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30日起,多倫多希望通過Airbnb或Vrbo短租來補貼高昂房貸的業主,將面臨更多挑戰。市政府將加強對違反短期租賃法規的業主打擊力度。
自2020年以來,市府已經陸續推出更嚴格的短租規定,包括空置房屋稅以及對違規者的更嚴執法。作為市政法規更新的一部分,更多條例將於2024年及2025年分階段實施,其中9月30日將實施新規。
根據新規,短期租賃業主除了需要提供政府發出的身份證明外,還需提交至少兩份文件證明該房產為其主要住所,並可能需與市府人員面談,以提交所需材料以確認是否符合短期租賃資格。
此外,從本月底開始,每個單位只能註冊一次,若註冊被取消,業主及其他人一年內無法重新申請該地址的註冊。
市府亦有權每年檢查所有登記的短租單位,確保其合規。
2025年1月1日起,註冊及續期費用將大幅提升,由每套55.35加元漲至375加元,增幅達677%,以打擊非法短租行為。
一名行醫逾三十年的男子醫生,日前被指控涉嫌在診症期間性侵病人,約克區(York Region)警方呼籲公眾即使在接受專業照料時亦須留神自身安全。
根據警方報告,事主於2025年7月7日前往馬咸路(Markham Road)一間診所接受診症。期間,涉事醫生疑似以具性暗示方式觸碰病人。事主立即離開診所,並報警求助。
進一步調查中,事主又憶述曾於2023年11月在同一診所遭遇類似不當行為。當時由於以為該行為屬正常醫療程序,並未報警。警方指出,兩宗事件皆涉及同一名醫生,行為模式相似。
被告為Saber Abdel Malouka Abdel Malak,現年 62歲,居於Whitchurch-Stouffville,現已被正式控告兩項性侵罪名。
約克區警方已公開該名醫生照片,並指出調查人員相信可能尚有其他受害者尚未報案,呼籲市民若掌握任何資料應立即聯絡警方。
市民警示 警方強調,即使處於醫療環境之中,亦需留意自身權益與身體界限:
「無人應在接受治療時感到不安或受侵犯。若你曾有疑似不當經歷,請放心求助,我們會提供支援。」
所有舉報將獲保密處理。市民可透過匿名途徑聯絡約克區警方或犯罪舉報熱線(Crime Stoppers)。
你曾經在診症期間感到行為不尋常嗎?你認為應如何加強病人保障?
安省省長福特近日表示,他的政府希望緩解多倫多周邊的交通擠塞,曾考慮回購407號公路的方案。在多番考量之後,最終決定在401號公路下方修建高速公路。根據《Global News》報導,福特在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接受AM 640電台的Ben Mulroney採訪時表示,他對於在高速公路下方修建交通和過境隧道感到信心滿滿,因為安省擁有「合適的」隧道專家團隊來處理這個龐大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
福特上週公布了他的計劃,承諾修建一條長達55公里的隧道公路,以解決大多倫多地區400系列公路擠塞的問題。省長承諾進行一項可行性研究,以考慮從賓頓到士嘉堡的計劃是否可行,並了解其成本。
「我們考慮了所有選項,將所有選項都擺到桌面上,無論是30公里、40公里還是50公里。」福特在週六告訴AM 640。
「我的理論是,一旦開始鑽孔,就永遠不會把鑽孔機從地裡拿出來。」福特說。「如果你能負擔得起30公里,那麼就做30公里,最終你也會保持平衡。」
參考閱讀: 【多倫多401公路下方將建「全球最長隧道」】
福特表示,成本和時間將是決定政府是否繼續進行的主要因素,但並未提供任何大致的估計。
「我對時間很有信心。」福特說。「只要有合適的團隊,任何事情都可以設計,我們會確保有合適的團隊。」
