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即將迎來旅遊新紀元,全新飛行劇場「Niagara Takes Flight」將於8月29日正式對外開放。這項由尼加拉公園管理局(Niagara Parks)打造、耗資2,500萬加元的沉浸式體驗,座落於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邊緣、經翻新後的 Table Rock Centre 內,勢將重新定義遊客與加拿大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奇觀之間的互動方式。
Niagara Takes Flight」邀請遊客登上動態吊艙式座椅,展開一段長達56公里的空中旅程,飛越尼加拉河(Niagara River)走廊。乘客將懸浮於空中,面對一個寬達17米的巨型穹幕銀幕,配合風、霧及氣味效果,營造逼真的飛行感受。
在正式進入主體體驗前,遊客將探索四個沉浸式敘事空間,包括「傳送室」(Transporter Room)及「祖先室」(Ancestors Room),透過互動展示,加深對加拿大歷史關鍵時刻及尼加拉地區文化遺產的認識。
迪士尼級設計結合加拿大歷史
此項目由全球飛行劇場技術領導者 Brogent Technologies 與尼加拉公園管理局合作開發,並由前迪士尼幻想工程師 Rick Rothschild 領導,他曾是迪士尼加州 (Disney) 冒險樂園「Soarin’ Over California」的創意推手。此體驗融合電影敘事與尖端科技,既刺激又富教育意義。
遊客將飛越激流、峭壁與茂密森林,穿梭於歷史戰役與四季景致之中——從夏季的維多利亞女王公園(Queen Victoria Park)嘉年華,到冬季燈飾點綴的雪景,盡覽尼加拉的壯麗與多元。
旅遊新地標
社交媒體上對此新景點的期待持續升溫,不少網民將其與迪士尼「Soarin’」相提並論,讚賞其沉浸式設計。尼加拉公園管理局表示,該設施全年開放,適合各年齡層遊客參觀。
門票現已公開發售,旅遊業界預期「Niagara Takes Flight」將成為尼加拉地區旅遊體驗的新支柱,為遊客提供嶄新的視角,重新認識瀑布及其悠久歷史。
「Niagara Takes Flight」是否能媲美迪士尼的「Soarin’」?你想親身比較一下嗎?
🔗 資料來源: https://www.blogto.com/travel/2025/08/niagara-falls-flying-ride-opens/ ; https://www.niagaraparks.com/media-room/uncategorized/ontarios-newest-must-see-visitor-attraction-niagara-takes-flight-to-open-on-august-29-at-the-brink-of-niagara-falls/ ; https://www.niagarafallstourism.com/play/falls-experiences/niagara-takes-flight/
多倫多市計劃拆除Bloor Street、Yonge Street和University Avenue部分路段的自行車道,而這一舉措可能耗費納稅人至少4800萬加元(折合人民幣超過2億元)。根據市政府人員最新報告,這項計劃是應安省上月提出的第212號法案的要求,該法案規定,如需拆除一條車道以安裝自行車道,必須先徵得省政府批准。法案通過後,更直接要求拆除多倫多三條主要道路上的部分自行車道。
👉🏻耗費巨資,市民強烈反對
市政府報告顯示,拆除自行車道的估算費用包含重建最近剛翻修路段的成本,以及其他路段重新鋪設路面的費用。但報告同時指出,尚未計入潛在的其他費用,如現有建設或維護合同因改變而產生的額外支出。相關估算目前仍處於初步階段,確切成本需進一步細化。
該計劃引發了多倫多市議會的激烈討論。市長邹至蕙(Olivia Chow)在動議中批評第212號法案不僅干預市政自主決策,還將給市民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她強調:“作為市長,我有責任捍衛市議會的決策權,並支持基於專業公共服務的判斷。”
市議員Dianne Saxe也提出動議,指示市政經理致函安省省長道格·福特(Doug Ford),以及全省市政當局,對第212號法案的越界行為表達抗議。她在動議中寫道:“多倫多的公共基礎設施由本市擁有、維護和管理。我們有權在平衡市民需求的基礎上分配資源。”
👉🏻自行車道拆除的得與失
據報告顯示,多倫多市已經投資2700萬加元設計並建設上述三條自行車道。在Bloor Street和Shaw Street之間的自行車道安裝後,涉及自行車的碰撞事故數量明顯減少,行人碰撞和駕駛員受傷事故也有下降趨勢。
然而,安省省長福特批評自行車道加劇了交通擁堵。市政府報告則反駁稱,恢復車道並不能大幅改善通行效率,因為重新設計和施工將耗費大量時間和資源。例如,Bloor Street位於Spadina Avenue和Avenue Road的路段近兩年才剛完成翻新,若拆除自行車道將再次進行全面道路重建,代價昂貴。
