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2025年上半年,加拿大(Canada)的汽車盜竊數量顯著下降,歸功於執法部門、政府機構及犯罪防治專家聯手推行的全國性打擊行動,有效鞏固社區安全。
根據全國保險詐騙與犯罪防治組織 Équité Association(保險公平協會)最新發表的報告,加國今年上半年錄得 23,094宗汽車失竊案件,相比去年同期下降 19.1%,成效令人振奮。
當局積極行動守護市民 Équité Association(保險公平協會)副總裁 Bryan Gast(布萊恩・加斯特)指出,成功來自不同層面的合作:「絕對是一項協同努力。」他表示,加強公眾教育、設立專責防盜警隊及投入聯邦資金,已為加拿大(Canada)車主建立穩固防線。
各地區數據亮眼
-
安省(Ontario)失竊個案急挫 25.9%,錄得 9,600宗;
-
魁省(Quebec)下跌 22.2%(3,889宗);
-
亞省(Alberta)下降 12.5%(4,411宗);
-
大西洋省份(Atlantic Canada)及西部地區(Western Canada)亦分別下跌約 9%,反映全國整體趨勢正面。
加拿大統計局(Statistics Canada)確認趨勢 該局指出,警方通報的汽車盜竊案率下降 17%,目前每十萬人中約錄得 239宗失竊,逆轉了自2020年以來持續上升的情勢。
聯邦政府(Federal Government)大力支持 為應對盜竊激增,聯邦政府於2024年初召開高峰會,並向加拿大邊境服務署(Canada Border Services Agency)撥款數百萬加元,加強打擊非法出口汽車行動。安省(Ontario)亦獲得 1.21億加元資助,以應對幫派犯罪及汽車盜竊問題。
尋回率回升 汽車尋回率亦見改善,達到 56.5%,逼近2021年的「危機前水平」57.2%。專家表示,加拿大人(Canadians)的防盜意識提升,積極安裝防盜系統,有助減少盜竊風險。
風險尚存 不容鬆懈 儘管成績亮麗,加拿大保險局(Insurance Bureau of Canada)警告汽車盜竊仍然是推高保費的因素之一,加上通脹、關稅及維修成本上升,令保險費用居高不下。受供應鏈變化影響,國內非法拆車場(chop shops)及零件輸往海外的情況亦有上升。
Bryan Gast(布萊恩・加斯特)強調:「問題未算解決,要維持成效並繼續壓低失竊數字,我們仍需持續關注。」
加拿大(Canada)變得更安全 隨著警方加強巡查,市民積極保護財產,加拿大(Canada)正逐步成為一個更安全、更宜居的國家。當局亦致力打擊犯罪網絡,保障大眾信任。
你有方法防止汽車被偷嗎?
2018年1月的一個夜晚,讓大溫華裔感到非常痛心:居住在高貴林的15歲華裔少年Alfred Wong,在晚上9點左右乘坐父母的車經過溫哥華Broadway時,剛好遇到黑幫持槍火拼。
結果不偏不倚,一發流彈擊中了坐在後座的Alfred,子彈穿過了他的肺部、心臟、胃、腎臟等多個器官,腦部亦受到重創。經過長達6小時的治療,最終不治身亡。
當時駕駛車輛的父母並沒有意識到外面正進行槍戰,直到聽到後座的兒子大喊一聲才意識到不對勁。另一位中槍的23歲男子Kevin Whiteside送院後亦宣告不治,現場還有一位30歲左右路過的司機也被流彈打中,但只是輕傷。
經過長達4年的調查,2022年警方終於在安省拘捕了一名犯罪嫌疑人Kane Carter,並向他提出兩項二級謀殺罪名。
原本以為嫌犯很快就會被繩之以法,然而受害者Alfred的父母等來的,卻是讓他們更加心碎的消息:今天,BC法院表示「一審以流審告終,無法做出有結論的審理,無法給嫌犯定罪。並且,嫌犯拒不認罪!」沒有證據能證明是嫌犯開槍。
此案件的最大難點在於:公訴檢察官經過長時間收集證據,仍然無法確定是誰開槍打中了Alfred,因為雙方多人參與火拼,Kane Carter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他們都沒有刻意向Alfred開槍。
嫌犯Kane Carter的辯護律師堅持:「法院、警方都不可能證明是Kane的子彈打中了Alfred,所以他沒有蓄意殺人。」
針對誰開槍的問題,審議從上週五一直持續到本週二。據BC省最高法院法官Catherine Wedge描述:「嫌犯一直都很放鬆,有時還面帶微笑。」
嫌犯將繼續被拘押,直至第二次審判。受害者Alfred的父母出席了多場審議,但沒有在週二的審議上出現。
了解加拿大審判的朋友都知道,就算此前本拿比中央公園華裔少女遇害案這類證據非常確鑿的案件,審理都能拖延很久,嫌犯和辯護律師都能據理力爭,更何況是Alfred案這類證據「模糊」的情況。
🔹辯護律師:嫌犯當時是在自衛
