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市長Olivia Chow近日公開反對安省政府提出的第60號法案(Bill 60),指該法案將修改《住宅租賃法(Residential Tenancies Act)》,令業主更容易驅逐租客,並削弱現有租客保障。
由Ford政府(福特政府)提出的法案,雖聲稱可釋放更多房屋供應,鼓勵業主出租單位,但Chow及多個租客權益團體警告,法案可能加劇無家可歸問題,並侵蝕租客基本權利。
「多倫多有一半居民是租屋住的,」Chow在市議會會議前表示,她將提出動議反對該法案。「他們應該享有穩定、公平及安心的居住環境,不應面對不合理的驅逐或暴漲的租金。」
Chow批評法案削弱租客上訴權、取消業主因個人用途驅逐租客時須支付一個月租金的規定,並限制租客在房東與租客委員會(Landlord and Tenant Board,LTB)聆訊中提交新證據的權利。「這不是建設房屋的方法,也不是建立有愛城市的方式。」
根據Bill 60,租客對驅逐決定的上訴期限將由30日縮短至15日,業主亦毋須再支付補償租金以收回單位作個人用途。
安省房屋部長Rob Flack的辦公室則發聲明為法案辯護,指目的是「恢復租屋市場平衡」,保障履行租約責任的租客,同時追究濫用制度者的責任。省府認為改革可減少LTB積壓個案,提升市場信心。
租客權益團體已向省長Doug Ford發信,警告法案將加快驅逐程序,令租客在失業率高企下更難償還欠租或抗辯驅逐通知。
「這法案沒有一項是加強租客保障的,」柏克代爾住房正義網絡 Parkdale Housing Justice Network)的Matt Whitfield表示。「全都是給業主更多權力,加快驅逐程序。我們要求撤回法案。」
反強拆安省聯盟 (No Demovictions Ontario)組織者Lindsay Blackwell補充:「法案聲稱針對『壞租客』,但這只是政治說法,並無數據支持。作為省民,我們期望民主制度正常運作,尤其是涉及我們居住權益的決策。這根本不民主。」
不過,安省租屋業主聯會(Federation of Rental-Housing Providers of Ontario)主席兼行政總裁Tony Irwin則持不同意見。「我不認為法案剝奪租客權利,」他說。「它只是簡化程序,縮短處理時間。」
9月已經開始,對於每天開車上路的司機朋友,恐怕要更加小心駕駛,因為有些新規例已經開始實施。
BC 緊急健康服務中心表示,上個月 BC 省有 51 人因駕駛而喪生,是過去 11 年同期中死亡人數最高的一個月。
在過去的長周末期間,BC 緊急健康服務每天接獲超過 60 宗車禍報案,呼籲司機在這個勞動節長周末放慢車速,小心駕駛。
為應對致命個案激增,BC 省宣佈:從 9 月 1 日起,司機若有酒後駕駛、超速、賽車或無牌駕駛等魯莽駕駛行為,將面臨更高的扣押車輛拖車和費用。
調整措施包括統一拖車費增加 38%,達到 $110 加元,車輛存放費則上調高達 96%,至每天最高 $40。
調整車輛扣押費用如下:
- 拖車費用統一從 $78.78 上升到 $110
- 每公里拖車費從 $2.41 上漲到 $3.32
- 存放區 1 收費從 $23.98 上漲到 $40
- 存放區 2 收費從 $22.89 上漲至 $38.18
- 存放區 3 收費從 $20.71 上漲到 $38.18
- 存放區 4 收費從 $16.35 上漲到 $32
- 輔助拖拉車收費 (Dolly fee) 從 $35 增加到 $40
- 備用、恢復、清理、附加服務,保障安全費從 $75.58 上漲到 $110
據《CTV News》報導,聯邦調查人員突擊搜查卑詩省兩間大麻藥房,逮捕六人,並查獲數萬件伪裝成知名品牌糖果的非法大麻食品。
加拿大皇家騎警(RCMP)指出,嫌疑人涉嫌參與一個有組織犯罪集團,該集團在全省內生產並分銷大麻、非法藥物及假冒煙草。
本月初,加拿大皇家騎警太平洋地區聯邦警務部門人員對溫哥華島的兩間大麻店及五處住宅執行搜查令。根據10月29日的新聞發佈,這兩家大麻店分別位於阿爾伯尼港的「Green Coast大麻店」和蘭茨維爾的「Coastal Storm大麻店」。