安省交通部發言人則強調,交通擁堵每年給多倫多帶來超過110億元的經濟損失。他們指出:“自行車道應該設置在真正合適的地方。”
👉🏻市民要求市長下台,爭議仍在升溫
此項計劃一經公佈,立即引發多倫多居民的強烈不滿。不少人認為,耗費巨資拆除有益於市民安全和環保的自行車道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更有聲音要求邹至蕙辭職下台。市議會將在本周討論相關動議,該決策結果或將對多倫多未來的基礎設施規劃產生深遠影響。
多倫多市政府最新宣布,備受矚目的聖勞倫斯市場北大樓(St. Lawrence Market North)已進入最後收尾階段,並計劃於2025年春季正式開幕!這座造價1.28億加元、歷時27年規劃與建設的市場即將迎來租戶入駐,並陸續對公眾開放。
隨著開幕日期的臨近,市場內部的首批照片也正式曝光,這座全新的五層建築將成為多倫多最具代表性的購物與社交地標。
👉🏻市場內部曝光!永久性農貿市場+市政法庭
據市政府透露,新的北市場大樓將分階段迎來租戶入駐,以提供市政服務,大樓內部的行政單位將於2025年秋季和冬季陸續搬遷入駐。
農貿市場區域則將於2025年春季開始運營,屆時將迎來正式的開幕活動,並提供一系列農產品市集和社區活動。
新市場大樓將取代舊的北市場,內部設施包括:
✅ 一樓永久性農貿市場——取代2016年以來一直設在臨時帳篷內的市場
✅ 樓上市政法庭與行政辦公室——容納全新的多倫多法院服務法庭
✅ 充滿活力的彩色飾面與挑高中庭,成為Front街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
✅ 地下停車場——由多倫多停車管理局運營,為前來市場購物的市民提供便利
👉🏻27年等待,全球矚目!多倫多終於迎來新地標
多倫多市政府早在1998年就提出更換舊北市場大樓的計劃,這座建於1967年的市場大樓最終於2016年拆除,並在附近幾個街區搭建了一個臨時帳篷市場以供商販使用。經過多年規劃與施工,這座全球矚目的新市場終於即將亮相!
隨著開幕日期臨近,市政府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公布更多與盛大開幕儀式及農貿市場營運相關的細節。這座嶄新市場不僅將提供高品質的農產品和美食,還將成為多倫多市中心的一大文化與社交地標。
經過27年的等待,這座全新聖勞倫斯市場北大樓即將迎來第一批顧客,你準備好了嗎?
2018年1月的一個夜晚,讓大溫華裔感到非常痛心:居住在高貴林的15歲華裔少年Alfred Wong,在晚上9點左右乘坐父母的車經過溫哥華Broadway時,剛好遇到黑幫持槍火拼。
結果不偏不倚,一發流彈擊中了坐在後座的Alfred,子彈穿過了他的肺部、心臟、胃、腎臟等多個器官,腦部亦受到重創。經過長達6小時的治療,最終不治身亡。
當時駕駛車輛的父母並沒有意識到外面正進行槍戰,直到聽到後座的兒子大喊一聲才意識到不對勁。另一位中槍的23歲男子Kevin Whiteside送院後亦宣告不治,現場還有一位30歲左右路過的司機也被流彈打中,但只是輕傷。
經過長達4年的調查,2022年警方終於在安省拘捕了一名犯罪嫌疑人Kane Carter,並向他提出兩項二級謀殺罪名。
原本以為嫌犯很快就會被繩之以法,然而受害者Alfred的父母等來的,卻是讓他們更加心碎的消息:今天,BC法院表示「一審以流審告終,無法做出有結論的審理,無法給嫌犯定罪。並且,嫌犯拒不認罪!」沒有證據能證明是嫌犯開槍。
此案件的最大難點在於:公訴檢察官經過長時間收集證據,仍然無法確定是誰開槍打中了Alfred,因為雙方多人參與火拼,Kane Carter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他們都沒有刻意向Alfred開槍。
嫌犯Kane Carter的辯護律師堅持:「法院、警方都不可能證明是Kane的子彈打中了Alfred,所以他沒有蓄意殺人。」
針對誰開槍的問題,審議從上週五一直持續到本週二。據BC省最高法院法官Catherine Wedge描述:「嫌犯一直都很放鬆,有時還面帶微笑。」
嫌犯將繼續被拘押,直至第二次審判。受害者Alfred的父母出席了多場審議,但沒有在週二的審議上出現。
了解加拿大審判的朋友都知道,就算此前本拿比中央公園華裔少女遇害案這類證據非常確鑿的案件,審理都能拖延很久,嫌犯和辯護律師都能據理力爭,更何況是Alfred案這類證據「模糊」的情況。
🔹辯護律師:嫌犯當時是在自衛
Kane Carter的辯護律師認為,2018年1月13號晚的Kane Carter並不是率先開槍的人,而是為了保護他的同夥Matthew,被迫掏槍反擊,開槍時間大約是9點16分。但法院發現,該組織並不是第一次在溫哥華參與槍擊案,上一次是發生在2017年9月,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當時Kane Carter還住在安大略省,之後才來到溫哥華。
Kane Carter的辯護律師認為,Kane不算是主謀,只是幫派的其中一員,剛好被警方抓捕了,他不應該一人承擔殺害Alfred的罪責,甚至他自己也是無辜的。
案件的另一個大難點在於:對方幫派的「頭目」Whiteside已經當場死亡,如果是他開槍打中了Alfred,案件審理就幾乎陷入「死局」。
🔹案件是不是就無法再審理呢?