Kane Carter的辯護律師認為,2018年1月13號晚的Kane Carter並不是率先開槍的人,而是為了保護他的同夥Matthew,被迫掏槍反擊,開槍時間大約是9點16分。但法院發現,該組織並不是第一次在溫哥華參與槍擊案,上一次是發生在2017年9月,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當時Kane Carter還住在安大略省,之後才來到溫哥華。
Kane Carter的辯護律師認為,Kane不算是主謀,只是幫派的其中一員,剛好被警方抓捕了,他不應該一人承擔殺害Alfred的罪責,甚至他自己也是無辜的。
案件的另一個大難點在於:對方幫派的「頭目」Whiteside已經當場死亡,如果是他開槍打中了Alfred,案件審理就幾乎陷入「死局」。
🔹案件是不是就無法再審理呢?
BC省最高法院法官Catherine Wedge認為:「Kane Carter仍然有可能被定罪,因為刑法中存在一種轉移意圖的規則,當某人無意中導致他人受到傷害時,造成傷害的人仍需承擔責任。」
但這種判決結果肯定是比蓄意殺人要輕,至少二級謀殺的罪名很難成立。法院目前最頭痛的問題是:要不要很快進行第二次審判。
BC法院剛剛證實:會重新審理案件,並且2022年開始的拘捕令仍然有效。但大家都知道 ——就算重新審理,既然證據不清,又能有什麼結果呢?
🔹無妄之災的少年,曾是全家的希望
Alfred Wong一家從香港移民到溫哥華,並不是很富裕的家庭,而Alfred自己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是全家人的希望:他就讀於高貴林的Pinetree中學,是Hyack游泳會的一員,游泳水平非常出色,深受主教練Frici Laszlo的喜愛。
「他有些內向、有些害羞,但他是一個非常好的孩子,非常聰明」,Frici表示,「在他中彈後,我們一直等待奇蹟的出現,但奇蹟沒有發生。」
Alfred Wong的好友、溫哥華青年領袖Sam Chan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則談到:「Alfred的願望是從事電子工程事業,最好能在游泳比賽中取得好成績,他還是一個優秀的游泳救生員。」
為了紀念Alfred Wong,高貴林政府還設立了兩項獎學金,一個是與43學區聯合設立的Alfred YF Wong紀念獎學金,用來幫助和Alfred有相同夢想和目標的人;一個是與Hyack游泳會聯合設立的紀念獎學金。
可對於Alfred Wong的父母來說,這一切都無法彌補失去兒子的痛苦。更加痛苦的是:凶手恐怕長期難以受到法律的制裁……
TransLink 今日宣布,將於2025年9月1日起,提升53條大溫哥華(Metro Vancouver)*優先*巴士路線的服務,是自2018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擴展。此舉旨在惠及逾10萬名平日乘客,減少擠擁、改善轉乘連接及延長服務時間。
主要服務提升
- 53條*優先*路線將增強班次頻率,包括五條最擁擠走廊路線:321、335、345、393、503,以及13條客流最高路線(5/6、9、16、19、20、49、99、100、130、R1、R4)。
- 在素里(Surrey)388號路線於平日中午新增服務,縮短非高峰時段等候時間。
- 針對 UBC、Langara College、Douglas College、BCIT、SFU、Capilano University 等25條高等教育路線,提供專門增強服務,支持學生及教職員。
- 改善前往安納西島(Annacis Island)、Rosemary Heights Business Park、Mary Hill Business Park 及Port Kells 工業區 等工業就業區的通勤交通,方便工人上下班。
資金計劃及票價調整
本次服務提升源於2025年投資計劃,該計劃於今年早些時候獲批准,確保公共運輸營運資金直至2027年。主要財政措施包括:
- 自2026年7月起,平均票價調整上調5%,每程車費約增加0.14加元。
- 自2027年7月起,每年實施2%的常規票價調整。
- 一次性3.12億加元省級注資,並承諾於2027年前建立新的收入來源,以防止服務削減並支持擴展。
季節性資源優化
TransLink每年於1月、4月、6月及9月進行季節性服務調整。今秋的調整將把車輛及人手從夏季旅遊高峰走廊轉向學校及就業中心,確保資源與乘客需求變化相匹配。
領導人觀點
TransLink行政總裁 Kevin Quinn 在新聞稿表示:「今秋,我們將在53條巴士路線增設更多服務,讓乘客上學、工作及往返各地更加便利。」
市長理事會主席 Brad West 補充:「當北美許多城市因疫情不得不削減交通服務時,我們反而投資於自2018年以來最大規模的巴士服務擴展。我很高興看到2025年投資計劃正式啟動,將改善大溫哥華居民的通勤體驗。」
隨著TransLink於大溫哥華地區便利度提升,公共交通能否真正取代大部分短途駕駛?
