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大多倫多機場管理局(GTAA)宣布了一項耗資數十億元的計劃,旨在對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進行現代化改造和更新。這項投資計劃將持續十年,透過多個建設項目向皮爾遜機場的設施投資數十億元,旨在使這個旅遊樞紐做好應對挑戰和服務需求的準備。
 
根據GTAA的說法,皮爾遜機場一直透過"向老化的資產和設施調配額外資源"來滿足旅客需求,但這"不是一個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因此,他們計劃對機場的設施進行系統性的投資,以確保其修復狀態良好並為未來做好準備。
 
這項改造計畫的目標是應對預計到2030年客流量將增加至每年約6,500萬人次的挑戰。預計到2023年,皮爾遜機場的客流量將達到4,500萬人次。該計畫的具體內容尚未公開,但GTAA表示他們已經開始與長期投資設施和航站樓的設計和建築公司Pearson LIFT就該計劃的採購、規劃和願景進行討論。
 
GTAA總裁兼執行長Deborah Flint表示:"這將是我們對整個機場的設施和航站樓進行長達10年投資的開端。經過多年的使用,我們整個機場設施的資產已經老化不堪,我們將系統地對其進行投資,不僅要達到良好的修復狀態,而且為未來做好準備。"
 
這項現代化改造計畫對多倫多皮爾遜機場和整個地區都具有重要意義。它將提升機場的運營效率和旅客體驗,並為多倫多作為國際旅遊樞紐帶來更多的機會和競爭力。
最新消息 2024-04-16
 
一隻名叫「Bear」的德牧混種犬從薩斯喀彻温省鄉村走失,竟然長途跋涉到了多倫多市中心!「Bear」的主人Konrad Fredrickson告訴多倫多CTV新聞,他的狗是一隻名叫「Bear」的三歲德牧混種,去年秋天在他參加高爾夫比賽時從後院走失,一開始他以為可能是被郊狼咬死了。
 
然而,近日他接到一位獸醫的電話,告知他狗狗已經被找到。Fredrickson在接受多倫多CTV新聞採訪時說:“我以為是郊狼抓走了它,因為我們在Facebook上發布關於它的帖子後,一直都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這隻狗狗上周被送到伊斯靈頓鄉村動物醫院(Islington Village Animal Hospital)接受檢查。據診所經理Andria Marci表示,他們通過掃描狗狗的微芯片,聯絡到了它的主人Fredrickson。
 
該診所發布的一份聲明中寫道:“當發現微芯片時,獸醫通過適當的渠道幫助「Bear」與它的主人團聚。”
 
Fredrickson表示,他已經與收留狗狗的人取得了聯絡,並計劃在不久的將來與「Bear」團聚。
 
Fredrickson還講述了「Bear」的奇幻旅程:原來一位多倫多居民在斯托頓工作時收留了這隻狗,當時它已經走到離Fredrickson幾英里遠的一個工地。
 
Fredrickson說:“這個人以為「Bear」是一隻流浪狗,而且他不想把它送到收容所,因為他不想讓「Bear」被安樂死。”
 
接到電話後,Fredrickson的一位朋友建立了一個GoFundMe頁面,以籌集資金將「Bear」送回家。目前已經籌集到了目標資金2,000加元,他們馬上就可以接「Bear」回家了。
 
 
最新消息 2023-12-14

多倫多垃圾量驟增,現有垃圾處理系統接近極限。市政府警告,位於多倫多以北約 200 公里的綠巷(Green Lane)垃圾填埋場,將在 10 年內達到最大容量,迫使市府尋求新的垃圾處理策略。

👉🏻垃圾堆積如山,填埋場容量告急

市府報告顯示,僅在去年,多倫多市就收集了超過 83 萬噸垃圾,遠遠超出處理能力。而隨著城市人口不斷增長,垃圾量也在逐年攀升。安大略省內的垃圾填埋場容量預計將在 未來十年內耗盡。

報告指出,綠巷垃圾填埋場的壽命僅剩約 10 至 11 年,市府強調:「現在開始規劃至關重要,因為新垃圾處理基礎設施的規劃、審批與建設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

👉🏻新的垃圾管理策略正在制定中

多倫多市目前正在起草一份新的垃圾管理計劃,以應對日益嚴峻的垃圾危機。這份計劃的核心包括:

  1. 評估現有藍圖的不足: 多倫多市自 2016 年通過了垃圾長期管理藍圖,但未能完全應對當前挑戰,尤其是在垃圾量預測與目標執行方面。

  2. 探索解決方案: 當前考慮的選項包括:

    • 將垃圾送往其他有意願接收垃圾的市政區域。

    • 研究私人垃圾填埋場的合作方案。

    • 計劃擴建綠巷垃圾填埋場(雖然該填埋場早在 2016 年就被認為接近壽命終點)。

  3. 提高居民參與度: 市府已開放 在線調查,邀請居民就目前垃圾管理策略的效果提供意見,並探討未來應該優先考慮的措施。調查截止日期為 12 月 20 日。

 


