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與高質量的學術資源,成為許多留學生的首選。其中,最受中國學生青睞的非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簡稱UofT,UT)莫屬。
然而,在填寫OUAC網申系統時,是否注意到需要在多大7所學院中選擇三個志願?初次看到這些選項的學生,可能會感到疑惑。
這些學院的選擇並非是針對幾大校區,或是選擇我們普遍認知的專業學院(如商學院、文理學院、工程學院等)。
本文將為大家科普多倫多大學主校區7個書院的區別,並幫助你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院!
👉🏻多倫多大學簡介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簡稱多大),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是一所公立聯邦制研究型大學。根據2024年QS世界大學排名,多大位列第21位,加拿大排名第一。
多大共有三個校區:
-
聖喬治校區(UTSG)
-
士嘉堡校區(UTSC)
-
密西沙加校區(UTM)
在申請聖喬治主校區時,系統要求選擇三個心儀的學院,並按喜好排序。每個學院都有其獨特文化,並為學生提供核心服務,包括學術與財務諮詢、住宿安排、新生指導、獎學金、助學金以及社交活動等。
與英國牛津、劍橋的書院制度類似,多大主校區的7個書院也具備獨立性。書院是學生的生活核心,提供宿舍、圖書館、自習室和體育設施等。值得注意的是,工程學院的學生無需申請書院,因為工程學院本身就是獨立的學院。
接下來,讓我們深入了解這7所學院的特色與差異。
1. 聖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
成立年份:1851年
-
特色:規模最小,氛圍安靜,文化底蘊深厚,主要學生來自政治、國際關係專業。
-
地理位置:位於校園中心,步行至主要教學樓僅需5~10分鐘。
-
住宿環境:設施齊全,私隱度高,無門禁管理。
-
特殊活動:正式晚宴(Formal Dinner)需要穿學士黑袍參加。
適合人群:喜歡幽靜環境、希望結交非華人朋友並提升英語水平的學生。
2. 維多利亞學院(Victoria College)
-
成立年份:1836年
-
特色:人文氛圍濃厚,學術資源豐富,活動多樣,特別受藝術、音樂學生青睞。
-
地理位置:校區東北角,靠近Museum地鐵站。
-
住宿環境:提供多種宿舍選擇,包括全女生宿舍和古典風格宿舍。
適合人群:注重傳統與人文精神,喜歡參加社交活動的學生。
3. 因尼斯學院(Innis College)
-
成立年份:1964年
-
特色:規模小,強調小型社區互動,學生多為文理學院背景。
-
地理位置:靠近商學院與Robarts圖書館。
-
住宿環境:宿舍以套間為主,需與舍友共用廚房和衛浴設施。
適合人群:喜歡社區活動,能接受合租模式的學生。
4. 新學院(New College)
-
成立年份:1962年
-
特色:學生規模最大,文化多元化,靠近唐人街,工程學院與生命科學學生比例較高。
-
地理位置:校區西南角,距主要教學樓步行5分鐘。
-
住宿環境:提供單人間與雙人間,公共衛浴設施。
適合人群:喜歡多元文化氛圍,注重性價比的學生。
5. 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
成立年份:1853年
-
特色:多大歷史最悠久的學院,文化底蘊深厚,活動豐富。
-
地理位置:校區中心,鄰近Robarts圖書館。
-
住宿環境:提供單人間與雙人間,部分宿舍風格古典。
適合人群:重視地理位置與文化歷史氛圍的學生。
6. 伍茲沃斯學院(Woodsworth College)
-
成立年份:1974年
-
特色:新穎時尚,交通便利,靠近商學院。
-
地理位置:校區西北角,臨近地鐵站。
-
住宿環境:17層現代宿舍,提供私人房間與共用設施。
適合人群:追求現代化設施與便利生活的學生。
7. 聖邁克爾學院(St. Michael’s College)
-
成立年份:1852年
-
特色:宗教氛圍濃厚,宿舍以歷史別墅為主,生活環境安靜。
-
地理位置:校區東部,距主教學樓較遠。
-
住宿環境:提供雙人間與少量單人間。
適合人群:喜歡寧靜氛圍與古典建築的學生。
👉🏻選擇書院的建議:
-
地理位置:根據主要課程所在教學樓的距離選擇。
-
文化與氛圍:選擇與自己性格相符的書院(如內向或外向)。
-
住宿需求:考慮是否接受男女混住及宿舍設施。
-
活動與資源:關注書院提供的活動與學術支持。
無論選擇哪個學院,多倫多大學都能提供一流的教育與資源,讓每位學生擁有豐富的學術與生活體驗!