調查人員指出,還搜查了位於阿爾伯尼港的疑似儲存點及Coastal Storm大麻店附近的儲存和生產設施,當中包括兩個專門用於生產、儲存及分銷大麻食品的模組化拖車。
警方公佈的照片顯示,被查獲的大麻產品的包裝與常見零食極為相似,如奧利奧餅乾、脆米餅、Kit Kat巧克力棒及Reese’s花生醬杯等。調查人員表示,共查獲超過12萬件偽裝包裝的大麻食品、225公斤大麻花以及數公斤加工大麻產品。
此外,警員還發現超過3公斤的迷幻蘑菇、數千顆迷幻藥膠囊及數百件迷幻藥食品。警方同時沒收了五輛汽車、兩台自動提款機、超過40萬加元現金、一支霰彈槍及約8.2萬包走私香煙。
「雖然這些含有大麻的糖果條和薯片看起來像是經過專業生產、包裝且具質量控制的產品,但其實是在不衛生、污染嚴重的模組化拖車內生產的。」皇家騎警強調。
初步評估顯示,這些大麻食品中含有未知劑量的四氫大麻酚(THC),並可能與生產和包裝過程中的其他藥物或物質發生交叉污染。部分假冒零食含有高危濃度的大麻成分,有些產品的標籤甚至聲稱其效力比受管制的大麻產品高出100倍。
隨著萬聖節即將到來,警方呼籲公眾家長嚴防兒童誤食這些大麻製品。「這些產品可能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皇家騎警聯邦警務計劃太平洋地區副區域指揮官Stephen Lee警司警告。
「我們敦促公眾,無論是已擁有或將來遇到此類產品時,務必謹慎處理。」
加拿大近日遭遇嚴重暴風雪,導致多倫多北部約克區南湖醫院(Southlake Health)在短短一周內接診了34名因在戶外清理積雪而突發心臟病的患者。這一數字令人震驚,而這僅僅是一家醫院的統計數據。據華人網友爆料,至少有4人不幸離世。
南湖醫院表示,這些患者主要是在2月12日至20日期間因在戶外鏟雪後出現心臟病症狀而被送院救治。
該院心臟科主任克里斯托弗·奧弗加德(Christopher Overgaard)醫生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我們從未見過如此短時間內有這麼多心臟病患者的情況,並且這股趨勢尚未停止。」
👉🏻心臟承受巨大壓力 40歲以上人士風險更高
奧弗加德醫生表示,這些患者的年齡層廣泛,涵蓋40多歲、50多歲及60多歲,全部來自約克區。他解釋道:「這些人在鏟雪時過度用力,而他們的身體並不適應這種劇烈運動。這種情況類似於從未爬過山的人突然衝刺登山,心臟因此承受極大壓力。」
「這會導致血壓急劇上升,身體需要大量氧氣,心率快速飆升,最終引發心臟病。」奧弗加德補充說。
👉🏻冬季心臟病高發期 2月份病例增加10%
值得注意的是,2月正值加拿大的「心臟健康月」,旨在提升公眾對心血管疾病的關注。據心臟與中風基金會(Heart and Stroke Foundation)表示,冬季心臟驟停病例比其他季節高出10%。
該基金會強調,了解心臟病的症狀對於挽救生命至關重要。常見症狀包括胸痛、呼吸急促、噁心、嘔吐,並可能擴散至手臂、下顎,甚至女性可能出現背部及肩膀疼痛。
基金會心臟健康經理凱莉·范·休格特(Kelly Van Heugte)提醒:「心臟是一個複雜的肌肉泵系統,一旦它出現問題,時間就是關鍵。及早治療可以減少心臟永久損傷。氣候變遷導致每年冬天的情況不同,尤其是在遇到前所未有的大量降雪時,大家更應關注自己的心臟健康。」
她呼籲,若在鏟雪時出現疑似心臟病發作的症狀,應立即撥打911尋求緊急醫療救助。
(渥太華綜合報導) 加拿大央行於2月10日發佈最新季度市場參與者調查報告,顯示未來數月內降息預期進一步增強。根據調查,大多數金融市場專家預計央行將在未來進行兩次0.25%的降息,並可能在7月前將政策利率調降至2.5%。
👉🏻央行報告:2027年前政策利率或維持低點
這項調查涵蓋28名重要金融市場參與者,結果顯示,相較於去年第三季度的預測,受訪者普遍認為利率前景將進一步下調,降息幅度將比先前預期再低25個基點。
調查中,有50%受訪者認為未來利率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而只有11%的人認為利率可能上調,顯示市場對降息預期的高度一致性。
此外,報告指出,央行將在2.5%的政策利率上維持至2027年第一季度,屆時才可能首次加息,將利率提高至2.75%。
👉🏻六大銀行 VS 央行預測 誰更保守?