🔗 資料來源: https://dailyhive.com/vancouver/translink-bus-service-improvements-vancouver-fall-2025 ; https://www.translink.ca/news/2025/august/translink%20boosting%20bus%20service%20on%2053%20crowded%20routes
在印度北部旁遮普邦,迪爾拉杰·辛格(Dilraj Singh)曾懷抱留學加拿大的夢想,但如今已決定放棄這一計劃。他指出:「學生們在加拿大找工作確實很困難。」21歲的辛格表示,從在加拿大生活的朋友那裡聽到了許多負面評論,提及生活成本高昂以及就業市場疲軟。據報導,加拿大接收的印度國際學生數量遠超其他國籍。
辛格表示:「我不知道這是不是謠言還是真實情況,但這就是為什麼我現在不再把加拿大作為我的首選。」他目前正在申請去澳大利亞留學,因為他的哥哥住在那裡,他也計劃在那裡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根據多家旁遮普邦留學諮詢公司向CBC新聞透露,印度學生對加拿大作為留學目的地的興趣正在減退,這一趨勢日益加劇。加拿大政府最近宣布,將國際學生簽證的發放數量減少10%,而早在今年早些時候就已實行了臨時上限,這一政策令有意向的學生感到困惑。
移民及留學諮詢公司Jain Overseas的主管蘇米特·賈因(Sumit Jain)表示:「問題多於答案。」他補充說:「整個一年裡,加拿大都在分階段發布信息。他們沒有一次性給出明確的信息,所以每次都會引發更多問題,而不是答案。」
根據加拿大移民、難民和公民事務部(IRCC)的數據,2023年處理的印度留學簽證申請數量比前一年減少了15%。2024年1月至7月期間,加拿大共接納107,385名印度留學生,與2023年同期相比減少20%。
贾因從事留學諮詢已有15年,表示加拿大一直是學生的熱門選擇,但現在約70%的學生處於「觀望」狀態,等待形勢明朗後再申請留學加拿大。他指出,已有20%的學生直接排除了加拿大,轉而選擇德國、美國或英國等國家。
由於擔心國際學生數量增加對住房市場的影響,政府已提高國際學生申請者的生活成本財務要求超過兩倍。此外,渥太華對外國工人及攻讀碩士學位學生配偶的工作許可施加了新限制。
根據政府數據,加拿大的國際學生數量在過去十年間幾乎翻了三倍,從2015年的約35萬增加到去年的超過100萬。印度是向加拿大輸送學生最多的國家,其次是中國。由於該行業缺乏監管,有指控稱一些私立學院透過提供通往永久居留的途徑來吸引外國學生繳納高昂的學費。
解釋這些新規則給印度的教育諮詢機構帶來了挑戰。贾因表示:「我知道他們的夢想被置於何處,告訴學生們這些情況真的很難受。」
另一家留學諮詢公司的代表也指出,印度學生對加拿大留學的興趣持續下降。「我們以前送過成千上萬的學生,但現在我們的數字下降到了去年的25%。」來自昌迪加爾Gem Overseas的帕夫尼特·西杜(Pavneet Sidhu)表示:「我會說60%到70%的學生已經對加拿大失去了興趣。」
西杜補充,許多曾經想去加拿大的學生現在開始詢問德國、法國和芬蘭等國家,「這些是以前學生們根本不會談論的國家。」
迪爾拉杰·辛格在申請澳大利亞學習許可的過程中發現,朋友圈中的大多數人最先考慮的都是加拿大以外的國家。他說:「我所有的朋友都建議我不要去加拿大,他們也根本不考慮加拿大。」
據Dailyhive報導,預計今年將有創紀錄的12.8萬名百萬富翁移居海外,而加拿大被認為是他們的首選之一。
據Dailyhive報導,2024年加拿大將淨增約3,200名富豪移民,較去年翻了一倍,使加拿大成為全球第四大最受富豪歡迎的目的地。多年來,加拿大一直是百萬富翁的熱門選擇,而且這種吸引力還在不斷增強。
🔹為什麼是加拿大?