 

👉🏻垃圾減量與循環經濟目標進展緩慢

雖然多倫多市過去實施了一系列減少垃圾與推進循環經濟的計劃,但效果有限。去年一份報告指出:「即便市府已在垃圾減量方面取得一定成功,但針對綠巷填埋場壽命結束後的垃圾處理問題,仍需制定可持續的長期解決方案。」

隨著多倫多成為北美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垃圾危機的緊迫性將繼續加劇。

 


 

👉🏻居民反應與未來展望

垃圾問題直接影響市民的日常生活。不少居民反映,垃圾桶經常爆滿,垃圾回收效率低下。一名居民表示:「每周倒垃圾時都會遇到根本放不下的情況,這已經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多倫多市府呼籲每位市民積極參與公共討論,共同為未來的垃圾處理提出建設性意見。未來幾年,垃圾管理的成功與否,將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

 

最新消息 2024-12-12

儘管一名BC省租客聲稱出租單位有老鼠問題,但住宅租賃部門(RTB)在房東的租金損失索賠案件中支持了房東的立場。此案最終裁定,租客違反租賃協議,需賠償房東未付租金及其他費用。

根據法庭文件,這份租賃合同於2023年9月1日開始,為期一年,至2024年8月31日結束,之後會轉為按月租賃。然而,租客卻在2023年12月28日提前搬出,這違反了固定租賃期的協議。合同規定的月租金為3,800元,租客在入住時已支付了1,900元的押金。

房東在聽證會上要求總計5,850元的賠償,這包括租金損失及搬遷費用。他們聲稱,由於租客提前搬走,導致一個半月的租金損失共5,700元,另加上物業管理公司收取的150元搬遷費。

🔹租客聲稱老鼠問題導致提前搬離

租客在聽證會上表示,12月他們發現出租單位內有老鼠,並且認為單位不再適合居住。租客提到,2023年11月時他們在牆壁上發現了一些洞,懷疑是老鼠所致。他們還指出,家中“孩子吃過的”食物袋上有咬痕,晚上能聽到老鼠在咀嚼的聲音,這使得家人無法入睡。由於啮齒動物的問題,租客決定提前搬離,並要求房東賠償3,800元,等同於一個月的租金。

租客聲稱,房東對老鼠問題早已知情,因為牆上的洞已經被封閉。他們於12月發現老鼠後,便停止使用廚房,認為該單位已不再衛生或適合居住。

🔹房東反駁租客的指控

房東則表示,租客於2023年11月24日向物業經理報告了老鼠問題,物業經理隨即計劃派人檢查,但租客要求更多時間觀察情況,之後再處理。房東也指出,他們曾居住在該單位,並未發現有任何啮齒動物問題,而且在建築物漏水後,牆上的洞已經被修補。

在租客聯繫房東要求提前於2024年2月29日搬出後,最終卻在12月突然改變計劃,決定於12月31日搬走。房東表示,他們立即開始尋找新租客,並提交了一份12月11日的出租廣告作為證據,但直到2023年3月15日才成功找到新的租客。

🔹RTB裁定:租客違反合約,需賠償房東損失

住宅租賃部門(RTB)裁定,租客違反了租賃協議,並未在搬出前提供充足的通知。雖然租客可在特定情況下提前終止合約,但必須提供充分的理由及通知房東。然而,在此次案件中,租客的理由不足以合法終止合約,且未能遵守協議中的相關條款。

此外,RTB認為,房東在節日期間臨時接到租客搬走的通知,未能立即找到新租戶,因此要求的租金損失賠償是合理的。最終,房東因租金損失獲得5,700元的賠償,另加100元的法庭申請費。考慮到房東已扣除租客的押金及利息共1,928.36元,租客需向房東支付3,871.64元的賠償。

租客提出的3,800元索賠要求則被法庭駁回。RTB強調,租賃單位中的老鼠問題並不足以構成提前終止租約的合法理由,特別是在租客並未及時處理或與房東協商解決問題的情況下。

 

最新消息 2024-09-03
一隻原居BC省維多利亞附近的大像海豹,因不滿有人在未經其同意下為牠搬了家,不惜展開200多公里馬拉松游泳,終於成功返回老家,現正等待蛻皮。
 
這隻重逾500磅的大像海豹名叫艾美臣(Emerson),聯邦漁業部稱,本月5日安排把牠遷徙到溫哥華島巴克利灣(Barkley Sound)一帶水域的行動宣告失敗。 他在六天的旅程中平均每天遊了34公里,實在令人「驚訝」。
 