目前,加拿大六大銀行對於利率走勢的預測較央行更為積極,認為政策利率將維持在3.00%左右,或最早於3月降至2.75%,年底則可能降至2.00%至2.25%。
然而,央行的報告顯示,其對利率政策保持更為謹慎的態度,傾向於逐步降息並長期維持較低水準,避免經濟過熱或通脹反彈的風險。
👉🏻BMO震撼預測:年底前利率或降至1.5%
儘管市場普遍預期降息週期將於年中啟動,但蒙特利爾銀行(BMO)提出一個更激進的預測,認為如果美國對加拿大施加進一步貿易關稅,加拿大經濟將受到嚴重影響,央行可能不得不在年底前將政策利率大幅降至1.5%。
這一預測比BMO目前的基線預測低整整100個基點,表明如果貿易摩擦加劇,央行將採取更激進的降息策略,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風險。
👉🏻降息週期啟動!房市全面受益
無論降息幅度是否達到BMO的極端預測,加拿大房市將是降息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隨著借貸成本下降,按揭利率回落,預計全國房市復甦速度將顯著加快,無論是住宅市場還是商業地產都將迎來新的增長動能。
專家指出,購房者將更有信心入市,投資者也將趁機進場,進一步推動房價回升。
對於剛需買家來說,降息將降低按揭成本,緩解負擔能力壓力,使更多人能夠承擔房貸並進入市場。
對於房地產投資者而言,更低的融資成本將提升投資回報率,吸引更多資本流入房市。
周日清晨,大溫哥華地區高貴林市一間購物中心疑似發生爆炸,現場濃煙滾滾,玻璃碎片散落一地。高貴林消防救援服務助理負責人桑德羅·博尼法齊(Sandro Bonifazi)表示,上午 6 點左右,警方和消防員接到報警,隨即趕往位於高貴林北路 341 號的購物中心,處理疑似火災與爆炸事件。
👉🏻現場濃煙滾滾 疑似單元爆炸
博尼法齊透露,救援人員抵達後,發現其中一個單位冒出濃濃黑煙,周邊停車場散落著大量玻璃碎片。初步調查顯示,購物中心內多家商戶受損,部分店鋪內的設施可能遭到破壞。然而,急救人員確認,目前尚無人員傷亡報告。
一名商戶透露,事發時一名員工正好在店內,但幸運地毫髮無傷逃離現場。
👉🏻商戶憂心財產損失
受影響的商戶包括咖啡店、驗光診所、美髮沙龍、越南餐廳和房地產經紀辦公室等。
Emily Oh Realty 的老闆 Emily Oh 擔憂地表示:“我非常擔心店內的情況,我們的電腦和重要文件是否還完好,現在完全無法確認。”
👉🏻警方呼籲提供線索
目前,加拿大皇家騎警(RCMP)和消防部門正聯合調查火災及可能的爆炸原因。警方呼籲知情人士提供線索或現場視頻。任何信息可致電 604-945-1550 聯繫高貴林皇家騎警,並提供檔案編號 2024-34159。
👉🏻事件背景與相關安全警示
這起疑似爆炸事件發生在清晨購物中心尚未開門營業的時段,避免了人員傷亡的發生。事件原因尚未確定,調查仍在進行中,後續進展將由相關部門陸續公佈。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繁忙的購物商場經常成為意外事件的發生地。今年聖誕節期間,多倫多伊頓中心就因抗議活動引發社會關注。
👉🏻抗議者聖誕節示威引發政界反應
聖誕節當天,反以色列活動人士在多倫多伊頓中心發起示威,抗議 Indigo 創始人兼 CEO 希瑟·賴斯曼(Heather Reisman)的 Heseg 基金會,該基金會為前以色列國防軍士兵提供教育獎學金。
抗議者高呼“自由巴勒斯坦”,並在商場護欄上掛起橫幅,要求逮捕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此舉引發加拿大政界人士的憤怒和輿論的廣泛關注。
👉🏻Boxing Day百人鬥毆事件
此外,加拿大最大的購物商場還在 Boxing Day 當天發生了百人鬥毆事件。一名在現場的目擊者表示:“我在 Specsavers 工作,這場鬥毆就發生在我眼前。”
據悉,兩名青少年因爭執發生肢體衝突,甚至撞倒了木製裝飾柱,引發了現場的巨大響聲。目擊者猜測,這起鬥毆可能與同一所學校的學生之間的矛盾有關。
根據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Canada Mortgage and Housing Corporation, CMHC)週二公布的數據,加拿大10月新屋動工量按月下跌17%,季節調整後年率為232,765個單位,低於9月的279,174個單位。
