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多倫多(Toronto)樓市在過去一年持續下滑,租客與買家現時能以更低價格租住或購入更理想的單位,而業主、發展商及物業持有人則面臨潛在重大財務損失。
在租金及樓價逐步回落的情況下,許多市民對「合理租金」的定義感到困惑。blogTO 近日走訪市區,訪問市民對現時租住一房單位的「最高可接受租金」有何看法。
受訪者的答案五花八門,有些遠高於市場平均水平,有些則過於理想化。一名受訪者表示,願意支付每月2,800至3,000加元,另一人則堅持3,000加元。這遠高於2025年9月一房公寓的平均租金——約2,295加元。事實上,這個價位更接近現時多倫多兩房單位的租金水平。
因此,若以此作為一房單位的合理租金,確實偏高。另一名受訪者坦言對租金行情毫無概念,只提出「可能一千多加元?」的估算。
其他受訪者則提供較中肯的數字,包括1,200、1,500及2,300加元不等。其中一人指出,所報金額是他認為「合理」的價位,而非自己能承受的最高租金。
亦有市民表示,租金應視乎收入而定,建議不應超過月入的35%,這亦是衡量「生活工資」的常見標準。
至於購買一房單位的合理樓價,受訪者的答案同樣分歧。有些人直言「唔知道」,亦有人估算為40萬、50萬或60至70萬加元。一名受訪者更提出「50,000加元」的離地估價,令人莞爾。
有人認為一房公寓應售40萬加元,亦有人表示60至70萬加元較為實際。另一人則直言:「樓價太貴,根本唔係普通人負擔得起。」
這些回應反映出市民對樓市走勢的理解與感受仍然混亂。隨着市場持續調整,公眾對「合理價格」的認知亦在不斷變化。
隨著安省南部一座核電站即將永久關閉,省政府正計劃在距離多倫多市中心以東約一小時車程的霍普港(Port Hope),建設一座全新的核電站。該計劃引發了居民的激烈反對,房價波動風險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新核電站選址確定,計劃發電量達全球最大
根據安大略發電公司(OPG)提供的資料,新核電站將選址於韋斯利維爾(Wesleyville),這是一處原本計劃用於燃油發電的場地。該地點自20世紀70年代末因經濟衰退而停建,至今已閒置約45年。
省政府表示,隨著安省人口迅速增長,電力需求預計到2050年將上升75%,因此重啟該場地作為核電廠的選擇顯得尤為關鍵。如果計劃獲批,這將成為加拿大乃至全球規模最大的核電站,發電量高達10,000兆瓦(MW),足以供應約1,000萬戶家庭用電,並創造超過10,000個就業崗位。
霍普港市政府已於去年12月通過動議,支持繼續與OPG及省能源部門合作,探索該項目的可行性,並強調該計劃可為社區帶來就業、基礎設施升級及稅收增長等潛在經濟效益。
👉🏻居民擔憂安全問題,房價或面臨衝擊
儘管省政府強調新核電站的經濟價值,但當地居民的態度並不樂觀。由於歷史上核電站的安全問題頻繁引發關注,不少居民對此表示擔憂,並已開始聯名反對該計劃。
這種擔憂並非毫無依據——2020年,皮克林核電站曾因系統故障誤發緊急警報,令數萬居民陷入恐慌,甚至引發了一波搶購碘片潮,以應對可能的放射性影響。當時省府雖然迅速澄清為「技術錯誤」,但核電站的安全性問題仍成為長期爭論的焦點。
如今,這座位於多倫多東部的皮克林核電站正在逐步關閉,2024年底將關閉最後一座反應堆,標誌著該核電站的全面退役。然而,省府隨即提出重啟另一個核電計劃,這無疑讓居民更加不安。
此外,房地產市場專家警告,核電站周邊房價可能會受到嚴重影響。歷史數據顯示,當核電站建設計劃落地後,周邊房產市場通常會面臨一定程度的貶值壓力,尤其是距離較近的住宅社區,購房者可能因安全疑慮而縮減購買意願,導致房價走低。
👉🏻皮克林核電站正式退役,核能發展面臨新挑戰
事實上,安省的核電發展正進入一個轉折點。2024年,皮克林核電站正式進入退役程序,其中4號反應堆於12月31日關閉,標誌著該核電站長達半個世紀的運行即將畫上句號。