漁業部官員範柯克(Morgan Van Kirk)說,兩歲大的艾美臣上週回到了維多利亞,消息讓他大吃一驚,他目前躺在海灘上享受一年一度的蛻皮期。
 
艾美臣過去經常出現在一些不尋常的地方,牠的行踪自4月1日被首次報道後,被不少人發現出現在市區繁忙街道上。
 
範柯克說,只要公眾不打擾艾美臣,漁業部暫時不會在他剛剛完成了一次「艱苦的旅程」之後,再次逼他遷居。
 
漁業部在聲明中說,艾美臣的擁躉們需要在其蛻皮期間給予空間,不要讓他感到受威脅,否則可能發生危險。 聲明還說,有人看到一些沒有拴上狗帶的犬隻對著艾美臣狂吠,「這往往是狗主唆的」。
 
聲明中說:「有些人曾走近艾美臣,試圖撫摸牠,跟牠合照,有時還叫小孩這樣做,一名小孩甚至被慫恿用鼻子去碰艾美臣的鼻。」這些行為不但 非常危險,滋擾海洋動物更可被罰款最高10萬元。
 
 
最新消息 2024-04-19

卑詩省的癌症研究人員正運用人工智能(AI)技術,革新子宮內膜癌的診斷與治療方式。這項創新由溫哥華 (Vancouver)LJ Blackmore癌症研究中心 (LJ Blackmore Cancer Research Centre)領導,於九月「婦科癌症關注月」期間公布,被視為改變臨床實踐的重大突破。

UBCLJ Blackmore的兩位領先研究人員Dr. Jessica McAlpineDr. Ali Bashashati表示,他們即將展開一項試點計劃,進一步推進去年開發的AI模型成果。該深度學習模型能分析患者的組織樣本影像,成功辨識出不同的癌症亞型,甚至發現一種全新亞型,其存活率顯著較低。

AI令我們的診斷精準度提升一個層次,」McAlpine指出。她補充,子宮內膜癌是最常見的婦科癌症,發病率及死亡率均持續上升。

研究團隊向CTV News表示,AI技術能識別傳統診斷方法容易忽略的高風險癌症,並協助醫生制定更個人化的治療方案。「其實組織樣本中的模式一直存在,只是我們透過AI才能準確辨識,Bashashati解釋。

AI系統會分析經手術或活檢取得的組織樣本,並將其分類為「良好反應者」或「反應不佳者」,為臨床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資訊,包括哪些組織區域導致病情惡化。

兩位醫生相信,這項技術具高度可擴展性,能打破地域限制,尤其有助偏遠地區的卑詩省居民,讓他們毋須前往卑詩省下本拿比地區 (Lower Mainland)接受檢測與治療,而可在社區醫院獲得支援。

「對於那些難以離開家庭支援網絡的患者而言,這項技術意義重大,」McAlpine說。她補充,這項AI工具為患者帶來希望。「我認為它能改變個別患者的病程,為他們帶來新希望。」

該技術尚未全面推行,試點項目預計將於2026年1月正式啟動。

 

🔗資料來源:https://www.ctvnews.ca/vancouver/article/bc-researchers-lead-ai-breakthrough-in-endometrial-cancer-identification/ 

 

最新消息 2025-09-26

今天,加拿大統計局公佈了10月份的就業數據,10月失業率維持在6.5%,新增1.5萬個就業崗位。此數據使經濟學家們對加拿大央行在12月11日的政策會議上究竟應降息25或50個基點產生了分歧。

數據顯示,加拿大10月的新增就業崗位僅達預期的一半,僅有1.45萬人次的增加;失業率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0.8%,另有19.3萬人正在尋找工作或暫時失業。新增的就業崗位主要集中在全職職位,商業、建築和支持服務領域就業人數上升4.2%,但金融、保險、房地產、租賃和公共管理等領域的就業人數則出現減少。

值得關注的是,10月平均時薪同比增長4.9%,達到每小時35.76加元,且年輕人的失業率下降至12.8%。雖然就業增長略有提升,但與勞動力人口的增長相比仍顯不足,導致就業率持續下降,自去年以來已降至60.6%。

目前,加拿大勞動市場的供應壓力受移民人數激增影響較大,求職者增加但未能充分受雇,導致勞動參與率也降至1997年以來的低點64.8%。

據《環球郵報》報導,招聘網站Indeed的高級經濟學家Brendon Bernard指出,10月勞動力市場“變動不大”,新增就業機會依然被強勁的人口增長掩蓋。TD銀行經濟學主管James Orlando呼籲聯邦政府收緊移民政策,以達到勞動市場穩定的目的。

經濟學家們對於央行的降息預期意見不一。加拿大國家銀行的經濟學家Matthieu Arseneau和Alexandra Ducharme表示,10月新增崗位不足以扭轉就業率的下滑,並建議央行降息50個基點。然而,蒙特利爾銀行首席經濟學家Douglas Porter則指出,加元疲軟、房市回暖和美國經濟穩定等因素可能讓央行採取更謹慎的降息態度。

在12月11日的會議前,11月19日的通脹報告和最新的勞動力數據將成為央行決策的關鍵參考。

 

最新消息 2024-11-10

(2025年3月12日)加拿大央行近日宣布基準利率下調至2.75%,這已是連續第七次降息。那麼,未來幾個月內,利率走勢將如何發展?