CMHC副首席經濟師Tania Bourassa-Ochoa表示,安省(Ontario)與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的動工量下降是主要原因。不過,滿地可(Montreal)、卡加利(Calgary)與愛民頓(Edmonton)的動工量上升,令全國累計總量仍高於2024年同期。
人口超過一萬的城市中,10月實際動工量為19,174個單位,略低於2024年10月的19,763個單位。截至目前,2025年累計動工量達197,207個單位,高於去年同期的188,660個單位。
六個月移動平均動工量亦下跌,由9月的277,081個單位降至10月的268,907個單位。
Bourassa-Ochoa指出,這些數據反映的是數月甚至數年前的投資決策,但同時突顯全國房屋建設的地區差異。
TD經濟研究部(TD Economics)經濟師Rishi Sondhi表示,建商仍以「相當穩健的速度」開展新項目,尤其是專為出租市場而建的住宅。他指出,安省的建屋活動受共管公寓建設放緩影響,而其他地區則相對活躍。
Sondhi預測,短期內新屋動工量可能進一步下滑。他表示:「隨著人口增長放緩影響租金需求,加上預售疲弱限制自住市場動工量,建屋活動明年可能進一步降溫。」
🔗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news/business/cmhc-housing-starts-october-2025-9.6982821
加拿大安省(Ontario)政府正考慮立法,要求酒後或藥後駕駛者若導致兒童父母或監護人死亡,須支付持續性子女撫養費。此建議屬於政府即將在皇后公園(Queen’s Park)提出的立法方案之一。
在週二的議會質詢環節中,安省司法部長Doug Downey表示,失去父母對未成年子女造成深遠的情感與經濟影響。「這種打擊遠超眼前的失落,孩子會在情感與財務上陷入困境,」Downey說。他指出,目前家屬可透過民事訴訟追討賠償,但這仍不足夠。
「若能要求被定罪的酒後駕駛者支付撫養費,將有助加強問責,並確保孩子在悲劇過後獲得實質支援,」他補充。
新法將適用於所有受酒精或其他物質影響的駕駛者。此舉類似美國德州(Texas)於2023年通過的法例,規定若父母因酒後駕駛致死,肇事者須支付撫養費至子女年滿18歲或完成高中。
反對黨對此表示意見不一。綠黨(Green Party)領袖Mike Schreiner認為此舉或有助阻嚇酒後駕駛,但批評政府同時放寬酒精銷售政策。「政府將酒精放入便利店,又削弱道路安全措施,現在卻說要打擊酒駕,令人質疑,」他說。
新民主黨(NDP)領袖Marit Stiles則批評政府執政八年來未有有效遏止酒後駕駛。「例如在油站售酒,根本不是解決酒駕問題的正確方法,」她說,並呼籲政府應用所有可行手段防止悲劇發生。
自由黨(Liberal)省議員John Fraser則形容此項宣布「非常模糊」,並指政府是為了轉移公眾對技能發展基金(Skills Development Fund)醜聞的注意力。「他們經常這樣做,這次也不例外,」他說。
倡議團體對建議表示支持,但強調預防才是關鍵。加拿大反酒駕母親協會(Mothers Against Drunk Driving, MADD Canada)全國主席Tanya Hansen Pratt接受CP24訪問時表示,任何有助支援受害兒童的措施都值得肯定。她本人亦曾因酒後駕駛失去母親,形容那是「難以承受的損失」。
不過她指出,此措施未必能有效阻嚇酒後駕駛。「人們在酒後駕駛時,不會想到第二天要支付撫養費,」她說。
根據省府數據,2021年安省道路上因酒後或藥後駕駛導致死亡的個案共有182宗,其中96宗與酒精有關,86宗與藥物有關。去年,安省已立法,對因酒後駕駛致死者實施終身吊銷駕照的處罰。
Downey表示,此項建議在聖誕節前提出,旨在提醒公眾酒後駕駛的嚴重後果,並保障兒童利益。他未有解釋為何法案不涵蓋其他致命駕駛行為,如分心駕駛。
四個非政府組織聯合發表報告,指控過去兩年有數百批加拿大製造的戰機零件與炸藥經由美國(United States)轉運至以色列(Israel),繞過加拿大出口管制,並支援以軍在加沙(Gaza)的軍事行動。