皮克林核電站的首批反應堆建於1968年,比人類首次登月還要早,並於1973年正式啟用。然而,技術老化問題一直困擾著這座核電站,雖然部分機組在21世紀初曾進行翻新,但仍無法突破技術壽命限制,因此不得不逐步退役。
面對電力需求上升與核能安全爭議,省政府選擇在多倫多東部建設新核電站,但如何平衡經濟發展與居民安全擔憂,仍將是未來討論的重點。
👉🏻未來展望:核電計劃能否獲批仍存變數
目前,新核電站仍處於早期規劃階段,省政府仍需獲得多方批准,包括環境評估、公共聽證及聯邦監管機構的核准。此外,地方居民的反對聲音可能成為一大變數,未來數月或將出現更多抗議活動,甚至影響政府決策。
對於投資者和潛在購房者來說,這一計劃也將帶來重大影響。如果核電站成功落地,周邊地區或將迎來基礎設施升級與經濟增長,但房市變動則需密切關注。
無論如何,這場關於核電發展的爭論才剛剛開始,多倫多東部的未來,將取決於政府決策與公眾意見的博弈。
加拿大數十年前已成功消除麻疹,但如今卻面臨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疫情。目前,安大略省麻疹病例數已超過美國全境,並導致超過100人住院,甚至有嬰兒不幸死亡,情況令人擔憂。
什麼是麻疹?它有多具傳染性?
麻疹是一種高度傳染的空氣傳播病毒,透過咳嗽或打噴嚏傳播。病毒可在空氣中懸浮長達兩小時,使其成為全球最具傳染性的疾病之一。
主要症狀包括:
-
高燒
-
咳嗽與流鼻水
-
全身擴散的紅色斑點疹
-
眼睛發炎與極度疲憊
如果未接種疫苗,90% 的接觸者將感染麻疹。
為何疫情失控?
多種因素導致安大略省麻疹疫情難以控制:
-
病例數超過美國—安大略省麻疹病例已超越美國全境總數,顯示疫情嚴重程度。
-
感染擴散至阿爾伯塔省 (Alberta )與曼尼托巴省 (Manitoba)—病毒未能局限於安大略省 (Ontario),其他省份也開始出現病例。
-
曾被消除的疾病捲土重來—加拿大數十年前已消除麻疹,但疫苗接種率下降導致病毒再次流行。
-
前線醫護人員面臨挑戰—專家表示,麻疹的傳播速度比許多病毒更快,使得疫情控制極為困難。
選擇不接種疫苗的原因, 主要原因包括:
儘管疫情嚴峻,許多安大略省居民仍猶豫或拒絕接種疫苗。專家指出以下原因:
-
門諾教社群 (Mennonite )與疫苗猶豫—部分門諾教社群長期對現代醫療持懷疑態度,導致疫苗接種率偏低。
-
錯誤資訊與不信任—有關疫苗安全性的錯誤資訊導致公眾不信任,尤其是在鄉村與宗教社群。
-
例行免疫接種率下降—加拿大的麻疹疫苗接種率逐年下降,使更多人暴露於風險中。
-
醫療資源不足與認知問題—某些社群面臨醫療資源短缺,使疫苗接種變得困難。
-
相信自然免疫—部分群體認為自然免疫比疫苗更有效,但科學研究已證明這種觀點並不正確。
下一步?
衛生官員正加緊推動疫苗接種計劃,為嬰兒提供MMR 疫苗(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vaccine)的早期劑量,並在高風險地區提供額外加強劑。然而,專家警告,如果疫情持續惡化,加拿大可能會失去麻疹消除的國際認證。
📢 你對安大略省(Ontario)麻疹疫情感到擔憂嗎?
🔗 詳細內容: https://www.cbc.ca/player/play/video/9.6795746
你有冇試過同管理公司(strata)交手,佢哋話事話到好似你冇得反駁?
最近卑詩省民事解決審裁處(BC Civil Resolution Tribunal)就有一宗案例,提醒所有共管物業業主:申請改動一定要有書面批准,仲要保存好!
案情回顧:冷氣機安裝惹爭議
2022年,一對業主向管理委員會主席申請,要求喺單位旁邊的公共空間安裝冷氣機,並附上安裝位置相片。主席以電郵回覆「批准申請」,冷氣機隨後順利安裝,當時冇人反對。
但之後管理公司突然要求業主搬走冷氣機,話要移至「有限公共空間」,仲拒絕支付 $2,650 加元搬遷及修復費用,理由係「批准唔正式」,話只有物業經理先有權批。
審裁處點判?