一名行醫逾三十年的男子醫生,日前被指控涉嫌在診症期間性侵病人,約克區(York Region)警方呼籲公眾即使在接受專業照料時亦須留神自身安全。
根據警方報告,事主於2025年7月7日前往馬咸路(Markham Road)一間診所接受診症。期間,涉事醫生疑似以具性暗示方式觸碰病人。事主立即離開診所,並報警求助。
進一步調查中,事主又憶述曾於2023年11月在同一診所遭遇類似不當行為。當時由於以為該行為屬正常醫療程序,並未報警。警方指出,兩宗事件皆涉及同一名醫生,行為模式相似。
被告為Saber Abdel Malouka Abdel Malak,現年 62歲,居於Whitchurch-Stouffville,現已被正式控告兩項性侵罪名。
約克區警方已公開該名醫生照片,並指出調查人員相信可能尚有其他受害者尚未報案,呼籲市民若掌握任何資料應立即聯絡警方。
市民警示 警方強調,即使處於醫療環境之中,亦需留意自身權益與身體界限:
「無人應在接受治療時感到不安或受侵犯。若你曾有疑似不當經歷,請放心求助,我們會提供支援。」
所有舉報將獲保密處理。市民可透過匿名途徑聯絡約克區警方或犯罪舉報熱線(Crime Stoppers)。
你曾經在診症期間感到行為不尋常嗎?你認為應如何加強病人保障?
2025年,溫哥華市房主可能面臨更高的地稅負擔,地稅增幅預計將達到5.5%。根據本週公佈的市政府2025年預算草案,這一提案已提交市議會審議,並計劃於年底前最終確定。
👉🏻地稅漲幅細節
市政府官員表示,5.5%的地稅增幅中,4.5%用於應對運營和服務成本上升,另1%將專門用於修復老化的基礎設施,尤其是下水道連接設施。這一附加稅屬多年來的預算慣例。
根據草案,對於市值約136.7萬加元的中位住宅,地稅將增加約130加元;對於市值220萬加元的獨立屋,地稅增加211加元;而價值約80.6萬加元的分契住宅(strata),則需多繳納77加元。
雖然增幅不算小,但5.5%的增幅接近歷史平均水平,相較2022年的6.35%、2023年的10.7%和2024年的7.5%,已有所回落。然而,公用事業用戶費用的漲幅更為顯著,其中下水道服務費率預計上漲36.9%,包括市政服務費增長7%及大溫哥華地區稅費增長29.9%。
👉🏻公用事業與排污費用增幅
市政府表示,排污費大幅上漲的主因是大溫地區稅費增加50%,這與北岸污水處理廠建設成本超支數十億加元有關。為分攤超支成本,北岸以外地區的居民和企業也將承擔部分費用。同時,為溫哥華及部分列治文地區建設新的愛奧納污水處理廠(Ion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預計未來幾年相關費用將繼續上漲。
👉🏻整體預算數據
市府2025年預算草案顯示,運營收入將增長10.6%,從2024年的21.3億加元增至23.6億加元。其中,房地產稅收入預計增至13.4億加元,增幅為6.2%。公用事業收入也將從4.25億加元增至4.92億加元,增幅達15.9%。
在運營成本方面,市府建議公用事業運營預算為5.588億加元,增加15.5%;警務運營預算則增至4.534億加元,增幅2.4%。整體來看,公用事業成本占總預算的24%,警務支出占19%。
👉🏻地稅歷史數據回顧
以下為溫哥華歷年地稅增幅數據:
-
2024年:7.5%
-
2023年:10.7%
-
2022年:6.35%
-
2021年:5%
-
2020年:7%
👉🏻未來挑戰與變革
溫哥華市長Ken Sim正推動一項新提案,計劃在10年內將公園局的管理權逐步移交給市議會,並節省每年約700萬加元。然而,此舉引發部分社區領袖不滿,認為其缺乏民主過程。市長強調,這一變革將提高效率並改善公園管理。