👉🏻央行釋放信號:審慎應對經濟不確定性

在最新的利率公告中,加拿大央行明確表示將「謹慎行事」。央行警告,貨幣政策無法完全抵消貿易戰的影響,而新一輪關稅措施則為經濟前景帶來更大風險。

目前,加拿大各大銀行的經濟學家也在分析此舉對未來政策的影響,並試圖解讀加拿大央行如何在經濟增長憂慮與通脹壓力之間尋找平衡點。

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降息勢在必行,但不確定性仍然存在。

👉🏻貿易戰陰影下,降息成「必要之舉」

儘管2025年初加拿大經濟表現好於預期,但貿易戰的不確定性仍迫使央行採取行動。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CIBC)首席經濟學家 Avery Shenfeld 形容此次降息為「對未知傷口貼上的創可貼」,強調央行仍需應對來自全球經濟的下行風險。

牛津經濟研究院指出:「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加劇,是加拿大央行採取降息措施的關鍵因素。如果沒有這場美加貿易戰,鑒於加拿大國內生產總值(GDP)、就業與通脹數據均好於預期,央行本應暫停降息。」

然而,面對不穩定的國際局勢,加拿大央行仍選擇小幅降息25個基點,這也被視為一種預防性降息。

👉🏻未來走勢如何?市場觀點不一

儘管降息已成事實,但央行尚未承諾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因此部分經濟學家認為下次會議可能會暫停降息。

道明經濟研究(TD Economics)表示,儘管經濟數據支持維持利率不變,但在貿易戰風險日益增加的情況下,央行不會冒險按兵不動。

道明銀行的高級經濟學家詹姆斯·奧蘭多(James Orlando)指出:「關稅的不確定性給企業與消費者帶來巨大壓力,因此央行此舉更像是一種經濟保險,以應對可能出現的衰退。」

道明銀行預測,到2025年6月,央行將再降息兩次,將隔夜利率降至2.25%,但警告稱,若大幅降息,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通脹問題。

牛津經濟研究院則認為,「不能完全排除再降息25個基點的可能性」,但若貿易緊張局勢未顯著惡化,央行不太可能將利率降至2.25%以下的中性區間下限。

👉🏻RBC:加拿大央行面臨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

皇家銀行(RBC Economics)則強調,加拿大央行目前面臨的經濟不確定性程度「異常高」,並指出央行已在最新聲明中刪除了此前的前瞻性指引。

RBC 首席經濟學家 Frances Donald 表示,雖然央行仍傾向於「鴿派」立場,但「比以往更多的不確定性」正影響央行決策,因此央行正在進行多種情境分析,以評估貿易戰的影響。

加拿大央行行長蒂芙·麥克勒姆(Tiff Macklem)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貨幣政策無法完全抵消長期貿易衝突帶來的經濟後果。」

👉🏻CIBC:利率或降至2.25%,但仍存變數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CIBC)預計4月和6月將再降息25個基點,最終將政策利率降至2.25%,並認為這是本輪降息周期的潛在下限。然而,該行警告,如果貿易戰持續時間長於預期,「更持久的貿易衝突可能需要進一步降息。」

👉🏻關稅:影響央行決策的最大變數

正在進行的美加貿易戰,成為影響加拿大央行利率決策的關鍵因素。專家指出,關稅是一把雙刃劍,既可能拖累經濟增長,也可能推高物價,使央行陷入決策困境。

蒙特利爾銀行(BMO Economics)認為,加拿大央行正在試圖找到平衡點,在衡量經濟放緩風險與關稅帶來的通脹壓力之間做出選擇。該行預測未來三次會議上,每次將再降息25個基點,最終在年底前將利率降至2%。

BMO 首席經濟學家道格拉斯·波特(Douglas Porter)表示:「我們強烈懷疑,經濟增長疲軟的影響將占主導地位。雖然央行態度謹慎,但最終利率將低於市場目前的預期。」

👉🏻通脹壓力仍存,央行態度審慎

加拿大國家銀行(National Bank of Canada)則強調,儘管經濟不確定性上升,但通脹風險仍然是央行決策的重要制約因素。該行指出,央行對短期通脹上升的擔憂正在加劇,且企業已開始計劃將更高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該行經濟學家表示:「不僅僅是通脹前景讓我們覺得央行態度強硬,央行還取消了對產出缺口的提及,並指出2025年加拿大經濟基礎依然穩固。雖然經濟狀況優於市場預期,但我們認為仍存在供應過剩的問題。」

