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的上班族對於交通系統的未來有許多夢想,例如合理時間內開通新線路、更加頻繁可靠的地鐵服務等。然而,一項本應具體落實的安全措施——站台邊緣門(PSE)或站台闡門(PSD),如今卻淪為遙不可及的夢想。
👉🏻公共安全需求迫切,TTC卻將站台護欄列為「理想」項目
近年來,多倫多及全球多地陸續發生乘客被推落鐵軌的事件,民眾對於站台護欄的呼聲不斷高漲。TTC 早已考慮這項安全設施,但直到**安大略線(Ontario Line)**的預覽展示了站台護欄的實際運作後,公眾才真正相信它可能成為現實,就像巴黎、悉尼、聖保羅等大都市的地鐵系統一樣。
然而,最新的TTC董事會計劃預算顯示,雖然即將開通的安大略線、士嘉堡地鐵延長線及Bloor-Yonge 站將安裝護欄,但這些門的優先級遠低於外界預期。
但資金短缺、需求龐大,TTC 15 年內恐無法實現站台護欄計畫!
TTC 董事會的最新預算文件顯示,站台護欄項目被列為尚未獲得資金的「理想」計畫,其 15 年內的估算成本高達 41 億加元。
交通專家 Steve Munro 在分析預算時指出:「站台護欄和 TransformTO(多倫多氣候行動計劃)都被列為『理想』項目,兩者合計占 367 億加元未獲資助計畫中的 105 億加元。市議會將不得不在基本維護和發展需求之間做出艱難決定。」
👉🏻TTC:目前資源有限,護欄建設難以優先考慮
TTC董事會主席 Jamaal Myers 告訴 blogTO,該項目的成本確實非常高,且目前還有許多更迫切的基礎建設需求等待解決。
「全系統安裝 PSD 估計成本高達 40 億加元,這帶來了巨大的財務、物流及工程挑戰。考慮到目前的預算限制,以及更緊迫的安全與乘客體驗改善需求,PSD 現階段僅屬於『理想』範疇。」
雖然 Myers 重申支持地鐵系統的安全升級,並確認新線路如安大略線將配備站台護欄,但他補充指出,對現有車站進行改造的代價過於高昂,且可能對地鐵運行造成負面影響,例如降低列車行駛速度。因此,全球僅有少數地鐵系統選擇進行此類改造。
他表示:「在做出任何決定之前,我希望進行適當的 成本效益分析,並將 PSD 與其他防止乘客擅自進入鐵軌的安全措施進行比較。」
Myers 也強調,應該從根源上解決軌道入侵問題,例如 無家可歸、毒品濫用、心理健康資源不足 等社會議題。
👉🏻TTC 將採取其他措施提升安全性,但站台護欄恐遙遙無期
目前,TTC 正在探索多種提升乘客安全的策略,並希望透過與政府及社會機構的合作,實現更全面的安全方案。然而,對於通勤者而言,站台護欄的落實依然遙遙無期,短時間內恐怕無法看到這項重大安全升級的實施。
隨着夏季進入尾聲,多倫多(Toronto)市民紛紛反映黃蜂活動明顯增加,尤其在 Woodbine 海灘及後園露天空間等公共場所更為常見。昆蟲學專家指出,今季異常炎熱乾燥的天氣加快了黃夾蜂(yellow jackets)及紙蜂(paper wasps)的繁殖週期,導致牠們提早進入活躍期。
根據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昆蟲學家 Sandy Smith 的分析,高溫令毛蟲等獵食物種提早成熟並消失,迫使黃蜂尋找替代食物來源。由於天然食物短缺,牠們現時轉向人類食物,包括燒烤肉類及含糖飲品,以補充蛋白質與花蜜的需求。
被黃蜂螫傷會發生甚麼事?
黃蜂螫傷通常會即時引起刺痛、紅腫及局部發炎。與蜜蜂不同,黃蜂可重複螫人,每次注入毒素,對敏感人士可能引發過敏反應。常見症狀包括:
-
灼熱或刺痛感
-
局部腫脹及泛紅
-
痕癢或刺痛部位感到溫熱
如何保護自己免受黃蜂螫傷?