審裁處唔認同管理公司講法,指出業主與主席之間的 電郵及短訊往來已構成有效書面批准,而章程亦冇要求簽署責任表格或由物業經理批核。
最終裁決如下:
-
管理公司需支付業主 $225 元審裁費
-
90日內召開會議,表決是否批准冷氣機現有位置
-
若表決唔通過,管理公司需負責搬遷或拆除冷氣機的全部費用
業主注意:點樣保障自己?
✅ 一定要有書面批准:電郵、短訊都算,唔好口頭講完就算 ✅ 搞清楚邊個有權批核:唔係所有人都代表管理公司 ✅ 保存所有通訊紀錄:包括申請、回覆、相片等 ✅ 熟讀章程與規定:唔好俾人亂扣帽,自己都唔知
呢單案唔止係一場勝訴,更係一個警示:唔好以為管理公司話晒事,業主都有權利!
你又有冇遇過類似情況?成功爭取返自己權益?
🔗 資料來源: https://dailyhive.com/vancouver/bc-homeowners-strata-ac-installation-location
溫哥華的魏女士(音譯:Bin Wei)最近成為加拿大的最新百萬富翁,她在Lotto Max彩票中贏得了100萬加元的巨額獎金。然而,她的願望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她最想做的事不是買房買車,而是好好睡一覺。
8月13日,魏女士在溫哥華的一家Superstore超市使用自助掃描儀查看自己的彩票時,驚喜地發現自己中了100萬加元。她回憶道:「我以為機器壞了!」這筆獎金可以幫助她還清房貸,並為她帶來更多的休息時間,這對於一直忙於工作的她來說無疑是巨大的安慰。
魏女士是在溫哥華的Grandview Highway和Rupert Street交界處的Superstore超市購買的這張幸運彩票。據BC省彩票公司(BCLC)表示,贏得Lotto Max大獎或額外的百萬獎金的機率大約是1/3330萬。
不同於其他中獎者的豪華購物或環球旅行計劃,魏女士的願望顯得相當務實。對於這位溫哥華居民來說,贏得這筆錢最重要的是能夠幫助她擁有自己的房子,不再為房貸而煩惱。
此外,對魏女士來說,最實際的獎勵莫過於能有時間好好補覺。在這次百萬大獎的新聞發佈會上,當被問及未來計劃時,魏女士笑著說:「我真的想先好好睡一覺。」
除了魏女士之外,位於溫哥華島維多利亞的一名男子也在最近中了100萬加元的獎金。這位名叫斯坦利(Stanley Daniells)的男子在PlayNow網站上購買了這張彩票,當他得知自己中獎時,還以為自己遇到了詐騙。「我收到一封電子郵件,說我的PlayNow賬戶超額了。」斯坦利在BCLC的新聞稿中表示。「我以為這可能是個騙局,但後來我檢查了我的賬戶,差點以為自己在做夢。」
中獎當天正好是斯坦利女友的生日,她高興地表示:「這是有史以來最好的生日禮物!」如今,他終於可以提前還清貸款,並帶著女朋友好好去度假了。
不過,沒有中獎的朋友們也不必灰心,因為最近BC省還出現了一張7000萬的超級大獎彩票,目前尚未有人認領。根據上周二晚上的開獎結果,七個中獎號碼是:2、5、8、18、23、31和35,而這張中獎的彩票是在本拿比售出的。
所有中獎者都有52周的時間從彩票上印刷的抽獎日期開始領取獎金。大家快檢查一下手中的彩票,也許下個幸運兒就是你?