儘管加拿大相比瑞士或美國等國家在稅收優惠上相對不足,但這並不是吸引富豪移居的唯一因素。富有的外國人通常希望尋求經濟和政治穩定的居住地,而加拿大正是這樣的一個國家。
加拿大特別吸引來自亞洲和歐洲的富豪移民。他們主要選擇多倫多和溫哥華作為定居地,而卡爾加里則被認為是未來值得關注的城市之一。
從2022年起,一些歐洲國家提高了對富人的稅收。今年,意大利將對富裕新移民的統一稅率提高了一倍,英國則計劃在明年終止容許個人規避對海外收入徵稅的長期政策。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在今年吸引富豪的排行榜上位居首位,預計全年淨增6,700名「高淨值」移民,並通過新增的優惠政策吸引更多富裕人士。
美國和新加坡分別位居第2和第3位,預計全年將分別淨增3,800和3,500名富豪移民。
吸引百萬富翁的好處在於他們喜歡消費,這能促進經濟活動。但同時,他們的消費傾向也往往導致他們定居的地方生活成本上升。
加拿大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數據揭示,2025年3月全國淨失去33,000個工作崗位,創下自2022年1月以來最大單月就業跌幅。同時,全國失業率亦從2月的6.6%升至3月的6.7%,反映出就業市場正面臨嚴峻挑戰。
此次就業下滑,主要受美國加徵關稅所引發的不確定性影響,這一連串外部因素正逐步侵蝕加拿大的經濟基礎,也抵銷了去年底與今年初的就業增長成果。
●全職工作大幅減少 批發零售與文娛業首當其衝
根據數據顯示,3月份全職職位減少62,000個,雖然兼職職位有所增加,但仍無法彌補整體職位損失。
從產業別來看:
-
批發與零售行業減少29,000個崗位(2月曾增加51,000個);
-
資訊、文化與娛樂行業減少20,000個崗位;
-
農業行業流失9,300個職位。
不過,也有部分行業錄得增長,包括:
-
其他服務業(如個人服務、維修服務)新增12,000個崗位;
-
公共事業部門新增4,200個崗位。
整體而言,3月全國總工時上升0.4%(相比2月下降1.3%),而員工平均時薪則按年上升3.6%。
●美國關稅衝擊顯現 Stellantis大裁員、汽車業恐陷全面危機
自4月3日凌晨起,美國正式對進口汽車與輕型卡車徵收25%關稅,首波衝擊已迅速波及加拿大汽車產業。
加拿大知名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於週三晚間通知當地工會,將自4月7日起停工兩週,溫莎裝配廠高達4,500名工人將受到影響。加上相關供應商裁員,目前已有6,000名工會成員接獲解僱通知。
●工會警告:更大危機正在醞釀
Unifor 444分會主席James Stewart指出,雖早有停工傳聞,但公司坦言,此決定主要源自川普總統宣布加徵關稅。
Stellantis亦證實停工消息,並表示墨西哥裝配廠將同步暫停運作,美國部分動力系統與沖壓廠亦受波及。根據美國媒體報導,該公司已在密西根與印第安納裁員約900人。
加拿大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協會主席Flavio Volpe表示,此波衝擊預計將使額外7,000至10,000名工人停工,並直言「這很可能只是開始」。
●北美產業鏈恐全面癱瘓 專家直言:不是暴風前夜,是暴風正中
未來工作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師Jim Stanford指出,北美汽車產業鏈高度一體化,許多零件需在美加邊境間往返6至7次,任何一處中斷都將導致全線癱瘓。
Stanford表示,加拿大約有13萬人從事汽車組裝與零部件製造工作,當前這波關稅將導致「數以萬計的裁員,而且非常迅速」。其中,零部件製造商受創最深,因為「每賣一件都是虧本」。
●市長與工會齊聲批評 呼籲政府出手援助
溫莎市長Drew Dilkens形容川普的關稅政策為「禍首」,指裝配廠兩週停工只是序章,「未來將迎來更多停工潮,可能造成全球汽車產業鏈全面混亂與新車價格上漲。」
工會全國主席Lana Payne則指出:「只要一個環節斷鏈,整條供應鏈就會受到衝擊。我之前就說過『事情要開始變真了』,現在,它真的來了。」