央行行長麥克勒姆在新聞發布會上重申,央行不考慮大幅降息50個基點,並強調:「貿易戰確實會削弱經濟增長,但同時也會推高物價與通脹,因此我們必須謹慎行事,不會操之過急。」

 

最新消息 2025-03-17

隨着利率持續高企,加拿大約三分之一按揭持有人預計在2026年底前面臨每月供款上升。不過,加拿大中央銀行(Bank of Canada)最新報告指出,大多數家庭已累積足夠財務儲備,有能力應對潛在壓力。

根據央行數據,加拿大約60%按揭將於2025至2026年間到期,其中三分之一的按揭持有人將面臨供款增加。

儘管財務壓力上升,加拿大人近年儲蓄有所增加。報告於週五發表,分析了包括支票戶口、儲蓄戶口、保證投資證(guaranteed investment certificates, GICs)、交易所買賣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s, ETFs)、股票、債券及互惠基金等流動資產,涵蓋業主及租戶。

2019至2024年間,持有按揭的家庭流動資產由相當於4.7個月收入增至4.8個月;租戶則由1.7個月增至2個月。


報告指出:「整體而言,我們發現大部分家庭在有需要時,可透過其金融資產應付按揭供款增加。」

2025及2026年續期的家庭中,94%可利用其金融資產應付加幅至少12個月;其中83%僅靠流動資產亦可應付。

不過,報告亦警示,約一成家庭的流動資產僅足夠應付一個月或更短時間,反映部分按揭持有人在續期後或面臨財務壓力。

報告整體呈現審慎樂觀態度,認為儲蓄有助家庭在高利率環境下保持財務穩健,同時提醒政策制定者關注潛在弱勢群體。

 

🔗資料來源: https://globalnews.ca/news/11464525/household-savings-buffer-higher-mortgages/ 

 

最新消息 2025-10-08

隨著加拿大試圖擺脫對美國的經濟依賴,來自亞伯達省(Alberta)的一項油管提案再次引發與鄰省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的激烈爭議,並對國家能源政策構成挑戰。

亞伯達省省長Danielle Smith希望興建一條連接油砂至卑詩北部太平洋海岸的油管,以打通通往亞洲市場的出口通道。她的保守派政府已草擬初步方案,期望日後由私人企業接手建造。

但卑詩省省長David Eby(屬左傾新民主黨(New Democratic Party))批評此計劃「虛構」且「政治化」,並指責Smith破壞卑詩省擴展液化天然氣(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出口的目標。Smith則反擊,稱Eby的立場「不合加拿大精神」。

此爭議正值加拿大總理Mark Carney推動非美國出口倍增及打造「全球能源強國」之際。Carney週四公布一系列「國家建設項目」,包括關鍵礦產及卑詩LNG項目,但未提及油管。

MacDonald-Laurier研究所資源政策專家Heather Exner-Pirot形容油管爭議為「加拿大政治中的長期分裂點」。

目前唯一連接亞伯達與卑詩的油管是TransMountain(TMX),由聯邦政府於2018年以45億加元收購完成,總成本達350億加元。據報告指出,TMX已為加拿大創造逾126億加元收入,並令非美國原油出口激增六倍。

儘管民調顯示59%加拿大人支持第二條油管,包括56%卑詩居民,但原住民領袖與環保團體仍強烈反對。Wet’suwet’en原住民族酋長Na’Moks批評此舉為「披著經濟發展外衣的殖民暴力」。

Carney未明確表態,但表示若亞伯達承諾發展碳捕集技術,他願意考慮支持油管項目。然而,現行法規與油輪禁令仍是重大障礙。

 

🔗 資料來源: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gkz42yz35do 

 

最新消息 2025-11-18

在多倫多市中心營業逾81年的老牌酒吧 Imperial Pub於本週末迎來最後一晚營業,大批市民湧入位於 Dundas St. E.與Victoria街口的酒吧,為這間歷史悠久的地標送上最後一杯敬意。

今年多倫多餐飲業面臨多宗結業潮,但Imperial Pub的關門消息尤為令人惋惜。自1944年開業以來,這間酒吧一直是市民聚會、交流與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尤其以其樓上的文學主題酒廊聞名。

酒吧及周邊商舖將被拆卸,騰出空間興建一座21層高的學生宿舍,服務多倫多都會大學(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TMU)。校方上週公布項目詳情,宿舍將提供1,370個床位及兩間新教室,預計2030年落成。

 

TMU校長兼副校監Mohamed Lachemi表示:「這項新宿舍不僅擴充校園住宿選擇,更提升學生生活質素。」他感謝合作夥伴Cedar Podium及安省建設基金(Building Ontario Fund)的支持,協助推動多倫多市中心的發展。