BC省最高法院法官Catherine Wedge認為:「Kane Carter仍然有可能被定罪,因為刑法中存在一種轉移意圖的規則,當某人無意中導致他人受到傷害時,造成傷害的人仍需承擔責任。」
但這種判決結果肯定是比蓄意殺人要輕,至少二級謀殺的罪名很難成立。法院目前最頭痛的問題是:要不要很快進行第二次審判。
BC法院剛剛證實:會重新審理案件,並且2022年開始的拘捕令仍然有效。但大家都知道 ——就算重新審理,既然證據不清,又能有什麼結果呢?
🔹無妄之災的少年,曾是全家的希望
Alfred Wong一家從香港移民到溫哥華,並不是很富裕的家庭,而Alfred自己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是全家人的希望:他就讀於高貴林的Pinetree中學,是Hyack游泳會的一員,游泳水平非常出色,深受主教練Frici Laszlo的喜愛。
「他有些內向、有些害羞,但他是一個非常好的孩子,非常聰明」,Frici表示,「在他中彈後,我們一直等待奇蹟的出現,但奇蹟沒有發生。」
Alfred Wong的好友、溫哥華青年領袖Sam Chan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則談到:「Alfred的願望是從事電子工程事業,最好能在游泳比賽中取得好成績,他還是一個優秀的游泳救生員。」
為了紀念Alfred Wong,高貴林政府還設立了兩項獎學金,一個是與43學區聯合設立的Alfred YF Wong紀念獎學金,用來幫助和Alfred有相同夢想和目標的人;一個是與Hyack游泳會聯合設立的紀念獎學金。
可對於Alfred Wong的父母來說,這一切都無法彌補失去兒子的痛苦。更加痛苦的是:凶手恐怕長期難以受到法律的制裁……
加拿大政壇風起雲湧,最新消息顯示 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Mark Carney) 在 3月23日(周日) 正式宣布 聯邦大選!
🗳 投票日預計定於4月28日或5月5日,選戰將持續36至50天。
📊 民調逆轉!自由黨反超保守黨
根據 Nanos 最新政治追蹤數據,目前:
🔵 保守黨支持率:35%
🔴 自由黨支持率:34%
📊 CBC民調顯示:自由黨支持率 37.7%,略高於保守黨的 37.4%,僅有微弱差距!
📌 若今天舉行選舉,自由黨有望贏得 176個席位,組建多數政府!
🔥 為搶佔選戰先機,卡尼強勢拋出兩項重大福利,同時 做出一項關鍵承諾,誓言打造更強韌的經濟與住房市場!
🏡 福利1:取消資本利得稅上調計劃
卡尼政府宣布,去年提出的 提高資本利得稅(Capital Gains Tax)納入稅率的計劃將被取消!
📝 原計劃:
🔹 2024年6月25日生效
🔹 規定個人和企業 年度資本利得超過25萬加元時需繳納更多稅款
🔻 爭議不斷,計劃遭強烈反對!
🔸 科技業領袖與專業團體一致反對該計劃,擔心 影響投資與企業風險承擔
🔸 自由黨最終決定 直接放棄,取消該項提案!
💬 卡尼表示:“我們希望鼓勵加拿大企業主擁抱風險,這將推動經濟發展。”
📢 自由黨承諾:
🔹 仍將提高小企業、農業與漁業設備的終身資本利得免稅額,從 100萬加元提升至125萬加元,但 該提案須待大選後再立法!
🏠 福利2:首次購房者免GST,最高節省5萬加元!
卡尼於 周四(3月21日) 發布新聞稿,承諾 對100萬加元以下的「新建或大規模翻新」房屋免徵商品及服務稅(GST),讓購房者可最高節省 5萬加元!
💬 卡尼表示:“我們致力於降低生活成本,讓年輕人買得起房。”
🏗 政府目標:
🔹 降低購房門檻
🔹 刺激新房建設,提升市場供應量
⚠ 但有內部人士透露:該政策 需待自由黨贏得選舉後才會正式生效!
卡尼強調:“我們將很快宣布更多住房措施,現在是時候採取行動解決住房危機了!”