專家建議採取以下措施以減低被螫風險:
戶外活動時保持食物及飲品加蓋,尤其是含糖物品 妥善處理垃圾並緊閉垃圾桶蓋 穿着淺色衣物,避免花紋圖案及濃烈香味 若黃蜂接近,保持冷靜,切勿揮手或突然動作 定期檢查住所附近是否有蜂巢,並尋求專業移除服務
Sandy Smith 特別指出,黃夾蜂反應敏感,稍有刺激便可能螫人。「千萬不要慌張亂揮,這樣只會令牠們更緊張。」。
🔗 資料來源: https://globalnews.ca/news/11432668/toronto-ontario-wasp-surge/ ; https://globalnews.ca/news/10734346/wasps-activity-canada-stung/ ; https://globalnews.ca/news/9973295/wasps-season-canada-sting/
溫哥華一名華裔業主黃女士(Ciyan Huang)因300加元的“搬屋費(move-in fee)”與大樓管理公司展開法律爭議,引發了BC省內熱議。這場官司揭示了業主與物業管理之間的矛盾,並引發了關於業主權利的討論。
事件發生於2021年9月。據黃女士所述,她與兒子在該大樓單元居住多年,後來將房屋出租。2021年9月1日,她的兒子在搬離期間,將幾件家居物品暫時存放在單位內。黃女士強調,這些物品僅為零散家居用品,數量有限,當時房屋尚未完全搬空或重新入住,且她的兒子並未使用大樓的電梯,也未影響其他住戶,因此不應被收取所謂的搬屋費。
然而,幾天後的9月7日,黃女士收到大樓管理公司的通知,要求支付300加元的搬屋費。據她所述,當天大樓看管員在未經通知的情況下進入她的單位,這讓她非常不滿。黃女士隨即提出異議,表示收費不合理,並解釋稱她的兒子只是暫時存放幾件物品,根本不符合大樓搬入標準。此外,黃女士還指出,當她最初從開發商處購買該單元時,大樓的管理章程明確規定,初次搬入的業主應免除搬屋費,因此她堅信自己不應支付這筆費用。
大樓管理公司對此堅持認為,黃女士兒子的行為屬於“搬屋”,即使物品數量不多,依規定也應支付搬屋費。雙方僵持不下,最終黃女士選擇通過BC省民事爭議仲裁庭(BC Civil Resolution Tribunal)尋求公正裁決。
在審理此案時,仲裁庭仔細審查了大樓管理章程和黃女士所提出的豁免條款。黃女士依據2016年修改的管理章程指出,直接從開發商購房的業主在初次搬入時可免除搬屋費。然而,仲裁庭並未僅依此條款做出裁決。
仲裁庭認為,本案的關鍵在於,黃女士兒子的行為是否符合收取搬屋費的標準。經詳細調查,仲裁庭發現黃女士兒子僅搬入少量物品,且整個過程不足30分鐘,並未涉及大規模家具搬運。最終,仲裁庭認定,此類小規模物品搬運不構成正式的“搬入”行為。
在公開判決書中,仲裁庭寫道:“根據大樓管理公司陳述,此次搬運僅耗時30分鐘,且無家具。基於物品數量有限且未涉及家具,我認為不應收取搬屋費。”最終,仲裁庭裁定大樓管理公司撤銷對黃女士的300加元搬屋費收取,並賠償她225加元的仲裁費用。
此案為許多業主敲響了警鐘,揭示了大樓管理中的潛在收費爭議。在現代許多公寓和聯排別墅中,搬屋費常常引發業主困惑與不滿。儘管這類收費大多有明文規定,但具體情況不同,容易產生爭議。
黃女士在案件勝訴後表示,她並非一開始就想走法律途徑,而是在多次與大樓管理公司交涉無果後,才不得不提起訴訟。她希望通過這一案例,讓更多業主了解自己的權利,並鼓勵大家在面對不合理收費時,勇敢維權。
2025年伊始,溫哥華市中心推出了一項重磅城市改造計劃——《協平濱江(Concord Landing)綜合區域改造規劃》。根據這份規劃,福溪水岸的上游地區將被打造成:
1. 與溫哥華五大地標聯動、啟發創新思維的頂級中央活動區;
2. 以世界頂級濱海度假地為靈感,將潮流生活方式融入多元化的社交體驗;
3. 優化喬治亞街(Georgia Street)的布局,將其變為連接福溪水岸(False Creek)與斯坦利公園(Stanley Park)的唯一步行慶典街道。
👉🏻回顧福溪水岸的歷史
1987年,協平世博(Concord Pacific)以3.2億加元投得173英畝的溫哥華世博會舊址,並在這片土地上開始逐步發展。經過38年的建設,福溪水岸已成為許多居民心目中的溫哥華地標記憶。
然而,隨著城市的發展,這片地區正迎來全新機遇和挑戰。
👉🏻未來福溪水岸的全新規劃