「我們了解隧道工程,」福特指著安大略線說,根據多倫多地區貿易委員會進行的分析,安大略線目前正在建設中,每公里的成本約為7億加元。基礎設施專家警告政府,由於在現有高速公路下挖掘隧道的複雜性,如此規模的項目可能耗資數百億加元,並且可能帶來多年的施工問題,加劇交通擠塞。隧道還將包括交通基礎設施,這將使成本增加。
「我們還在考慮在401號公路沿線的隧道中心建立一個交通系統,該系統將在每個站點設有站點,」福特說。
反對派認為,考慮到安省目前4390億加元的債務負擔,修建大型隧道的成本可能過於高昂,而且無法解決目前困擾司機的交通擠塞問題。相反,一些政黨建議實施一項省級計劃,例如為在大多區運輸貨物的卡車運輸公司支付407號公路的通行費,而401號公路則免費供乘用車使用。
在對話中,福特表示他的政府曾短暫考慮過這個想法,並重申他的觀點,即Mike Harris的進步保守黨政府在1999年出售這條高速公路是一個糟糕的決定。
「我們也考慮過這個問題,」福特說。「前任政府以23億加元的價格將其出售,這是我見過的最大錯誤。」
福特表示,407號高速公路現在「價值約350億加元」,但表示政府決定不花錢回購,因為內部完成的研究表明「所有400系列高速公路都將在未來25年內達到滿負荷狀態」。
「研究表明,407號高速公路再過20到25年就會達到滿負荷狀態——這違背了初衷,」福特說。
當被問及臨時妥協方案時,福特提到了413號高速公路和Bradford Bypass——這兩條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中,但尚未確定運營時間表。
2019年,省政府重啟了413號高速公路的建設,但預計要到明年才會開始動工,目前尚未公布該路線的成本估算。
雖然目前尚不清楚可行性研究需要多長時間,但福特再次表示,他的政府已經承諾修建某種版本的高速公路隧道。
「我們必須考慮那些在高速公路上的人,他們每週要在那裡被困上幾個小時,甚至每年要被困上百個小時,」福特說。
一項由 Concordia University 析,John Molson 商學院(John Molson School of Business)與私募股權公司Equiton合作的前沿研究,結合AI預測模型與傳統計量經濟學分析,預測若無大規模增加房屋供應,溫哥華 (Vancouver) 房價中位數到2032年可能突破280萬加元。
研究模擬了住宅完工量分別提升0%、50%及100%的情境,結果顯示即使供應提高50%,房價飆升趨勢仍難以明顯放緩。現時溫哥華房價中位數約240萬加元。
根據大溫哥華地產協會(Greater Vancouver Realtors)最新數據,上月大溫哥華地區(Metro Vancouver)獨立屋基準價格為1,974,400加元。
分區情況更顯差異:溫哥華西區(Vancouver West)基準價達3,311,800加元,溫哥華東區(Vancouver East)則為1,794,500加元。
研究亦指出,解決房市危機不僅須興建更多住宅,還要克服勞動力短缺與資源限制造成的瓶頸。
儘管今年因移民減少可能出現短暫價格回調,但隨着供需缺口擴大及人口增長,房價預計將迅速反彈。只有採取如將完工量倍增等激進供應側策略,才有望將中位價穩定於約250萬加元。若缺乏果斷的政策與基礎建設投入,可負擔性只會進一步惡化。
如果AI預測成真,你會儘早出手買樓以鎖定現有價格, 還是選擇長期租住以保持彈性?
🔗資料來源: https://dailyhive.com/vancouver/vancouver-home-prices-2032-concordia
在房屋市場持續低迷之際,溫哥華(Vancouver)市議員 Sean Orr(COPE黨)提出大幅改革空置住宅稅(Empty Homes Tax,EHT),建議加稅並擴展至未售出新建單位,以應對住宅閒置問題並為可負擔房屋項目籌集資金。此舉引發外界關注:租金成本會否因此改變?