此外,針對天然氣供暖的爭議,市議會將於下週投票決定是否允許在新住宅中繼續使用天然氣供暖,這一決策被視為對市長及其黨派的一次重要考驗。
近日,BC省政府正式廢除了《限制公眾場所使用非法藥物法案》(Restricting Public Consumption of Illegal Substances Act)。這項旨在平衡毒品非罪化與保障公眾安全的法案,自去年11月通過後一直未能生效。原因是法院支持了反對者的訴求,認為該法案會導致更多吸毒者孤獨死亡。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反對者的勝利。BC省政府已繞過省高等法院,從聯邦層面獲得支持,直接修改毒品非罪化試點計劃的規定,禁止在幾乎所有公共場所吸毒。
👉🏻毒品非罪化的初衷與現實背離
2023年1月,BC省成為加拿大唯一一個毒品非罪化試點地區,計劃為期三年,允許成年人在學校和機場以外的地方持有不超過2.5克的硬性毒品,包括海洛因、芬太尼、可卡因和甲基苯丙胺,且不會面臨逮捕、指控或毒品被沒收。此計劃旨在去污名化,鼓勵吸毒者克服恐懼,主動尋求幫助,以減少毒品相關的死亡事件。
然而,這一計劃的推行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批評。從溫哥華的公園到海灘,公開吸毒的場景頻頻出現,引發公眾的不安和不滿。市中心的街道被毒品煙霧籠罩,公園裡的孩子們與吸毒者僅距數米之遙。根據《溫哥華太陽報》報導,2023年BC省因濫用藥物致死的人數達到2511人,比上一年增長5%,創下歷史新高。
👉🏻試點計劃修訂,公共場所全面禁毒
為回應民眾的強烈關切,BC省政府向聯邦衛生部申請修改毒品非罪化試點計劃的規定。今年5月,聯邦政府批准了該請求,將公共場所排除在非罪化試點計劃之外。這意味著,即使沒有省級法律支持,警方現在也有權在公眾場所對吸毒者進行執法,並在取得同意的情況下,將其轉介至相關服務機構。
根據修訂後的規定,公園、海灘、遊樂場、公交站以及人流密集的商業區等地均禁止吸毒。而成年人在私人住宅、吸毒過量預防中心和毒癮治療機構內持有少量毒品則仍被允許。
👉🏻成效與挑戰並存
儘管BC省的毒品非罪化試點計劃將持續至2026年,但目前成效仍存在爭議。今年前10個月,因濫藥致死的人數同比下降約9%,然而城市街頭的環境改善尚不明顯。尤其是在溫哥華市中心東端,無家可歸者的毒品問題依然嚴重,吸毒、販毒等行為屢見不鮮。
BC省省長尹大衛(David Eby)強調,成癮問題應被視為一種健康問題,而非犯罪行為。同時,他承諾將繼續採取措施,在保障公眾安全的同時,為吸毒者提供實際幫助。這一試點計劃能否在毒品危機與公共安全之間找到平衡,還需時間檢驗。對於BC省而言,這場關於毒品非罪化的探索仍在繼續,而最終結果將直接影響未來加拿大毒品政策的走向。
在卑詩省,不論是普通汽車、摩托車,還是電動自行車、自行車,只要是帶有輪子的交通工具,都必須購買保險。即使是電動滑板車或電動獨輪車,大家其實都心知肚明需要保險。然而,近日有一種新興的「交通工具」也被要求購買保險,那就是——電動滑板(Electric Skateboard)。
表面看來,電動滑板與普通滑板無異,只是給一些人士使用的玩具。但實際上,這些電動滑板內置電動機和手柄,充電3小時可滿,最高時速超過40公里,已經可以和電動滑板車或電動單車的速度相媲美。不過,由於外表看似普通,很多人並未意識到它的電動功能。
然而,大溫地區的警方以「特別擅長開罰單」著稱,近日就有一名男子因為騎電動滑板被開出了 $598 的高額罰單,原因是「未為電動滑板車購買保險」。
🔹當事人不滿:這又不是車,為什麼要買保險?