📜 承諾:全國自由貿易
📍 卡尼於3月21日(周五) 在渥太華 加拿大戰爭博物館 與各省省長會面,討論省際貿易壁壘問題。
📢 卡尼承諾:
🔹 取消聯邦監管職業的勞動力流動限制
🔹 確保7月1日(加拿大國慶日)前正式落實全國自由貿易
💬 卡尼表示:“我們將在聯邦層面實現全國自由貿易,並取消《加拿大自由貿易協定》下所有聯邦級別豁免。”
🔥 保守黨震怒:怒斥卡尼抄襲!
🔴 保守黨領袖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 直指 卡尼「公然抄襲」其競選政綱!
💬 博勵治怒批:
🔹 “卡尼只是為了選票,在最後一刻抄襲我的政策!”
🔹 “他們抄了GST免稅方案,抄了資本利得稅政策,純粹是騙選民再給他們一個任期!”
📌 事實回顧:
✅ 2024年10月:博勵治在社交媒體承諾 「100萬加元以下新房免GST」
✅ 2025年1月:博勵治再次表態 「一旦上台,將取消資本利得稅上調」
✅ 2025年3月:卡尼突然宣布 幾乎相同的政策,讓保守黨 徹底炸鍋!
📢 博勵治強調:
🔹 擴大技能培訓中心,幫助工人提高收入
🔹 向學徒提供最高4,000加元補助金
🔹 五年內培訓35萬名技術工人,減少對美國經濟的依賴
💬 博勵治痛批:“建房子的人,自己卻買不起房!自由黨只會模仿,卻無法真正解決住房危機!”
🔥 選戰一觸即發!你認為誰能勝出?
📌 自由黨 vs. 保守黨,這場關鍵選舉將決定加拿大未來!
📢 你的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據《Daily Hive》報導,在加拿大進行房屋維護、保養和裝修的成本不菲,特別是在當前生活成本飆升的情況下。然而,加拿大稅務局(CRA)提供了一些與住房相關的稅收抵免,幫助房主減輕經濟壓力。以下是房主可以考慮的四大稅收抵免:
1. 多代住房裝修稅收抵免(MHRTC)
自 2023年 起,CRA 推出了一項 可退還的稅收抵免,允許符合條件的房主申請。此抵免專為幫助家庭中長者或符合殘疾稅收抵免條件的成年親屬創建獨立生活空間的裝修費用。
-
適用範例:增設廚房或浴室,為長者在地下室設立獨立臥室等。
-
抵免金額:可申報高達 50,000加元 的裝修費用,按 15% 的稅收抵免比例計算,最高可返還 7,500加元。
2. 住宅無障礙稅收抵免(HATC)
此項 不可退還的稅收抵免,專為 65歲以上老年人 及 殘障人士 提供支持。
-
每年抵免額度:上限為 20,000加元,按符合條件費用的 15% 計算,最高返還 3,000加元。
-
適用範例:安裝扶手、坡道、無障礙淋浴間改造等。
-
包含費用:建築材料、設備租賃、設計圖紙和相關許可費,但不包括自雇使用的工具費用。
3. 搬家費用稅收減免
如果因 工作需要 搬家到距離現住地至少 40公里 以外的新住所,可申請搬家費用抵減,需填寫 T1-M表格。
-
可申報的費用:
-
運輸與倉儲:如包裝和搬運費。
-
交通費:搬遷途中發生的交通、餐飲和住宿費用。
-
臨時住宿費:新家附近最多 15天 的過渡住宿費用。
-
取消舊房租約的費用。
-
舊房維護費:如空置期間的利息、保險和取暖費,最高 5,000加元。
4. 自營職業或家庭辦公室稅收減免
如在家設有商業用途的辦公空間,滿足以下條件之一即可申請稅收減免:
a. 空間是您的 主要營業地點;
b. 該空間 用於商業活動,並經常用於接待客戶。
-
計算方法:根據辦公空間在房屋中的面積比例及使用時間進行計算。即使是租房者,也可以抵扣相關租金,但金額不得超過 淨營業收入。
總結:
合理利用上述稅收抵免政策,房主可有效減輕經濟壓力。不論是為家庭創造獨立空間,還是搬家或運營家庭辦公室,都有相應的稅務優惠幫助您節省開支!