Health Canada已對七款嬰兒躺椅及嬰兒窩發出召回通知,指出產品存在窒息、勒頸、夾傷及跌落等嚴重安全風險。該通告源於多宗事故以及北美(North America)地區對此類產品安全問題日益關注。
此次召回的嬰兒躺椅及嬰兒窩通常以多功能睡眠介面、更換墊或俯臥墊形式銷售,其柔軟填充側壁在無人監護或置於柔軟、不平坦底面時,均可能對嬰兒造成危險。雖然加拿大(Canada)至今未有相關受傷報告,但美國(United States)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U.S.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於2021年至2023年間共記錄45宗事故,其中29宗導致嬰兒死亡。
Health Canada已確認以下嬰兒窩及躺椅不符合加拿大安全標準,現正要求全面下架並召回:
(召回公告日期:2025年3月至8月)
-
BChic and Chicure mode
-
FFQRLP Brand Lounger for 0–24 months
-
HAPDEN Travel Portable Crib
-
Housbay baby nest
-
La Millou Baby Best Nest
-
Style Life Eleven Baby Loungers
-
Zoomie Kids and Vevor infant and newborn loungers, nests, sleepers
以上產品曾於 Amazon、Walmart、Wayfair、AliExpress 及 Vevor 等主要網路零售平台銷售。
Health Canada強調,嬰兒躺椅絕不可作為睡眠介面,亦不應放置於嬰兒床、搖籃或床鋪、梳化之上。最安全的嬰兒睡眠環境仍為符合加拿大標準的硬平面嬰兒床或搖籃。
Health Canada目前正對所有在加拿大市面流通的嬰兒窩與躺椅產品進行全面評估,呼籲消費者立即停止使用已召回產品,並將任何事故或異常情況向 Health Canada 報告。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news/canada/health-canada-baby-loungers-recall-1.7614157 ; https://recalls-rappels.canada.ca/en/alert-recall/health-canada-warns-canadians-safety-risks-linked-baby-nests-and-loungers
如果您的機票上出現這四個字母,您可能已被盯上,準備好面對額外的安檢!
「抱歉,您需要進行額外的安全檢查。」這句話恐怕是旅客都不想聽到的。不過,如果您在登機證上發現「SSSS」這四個字母,就要有心理準備,因為這可能意味著您將經歷一段特別的安檢程序。
「SSSS」全稱為「二次安全篩查選中」(Secondary Security Screening Selection),簡單來說,就是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TSA)隨機挑選一部分乘客進行額外的安全檢查。許多旅行專家提醒,這四個字母幾乎成了「不願面對」的代名詞。
「SSSS」標記是一項用來篩查特定乘客的額外檢查措施。美國航空專欄作家扎克·格里夫(Zach Griff)解釋,這一標記是美國安全部門與航空公司共享乘客名單後,由相關部門提前選出的。
因此,一旦被選中,旅客通常會在出發前幾天收到通知,而該標記也會印在登機證上。對於持有「SSSS」標記的旅客而言,幾乎無法在網上完成登機手續,必須前往機場櫃台領取登機證,這為出行帶來了不少不便。
此外,還需在安檢處接受更嚴格的檢查。不僅需展示登機證,還可能被要求進行全身掃描、行李檢查,甚至回答額外的問詢。
雖然多數旅客不樂見「SSSS」標記,但航空專家提醒,這是保障航空安全的重要一環。
知名旅行KOL喬丁·維爾澤拉(Jordyn Verzera)就親身經歷過「SSSS」所帶來的額外安檢。她曾在登機證上看到此標記,結果整個行程變成了一場安檢馬拉松。維爾澤拉分享道,當她嘗試使用手機應用程序取得登機證時,無法完成操作,不得不到櫃台辦理登機手續。而她的同行伙伴JT·莫卡爾斯基(JT Mocarsk)則能順利使用電子登機證。
維爾澤拉表示,「SSSS」不僅印在登機證上,還特別標記了出來,安檢人員在每一步都要求她出示登機證,從進入機場到最終登機,整個過程極其繁瑣。
抵達目的地後,維爾澤拉還需經歷一次「深入的海關檢查」:所有行李物品,包括日用品,都被逐一檢查,連筆記型電腦都要開機檢查。