被罰男子名為 Tony Savino,居住在高貴林市,他經常騎著他的電動滑板在社區內穿梭,並擁有三個電動滑板。他表示,從未認為這是需要買保險的交通工具,因為它與普通滑板並無太大區別,更像是一件玩具。
當他在溫哥華東區被警察攔下要求出示駕照時,他一度以為警察是在開玩笑:「誰會認為玩滑板需要駕照?」
然而,警察明確告訴他,這種速度快、配備電動機和可操控輪子的滑板,應被視為電動滑板車,因此必須遵守《機動車輛法》。
Tony Savino 進一步解釋說:「這只是一種移動輔助工具,就像電動輪椅一樣。難道電動輪椅也需要買保險嗎?」但警察認為,Savino 並非殘障人士,不需要使用這種輔助設備,因此他的電動滑板就是一輛機動車輛。
🔹法律模糊,商家也感困惑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ICBC(卑詩省保險公司)對此事表示模糊。ICBC 表示:「我們確實將電動滑板定義為機動車輛,但它不符合卑詩省的道路安全標準,因此沒有適用的保險。」這一回答不僅讓 Tony Savino 感到無奈,還讓許多電動滑板的商家怨聲載道。
一些商家指出,卑詩省對新興事物的接受度一向很低,法律也存在空白。電動滑板如果真的在卑詩省禁止使用,那麼已購買的消費者該如何處理?商家是否應該停售這些產品?
🔹電動滑板與滑板車因疫情流行,是否面臨更嚴格的保險要求?
隨著疫情和通脹的影響,電動滑板車和電動滑板的使用者逐漸增多。許多消費者表示,購買這些工具並非為了響應綠色出行,而是因為經濟原因不得已而為之。與昂貴的汽車和摩托車相比,電動滑板車和電動滑板的價格更加實惠,成為日常上班的理想選擇。
然而,如果電動滑板和電動滑板車需要面臨更嚴格的保險規定,這對於那些希望以省錢為目標的使用者來說,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目前,普通汽車的保費每月約 $200-$500,而電動自行車或滑板車的保費從 $100 起步。如果這些交通工具也被要求購買保險,許多人可能會轉而選擇更為經濟的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或普通單車。
隨著此事的發展,電動滑板是否會面臨更嚴格的監管,將成為公眾和商家關注的焦點。
根據Convergence Research最新的報告,預計到2024年,將有46%(735萬)的加拿大家庭不再訂閱有線電視、衛星電視或電信運營商提供的電視服務。
該公司在其最新的年度流媒體市場《沙發土豆》報告中指出,這一數字較2023年增長了4%,預計到2027年,這一比例將繼續上升至54%。Convergence Research指出,這標誌著向Netflix和Disney+等訂閱視頻點播服務(SVOD)的轉變越來越明顯。到目前為止,該公司發現,2024年,加拿大媒體訂閱收入同比增長了15%,達到42億加元;與此同時,傳統電視訂閱收入下降了5%,降至約65億加元。
該報告還有一些其他有趣的發現:
-
去年,加拿大10家領先的串流媒體提供商平均漲價了6%。
-
含廣告的會員套餐平均比無廣告的套餐便宜39%。
-
加拿大家庭平均每戶訂閱2.6個串流媒體平台。
儘管如此,Convergence Research在接受加拿大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串流媒體收入的增長大部分流向了美國公司。事實上,Bell旗下的Crave是主要串流媒體播放器中唯一的加拿大服務,而Netflix、Disney+、Prime Video和Apple TV+等則都是美國公司。
這導致加拿大廣播電視及通信委員會(CRTC)推出了“串流媒體法案”,要求外國串流媒體公司將其在加拿大的收入的5%投資於加拿大內容。一些美國流媒體公司一直試圖在法庭和公眾面前對抗該法案,Netflix甚至削減了對當地藝術的資助。CRTC將於今年年底實施該法案。
加拿大McGill大學(McGill University)教職員本週投票通過抵制以色列的學術與文化機構,事件引發學術自由與政治表態界線的廣泛討論。
代表教師與圖書館員的McGill大學教師協會(McGil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MAUT)於週五通過決議,表示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實施對以色列學術機構的抵制」,並強調抵制僅針對機構層面的合作與協議,不涉及個別以色列學者。
在114名出席的教職員中,104人支持抵制,8人反對,2人棄權。
政治學教授William Roberts是MAUT成員之一,他表示,決議反映出對以色列學術機構言論審查的關注。「以色列學者並不享有我們所擁有的學術自由,」他向CTV News表示,「雖然他們在研究與教學上有一定自由,但一旦觸碰某些界線,就可能被迫離職甚至流亡。」