此次改造由協平世博與溫哥華市政府攜手打造,覆蓋福溪水岸上游3公里的區域。未來將建造12棟高層住宅樓,提供超過5000套新住宅,並設置50多家商鋪,包括歷史文化打卡點、主題文創展銷、咖啡輕食餐廳及社區活動空間,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規劃還結合溫哥華的濱水景觀,打造類似意大利波托菲諾(Portofino)和上海新天地(Xintiandi)的多元化社交和商業中心。
👉🏻《協平濱江》規劃亮點
社區零售中心:
整合福溪水岸的地理優勢,結合城市慢行交通系統,優化人流線路,與卑詩體育館(BC Place)等地標聯動,創建具有地標性的零售和消費區域。
綜合濱水走廊:
建造3公里長的濱水步道,連接日常生活與公共空間,並引入節日慶典區和城市文化打卡點。規劃還包括水上漂浮展覽館,用於龍舟節等大型活動。
社區綠地與公共空間:
新增多功能活動場地、兒童遊樂區、自行車道及步行道,為居民和遊客提供四季皆宜的休閒空間。
可持續交通設施:
推廣自行車友好設計,新增電動車停車場及公交優先設施,減少交通對環境的影響
城市藝術計劃:
投資數百萬加元,用於社區藝術裝置,增強公共空間的藝術氛圍。
增加住房供應:
建設超過5000套多元化住宅,滿足不同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並融入商業零售區,促進社區活力。
可持續設計與能源利用:
協平濱江將採用綠色建築設計,並由協平旗下的Concord Green Energy提供清潔能源,滿足項目多倍的能源需求。
《協平濱江(Concord Landing)》項目致力於創造一個與溫哥華城市文化相融合的世界級濱水區域。隨著該規劃逐步落地,福溪水岸的未來將成為集文化、休閒與創新於一體的繁榮社區,為溫哥華增添新的活力與魅力。
面對關稅威脅與主權爭議升溫,加拿大人以實際行動表態:不去美國了!根據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最新數據,2025年2月份從加拿大以汽車方式前往美國的旅客數量驟減約50萬人次,從去年同期約270萬人次降至220萬人次,跌幅驚人。
加拿大統計局亦指出,加拿大人駕車從美國返回的數字也大幅下降,從去年約150萬人次減至目前的120萬人次,減幅達23%。而美國人駕車進入加拿大的人數亦不遑多讓,較去年同期下跌7.9%。
💡 特朗普發言惹怒加國民眾
導火線來自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近期接連對加拿大與墨西哥發出關稅威脅。他於2月1日首次對來自兩國的進口產品徵收25%關稅,理由是這兩個國家未能有效阻止非法移民與毒品流入美國。
雖然此項關稅措施短暫暫停,但仍於3月4日生效,並再次延期至4月2日,引發加拿大社會極大不安。同時,特朗普更聲稱有意將加拿大納為「美國第51州」,引爆輿論風暴。前總理杜魯多直言特朗普此言非戲言,加拿大外交部長喬利亦發聲反擊,強調「加拿大主權絕不可討價還價」。
💡 民眾取消赴美行程 轉往墨西哥等地避風頭
政治氛圍的變化,已影響到普通民眾的旅遊選擇。安大略省巴黎市居民艾米·格萊澤(Amy Gleiser)原訂前往南卡羅來納州默特爾比奇旅遊,但最終選擇取消行程,改訂墨西哥機票。
「我們真的感到失望,但也慶幸自己做了正確決定。」格萊澤坦言:「我們有一種被朋友背叛的感覺,美國已經不是我們想去的地方。」
Playcation Travel旅遊公司聯合創辦人科克倫(Francine Cochrane)指出,許多加拿大人因特朗普的「無禮與無恥言論」感到憤怒,選擇取消赴美行程,轉而前往墨西哥或多明尼加等地度假。「原本打算去主題公園的顧客,如今改訂全包式渡假村。」她補充,赴美預訂量明顯下跌,而前往拉美國家的訂單則大幅上升。
「這對很多加拿大人來說,是一場內心的掙扎。他們不想背叛自己的國家,但同時也希望享受生活。」
為打擊在稅務審核期間出現的虛假或誤導性陳述,加拿大(Canada)政府建議修訂《所得稅法》(Income Tax Act),要求納稅人在向加拿大稅務局(Canada Revenue Agency,CRA)提交資料時作出強制宣誓。建議修訂亦賦予 CRA 權力,向未有回應資料要求的個人發出「不合規通知」(non-compliance notices)。接獲通知者每日可被罰款 50 加元,最高罰款金額為 25,000 加元。