●Toyota、Honda、GM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目前,Toyota、Honda與GM均表示暫無計劃在加拿大停產,但會密切留意情勢發展。Toyota發言人強調,公司正與聯邦與省政府合作,尋求「可持續的解決方案」;Honda亦表示,正積極評估此波關稅對其北美製造、物流及貿易系統的潛在影響。
面對一連串裁員與產業震盪,加拿大勞動市場已亮起紅燈。失業潮會否擴散至其他行業?北美汽車產業將走向何方?仍有待觀察。
由加拿大保險防罪協會(Équité Association)發表的新報告揭示,2024年安省(Ontario)最常被偷的車款,反映汽車盜竊仍是全國性問題。
儘管大多倫多地區(Greater Toronto Area)的汽車盜竊案件近年有所下降,協會調查顯示,2024年全國汽車失竊總值仍超過十億加元。協會調查部副總裁Bryan Gast向CBC Toronto表示:「汽車盜竊仍被視為高回報、低風險的犯罪。」
安省最常被偷的車款包括2024年Honda CR-V、2022年Dodge Ram 1500系列與2019年Honda Civic。但以失竊率計算,2024年Lexus TX系列居首,去年約每四輛就有一輛被偷。全國方面,2021年Toyota RAV4、2023年Ford F150與2020年Honda Civic亦名列前茅。
加拿大豐田 (Toyota Canada)回應指,汽車盜竊在加拿大尤為猖獗,並強調正迅速升級技術,包括失車定位系統及防電子攻擊裝置。聲明指出:「打擊汽車盜竊需要全社會共同應對。」
協會7月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安省汽車盜竊較2024年同期下降25.9%。警方數據亦支持此趨勢:多倫多警察局(Toronto Police Service, TPS)錄得29.5%減幅,約克區警察局(York Regional Police, YRP)下降34%,皮爾區警察局(Peel Regional Police, PRP)更達69%。
不過Gast警告,安省與魁北克省(Quebec)仍是重災區,因人口密集及鄰近東部港口。他讚揚警方努力,包括TPS於2024年初引入車牌自動識別技術,目前已安裝於逾600輛警車。
來自Flex Point Security的營運經理Varun Vir Singh指出,Toyota與Honda等高價品牌最易成為目標。「我們提供保安的地區,過去一年未有汽車被偷,」他說,並強調防盜措施的重要性。
Gast建議車主採取簡單保護措施:停車於車房或光線充足處、鎖好車門、使用方向盤鎖、追蹤器或Faraday袋。「只要多一道防線,就能有效阻嚇罪犯。」
他亦提醒公眾,汽車盜竊並非無害犯罪。「有組織犯罪集團利用失車資助毒品與軍火活動,這影響我們每個社區,」Gast說。
🔗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news/canada/toronto/top-10-stolen-vehicles-2024-9.6982137
加拿大消費者可於12月12日前申請分享一宗涉及5億加元集體訴訟和解金的賠償,案件源於Loblaw Companies Ltd.及其母公司George Weston Ltd.被指參與長期操控麵包價格的行業陰謀。
根據指控,兩家公司涉嫌在200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間,聯同業界操控包裝麵包價格。合資格產品包括袋裝麵包、餐包、麵包卷、貝果、印度烤餅、英式鬆餅、墨西哥餅、皮塔餅及捲餅等。相關產品來自Loblaw旗下超市,包括Loblaws、Dominion、Fortinos、No Frills、Valu-mart、Zehrs及Real Canadian Superstore。
申請可於網上提交,毋須購買證明。合資格者須為年滿18歲的加拿大居民,可獲$50加元或以上的電子轉帳或支票賠償。
操控價格指控於2017年首次曝光,當時Loblaw與George Weston承認曾將每條麵包價格至少提高$1.50加元,根據加拿大競爭局(Competition Bureau of Canada)資料。Loblaw於2018至2019年間已透過禮品卡向顧客賠償$9,600萬加元。餘下$4.04億加元將扣除法律及行政費用後分配,其中78%撥給全國消費者,22%分配予魁北克省(Quebec)居民。
個人賠償預計於申請截止後六至十二個月內發放,企業及機構則稍後處理。曾獲禮品卡者僅在首輪分配後仍有餘款時方可獲賠。