位於Dundas St. E. 54號的Imperial Pub雖已熄燈,但其留下的社區精神與文化印記,將長存市民心中。

 

🔗 資料來源: https://www.blogto.com/eat_drink/2025/11/imperial-pub-toronto-closed-crowds/ 

 

最新消息 2025-11-18

加拿大國會本週以微弱票數通過總理Mark Carney首份聯邦預算案,使其少數自由黨(Liberal Party)政府成功避過提前大選。預算案以170票贊成、168票反對通過,成為近年最接近的表決之一。


該財政計劃將加拿大赤字推高至預測的780億加元,為歷來第二高。來自反對黨的關鍵支持,包括綠黨(Green Party)黨魁Elizabeth May,成為通過預算案的關鍵。

曾任加拿大及英國(United Kingdom)央行行長的Carney形容預算案為「世代投資」,旨在提升生產力及長期經濟韌性。

自由黨目前在下議院擁有169席,距離過半數僅差兩席。若所有自由黨議員投下贊成票,仍需兩名反對黨議員支持或四人棄權。最終,兩名新民主黨(New Democratic Party, NDP)議員棄權,加上下議院議長Francis Scarpaleggia、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議員Shannon Stubbs及已宣布辭職的Matt Jeneroux亦選擇棄權。

Elizabeth May表示,她是在獲得Carney承諾會支持氣候目標後才決定投下贊成票。「若非聽到總理今天的承諾,我會投反對票,」她向記者表示。

預算案亦引來反對黨強烈批評。保守黨黨魁Pierre Poilievre形容預算為「信用卡式預算」,指責政府未有正視生活成本危機。「總理的高赤字政策是在用國家信用卡賭未來,」他在表決前於國會發言。

即使在自由黨內部,亦有憂慮聲音。自由黨議員Nathaniel Erskine-Smith雖支持預算案,但指出其在房屋危機及氣候行動方面仍有不足。

預算案提出未來五年新增支出1,400億加元,用於升級港口及貿易基建,目標是十年內將非美國出口倍增。同時,亦向受美國關稅影響的企業提供直接支援,政府預計此舉將吸引1兆加元私人投資。


為平衡財政,Carney建議未來數年削減聯邦公務員人數10%,此舉引起公務員工會強烈反彈,警告政府運作將受影響。

預算案於11月初提出,已歷經兩次表決。期間,自由黨與保守黨之間的黨派角力成為焦點。來自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的Chris d’Entremont在預算案公布後跳槽至自由黨,批評Poilievre領導風格「過於負面」,並表示預算案切合其選區民眾的優先需求。

同週,來自亞伯達省(Alberta)的Matt Jeneroux宣布辭職,表示希望多陪伴家人,進一步引發外界對保守黨領導層的質疑。

儘管面對黨內動盪,Poilievre表示將繼續擔任黨魁。「我會繼續領導,為一個人人負擔得起的加拿大而戰,」他週三向記者表示。

 

🔗 資料來源: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p8531xvy26o 

 

最新消息 2025-11-18

根據加拿大地產協會(Canadian Real Estate Association, CREA)最新數據,加拿大樓市或正邁向穩定。10月份全國住宅銷售上升近1%,為過去七個月內第六次錄得增長。然而,專家指出,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下本拿比地區,包括大溫哥華(Metro Vancouver)及菲沙河谷(Fraser Valley),情況更為複雜。

CREA首席經濟師Shaun Cathcart表示,樓市回穩主要受惠於按揭條件改善及買家信心回升。「目前大多數借款人獲報的利率為3字頭,相比一年前的5字頭,每月可節省約一千加元,」他說,並補充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釋出更明確訊號,有助穩定市場情緒。

儘管全國樓市呈現穩定趨勢,Royal LePage West地產代理Adil Dinani指出,大溫哥華地區仍然謹慎。「全國數據反映穩定,但本地市場因不確定性而停滯不前,」他說。他認為供應及市場情緒是主要因素,買家即使面對低利率與低樓價的罕見組合,仍然觀望。

Dinani補充,大溫哥華目前庫存接近十年新高,消費者信心則處於低位。「這為今年餘下時間帶來更令人憂慮的前景。」


至於菲沙河谷(Fraser Valley),市場活動則較為活躍。地產代理Caileigh Anderson表示,該區月度銷售按月上升17%,但按年仍下跌16%。「所有物業類型仍屬買家市場,且相當強勢,」她說。她指出,小型公寓供應過剩,按揭資格門檻高,是目前最困難的板塊。

不過,對於有意升級物業的買家而言,現時或是良機。「升級換屋能讓你淨得更多,」她補充。


展望未來,專家一致認為市場雖有動態,但未見爆發。Cathcart形容全國趨勢為「穩步前行」,而Dinani預期大溫哥華樓市在未來60至90日仍會偏弱,至春季或有望回穩。