香港藝人鄭少秋與沈殿霞的女兒鄭欣宜,自去年3月紅館演唱會後便進入隱退狀態,一度被謠傳遺體被發現,甚至去世的消息,後來證實這些消息皆為虛假。不過,最近有新的報導指出,鄭欣宜其實是在加拿大秘密產子,並與外籍男友和他們的混血寶寶在當地生活。
根據多家香港媒體的報導,鄭欣宜過去一年都在溫哥華靜養,並已順利誕下孩子。孩子的父親被指是她的外籍髮型師男友Benjamin。去年,鄭欣宜曾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與這位髮型師的合照,當時被媒體猜測為公開戀情的暗示。近日的消息則進一步指出,鄭欣宜與這名外籍男友以及新生兒過著幸福的家庭生活,時常被人目擊。
然而,這些傳聞尚無圖像證據佐證。鄭欣宜的經紀人在接受港媒詢問時,以「笑話一則」回應了這些謠言,並未多作解釋。
除此之外,鄭欣宜也被報導近來患有抑鬱症,並在療養中。儘管如此,有粉絲表示曾在香港看到她現身逛街,並且外形有所變化,變得瘦削不少。這使得媒體猜測她可能正在準備復出。
今年春節前夕,鄭欣宜現身溫哥華墓地,祭拜亡母沈殿霞(肥肥),情緒激動,淚水不止,畫面令人心酸。
據悉,沈殿霞於2008年2月19日去世,2月27日安葬於加拿大溫哥華本拿比科士蘭墓園。當時加拿大總理還向沈殿霞的女兒鄭欣宜發出慰問信,形容沈殿霞深受加拿大及全球華人愛戴。
時至今日,沈殿霞去世已接近16年,36歲的鄭欣宜對母親的思念似乎依然不減。照片中,鄭欣宜穿著寬鬆的米色外套和黑色長褲,在母親的墓前放下一瓶鮮花,隨後細心地除去墓旁的雜草。她在墓前難掩悲傷,曾一度傷心落淚,不停用紙巾擦拭淚水,最後默默離開。
在溫哥華的細雨中,這樣的場景更加令人感傷,也讓不少粉絲擔心她的身體狀況。據報導,鄭欣宜的工作人員曾表示她有抑鬱症,母親去世後與父親的聯繫也不多,儘管繼承了大筆財產,依然感到不快樂。鄭欣宜感到孤獨,心情也逐漸惡化。
因此,當鄭欣宜被爆料在溫哥華產子時,許多網友表示希望她能多生一兩個孩子,這樣她的人生親密關係會更完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不會孤單。如果消息屬實,大家都為她感到高興,認為即使肥姐在天之靈也會感到欣慰。對於欣宜的工作問題,她的經紀人林珊珊在回應媒體時表示:“她很好。我們團隊與她一起準備中。”這讓不少網友期待欣宜重返舞台。
魁北克(Quebec)正面臨日益嚴峻的基層醫療危機,數以千計的居民失去家庭醫生照護。根據 魁北克統計研究所(ISQ) 的最新研究,擁有家庭醫生的居民比例已從 2019年的82% 驟降至 2023年的73.3%,顯示醫療可及性正迅速惡化。
越來越多醫生因倦怠、繁瑣的行政程序及缺乏自主權而選擇離開公營系統,改為開設收費的私營診所。這股「出走潮」令本已負荷過重的醫療系統雪上加霜,病人求診變得困難重重。
Emilie Bourque 醫生曾多年在公營系統執業,最近轉向私營診所,希望能花更多時間照顧病人,同時減少行政壓力。她現時直接向病人收費,這種模式在魁北克省內愈來愈普遍。
對於像 62 歲的 Marlene Harper 這類病人而言,這種轉變帶來實質影響。她的家庭醫生服務了她 30 年,退休後,她與患有糖尿病的丈夫 Keith Ball 一直無人照料。「我兩年半前登記了省政府的候診名單,但至今毫無回音。」Harper 說。
魁北克政府承認目前的壓力。在給 CBC Radio 的電郵中,衛生部長辦公室表示,私營醫療可補充公營系統,但需加強監管,可作為公營系統的補充,但強調必須加強監管私營部門的擴張。
Santé Québec 將接管醫療系統
由今年 12 月 1 日起,一間新的皇家公司 Santé Québec 將接管魁北克(Quebec)醫療系統的營運與管理。其策略計劃預計於 2025 年 3 月公布,目標包括改善醫療可及性、簡化病人就診流程,以及針對制度根源問題作出改革。
發言人 Jean-Nicolas Aubé 表示,重點將放在解決根本問題,而非只作「頭痛醫頭」式的臨時措施。但批評聲音仍然存在。
公共醫療倡議者 Isabelle Leblanc醫生 警告,任命一位私營醫療高層為行政總裁,可能意味著醫療系統將進一步走向商業化。
家庭感受沉重壓力
對於像 Leveillé 這樣的病人——一位育有兩名子女的母親——自費醫療已成日常。「我們無能為力。當孩子病了,幫助他們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她說。
隨著魁北克(Quebec)醫療制度不斷演變,公營醫療的可及性與私營醫療的擴張之間的張力,正深刻地改變家庭醫學的未來。
你願意為更快、更好嘅醫療服務而自費?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radio/whitecoat/quebec-private-family-practice-1.7384784 ; https://montreal.citynews.ca/2024/08/07/quebecers-family-doctor-report/
近年大溫地區(Metro Vancouver)亞洲超市迅速崛起,勢頭強勁。新開的 PriceSmart 同 Smart N Save 分店接連登場,而 T&T Supermarket 即將開幕的 55,000 平方呎旗艦店 更令市場競爭白熱化。如今,又有一位重量級選手加入戰局 —— 成立近 30 年的韓國超市品牌 Hannam Supermarket,正式於 Metrotown開設最新旗艦分店!