安省(Ontario)與魁北克省法院已於今年批准和解協議。Loblaw於2024年發表聲明,對事件「深表歉意」,並表示已採取多項措施防止類似行為重演。
其他零售商如Metro、Sobeys、Walmart Canada、Giant Tiger及Canada Bread亦面臨類似指控,並正接受獨立訴訟。上述公司均否認參與操控行為。
根據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Canada Mortgage and Housing Corporation, CMHC)週二公布的數據,加拿大10月新屋動工量按月下跌17%,季節調整後年率為232,765個單位,低於9月的279,174個單位。
CMHC副首席經濟師Tania Bourassa-Ochoa表示,安省(Ontario)與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的動工量下降是主要原因。不過,滿地可(Montreal)、卡加利(Calgary)與愛民頓(Edmonton)的動工量上升,令全國累計總量仍高於2024年同期。
人口超過一萬的城市中,10月實際動工量為19,174個單位,略低於2024年10月的19,763個單位。截至目前,2025年累計動工量達197,207個單位,高於去年同期的188,660個單位。
六個月移動平均動工量亦下跌,由9月的277,081個單位降至10月的268,907個單位。
Bourassa-Ochoa指出,這些數據反映的是數月甚至數年前的投資決策,但同時突顯全國房屋建設的地區差異。
TD經濟研究部(TD Economics)經濟師Rishi Sondhi表示,建商仍以「相當穩健的速度」開展新項目,尤其是專為出租市場而建的住宅。他指出,安省的建屋活動受共管公寓建設放緩影響,而其他地區則相對活躍。
Sondhi預測,短期內新屋動工量可能進一步下滑。他表示:「隨著人口增長放緩影響租金需求,加上預售疲弱限制自住市場動工量,建屋活動明年可能進一步降溫。」
🔗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news/business/cmhc-housing-starts-october-2025-9.6982821
加拿大安省(Ontario)政府正考慮立法,要求酒後或藥後駕駛者若導致兒童父母或監護人死亡,須支付持續性子女撫養費。此建議屬於政府即將在皇后公園(Queen’s Park)提出的立法方案之一。
在週二的議會質詢環節中,安省司法部長Doug Downey表示,失去父母對未成年子女造成深遠的情感與經濟影響。「這種打擊遠超眼前的失落,孩子會在情感與財務上陷入困境,」Downey說。他指出,目前家屬可透過民事訴訟追討賠償,但這仍不足夠。
「若能要求被定罪的酒後駕駛者支付撫養費,將有助加強問責,並確保孩子在悲劇過後獲得實質支援,」他補充。
新法將適用於所有受酒精或其他物質影響的駕駛者。此舉類似美國德州(Texas)於2023年通過的法例,規定若父母因酒後駕駛致死,肇事者須支付撫養費至子女年滿18歲或完成高中。
反對黨對此表示意見不一。綠黨(Green Party)領袖Mike Schreiner認為此舉或有助阻嚇酒後駕駛,但批評政府同時放寬酒精銷售政策。「政府將酒精放入便利店,又削弱道路安全措施,現在卻說要打擊酒駕,令人質疑,」他說。
新民主黨(NDP)領袖Marit Stiles則批評政府執政八年來未有有效遏止酒後駕駛。「例如在油站售酒,根本不是解決酒駕問題的正確方法,」她說,並呼籲政府應用所有可行手段防止悲劇發生。
自由黨(Liberal)省議員John Fraser則形容此項宣布「非常模糊」,並指政府是為了轉移公眾對技能發展基金(Skills Development Fund)醜聞的注意力。「他們經常這樣做,這次也不例外,」他說。
倡議團體對建議表示支持,但強調預防才是關鍵。加拿大反酒駕母親協會(Mothers Against Drunk Driving, MADD Canada)全國主席Tanya Hansen Pratt接受CP24訪問時表示,任何有助支援受害兒童的措施都值得肯定。她本人亦曾因酒後駕駛失去母親,形容那是「難以承受的損失」。
不過她指出,此措施未必能有效阻嚇酒後駕駛。「人們在酒後駕駛時,不會想到第二天要支付撫養費,」她說。
根據省府數據,2021年安省道路上因酒後或藥後駕駛導致死亡的個案共有182宗,其中96宗與酒精有關,86宗與藥物有關。去年,安省已立法,對因酒後駕駛致死者實施終身吊銷駕照的處罰。