Anderson則認為目前屬調整期而非崩盤。「如果真的會崩盤,早就發生了,」她說。

 

🔗 資料來源: https://www.ctvnews.ca/vancouver/article/canadian-home-sales-rise-again-in-october/ 

 

最新消息 2025-11-18

加拿大交通部(Transport Canada)近日更新一項安全召回通知,涉及近2,500輛Daimler 戴姆勒北美卡車公司 (Truck North America)生產的商用貨車,原因是部分車輛存在機械缺陷,可能導致轉向失控並增加交通意外風險。

該召回最初於11月4日公布,並於11月13日更新。根據通知,部分車輛的車軸夾緊裝置(axle clamp)可能未正確鎖緊,導致夾具鬆脫,進而令車軸移位,影響駕駛者的操控能力。

交通部指出,這項安全風險僅影響配備TufTrac Gen 2懸掛系統(TufTrac Gen 2 suspension)的特定車型。

Daimler Truck North America表示,現正制定維修方案,並將透過電郵通知受影響車主。召回範圍涵蓋2021至2026年間出廠的以下車型:

  • Freightliner(福來納) – 型號108SD

  • Freightliner – 型號114SD

  • Freightliner – 型號122SD

  • Freightliner – Business Class M2

  • Western Star(西部之星) – 型號47X

  • Western Star – 型號49X

當局呼籲車主留意後續通知,並在維修方案確定後安排檢查,以確保行車安全。

 

🔗 資料來源: https://www.ctvnews.ca/canada/article/nearly-2500-trucks-recalled-for-potential-loss-of-steering-control-transport-canada/ 

 

最新消息 2025-11-17

根據Gallup(蓋洛普民調機構)最新調查,愈來愈多美國年輕女性表示希望永久離開美國,而她們最嚮往的移居地正是加拿大(Canada)。


調查顯示,40%年齡介乎15至44歲的美國女性表示若有機會,願意永久離開美國,遠高於同齡男性的19%。這21個百分點的性別差距,是Gallup自2007年開始追蹤移民意向以來錄得的最大差距。


在有意移民的年輕女性中,有11%選擇加拿大為首選目的地,超越紐西蘭(New Zealand)、意大利(Italy)及日本(Japan)。


Gallup世界新聞總編輯Julie Ray向 加拿大新聞社 (The Canadian Press)表示:「這是多年來比例最高的一次。」她補充,雖然許多人表達了移民意願,但實際計劃搬遷的人數遠低於表達意願者。


該調查於6月14日至7月16日期間進行,透過電話訪問1,000名15歲或以上的美國人,誤差範圍為正負4.4個百分點。

2014年,僅有10%的年輕美國女性表示想離開美國。Gallup指出,這一趨勢始於2016年,當時Donald Trump 首次參選總統,並與Hillary Clinton 對決,亦是Barack Obama 總統任期的尾聲。

Ray表示:「我們看到這個比例不斷上升。」她指出,過去移民意願與政治立場關聯不大,但自特朗普2017年上任後,支持與反對政府領導者之間的移民意願首次出現明顯差距。

雖然在Joe Biden 總統任內該差距略有收窄,但今年的數據顯示,支持與反對現屆政府者之間的移民意願差距擴大至25個百分點。

調查亦發現,59%的年輕女性自認為或傾向支持民主黨,相比之下,年輕男性為39%。然而,政治立場並非唯一因素。Gallup指出,年輕女性對制度的信任度下降幅度為所有年齡與性別群體中最大。

對美國司法系統(U.S. justice system)的信任度由2015年55%跌至2025年32%,Gallup認為這與美國最高法院(U.S. Supreme Court)於2022年推翻墮胎權的裁決有關。

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其他38個成員國中,年輕女性的移民意願多年來維持在20%至30%之間。過去,美國女性比其他國家女性更少表示想離開家園,但這一趨勢正在改變。

有趣的是,Gallup亦發現,2023至2024年間,有20%的加拿大人表示想離開本國,而美國是他們最常提及的目的地。不過,2025年該比例已降至16%,但在仍有移民意願者中,26%仍選擇美國為首選。


特朗普重返白宮及多次呼籲「吞併加拿大」的言論,過去一年在加拿大政壇引發震盪,亦激起國民的愛國情緒。

 

🔗 資料來源: https://www.ctvnews.ca/canada/article/poll-shows-more-young-women-want-to-leave-us-their-top-destination-is-canada/ 

 

最新消息 2025-11-17

加拿大總理Mark Carney領導的政府正面臨關鍵時刻,因為國會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將於週一就一項重點預算案進行表決。該預算案提出增加借貸,以加強軍事建設及基礎設施投資。

預算案若未獲通過,將觸發提前大選。執政的自由黨(Liberal Party)目前在下議院擁有170席,距離過半數僅差兩席。截至週日早上,反對黨的投票取向仍未明朗。