加拿大(Canada)聯邦政府正建議修訂《所得稅法》(Income Tax Act),要求納稅人在向加拿大稅務局(Canada Revenue Agency,CRA)提交資料時,必須作出強制宣誓,藉此打擊在稅務審核期間出現的虛假或誤導性陳述。
根據於星期五發佈的草案通知,是次建議修訂旨在提升 CRA 的審核效率,並加快稅款徵收的時效性。任何人士如蓄意提供虛假資料,將可能面臨偽證罪的法律責任及金錢罰款。
加拿大財政部(Department of Finance)在公告中表示:「這些建議修訂旨在提升稅務審核的效率與成效,並促進更及時的稅收徵集。」
有關措施預計將於 9 月 15 日國會(Parliament)復會時正式提交審議。若獲通過,將標誌著加拿大在稅務資料核實及執行方面的一項重大制度轉變。
🔗資料來源: https://ca.news.yahoo.com/taxman-looks-impose-mandatory-oaths-194503841.html
假如特朗普對加拿大加徵25%的關稅,而加拿大採取對等反制措施,貿易戰將無法避免。根據加拿大央行的預測,一旦進入這種情境,加拿大可能會面臨史上第二大經濟衰退,僅次於2020年的新冠疫情。
👉🏻加拿大可能面臨空前的經濟危機
根據加拿大國家銀行(NBF)最新的報告,加拿大央行早在2019年便針對類似風險進行建模預測。儘管美加兩國都會遭受貿易戰的影響,加拿大的經濟損失將尤為嚴重。報告指出,如果貿易戰爆發,加拿大國內生產總值(GDP)可能在數周內損失相當於1/16的規模,對國家經濟造成空前打擊。
👉🏻貿易戰或將導致加拿大GDP萎縮6%
加拿大國家銀行引用2019年加拿大央行的數據,模擬美國對加拿大加徵25%關稅並實施對等報復的情景。這正好與即將上任的美國政府的計劃不謀而合。
NBF副首席經濟學家Matthieu Arseneau表示:“加拿大央行的估算顯示,加拿大將面臨嚴峻的經濟挑戰——出口和投資會急劇下降,而勞動力市場惡化和不利的貿易條件也會導致消費疲弱。”
根據模型預測,加拿大GDP將下降6%,成為歷史上最大經濟衰退之一,僅次於新冠疫情期間的衰退。與疫情造成的全球貿易停滯不同,這次的經濟衝擊更接近於傳統的經濟衰退。美國若尋找替代供應來源,可能會導致加拿大多個產業的大規模流失。
👉🏻6%的GDP下降意味著什麼?
對普通人來說,GDP下降6%的概念或許不易理解。但這一數字的影響不容小覷——它相當於加拿大失去了新斯科舍省、新不倫瑞克省、愛德華王子島、西北地區、努納武特地區以及育空地區的經濟總量。如此規模的損失無疑將對國民經濟產生毀滅性影響。
👉🏻美國經濟也將受創,但衝擊較小
儘管加拿大受到的影響更大,但貿易戰同樣會對美國經濟造成挑戰。Arseneau指出:“美國可能面臨滯脹的壓力,這種情況下經濟增長乏力和通脹上升會同時發生。”
金融市場已對增長威脅作出反應。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短短幾周內暴漲了100個基點。這樣的不確定性無疑是一個警鐘,提醒全球應正視貿易衝突的潛在後果。
Arseneau補充道:“希望這能讓特朗普先生意識到,他的激進保護主義政策可能對美國企業及更廣泛經濟造成的重大負面影響。”
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政府近日發表一份獨立檢討報告,建議改革現行911緊急通訊系統的資金安排與營運模式。該報告針對負責處理數百萬宗緊急求助電話的機構——卑詩緊急通訊公司(Emergency Communications for British Columbia Incorporated,E-Comm)進行全面審視,起因是去年12月多個市政當局對成本上升及缺乏透明度表達關注。
是次檢討共產生兩份獨立報告。第一份聚焦於 E-Comm 的治理架構、財務管理及營運效率,提出25項改革建議以提升緊急通訊服務,並建議省政府明確自身角色定位。第二份則就未來可行的緊急調派服務模式向省府提供政策建議。
E-Comm 對報告作出回應,表示正著手制定新的財務模型,以向市政當局提供更清晰、可預測的收費架構。E-Comm 臨時總裁兼行政總裁 Nancy Blair 表示:「我們過往未能提供清晰易明的收費模式,正如報告指出,我們在預算預測方面需要大幅改善。」