Downey表示,此項建議在聖誕節前提出,旨在提醒公眾酒後駕駛的嚴重後果,並保障兒童利益。他未有解釋為何法案不涵蓋其他致命駕駛行為,如分心駕駛。
四個非政府組織聯合發表報告,指控過去兩年有數百批加拿大製造的戰機零件與炸藥經由美國(United States)轉運至以色列(Israel),繞過加拿大出口管制,並支援以軍在加沙(Gaza)的軍事行動。
報告由CBC新聞(CBC News)取得,記錄自2024年4月至2025年8月間,加拿大向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美國設施運送34批F-35戰機零件,數日後轉交以色列。另有360批零件送往德州(Texas)Fort Worth組裝廠,150批炸藥由魁北克(Quebec)Valleyfield與Repentigny的通用General Dynamics工廠運往美國,再轉至以色列軍方。
World Beyond War加拿大組織者Rachel Small表示,這些出口「繞過所有加拿大管制」,直接支援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
報告指出,加拿大《出口與進口許可法》存在法律漏洞,大部分出口至美國的軍品不受監管。一旦進入美國,便無法由加拿大外交部(Global Affairs Canada)追蹤。
報告追蹤的例子包括來自安省密西沙加(Mississauga, Ontario) 的Honeywell Aerospace熱控系統,以及魁北克Laval的Héroux-Devtek機械組件,最終送抵以色列空軍基地與Lockheed Martin特拉維夫(Tel Aviv)設施。
炸藥方面,包括波蘭Nitro-Chem公司生產的TNT,經Saguenay港(Port of Saguenay)運至美軍工廠,用於製造MK-84炸彈與155毫米炮彈。Palestinian Youth Movement成員Boutaina Chafi表示:「這些炸彈仍在落下。」
四個團體呼籲加拿大政府全面禁止對以色列的軍品出口,包括透過美國的間接運送。新民主黨(New Democratic Party, NDP)議員Jenny Kwan將於週二記者會發表報告,並提出私人法案,要求取消美國出口豁免。
Lockheed Martin與Nitro-Chem拒絕就合約細節置評,並指其業務受地緣政治影響,僅強調遵守國際法與監管機構規定。
🔗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news/politics/politics-jet-fighters-bombs-canada-us-israel-9.6982606
在加拿大(Canada)與美國(United States)貿易戰升溫之際,一份新報告揭示,加拿大現行移民政策或無法有效留住其所需的全球人才,對本國經濟構成潛在風險。
由加拿大公民研究所(Institute for Canadian Citizenship, ICC)發表的《漏桶效應2025(Leaky Bucket 2025)》報告指出,每五名獲得永久居留資格的移民中,就有一人在25年內離開加拿大,而離境高峰期集中在頭五年內。此趨勢被稱為「持續外移(onward migration)」,在高學歷與高技能人士中尤為明顯。
報告顯示,擁有博士學位的移民離境率是擁有學士學位者的兩倍以上,若工作機會未能提供收入增長,離境可能性更高達三倍。
Daniel Bernhard,ICC行政總裁表示,社會對移民的懷疑態度日益加劇,導致人才流失,削弱加拿大應對經濟挑戰的能力。「最能幫助我們實現目標的人,卻是最快離開的人,」他說。「這不只是道德上的失誤,更是可以避免的自我破壞。」
總理Mark Carney已訂下十年內將非美國出口倍增的目標。Bernhard指出,失去具備國際經驗的移民,將削弱加拿大的貿易多元化能力。「這些人曾在其他國家建設鐵路、基建與房屋項目——他們做得比我們快、好、便宜。他們正是幫助我們迎頭趕上的關鍵人才,」他在接受CTV新聞(CTV News)訪問時表示。
根據ICC預測,若目前趨勢持續,至2031年將有20,241名移民離開加拿大,而政府已在《2025年度移民報告》中決定未來三年每年維持38萬名永久居民配額至2028年。