莫卡爾斯基在羅馬也曾遇過「SSSS」標記,但他相對順利,因不同機場的檢查力度有所不同。
莫卡爾斯基總結道,保持冷靜、尊重安檢人員的要求並避免過度緊張是關鍵。此外,他與維爾澤拉還建議,經常飛行的旅客可以考慮購買旅遊保險,以備突發狀況時有保障。TSA發言人解釋道,「SSSS」標記的設置是為了確保運輸安全,從旅客踏入機場的那一刻起,安全措施便已展開,以防範任何潛在的安全風險。
同時,TSA指出,乘客的篩選是隨機的,無法提前避免。這也意味著,一旦您的登機證上出現「SSSS」,無論多不情願,都需接受一系列額外檢查。
看到這裡,或許您會認為「SSSS」標記是一場旅行噩夢。然而,專家們普遍認為,保持良好的心態並配合安檢流程,是應對「SSSS」的最有效方式。
對於必須經歷「SSSS」標記安檢的旅客而言,提前規劃出行時間、準備所需證件並耐心等待,是順利通過安檢的關鍵。
這四個字母雖然令人忐忑,但也代表了航空安全的另一層保障——提前防範潛在風險。因此,下次飛行時,如您的登機證上出現了「SSSS」,記得深呼吸、配合檢查,安心踏上旅程。
對於許多有意移民加拿大的人而言,「可以賺幾多錢?」係一個非常實際又重要嘅問題。為咗幫助大家了解,加拿大統計局於 2025 年 7 月 7 日 推出咗一款全新互動數據視覺化工具,深入分析移民及非永久居民嘅收入情況。
根據《2021 年長期移民資料庫》(Longitudinal Immigration Database, IMDB)顯示,移民喺加拿大嘅收入會因移民身份、教育程度同抵達時間長短而有所不同。雖然網站首頁未列出所有詳細數字,但透過互動工具可以查到以下資訊:
根據《2021 年長期移民資料庫》(IMDB)數據:
-
年滿 15 歲或以上移民平均就業收入約為 49,160 加元
-
中位數收入為 36,800 加元,反映收入分佈不均
-
非永久居民平均收入約為 32,080 加元
-
新移民(近 10 年內抵達)平均收入約為 42,320 加元
-
成熟移民(居住超過 10 年)平均收入約為 52,050 加元
-
非移民平均收入約為 51,400 加元
所有數字包括工資、薪金、小費、佣金及自僱收入。統計局指出,教育程度、語言能力及抵達前的加拿大工作經驗係影響收入嘅三大關鍵。
按教育程度劃分的平均收入(2021 年):
-
無學歷或證書:27,400 加元
-
高中畢業:32,920 加元
-
專上學歷(未達學士):42,920 加元
-
專上文憑或技術學院畢業:56,800 加元
-
學士或以上學歷:65,200 加元
提升收入的三大策略:
-
年輕時移民:抵達時年齡愈細,10 年後收入可高出 44%
-
抵達前有加拿大工作經驗:更易融入職場,收入更高
-
語言能力強:精通英語或法語者更易搵到高薪工作並晉升
提升英語或法語能力對移民在加拿大的職場發展至關重要。根據統計局的數據,語言能力強的移民更容易獲得高薪職位,並在專業領域中晉升。雖然工具未列出具體職業,但顯示具備專上教育及語言能力的移民,較常從事如醫療、金融、工程及科技等高薪行業,這些領域不但薪酬高於平均水平,亦具備穩定的長期收入增長潛力。
無論你正計劃移居加拿大,或純粹想了解移民的收入情況,這項工具都能提供寶貴見解,幫助你掌握背景、經驗與教育如何影響財務成功。
你認為語言能力係移民搵高薪工嘅最大優勢嗎?
加拿大交通部(Transport Canada)近日更新一項安全召回通知,涉及近2,500輛由Daimler 戴姆勒北美卡車公司 (Truck North America)生產的商用貨車,原因是部分車輛存在機械缺陷,可能導致轉向失控並增加交通意外風險。
該召回最初於11月4日公布,並於11月13日更新。根據通知,部分車輛的車軸夾緊裝置(axle clamp)可能未正確鎖緊,導致夾具鬆脫,進而令車軸移位,影響駕駛者的操控能力。
交通部指出,這項安全風險僅影響配備TufTrac Gen 2懸掛系統(TufTrac Gen 2 suspension)的特定車型。
Daimler Truck North America表示,現正制定維修方案,並將透過電郵通知受影響車主。召回範圍涵蓋2021至2026年間出廠的以下車型:
-
Freightliner(福來納) – 型號108SD
-
Freightliner – 型號114SD
-
Freightliner – 型號122SD
-
Freightliner – Business Class M2
-
Western Star(西部之星) – 型號47X
-
Western Star – 型號49X
當局呼籲車主留意後續通知,並在維修方案確定後安排檢查,以確保行車安全。