根據 Orr 將於下週提交市議會審議的動議,他建議由 2026 年起,將現行 EHT 稅率由 3% 提高至 5%。以一個估值為 $100萬加元的空置單位為例,新稅率下每年需繳稅 $50,000加元,遠高於現時的 $30,000加元。
Orr 同時建議取消現時對空置新建單位的豁免,並於 2026 年起引入 1% 的新稅率。此外,他亦呼籲進行研究,探討對未售出的新建住宅徵收遞增稅率,由 1% 起逐年上調,以打擊長期閒置。
這些建議與市府職員及外部顧問(包括 Ernst & Young)過往多次提出的審慎立場有所不同。他們曾警告,進一步加徵 EHT 可能出現邊際效益遞減,甚至引發意料之外的負面影響。2023 年 5 月,由 ABC Vancouver 領導的市議會曾因上述憂慮而撤回原定加至 5% 的加稅計劃。
EHT 最初於 2017 年推出,當時正值房地產投機活動高峰。2017 至 2023 年間,該稅項為市府帶來約 $1.7億加元淨收入,主要用作推動房屋項目及鼓勵空置單位重投租賃市場。自政策實施以來,空置住宅數量持續下降,由 2017 年逾 1,000 個減至 2022 年僅約 100 個。
然而,自 2023 年底起,溫哥華房市明顯轉弱。高按揭利率、建築成本上升及銷售疲軟導致多個項目停滯、取消甚至開發商破產。一些發展商裁員或進入接管程序,亦有業界警告,聯邦及省級對外國買家的限制措施正加劇供應困境。
Orr 的提案旨在向發展商施壓,促使他們降低未售單位價格。不過,批評者認為此舉可能進一步動搖本已脆弱的市場。市議會預計將於未來數日審議該動議,屆時將就如何平衡房屋可負擔性、市場穩定性及市府財政收入展開辯論。
🔗資料來源: https://dailyhive.com/vancouver/vancouver-empty-homes-tax-eht-sean-orr-cope-hike-proposal
加拿大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數據揭示,2025年3月全國淨失去33,000個工作崗位,創下自2022年1月以來最大單月就業跌幅。同時,全國失業率亦從2月的6.6%升至3月的6.7%,反映出就業市場正面臨嚴峻挑戰。
此次就業下滑,主要受美國加徵關稅所引發的不確定性影響,這一連串外部因素正逐步侵蝕加拿大的經濟基礎,也抵銷了去年底與今年初的就業增長成果。
●全職工作大幅減少 批發零售與文娛業首當其衝
根據數據顯示,3月份全職職位減少62,000個,雖然兼職職位有所增加,但仍無法彌補整體職位損失。
從產業別來看:
-
批發與零售行業減少29,000個崗位(2月曾增加51,000個);
-
資訊、文化與娛樂行業減少20,000個崗位;
-
農業行業流失9,300個職位。
不過,也有部分行業錄得增長,包括:
-
其他服務業(如個人服務、維修服務)新增12,000個崗位;
-
公共事業部門新增4,200個崗位。
整體而言,3月全國總工時上升0.4%(相比2月下降1.3%),而員工平均時薪則按年上升3.6%。
●美國關稅衝擊顯現 Stellantis大裁員、汽車業恐陷全面危機
自4月3日凌晨起,美國正式對進口汽車與輕型卡車徵收25%關稅,首波衝擊已迅速波及加拿大汽車產業。
加拿大知名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於週三晚間通知當地工會,將自4月7日起停工兩週,溫莎裝配廠高達4,500名工人將受到影響。加上相關供應商裁員,目前已有6,000名工會成員接獲解僱通知。
●工會警告:更大危機正在醞釀
Unifor 444分會主席James Stewart指出,雖早有停工傳聞,但公司坦言,此決定主要源自川普總統宣布加徵關稅。
Stellantis亦證實停工消息,並表示墨西哥裝配廠將同步暫停運作,美國部分動力系統與沖壓廠亦受波及。根據美國媒體報導,該公司已在密西根與印第安納裁員約900人。
加拿大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協會主席Flavio Volpe表示,此波衝擊預計將使額外7,000至10,000名工人停工,並直言「這很可能只是開始」。
●北美產業鏈恐全面癱瘓 專家直言:不是暴風前夜,是暴風正中
未來工作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師Jim Stanford指出,北美汽車產業鏈高度一體化,許多零件需在美加邊境間往返6至7次,任何一處中斷都將導致全線癱瘓。
Stanford表示,加拿大約有13萬人從事汽車組裝與零部件製造工作,當前這波關稅將導致「數以萬計的裁員,而且非常迅速」。其中,零部件製造商受創最深,因為「每賣一件都是虧本」。
●市長與工會齊聲批評 呼籲政府出手援助
溫莎市長Drew Dilkens形容川普的關稅政策為「禍首」,指裝配廠兩週停工只是序章,「未來將迎來更多停工潮,可能造成全球汽車產業鏈全面混亂與新車價格上漲。」
工會全國主席Lana Payne則指出:「只要一個環節斷鏈,整條供應鏈就會受到衝擊。我之前就說過『事情要開始變真了』,現在,它真的來了。」
●Toyota、Honda、GM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目前,Toyota、Honda與GM均表示暫無計劃在加拿大停產,但會密切留意情勢發展。Toyota發言人強調,公司正與聯邦與省政府合作,尋求「可持續的解決方案」;Honda亦表示,正積極評估此波關稅對其北美製造、物流及貿易系統的潛在影響。
面對一連串裁員與產業震盪,加拿大勞動市場已亮起紅燈。失業潮會否擴散至其他行業?北美汽車產業將走向何方?仍有待觀察。
根據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IRCC)最新公開的數據,過去十年間,加拿大共批准超過17,600名擁有刑事紀錄的外國人入境。這些人士透過一項名為「刑事康復」(Criminal Rehabilitation)的合法程序獲得豁免,當中包括短期訪客及長期逗留者。
由2014年至2024年,IRCC共收到25,359宗刑事康復申請,其中:
-
17,602宗獲批
-
5,039宗被拒
-
2,718宗由申請人主動撤回
什麼是「刑事康復」?