MAUT在聲明中指控以色列學術機構在加沙戰爭中「共犯」,並表示:「此項抵制決議反映McGill的教授與圖書館員不會對以色列在醫療、圖書館與大學中殺害及綁架我們的同行坐視不理。」
Roberts本人亦因社交媒體言論而成為爭議焦點。他曾在X平台發文:「除了全面經濟與軍事支持哈馬斯(Hamas)與真主黨(Hezbollah),別無選擇。」其後他澄清,該言論是對以色列入侵加沙的批評,而非支持任何組織。他表示:「我並不認同神權政府,我希望黎巴嫩與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區能成為世俗自由的國家。」
Roberts因該言論被撤出McGill學生紀律委員會,他批評校方處理手法不誠實。他補充,雖然網上出現反對聲音與仇恨訊息,但不少同事與學生都願意理性討論。
不過,來自蒙特利爾大學(University of Montreal,UdeM)的政治哲學教授Charles Blattberg則認為,Roberts的言論不屬於學術自由範疇,並令猶太學者如他感到不安。他因此辭去一個跨大學研究小組的職務。
「這些組織明言要殺害像我這樣的猶太人,不只是中東地區,而是全球,」Blattberg向CTV News表示,「這不只是我個人感到冒犯,而是我認為這威脅到我的學術自由與安全。」
McGill政治學系則發表聲明,重申對學術自由的承諾:「本系作為機構不會就政治議題表態,也不會發表譴責、讚揚或關注世界事件的聲明。」聲明亦指出,該系成員在學術與私人身份上均持不同立場。
該立場亦延伸至社交媒體:「本系支持所有成員進行學術研究與政治言論的自由,並會在需要時重申此承諾。」
Blattberg則表示,他希望能在研究小組內討論此事,但其他成員選擇不作回應。「Roberts有權發表我完全不同意的立場,但問題在於他支持的組織,已明確地威脅猶太人的安全。」
隨着事件持續發酵,McGill校園內對學術自由與政治表態的界線仍在激烈辯論中。
加拿大衛生部(Health Canada)週二發表聲明,指出約有70,000名「加拿大牙科保健計劃」(Canadian Dental Care Plan,CDCP)現有成員被發現不符合申請資格,或其共同付款(co-payment)水平評估不準確。這佔整體參與人數約1%。
衛生部表示,問題源於部分申請人在資格審核時,其收入計算方式出現錯誤。當中有28,000人已於2025年10月3日或之前接受牙科治療。
政府已於10月17日開始通知受影響的市民。根據官方指引,凡於10月24日或之前已接受牙科服務者,無需退還CDCP所支付的費用或共同付款差額。
衛生部呼籲CDCP成員如尚未開設「My Service Canada Account」(MSCA),應盡快註冊,以便接收與保障相關的重要通訊。
CDCP於2023年12月推出,旨在為未受保且面對財政困難的加拿大市民提供牙科保健服務。截至目前,計劃已覆蓋超過550萬人,當中逾300萬人已接受治療。每位受惠者平均每年可節省約$800加元。
不過,加拿大牙科協會(Canadian Dental Association,CDA)早於2025年7月已對CDCP提出批評,指計劃存在多項漏洞,影響牙醫為病人提供及時及有效治療的能力。CDA亦警告,CDCP可能會導致僱主削減原有的牙科福利,令部分員工失去僱主提供的保障。
加拿大護照現已躋身全球最具通行力的護照之一,免簽國家數量更超越美國。根據最新《Henley Passport Index》排名,加拿大位列第9位,而美國則排第12位。
過往兩國曾同列第7位,因Henley採用分組方式,將擁有相同免簽國家數量的國家歸為同一排名。但Henley & Partners指出,近年美國收緊簽證政策,導致部分國家對美國旅客實施對等限制,成為美國排名下跌的主因。
目前,加拿大護照持有人可免簽進入白俄羅斯(Belarus)、巴布亞新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及烏茲別克(Uzbekistan),亦可免簽證抵達玻利維亞(Bolivia)及盧旺達(Rwanda);而美國護照則不享有上述待遇。
若按免簽國家數量細分,加拿大在全球排名第32位,美國則為第37位。兩國去年同列第26位,顯示今年均有相對下滑。
報告亦提到中國(China)在免簽通行方面進步迅速,由2015年排名第94位,升至2024年第62位,惟今年稍回落至第64位。Henley指出,中國過去一年新增30個免簽國,目前已向76個國家開放免簽,比美國多出30個。
至於加拿大排名下跌的原因之一,是部分國家重新實施簽證要求。例如巴西(Brazil)今年恢復對加拿大旅客的簽證規定,因未能與渥太華(Ottawa)達成互惠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