根據Gallup(蓋洛普民調機構)最新調查,愈來愈多美國年輕女性表示希望永久離開美國,而她們最嚮往的移居地正是加拿大(Canada)。
調查顯示,40%年齡介乎15至44歲的美國女性表示若有機會,願意永久離開美國,遠高於同齡男性的19%。這21個百分點的性別差距,是Gallup自2007年開始追蹤移民意向以來錄得的最大差距。
在有意移民的年輕女性中,有11%選擇加拿大為首選目的地,超越紐西蘭(New Zealand)、意大利(Italy)及日本(Japan)。
Gallup世界新聞總編輯Julie Ray向 加拿大新聞社 (The Canadian Press)表示:「這是多年來比例最高的一次。」她補充,雖然許多人表達了移民意願,但實際計劃搬遷的人數遠低於表達意願者。
該調查於6月14日至7月16日期間進行,透過電話訪問1,000名15歲或以上的美國人,誤差範圍為正負4.4個百分點。
2014年,僅有10%的年輕美國女性表示想離開美國。Gallup指出,這一趨勢始於2016年,當時Donald Trump 首次參選總統,並與Hillary Clinton 對決,亦是Barack Obama 總統任期的尾聲。
Ray表示:「我們看到這個比例不斷上升。」她指出,過去移民意願與政治立場關聯不大,但自特朗普2017年上任後,支持與反對政府領導者之間的移民意願首次出現明顯差距。
雖然在Joe Biden 總統任內該差距略有收窄,但今年的數據顯示,支持與反對現屆政府者之間的移民意願差距擴大至25個百分點。
調查亦發現,59%的年輕女性自認為或傾向支持民主黨,相比之下,年輕男性為39%。然而,政治立場並非唯一因素。Gallup指出,年輕女性對制度的信任度下降幅度為所有年齡與性別群體中最大。
對美國司法系統(U.S. justice system)的信任度由2015年的55%跌至2025年的32%,Gallup認為這與美國最高法院(U.S. Supreme Court)於2022年推翻墮胎權的裁決有關。
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其他38個成員國中,年輕女性的移民意願多年來維持在20%至30%之間。過去,美國女性比其他國家女性更少表示想離開家園,但這一趨勢正在改變。
有趣的是,Gallup亦發現,2023至2024年間,有20%的加拿大人表示想離開本國,而美國是他們最常提及的目的地。不過,2025年該比例已降至16%,但在仍有移民意願者中,26%仍選擇美國為首選。
特朗普重返白宮及多次呼籲「吞併加拿大」的言論,過去一年在加拿大政壇引發震盪,亦激起國民的愛國情緒。
加拿大總理Mark Carney領導的政府正面臨關鍵時刻,因為國會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將於週一就一項重點預算案進行表決。該預算案提出增加借貸,以加強軍事建設及基礎設施投資。
預算案若未獲通過,將觸發提前大選。執政的自由黨(Liberal Party)目前在下議院擁有170席,距離過半數僅差兩席。截至週日早上,反對黨的投票取向仍未明朗。
綠黨(Green Party)唯一當選議員Elizabeth May向加拿大廣播公司(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CBC)表示,她目前傾向反對預算案,但仍未作最終決定。「我正處於兩難之中,」她說,並補充仍在與部長及總理辦公室(Prime Minister’s Office)代表磋商,希望在週一下午前找到影響其投票的方案。
該財政計劃於11月4日公布,預計未來五年將比原先預測多出1,673億加元赤字。Carney政府將重點投資於國防、房屋及港口擴建等基建項目,以協助加拿大減少對美國(United States)出口市場的依賴。
若政府未能爭取到兩名反對黨議員支持,仍可倖免於大選,只要至少有四名反對黨議員棄權。左傾的新民主黨(New Democratic Party, NDP)擁有七席,正處於黨魁更替及財政壓力之中,被視為最有可能支持政府的一方。
「我不擔心,」內閣部長Dominic LeBlanc接受Radio-Canada(加拿大法語廣播公司)訪問時表示,「有很多理由讓不同議員或反對黨希望預算案獲得通過。」
Carney領導的自由黨在四月大選中贏得最多席位及普選票,當時選戰焦點集中於美國總統Donald Trump對加拿大徵收關稅及其強硬立場。然而,最新民調顯示,自由黨與Pierre Poilievre領導的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支持率不相上下。