根據加拿大移民法例,擁有刑事紀錄的外國人一般會被視為「不具入境資格」。但若其刑期已完結一段時間,並能證明自己不再對社會構成風險,便可申請刑事康復,獲准入境。
官方強調審批嚴謹, 以公共安全為首
面對外界對公共安全的關注,IRCC 發言人 Remi Larivière 表示:「保障加拿大人的安全永遠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強調,每宗申請都由經驗豐富的官員審核,並會考慮罪行的嚴重程度。
Larivière 補充,許多申請人涉及的只是輕微罪行,例如一次酒後駕駛(DUI)或狩獵違規。他指出:「這些人並非危險人物。他們已服刑,並不對加拿大社會構成威脅。」
資料未公開引發關注
雖然整體數字已公開,但聯邦政府未有披露以下細節:
-
涉及的罪行類型
-
申請人的來源國家
-
入境的具體原因(如旅遊、商務等)
這種資訊缺口引發外界對透明度與審批標準的疑問。
值得關注的
-
每年有數以千計有刑事紀錄人士獲准入境加拿大
-
當中不少人僅為短期訪問,並非移民或尋求庇護
-
欠缺更多細節,令公眾難以全面了解風險與保障措施
你認為政府應否公開更多資料,例如獲批人士的背景與入境原因? 現行制度是否足夠透明與安全?抑或需要加強監察?
加拿大聯邦政府將於未來數年大幅削減臨時居民 (Temporary Residents)入境人數,反映移民政策正朝向更可控、更可持續的方向調整。
根據週二公布的聯邦預算案,加拿大計劃於 2026年 接納 385,000臨時居民許可證 (Temporary Resident Permit, TRP) ,較去年目標減少約 43%,並於 2027年 和 2028年 各接納 370,000人。相比去年公布的移民計劃,2026年的新目標減幅達 四分之一,原計劃為 516,000人以上。
財政部長 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 表示,政府正努力將移民人數調整至「更可持續的水平」。他在預算案前的記者會上指出:「我相信加拿大人都明白,我哋已經達到甚至超越咗我哋接納新移民嘅能力。」
在總理 Mark Carney 上任前,前任總理 Justin Trudeau 已開始收緊移民政策,特別是在疫情後勞動力短缺期間移民人數急升之後。自由黨政府早已表明,將逐步降低臨時居民在加拿大人口中的比例。
去年是加拿大首次在移民計劃中加入臨時居民配額。根據最新預算案,加拿大今年的臨時居民人數已較 2024年 減半,其中包括 國際學生人數減少60%,而庇護申請亦較去年減少約三分之一。
儘管臨時居民人數下調,政府仍維持每年接納 380,000名永久居民 (Permanent Resident) 的目標,與去年秋季公布的計劃一致。不過,焦點將轉向經濟類移民,預算案指出,未來三年經濟類移民比例將由 59% 提升至 64%。
Champagne 表示:「一方面我哋回到可持續水平,另一方面我哋專注吸引最優秀人才。」
預算案亦提出一項 一次性措施,於未來兩年內加快 33,000名持工作簽證人士獲批永久居留資格。此外,政府將推出 美國H-1B簽證持有人加速通道,針對科技等專業領域人才。加拿大於 2023年 推出類似計劃,名額在24小時內即告爆滿。
為支援技術移民,政府將重新分配 9,700萬加元 用於加快海外資歷認證流程。未來13年,政府亦將投放 17億加元 吸引國際頂尖研究人員來加國大學,資助研究、設備及基建。
不過,移民政策轉向亦引來批評。Migrant Rights Network 發言人 Syed Hussan 批評政府此舉是「對難民與移民的震撼攻擊」。
他在聲明中表示:「政府正透過將移民當作代罪羔羊,為房屋負擔、醫療壓力及低薪問題卸責,而非正視企業貪婪與多年公共資源不足。」
近年加拿大民意對移民態度出現明顯轉變。根據 Environics Institute 上月民調,56% 加拿大人 認為移民人數過多,較五年前顯著上升。