綠黨(Green Party)唯一當選議員Elizabeth May向加拿大廣播公司(Canad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CBC)表示,她目前傾向反對預算案,但仍未作最終決定。「我正處於兩難之中,」她說,並補充仍在與部長及總理辦公室(Prime Minister’s Office)代表磋商,希望在週一下午前找到影響其投票的方案。

 

該財政計劃於11月4日公布,預計未來五年將比原先預測多出1,673億加元赤字。Carney政府將重點投資於國防、房屋及港口擴建等基建項目,以協助加拿大減少對美國(United States)出口市場的依賴。

 

若政府未能爭取到兩名反對黨議員支持,仍可倖免於大選,只要至少有四名反對黨議員棄權。左傾的新民主黨(New Democratic Party, NDP)擁有七席,正處於黨魁更替及財政壓力之中,被視為最有可能支持政府的一方。

「我不擔心,」內閣部長Dominic LeBlanc接受Radio-Canada(加拿大法語廣播公司)訪問時表示,「有很多理由讓不同議員或反對黨希望預算案獲得通過。」

Carney領導的自由黨在四月大選中贏得最多席位及普選票,當時選戰焦點集中於美國總統Donald Trump對加拿大徵收關稅及其強硬立場。然而,最新民調顯示,自由黨與Pierre Poilievre領導的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支持率不相上下。

Poilievre於週五表示:「我們所有國會議員百分之百反對這份昂貴的Carney信用卡式預算,它將推高加拿大人的食物、住房及生活成本。」

自1979至1980年以來,加拿大從未在12個月內舉行兩次聯邦大選。當年正是因預算案未獲通過而觸發第二次選舉。

財政部長Francois-Philippe Champagne週五呼籲反對黨議員支持預算案,強調當前經濟形勢脆弱。「現在不是玩政治遊戲的時候,」他說,「這是為加拿大而戰的時刻,應超越黨派,攜手應對挑戰。」

 

🔗 資料來源: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carney-searches-votes-pass-budget-174818051.html 

 

最新消息 2025-11-17

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本拿比市(City of Burnaby)日前正式就歷史上對華裔居民的制度性歧視發表道歉,承認過往市政法例及政策曾禁止華人在市政府工作、擁有土地及經營生意,導致長期排斥與不公。

在週六舉行的特別市議會會議上,市長Mike Hurley表示,本拿比市政府及歷屆民選官員在1892至1947年間所施行的歧視行為,市府願意承擔責任。

「這些行動的目的就是排斥,」Hurley說。「我們承諾採取行動,修復歷史歧視所留下的創傷,為社區所有人建設更光明的未來。」


市府指出,這次道歉是經過數月研究及社區諮詢後作出,期間揭示多項由早期市議會通過的歧視性附例。當中包括1892年通過的一項法例,禁止華人及日裔居民在市政府或其承包商工作;其他法例則限制華人擁有土地,並設置障礙令其難以經營生意或維持生計。City of Burnaby亦曾支持剝奪華人參選及投票權的法案,涵蓋市級、省級及聯邦層面。

本拿比市的歧視政策與當時聯邦政府的做法如出一轍。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大批華人移民來加尋求更好生活,卻遭殖民政府針對,包括1885年實施的「人頭稅」,由最初的50加元升至1903年的500加元;及1923年推出的《華人排斥法(Chinese Immigration Act)》,幾乎全面禁止華人入境,直至1947年才被廢除。期間僅有不足50名華人獲准入境。

本地歷史學者兼教育工作者Debbie Jiang表示,這些政策對數以千計家庭造成深遠影響。「跨代創傷與家庭失序需要很長時間才能修復,」她說。「那些失去的歲月永遠無法重來。」

她認為道歉雖具意義,但社區仍在承受歧視法例所造成的後果。「道歉有幫助,但受分離之苦的家庭仍需漫長復原之路。」


儘管歷史障礙重重,Hurley讚揚華裔社群在本拿比深耕細作,為城市發展作出重大貢獻。「他們堅韌不拔,成功創業、開墾土地、建設鐵路,並建立農場供應本地及周邊地區。」

本拿比市承諾將推動認識華裔歷史、為市府員工提供文化敏感度培訓,並推出以中文提供的社區安全服務。

本拿比市是繼新西敏 (New Westminster)於2010年及溫哥華市 (City of Vancouver)於2018年後,第三個就歷史歧視華人社群正式道歉的卑詩省城市。省政府亦於2014年就160項針對華人的歧視法例及政策發表道歉。


Hurley表示,這次道歉不僅是對過去錯誤的承認,更是確保「這段黑暗歷史不會重演」的承諾。

「我們承諾行動,」他說。

 

🔗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news/canada/british-columbia/burnaby-apology-discriminating-chinese-descent-9.6980642 

 

最新消息 202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