Poilievre於週五表示:「我們所有國會議員百分之百反對這份昂貴的Carney信用卡式預算,它將推高加拿大人的食物、住房及生活成本。」
自1979至1980年以來,加拿大從未在12個月內舉行兩次聯邦大選。當年正是因預算案未獲通過而觸發第二次選舉。
財政部長Francois-Philippe Champagne週五呼籲反對黨議員支持預算案,強調當前經濟形勢脆弱。「現在不是玩政治遊戲的時候,」他說,「這是為加拿大而戰的時刻,應超越黨派,攜手應對挑戰。」
🔗 資料來源: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carney-searches-votes-pass-budget-174818051.html
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本拿比市(City of Burnaby)日前正式就歷史上對華裔居民的制度性歧視發表道歉,承認過往市政法例及政策曾禁止華人在市政府工作、擁有土地及經營生意,導致長期排斥與不公。
在週六舉行的特別市議會會議上,市長Mike Hurley表示,本拿比市政府及歷屆民選官員在1892至1947年間所施行的歧視行為,市府願意承擔責任。
「這些行動的目的就是排斥,」Hurley說。「我們承諾採取行動,修復歷史歧視所留下的創傷,為社區所有人建設更光明的未來。」
市府指出,這次道歉是經過數月研究及社區諮詢後作出,期間揭示多項由早期市議會通過的歧視性附例。當中包括1892年通過的一項法例,禁止華人及日裔居民在市政府或其承包商工作;其他法例則限制華人擁有土地,並設置障礙令其難以經營生意或維持生計。City of Burnaby亦曾支持剝奪華人參選及投票權的法案,涵蓋市級、省級及聯邦層面。
本拿比市的歧視政策與當時聯邦政府的做法如出一轍。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大批華人移民來加尋求更好生活,卻遭殖民政府針對,包括1885年實施的「人頭稅」,由最初的50加元升至1903年的500加元;及1923年推出的《華人排斥法(Chinese Immigration Act)》,幾乎全面禁止華人入境,直至1947年才被廢除。期間僅有不足50名華人獲准入境。
本地歷史學者兼教育工作者Debbie Jiang表示,這些政策對數以千計家庭造成深遠影響。「跨代創傷與家庭失序需要很長時間才能修復,」她說。「那些失去的歲月永遠無法重來。」
她認為道歉雖具意義,但社區仍在承受歧視法例所造成的後果。「道歉有幫助,但受分離之苦的家庭仍需漫長復原之路。」
儘管歷史障礙重重,Hurley讚揚華裔社群在本拿比深耕細作,為城市發展作出重大貢獻。「他們堅韌不拔,成功創業、開墾土地、建設鐵路,並建立農場供應本地及周邊地區。」
本拿比市承諾將推動認識華裔歷史、為市府員工提供文化敏感度培訓,並推出以中文提供的社區安全服務。
本拿比市是繼新西敏 (New Westminster)於2010年及溫哥華市 (City of Vancouver)於2018年後,第三個就歷史歧視華人社群正式道歉的卑詩省城市。省政府亦於2014年就160項針對華人的歧視法例及政策發表道歉。
Hurley表示,這次道歉不僅是對過去錯誤的承認,更是確保「這段黑暗歷史不會重演」的承諾。
「我們承諾行動,」他說。
多倫多市中心一項擱置多年的重建計劃近日重現動靜,或將改寫金融區天際線。
位於Front Street West 1號的 Dominion Public Building(多倫多聯邦大樓)由聯邦政府於1926至1935年間興建,採用Beaux-Arts古典風格設計,與Bay Street西側的Union Station(聯合車站)相呼應。這座五層高的石灰岩建築近百年來一直是市內地標。
早在1990年代中期,市府與聯邦政府達成協議,允許在原建築上方興建高達137米的塔樓。然而,隨後的辦公及住宅市場低迷,加上2006年市府劃定的歷史保育區(Heritage Conservation District)及2016年根據《安省文物法》(Ontario Heritage Act)所作的地產保育指定,令項目陷入停滯。
2017年,Canada Lands Company(加拿大土地公司)將物業出售予Larco Investments(拉高投資),後者於2018年提出由architects—Alliance(建築師事務所Alliance)設計的雙塔出租項目,包括酒店及零售空間。市議會於2020年批准興建49層及45層高的塔樓。
五年後,項目再度推進。市府建議批准的設計變更包括對Front Street立面18個開口中的14個作出調整,其中主入口周邊的七個窗戶將下移,以配合新增零售空間。