新店地址位於 5609 Imperial Street,佔地超過 20,000 平方呎,提供多款韓國及其他亞洲食品,包括新鮮蔬果、零食、即食便當等。除了常規的雜貨商品外,Hannam Metrotown 還設有熱食午餐區,每日從早上11時至下午2時供應,包括牛肉韓式燒烤、辣味豬肉、韓式餃子等多款美食。
Hannam Supermarket 創立於 1998 年,是西部加拿大ˇWestern Canada)首間大型韓國超市。現時已於 素里(Surrey)、蘭里(Langley)及 溫哥華(Vancouver)設有分店,包括 耶魯鎮(Yaletown)快閃店。今次進駐Metrotown,亦是品牌在本拿比(Burnaby)開設的第二間分店,旨在滿足區內日益增長的亞洲食品需求。
Hannam 的擴展反映出消費者口味的轉變 —— 亞洲超市不斷壯大,產品種類愈趨多元,逐漸打破西方超市的壟斷地位,為顧客帶來更豐富的文化體驗與飲食選擇。
Hannam Metrotown 每日營業時間為上午 9 點至晚上10 點,誠邀大家親臨探索韓國風味與日常生活所需,一站式購物,盡在 Hannam!
亞洲超市愈來愈多T&T、PriceSmart、Hannam,你覺得邊間最抵買?
🔗 資料來源: https://dailyhive.com/vancouver/hannam-metrotown-open#google_vignette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即將於 8 月 15 日在阿拉斯加(Alaska)舉行高峰會之際,加拿大(Canada)總理卡尼(Mark Carney)與烏克蘭(Ukraine)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於週一通話,重申加拿大(Canada)在推動烏克蘭(Ukraine)和平進程中的領導地位,並強調任何協議都必須以烏克蘭(Ukraine)為主體。
兩位領袖的通話釋出明確訊息:烏克蘭的未來不能由外國決定,加拿大將堅定支持烏克蘭的主權與領土完整。
「加拿大堅定與烏克蘭站在一起,」總理辦公室聲明指出,「任何和平方案都必須由烏克蘭人主導,並包含具約束力且可信的安全保障。邊界不能以武力改寫。」
自俄羅斯(Russia)於 2022 年 2 月全面入侵烏克蘭(Ukraine)以來,已佔領近五分之一的烏克蘭領土。除早於 2014 年吞併的克里米亞(Crimea)外,俄方亦正式聲稱盧甘斯克(Luhansk)、頓涅茨克(Donetsk)、赫爾松(Kherson)及扎波羅熱(Zaporizhzhia)四個地區為其領土,儘管在後三者中僅控制約七成。俄軍亦在另外三個地區佔據部分土地,而烏方則表示控制俄羅斯庫爾斯克(Kursk)地區的一小塊區域。
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在通話中感謝加拿大(Canada)持續提供軍事、財政及人道援助,並警告俄羅斯(Russia)可能藉峰會拖延戰事,而非真心尋求和平。
「俄羅斯只是想拖延時間,」澤連斯基(Zelenskyy)在社交媒體發文指出,「我們感謝加拿大堅定支持,並堅持烏克蘭必須參與談判。」
卡尼總理(Prime Minister Mark Carney)亦表明,加拿大(Canada)不會接受任何涉及領土讓步的和平方案,並強調烏克蘭(Ukraine)的邊界必須獲得尊重。他指出,加拿大(Canada)將繼續在國際舞台上發揮道德與戰略領導作用,確保民主原則與國際法不被犧牲。
儘管特朗普(Donald Trump)表示有意促成停火協議,加拿大(Canada)已明確表示:和平不能在烏克蘭(Ukraine)缺席的情況下談判,任何持久解決方案都必須以烏克蘭(Ukraine)為核心。
加拿大堅定支持烏克蘭,會改變其在全球的政治地位嗎?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news/politics/carney-zelenskyy-talk-before-trump-meets-putin-1.7606064
加拿大聯邦政府近日因延遲公布移民數據而備受批評,反對派及政策分析人士紛紛質疑政府在住房、醫療及勞工市場壓力日益增加之際,是否刻意隱瞞關鍵資訊。
數據自春季以來未更新
根據慣例,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簡稱 IRCC)會定期透過公開數據平台發佈每月新移民、庇護申請及臨時居留許可的統計資料。然而,自今年五月起,政府未再更新相關數據,最新資料僅涵蓋至三月底。
此情況由保守黨移民事務評論員 Michelle Rempel Garner 週公開揭露,引起廣泛關注。
她質疑:「到底有多少非法越境個案?有多少庇護申請堆積在已嚴重積壓的等候名單上?自由黨又發出多少臨時居留許可,令我們的住房、醫療系統及就業市場不堪重負? 加拿大有權知道真相。」
臨時外勞計劃大幅放寬
批評聲音亦集中於自由黨政府於 2022 年 4 月對臨時外勞計劃(Temporary Foreign Worker Program,簡稱 TFW)作出的重大放寬措施。根據當時公布的政策:
-
季節性行業可全年聘用臨時外勞;
-
僱主可聘用 TFW 的比例由原本的 10% 提高至 20%,部分行業更高;
-