報告由CBC新聞(CBC News)取得,記錄自2024年4月至2025年8月間,加拿大向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美國設施運送34批F-35戰機零件,數日後轉交以色列。另有360批零件送往德州(Texas)Fort Worth組裝廠,150批炸藥由魁北克(Quebec)Valleyfield與Repentigny的通用General Dynamics工廠運往美國,再轉至以色列軍方。
World Beyond War加拿大組織者Rachel Small表示,這些出口「繞過所有加拿大管制」,直接支援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
報告指出,加拿大《出口與進口許可法》存在法律漏洞,大部分出口至美國的軍品不受監管。一旦進入美國,便無法由加拿大外交部(Global Affairs Canada)追蹤。
報告追蹤的例子包括來自安省密西沙加(Mississauga, Ontario) 的Honeywell Aerospace熱控系統,以及魁北克Laval的Héroux-Devtek機械組件,最終送抵以色列空軍基地與Lockheed Martin特拉維夫(Tel Aviv)設施。
炸藥方面,包括波蘭Nitro-Chem公司生產的TNT,經Saguenay港(Port of Saguenay)運至美軍工廠,用於製造MK-84炸彈與155毫米炮彈。Palestinian Youth Movement成員Boutaina Chafi表示:「這些炸彈仍在落下。」
四個團體呼籲加拿大政府全面禁止對以色列的軍品出口,包括透過美國的間接運送。新民主黨(New Democratic Party, NDP)議員Jenny Kwan將於週二記者會發表報告,並提出私人法案,要求取消美國出口豁免。
Lockheed Martin與Nitro-Chem拒絕就合約細節置評,並指其業務受地緣政治影響,僅強調遵守國際法與監管機構規定。
🔗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news/politics/politics-jet-fighters-bombs-canada-us-israel-9.6982606
在加拿大(Canada)與美國(United States)貿易戰升溫之際,一份新報告揭示,加拿大現行移民政策或無法有效留住其所需的全球人才,對本國經濟構成潛在風險。
由加拿大公民研究所(Institute for Canadian Citizenship, ICC)發表的《漏桶效應2025(Leaky Bucket 2025)》報告指出,每五名獲得永久居留資格的移民中,就有一人在25年內離開加拿大,而離境高峰期集中在頭五年內。此趨勢被稱為「持續外移(onward migration)」,在高學歷與高技能人士中尤為明顯。
報告顯示,擁有博士學位的移民離境率是擁有學士學位者的兩倍以上,若工作機會未能提供收入增長,離境可能性更高達三倍。
Daniel Bernhard,ICC行政總裁表示,社會對移民的懷疑態度日益加劇,導致人才流失,削弱加拿大應對經濟挑戰的能力。「最能幫助我們實現目標的人,卻是最快離開的人,」他說。「這不只是道德上的失誤,更是可以避免的自我破壞。」
總理Mark Carney已訂下十年內將非美國出口倍增的目標。Bernhard指出,失去具備國際經驗的移民,將削弱加拿大的貿易多元化能力。「這些人曾在其他國家建設鐵路、基建與房屋項目——他們做得比我們快、好、便宜。他們正是幫助我們迎頭趕上的關鍵人才,」他在接受CTV新聞(CTV News)訪問時表示。
根據ICC預測,若目前趨勢持續,至2031年將有20,241名移民離開加拿大,而政府已在《2025年度移民報告》中決定未來三年每年維持38萬名永久居民配額至2028年。
報告指出,流失率最高的行業包括商業與財務管理、資訊與通訊科技、工程與建築管理,以及製造與加工工程。資深管理人員與高層主管的離境率為平均移民的193%,而醫療專業人士則高出36%。
研究所分析來自加拿大統計局(Statistics Canada)的長期數據庫,將移民紀錄與個人報稅資料連結,樣本涵蓋1982至2020年間獲得永久居留資格、年滿18歲並曾報稅的移民。