她強調,儘管報告指出財務與營運層面需作調整,但這並不影響對前線員工專業表現的肯定。「這些建議並不代表我們員工每日所做的出色工作受到否定。」
代表前線通訊人員的卑詩緊急通訊專業人員工會(Emergency Communications Professionals of B.C.)亦對報告表示支持,但指出仍有部分問題未獲解決。工會主席 Don Grant 表示:「就喺上星期,我哋仍見到有緊急求助電話要等幾分鐘先有人接聽;而上個月,等候時間甚至長達九分鐘。對於身處緊急情況嘅市民嚟講,呢啲係漫長得難以接受。」
隨着本地流感個案上升,加拿大(Canada)正面臨一個可能嚴峻的流感季節。醫療專家警告,全球爆發的H3N2病毒株正在迅速演變,可能與今年的流感疫苗不完全匹配,令防疫工作更具挑戰。
根據聯邦政府於星期五公布的最新數據,上週全國約有2%的流感檢測呈陽性,雖然仍低於宣布季節性流行病的5%門檻,但已較早秋時明顯上升。
國際趨勢亦顯示,加拿大今年冬季或將面對嚴峻挑戰。南半球(Southern Hemisphere)連續第二年錄得破紀錄流感活躍度,而英國(United Kingdom)、日本(Japan)及亞洲其他地區亦出現提早且猛烈的疫情。
「這是南半球(Southern Hemisphere)連續第二年錄得高於平均水平的流感偵測率,」Dr. Jesse Papenburg 蒙特利爾兒童醫院 (Montreal Children’s Hospital ) 及麥基爾大學健康中心 (McGill University Health Centre) 兒科傳染病專家表示。「去年可能是加拿大(Canada)十年來最嚴重的流感季,今年情況可能同樣嚴峻。」
澳洲(Australia)已報告超過41萬宗實驗室確診個案,創下新高;英國的流感季提早逾一個月開始,病例數量較去年激增三倍;日本更已宣布進入流感流行期,導致多間學校停課。
專家指出,H3N2病毒株——屬於甲型流感(Influenza A)的一種,尤其容易引發長者重症——正在快速突變。最新變異可能與現有疫苗針對的病毒株出現更大差距。
Dr. Danuta Skowronski 卑詩疾病控制中心 (B.C.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流感及新興呼吸道病原體流行病學主管表示,H3N2病毒近期出現更明顯的結構變化。「現時流行的H3N2病毒與疫苗中的病毒株差異頗大,」她指出。「這不是任何人的錯——這就是流感的特性,它是一種非常容易變異的病毒。」
今年的流感疫苗包含兩種甲型流感病毒株(H1N1及H3N2)及一種乙型流感病毒株。儘管病毒株配對未必完美,專家仍強調接種疫苗至關重要,尤其是長者群體。
加拿大公共衛生官員正密切監察全球呼吸道病毒趨勢,但亦提醒南半球的數據未必能直接預測加拿大流感季的走向,因為兩地的季節性動態不同。「目前仍言之尚早,無法確定加拿大今年的流感季會如何發展,」Public Health Agency of Canada(加拿大公共衛生局)在聲明中表示,並指出影響因素包括主導病毒株、疫苗效力及接種覆蓋率。
最新聯邦數據顯示,在甲型流感個案中,H1N1與H3N2各佔一半,但專家預期H3N2將成為主導病毒株。「我們很可能會見到由這種突變病毒引發的大型流行病,」Skowronski表示。「我們已在本地偵測到它。」
Dr. Allison McGeer 多倫多 (Toronto)的 西奈健康系統 (Sinai Health System)傳染病專家 警告,H3N2主導的流感季通常是「最嚴重的一類」,長者風險最高。Papenburg亦表示擔憂,若H3N2成為主流,住院及死亡人數可能上升。
目前,加拿大多個省份已開設季節性疫苗接種診所。衛生官員呼籲市民盡快接種流感疫苗,以及其他建議疫苗如COVID-19及RSV,特別是高風險群體如長者及嬰兒。在部分省份,包括魁北克(Quebec)及亞伯達省(Alberta),部分疫苗可能需自費接種。
🔗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news/health/canada-flu-season-warnings-9.6970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