製造業、食品及住宿業、醫院及護理院等行業的比例上限提升至 30%;
-
原有「失業率高於 6% 不可批出 TFW」的規定亦被取消。
同時,自由黨政府亦大幅增加永久居民的接收人數。根據官方移民計劃,2023 年目標為 465,000 人,2024 年為 485,000 人,2025 年更達 500,000 人。
政府回應含糊 透明度受質疑
記者 Bryan Passifiume 於上週三向 IRCC 查詢,直至週五才收到回覆。即使如此,政府聲明內容仍顯得含糊,未能令人安心。
IRCC 表示,雖然每月數據仍可按要求提供,但目前正更新數據呈現方式。
聲明指出:「我們的目標是提供更清晰的趨勢解釋及更具背景的資訊,幫助加拿大人更好理解 IRCC 的主要計劃。」
Michelle Rempel Garner 對此回應:「自由黨政府剛剛承認他們刻意隱瞞原始移民數據,並打算以經過大量編輯的資訊取而代之,這些資料很可能會加入自由黨的政治包裝。」
她的擔憂並非毫無根據。原始數據一向是商界、學術界及新聞界分析趨勢的重要工具。如今,政府在數月未公開資料後,似乎只打算釋出經過「處理」的版本。
公信力與制度未來受考驗
過去數十年,加拿大的移民制度一直被視為全球典範,因其有序性而獲得國民對高移民水平的廣泛支持。如今,批評者認為,自由黨政府的急速擴張與監管放寬,正逐步侵蝕這一制度的穩定性。
政府正計劃以新格式發布移民數據,外界關注其透明度是否仍能維持。在資訊公開與公信力之間,加拿大政府正面臨一場艱難的抉擇。
你支持高移民政策嗎?在目前的社會壓力下是否需要調整?
🔗資料來源: https://ca.news.yahoo.com/lilley-carneys-liberals-hiding-immigration-195913182.html
根據 Oxford Economics Group Ltd. 的最新報告,在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之際,加拿大可能成為意外的受益者。分析顯示,在美國主要貿易夥伴中,加拿大出口商品所面臨的有效關稅率最低,僅為 2.5%,遠低於中國的 35% 和日本的 15%。
儘管美國持續對全球競爭對手施加高額關稅,加拿大商品——特別是符合《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協議》(Canada-United States-Mexico Agreement,簡稱 CUSMA)規定的產品——在很大程度上獲得豁免。這種優惠待遇可能使加拿大能夠搶佔因高關稅而流失的市場份額,尤其是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導致供應鏈重組的情況下。
Oxford 的首席經濟學家 Adam Slater 指出,加拿大與墨西哥進口商品所面臨的相對低關稅「有些令人費解」,暗示豁免範圍可能比先前預期更廣。儘管如此,加拿大仍未完全避開貿易摩擦的影響。自今年一月以來,加拿大進口量已下跌 25%,而鋁和鋼鐵出口仍面臨高達 50% 的關稅。
汽車出口亦受到影響,非美國零部件需繳納 25% 的關稅。不過,Slater 認為,只要 CUSMA 協議保持穩定,加拿大與墨西哥仍有可能在當前貿易格局中受益。該協議預定於 2026 年 7 月進行審查,但包括安大略省省長 Doug Ford 在內的部分官員已暗示可能提前展開審議。
隨著全球貿易格局持續變化,加拿大作為美國低關稅貿易夥伴的地位,可能為其經濟帶來罕見的利好。然而,政策制定者與企業仍需審慎應對未來貿易協議與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
🔗資料來源: https://ca.finance.yahoo.com/news/canada-could-trade-winner-u-172346360.html
一項全國性調查顯示,加拿大(Canada)各年齡層普遍支持推行一項針對30歲以下青年的強制性社會服務計劃,當中有七成受訪者表示贊成。
根據 Angus Reid Institute 的民意調查,70% 的加拿大人支持要求年輕人參與為期一年的社會服務,包括災難救援、公共衛生、環境保護及青年支援等領域。此模式與德國(Germany)、法國(France)及挪威(Norway)等國的成功案例相似,旨在提升公民參與感及強化公共基礎建設。
青年支持度顯著上升
18至29歲的加拿大年輕人表現出強烈支持:
-
男性在所有服務類別中均錄得 +36 或以上的淨支持分數。
-
女性則達到 +30 或以上,惟對災難應變及消防等「民防」角色的熱情略低。
社會服務 vs. 軍事服務
雖然社會服務獲得廣泛認同,但強制軍事服務則意見分歧:
-
僅有 43% 表示支持,44% 表示反對。
-
當被要求在兩者之間作選擇時,59% 偏好社會服務,僅 19% 選擇軍事服務。
此次調查於 6 月 20 至 23 日進行,共訪問了 1,619 名加拿大成年人,誤差範圍為 ±2%,準確率達 95%。
隨著加拿大(Canada)面對國家優先事項及青年參與的新挑戰,調查結果反映出社會對結構性公民貢獻的渴望,或將重塑該國公共服務及青年發展的方向。
你認為一年的社會服務能真正改變年輕人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嗎?