Bernhard指出,數據中逾六成移民屬「經濟類別」,即因具備貢獻本國經濟的能力而獲批居留。然而,外移趨勢已持續40年未見改善。
他呼籲政府制定全國性人才留任策略,並建議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重新定位角色。「IRCC到底是幫助人才成功的招聘部門,還是只負責把不該進來的人擋在門外的保安?」他質疑道。
在加拿大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研究人員首次拍攝到野生海狼利用繩索將蟹籠從海中拉出,以取食內部誘餌,這或許是狼類首次被觀察到的「工具使用」行為。
這項研究由Kyle Artelle與Paul Paquet主導,並於週一發表於科學期刊《Ecology and Evolution》。研究團隊在卑詩中部海岸Bella Bella附近的海灘架設攝影機,對準由Heiltsuk原住民族(Heiltsuk First Nation)設置的蟹籠,原意是調查蟹籠反覆受損的原因。
這些蟹籠用於控制入侵物種歐洲綠蟹,其中部分長期沉於深水。研究人員原以為破壞來自海洋哺乳動物。「我們當時想,『到底是什麼在破壞這些蟹籠?』」來自紐約州立大學環境科學與林業學院(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s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Forestry)的Artelle說。「不可能是熊或狼,它們不會潛水去取蟹籠。」
然而,2024年5月攝影機架設後不到一天,畫面就拍到一隻海狼叼著浮標從水中上岸,隨後將浮標放在沙灘上,咬住繩索並拉動,直到蟹籠浮出水面。牠再將蟹籠拖至淺水區,取食誘餌。
「我們知道牠們很聰明,但沒想到牠們會像人一樣游到深水區,叼回浮標,再拉繩取籠,」Artelle說。
今年稍早,攝影機又拍到第二隻海狼以相同方式拉出蟹籠,研究人員因此推測這種行為可能在狼群中傳播。
海狼是灰狼的沿海亞種,以海洋為主要食物來源。至於這種行為如何開始,Artelle推測可能起源於退潮時狼接觸到暴露的蟹籠,逐步學會將浮標與繩索與食物來源聯繫起來。
目前,研究團隊已在該地設置全天候攝影機持續觀察海狼行為,同時努力減少對蟹籠的破壞,以免影響綠蟹研究。
「這裡正在發生一些非常特別的事,」Artelle說。「我們想了解更多,看看這些狼還能教會我們什麼。這只是冰山一角。」
🔗 資料來源: https://ca.news.yahoo.com/news/b-c-wolves-line-pull-171807242.html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Statistics Canada)週一公布的數據,加拿大10月年度通脹率降至2.2%,與CIBC經濟研究部(CIBC Economics)等金融機構預測一致。
汽油價格是主要推動因素之一,按年下跌9.4%,跌幅較9月的4.1%更大。若不計汽油,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年上升2.6%,與上月持平。食品價格漲幅亦見放緩,10月按年上升3.4%,低於9月的4.0%。不過統計局指出,食品通脹已連續九個月高於整體通脹率。
經濟學家認為,數據支持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 BoC)維持利率不變。BMO首席經濟師Douglas Porter形容報告「表面友好」,但保險與電訊費用持續上升,無線電話費按年上升7.7%,為兩年半來首次。無線與有線電話服務合計價格按年上升7.9%,為自1982年以來最大升幅。
RBC經濟師Abbey Xu指出,近半消費品價格在過去三個月的年化增幅超過3%,顯示核心通脹仍然頑固。她補充,消費需求仍強,加上財政政策支持,令央行不太可能進一步減息。
TD銀行(TD Bank)經濟師Andrew Hencic亦認同,認為供應鏈干擾與疲弱內需令通脹難跌破央行目標區間。他指出,市場目前估計至明年4月再減息的機率僅為30%。
保險費持續上升,住宅保險按年升6.8%,汽車保險升7.3%。過去五年,住宅與按揭保險價格全國上升38.9%,汽車保險升18.9%。
