參與
I am Alberta」集會,高呼省份主權與獨立訴求,場面震撼。

初步估算指約有5,000人到場,惟主辦方表示仍待無人機影像確認人數。Alberta Prosperity Project(APP)法律總顧問Jeffrey Rath則估計實際人數超過10,000人,並指出現場僅有15至20名反對者。他讚揚亞伯達省警(Alberta Sheriffs)維持秩序的表現。

Rath批評亞伯達省長Danielle Smith過去六個月試圖與聯邦自由黨合作未果,認為是時候擁抱亞伯達省獨立,「搭上自由列車」。

不少省民由亞伯達省各地前來,有些由APP安排巴士接送,亦有自行前往者。一名名為Myrna的參加者向True North表示,她會將Thomas Lukaszuk的「支持加拿大」請願形容為「永遠被玩弄的請願」,指支持者被說服簽署一個已不復存在的「舊加拿大」願景。

Rath指出,Lukaszuk的請願仍差約50,000個簽名,距離截止日期(週二)尚有數日;而APP已獲得逾300,000人承諾支持其獨立公投請願。

活動講者包括Whistle Stop Café老闆Chris Scott、APP行政總裁Mitch Sylvestre,以及憲法律師Jeffrey Rath與Keith Wilson,主持人為John Bolton。演講主題圍繞自由、主權與民主。

現場群眾不時為獨立與民主口號歡呼,當提及渥太華 (Ottawa) 干預亞伯達省事務時則報以噓聲。

憲法律師Keith Wilson警告,若亞伯達省省民認為現況已糟,「未來只會更差」,並批評聯邦政府推動的C-9法案將打壓言論自由。他表示:「我們只想擺脫Ottawa的壓迫。」

Wilson承諾於2026年前舉行全省公投,並呼籲在場人士向身邊人推廣亞伯達省主權理念,強調獨立的不確定性遠比「Ottawa的反烏托邦政府」來得可接受。

Scott則形容公投將是亞伯達省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行動。Sylvestre則以「C’mon, let’s go!」作為運動口號,對比總理Mark Carney的「Elbows up」競選口號,並以冰球鬥志作比喻。

Rath建議將10月25日定為「Alberta獨立日」,並批評Carney政府令加拿大成為全球最腐敗國家之一,指部分自由黨成員與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關係密切。

他亦批評其他政界人物,包括Ontario(安大略)省長Doug Ford威脅切斷美國石油供應,卻不知石油運往Ontario需先經美國;又指前環境部長Steven Guilbeault竟不知加拿大並無橫跨全國的輸油管。


Rath提到他與團隊近期赴美,聲稱獲美國總統Donald Trump政府「充分支持Alberta成為獨立國家」。


他表示,亞伯達省聯合保守黨(United Conservative Party)董事會中已有70至75%成員支持獨立,並鼓勵在場人士參與即將舉行的年度大會(Annual General Meeting),將支持度推至100%。

「今日對Alberta自由運動而言是歷史性的一天。」Rath說,「Alberta史上最大型的獨立集會就在省議會台階上舉行。希望這向Danielle Smith與Mark Carney釋出強烈訊息——我們不再理會他們的做法。我哋唔玩啦,我哋走啦。」

 

🔗資料來源:https://www.junonews.com/p/thousands-rally-for-alberta-independence 

 

最新消息 202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