🔗 資料來源: https://ca.news.yahoo.com/seven-10-canadians-support-civilian-182926415.html
根據加拿大銀行(Bank of Canada)最新調查,金融市場越來越預期該行將於2025年底前將基準利率下調至 2.25%。此項調查於6月25日至7月3日進行,涵蓋約30位市場參與者,反映出在貿易不確定性、持續通脹及經濟韌性下的審慎態度。該政策利率已連續三次會議維持在 2.75%,最近一次為7月30日。
通脹與經濟增長展望
自4月以來,核心通脹率一直維持在約 3%。市場預期整體通脹將於今年底降至約 2.2%,並於2026年底達到加拿大銀行的 2% 目標。至於經濟增長,加拿大(Canada)2025年 GDP 預計僅增長 0.8%,2026年則有望回升至 1.8%。
加拿大銀行行長 Tiff Macklem 表示:
「如果經濟疲弱進一步壓低通脹,而貿易干擾有所緩解,可能需要調低政策利率。」
風險與機遇並存
調查亦顯示:
-
有 35% 受訪者認為未來六個月內出現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偏高。
-
高達 89% 指出貿易緊張局勢是主要下行風險。
-
另有 44% 擔憂消費支出疲弱及樓市降溫。
另一方面,亦有 90% 受訪者認為,若貿易緊張緩解及財政刺激措施加強,將有助推動經濟增長。
面對多重經濟挑戰,加拿大銀行的下一步行動將成為市場、企業及政策制定者密切關注的焦點。
加拿大(Canada)正面臨一波詐騙短訊(俗稱「Smishing」)的侵襲,當局呼籲市民提高警覺。這類詐騙訊息通常偽裝成可信機構,誘使收件人點擊連結或提供個人資料甚至金錢。
Smishing 是「SMS」與「Phishing」(網絡釣魚)的結合,常見手法包括假冒未繳道路費、雷達罰單或帳戶異常通知。安大略省(Ontario)及卡加利(Calgary)警方已發出警告,而美國(United States)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亦因類似詐騙而發出提示。
根據加拿大反詐騙中心(Canadian Anti-Fraud Centre,簡稱 CAFC)資料,2024年加拿大人因各類詐騙損失超過 6.38 億加元。雖然身份盜用案最多,但損失金額最高的是投資詐騙(逾 3.1 億加元),其次是「魚叉式釣魚」(spear phishing,6,700 萬加元)及戀愛詐騙(5,800 萬加元)。專家指出,大部分受害者因羞愧或尷尬而選擇不報案,令問題的真實規模被低估。
常見 Smishing 詐騙手法
-
假冒未繳高速公路費或交通罰單通知
-
偽裝成政府機構(如 Service Ontario)發送訊息
-
緊急要求「驗證帳戶」或「立即付款」
-
使用看似真實的發送號碼(例如模仿銀行或政府)
如何保護自己
-
切勿點擊陌生發件人提供的連結或附件
-
驗證發件人身份,查閱官方網站及聯絡電話
-
留意警號:拼字錯誤、奇怪的國碼(如 +63)、語氣急迫
-
將可疑短訊轉發至 7726(SPAM),並向 CAFC 報告詐騙
CAFC 的 Jeff Horncastle 指出,詐騙手法日益進化,甚至利用 AI 技術生成極具說服力的訊息,連科技熟手人士也可能中招。他提醒大家:「收到訊息時,停一停、想一想,冷靜分析,可能就能避免重大損失。」
請記住,很多受害者因羞愧而不願報案,但舉報不但有助打擊騙徒,亦能保護其他人。保持警覺,並將警告訊息分享給親友,一起守護社群安全!
🔗資料來源: https://globalnews.ca/news/11331071/scam-text-messages-canada-smishing/ ; https://antifraudcentre-centreantifraude.ca/features-vedette/2025/02/month-prevention-mois-en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