天然氣價格按年下跌17%。
IG財富管理(IG Wealth Management)首席投資策略師Philip Petursson警告,由於去年同期價格下跌,未來幾個月通脹可能略為回升。他向Yahoo Finance Canada表示:「這不是新一輪漲價,只是數學效應。」
央行偏好的兩項通脹指標亦見回落:CPI中位數(CPI-median)與CPI修整值(CPI-trim)均降至2.9%。按月計算,CPI上升0.2%,季節調整後升幅為0.1%。
CIBC經濟師Andrew Grantham表示,雖然通脹放緩符合預期,但央行要重新考慮政策,仍需更長期的價格壓力緩解及經濟增長放緩跡象。他預測至明年底前,隔夜利率將維持不變。
隨著加拿大試圖擺脫對美國的經濟依賴,來自亞伯達省(Alberta)的一項油管提案再次引發與鄰省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的激烈爭議,並對國家能源政策構成挑戰。
亞伯達省省長Danielle Smith希望興建一條連接油砂至卑詩北部太平洋海岸的油管,以打通通往亞洲市場的出口通道。她的保守派政府已草擬初步方案,期望日後由私人企業接手建造。
但卑詩省省長David Eby(屬左傾新民主黨(New Democratic Party))批評此計劃「虛構」且「政治化」,並指責Smith破壞卑詩省擴展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出口的目標。Smith則反擊,稱Eby的立場「不合加拿大精神」。
此爭議正值加拿大總理Mark Carney推動非美國出口倍增及打造「全球能源強國」之際。Carney週四公布一系列「國家建設項目」,包括關鍵礦產及卑詩LNG項目,但未提及油管。
MacDonald-Laurier研究所資源政策專家Heather Exner-Pirot形容油管爭議為「加拿大政治中的長期分裂點」。
目前唯一連接亞伯達與卑詩的油管是TransMountain(TMX),由聯邦政府於2018年以45億加元收購完成,總成本達350億加元。據報告指出,TMX已為加拿大創造逾126億加元收入,並令非美國原油出口激增六倍。
儘管民調顯示59%加拿大人支持第二條油管,包括56%卑詩居民,但原住民領袖與環保團體仍強烈反對。Wet’suwet’en原住民族酋長Na’Moks批評此舉為「披著經濟發展外衣的殖民暴力」。
Carney未明確表態,但表示若亞伯達承諾發展碳捕集技術,他願意考慮支持油管項目。然而,現行法規與油輪禁令仍是重大障礙。
🔗 資料來源: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gkz42yz35do
在多倫多市中心營業逾81年的老牌酒吧 Imperial Pub於本週末迎來最後一晚營業,大批市民湧入位於 Dundas St. E.與Victoria街口的酒吧,為這間歷史悠久的地標送上最後一杯敬意。
今年多倫多餐飲業面臨多宗結業潮,但Imperial Pub的關門消息尤為令人惋惜。自1944年開業以來,這間酒吧一直是市民聚會、交流與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尤其以其樓上的文學主題酒廊聞名。
酒吧及周邊商舖將被拆卸,騰出空間興建一座21層高的學生宿舍,服務多倫多都會大學(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TMU)。校方上週公布項目詳情,宿舍將提供1,370個床位及兩間新教室,預計2030年落成。
TMU校長兼副校監Mohamed Lachemi表示:「這項新宿舍不僅擴充校園住宿選擇,更提升學生生活質素。」他感謝合作夥伴Cedar Podium及安省建設基金(Building Ontario Fund)的支持,協助推動多倫多市中心的發展。
位於Dundas St. E. 54號的Imperial Pub雖已熄燈,但其留下的社區精神與文化印記,將長存市民心中。
🔗 資料來源: https://www.blogto.com/eat_drink/2025/11/imperial-pub-toronto-closed-crow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