政府的新方向反映出在經濟需求與社會承載力之間的平衡挑戰。隨著加拿大重新調整移民制度,未來數年將成為檢驗其全球競爭力與內部穩定性的關鍵時期。
🔗 資料來源:https://www.cbc.ca/news/politics/canada-rudcing-temporary-residents-budget-9.6966217
美國 (United States) 最高法院本週將審理一宗可能重塑全球貿易格局的關鍵案件,挑戰總統 Donald Trump 廣泛徵收關稅的合法性。不過,無論裁決結果如何,加拿大恐怕仍難逃其關稅政策的波及。
週三,最高法院將聽取來自美國企業與州政府的陳詞,質疑 Trump 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 IEEPA)》對多國徵收關稅是否合法。案件結合兩宗訴訟,一宗針對所謂「對等關稅」,另一宗則挑戰針對 加拿大(Canada)、墨西哥(Mexico) 及 中國(China) 的芬太尼相關關稅。
然而,這宗訴訟並不涵蓋 Trump 根據《《貿易擴張法》第 232 條 (Section 232 of the Trade Expansion Act)》所施加的關稅。該法已對加拿大的鋼鐵、鋁材、汽車、木材及銅產業造成沉重打擊。
總理 Mark Carney 多次警告,加拿大即使與 Trump 政府持續談判,也難以完全擺脫某程度的關稅壓力。他在今年 10月 訪問 白宮(White House) 時表示,雙邊關係雖有緩和,但「全面撤銷關稅並不現實」。
代表企業的律師將在法庭上主張,IEEPA 並未賦予總統徵收關稅的廣泛權力。該法雖容許總統在宣布緊急狀態後管控經濟交易,但條文中並未出現「關稅」或類似字眼。他們亦指出,即使法院認為 IEEPA 可用於徵稅,法律亦規定必須針對「異常且重大威脅」作出回應,而貿易逆差並不構成此類威脅。
不過,史丹福大學法學院 (Stanford Law School)教授 Michael McConnell 指出,法院可能作出分裂裁決,因為針對芬太尼的關稅涉及不同法律依據。若法院支持 Trump 的緊急狀態聲明,加拿大仍可能面對全方位關稅。
Trump 於今年 3月 宣布因應北部邊境芬太尼流入問題,對加拿大商品徵收 25% 全面關稅。雖然根據美國政府數據,北部邊境查獲的芬太尼遠低於南部邊境,但 渥太華(Ottawa) 仍迅速回應,任命「芬太尼專員」、提出邊境安全法案,並增派直升機與無人機巡邏。
儘管如此,Trump 於 8月 將關稅進一步提高至 35%,指責加拿大未有充分合作。雙邊談判一度出現進展,但一則由安大略省(Ontario)資助、引用 Ronald Reagan 的廣告再次觸怒 Trump,他隨即中止談判,並指控加拿大試圖影響最高法院審訊。
卡加利大學 (University of Calgary)公共政策學院「新北美倡議」主任 Carlo Dade 表示,若法院維持芬太尼關稅,加拿大將陷入全球貿易劣勢。「如果芬太尼關稅唔取消,我哋就會陷入『隨時、隨地、隨意』被徵稅嘅困局,」他說,「而呢種情況會令加拿大特別脆弱。」
Dade 補充,即使法院推翻芬太尼關稅,加拿大仍需面對 第 232 條 的產業針對性關稅。「根據232條,總統必須針對特定產業提出調查,程序較有規範,」他解釋,「但 Trump 仍有其他工具可以施加經濟壓力,加拿大必須作好準備。」
「美國正試圖重寫全球貿易規則,」Dade 說,「我哋受苦,其他國家都受苦,但我哋要諗出新對策。」
隨住美國最高法院在 華盛頓(Washington) 展開審訊,加拿大的經濟未來仍深受美國貿易政策走向所牽動。
🔗 資料來源:https://www.ctvnews.ca/canada/article/how-the-us-supreme-courts-tariff-decision-could-impact-cana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