儘管多倫多房地產市場面臨不確定性,Larco以出租為主的策略顯得更具韌性,有望抵禦當前分層住宅銷售放緩的衝擊。
🔗 資料來源: https://www.blogto.com/real-estate-toronto/2025/11/15-richmond-st-e-toronto/
多倫多市長Olivia Chow近日公開反對安省政府提出的第60號法案(Bill 60),指該法案將修改《住宅租賃法(Residential Tenancies Act)》,令業主更容易驅逐租客,並削弱現有租客保障。
由Ford政府(福特政府)提出的法案,雖聲稱可釋放更多房屋供應,鼓勵業主出租單位,但Chow及多個租客權益團體警告,法案可能加劇無家可歸問題,並侵蝕租客基本權利。
「多倫多有一半居民是租屋住的,」Chow在市議會會議前表示,她將提出動議反對該法案。「他們應該享有穩定、公平及安心的居住環境,不應面對不合理的驅逐或暴漲的租金。」
Chow批評法案削弱租客上訴權、取消業主因個人用途驅逐租客時須支付一個月租金的規定,並限制租客在房東與租客委員會(Landlord and Tenant Board,LTB)聆訊中提交新證據的權利。「這不是建設房屋的方法,也不是建立有愛城市的方式。」
根據Bill 60,租客對驅逐決定的上訴期限將由30日縮短至15日,業主亦毋須再支付補償租金以收回單位作個人用途。
安省房屋部長Rob Flack的辦公室則發聲明為法案辯護,指目的是「恢復租屋市場平衡」,保障履行租約責任的租客,同時追究濫用制度者的責任。省府認為改革可減少LTB積壓個案,提升市場信心。
租客權益團體已向省長Doug Ford發信,警告法案將加快驅逐程序,令租客在失業率高企下更難償還欠租或抗辯驅逐通知。
「這法案沒有一項是加強租客保障的,」柏克代爾住房正義網絡 Parkdale Housing Justice Network)的Matt Whitfield表示。「全都是給業主更多權力,加快驅逐程序。我們要求撤回法案。」
反強拆安省聯盟 (No Demovictions Ontario)組織者Lindsay Blackwell補充:「法案聲稱針對『壞租客』,但這只是政治說法,並無數據支持。作為省民,我們期望民主制度正常運作,尤其是涉及我們居住權益的決策。這根本不民主。」
不過,安省租屋業主聯會(Federation of Rental-Housing Providers of Ontario)主席兼行政總裁Tony Irwin則持不同意見。「我不認為法案剝奪租客權利,」他說。「它只是簡化程序,縮短處理時間。」
加拿大安省 (Ontario) 一名司機近日揭露一宗加油站油泵異常事件,指在未出油情況下仍被收費,引起公眾關注。
來自萬安,安省 (Vaughan, Ontario) 的Sergey Aleksandrov表示,事件發生於8月中旬,他與女友在多倫多 (Toronto) 以北一間Petro Canada(加拿大石油公司)加油站加油時,發現油泵在拔出油槍後仍持續跳錶,儘管油已停止流出。
「當我把油槍從油缸拔出時,錶盤仍在跳數,數字一直增加但完全沒有油流出,」Aleksandrov說。他即時用手機拍下現場情況,影片中可見他一手持油槍、一手持手機,錶盤上的公升數與金額不斷上升。
Aleksandrov表示,他曾向加油站查詢但未獲解釋,經過兩個月與Petro Canada客服溝通後,最終獲得退款及禮品卡。他估計自己被多收不足50加分,但擔心其他顧客亦可能遭遇同樣情況。
「我一直在想,之前加油的顧客會否也被多收?他們有沒有發現?」他說。
燃油價格專家、加拿大可負擔能源協會 (Canadians for Affordable Energy)主席Dan McTeague觀看影片後指出,油泵明顯出現故障。「這類機器一般不會出錯,但一旦出錯,可能造成重大影響,」McTeague表示。他認為事件屬機械故障,並無人為干預。
「這些油泵屬先進設備,錯誤情況非常罕見,」McTeague補充。「若出現錯誤,通常是零售商受損,而非顧客。」
Petro Canada母公司Suncor(森科能源)回應指:「我們在接獲通知後即時處理,並將涉事油泵下架維修。我們定期檢查現場設備,包括油泵,以確保運作正常。」
Aleksandrov表示,他只希望了解真相。「我只是想確保其他人不會再受影響。」
加拿大油泵設有檢查貼紙,顯示最近一次驗證日期。若懷疑被多收或油泵故障,市民可向加拿大計量局 (Measurement Canada)提出投訴,當局將進行調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