報告指出,流失率最高的行業包括商業與財務管理、資訊與通訊科技、工程與建築管理,以及製造與加工工程。資深管理人員與高層主管的離境率為平均移民的193%,而醫療專業人士則高出36%。
研究所分析來自加拿大統計局(Statistics Canada)的長期數據庫,將移民紀錄與個人報稅資料連結,樣本涵蓋1982至2020年間獲得永久居留資格、年滿18歲並曾報稅的移民。
Bernhard指出,數據中逾六成移民屬「經濟類別」,即因具備貢獻本國經濟的能力而獲批居留。然而,外移趨勢已持續40年未見改善。
他呼籲政府制定全國性人才留任策略,並建議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重新定位角色。「IRCC到底是幫助人才成功的招聘部門,還是只負責把不該進來的人擋在門外的保安?」他質疑道。
在加拿大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研究人員首次拍攝到野生海狼利用繩索將蟹籠從海中拉出,以取食內部誘餌,這或許是狼類首次被觀察到的「工具使用」行為。
這項研究由Kyle Artelle與Paul Paquet主導,並於週一發表於科學期刊《Ecology and Evolution》。研究團隊在卑詩中部海岸Bella Bella附近的海灘架設攝影機,對準由Heiltsuk原住民族(Heiltsuk First Nation)設置的蟹籠,原意是調查蟹籠反覆受損的原因。
這些蟹籠用於控制入侵物種歐洲綠蟹,其中部分長期沉於深水。研究人員原以為破壞來自海洋哺乳動物。「我們當時想,『到底是什麼在破壞這些蟹籠?』」來自紐約州立大學環境科學與林業學院(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s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Forestry)的Artelle說。「不可能是熊或狼,它們不會潛水去取蟹籠。」
然而,2024年5月攝影機架設後不到一天,畫面就拍到一隻海狼叼著浮標從水中上岸,隨後將浮標放在沙灘上,咬住繩索並拉動,直到蟹籠浮出水面。牠再將蟹籠拖至淺水區,取食誘餌。
「我們知道牠們很聰明,但沒想到牠們會像人一樣游到深水區,叼回浮標,再拉繩取籠,」Artelle說。
今年稍早,攝影機又拍到第二隻海狼以相同方式拉出蟹籠,研究人員因此推測這種行為可能在狼群中傳播。
海狼是灰狼的沿海亞種,以海洋為主要食物來源。至於這種行為如何開始,Artelle推測可能起源於退潮時狼接觸到暴露的蟹籠,逐步學會將浮標與繩索與食物來源聯繫起來。
目前,研究團隊已在該地設置全天候攝影機持續觀察海狼行為,同時努力減少對蟹籠的破壞,以免影響綠蟹研究。
「這裡正在發生一些非常特別的事,」Artelle說。「我們想了解更多,看看這些狼還能教會我們什麼。這只是冰山一角。」
🔗 資料來源: https://ca.news.yahoo.com/news/b-c-wolves-line-pull-171807242.html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Statistics Canada)週一公布的數據,加拿大10月年度通脹率降至2.2%,與CIBC經濟研究部(CIBC Economics)等金融機構預測一致。
汽油價格是主要推動因素之一,按年下跌9.4%,跌幅較9月的4.1%更大。若不計汽油,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年上升2.6%,與上月持平。食品價格漲幅亦見放緩,10月按年上升3.4%,低於9月的4.0%。不過統計局指出,食品通脹已連續九個月高於整體通脹率。
經濟學家認為,數據支持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 BoC)維持利率不變。BMO首席經濟師Douglas Porter形容報告「表面友好」,但保險與電訊費用持續上升,無線電話費按年上升7.7%,為兩年半來首次。無線與有線電話服務合計價格按年上升7.9%,為自1982年以來最大升幅。
RBC經濟師Abbey Xu指出,近半消費品價格在過去三個月的年化增幅超過3%,顯示核心通脹仍然頑固。她補充,消費需求仍強,加上財政政策支持,令央行不太可能進一步減息。
TD銀行(TD Bank)經濟師Andrew Hencic亦認同,認為供應鏈干擾與疲弱內需令通脹難跌破央行目標區間。他指出,市場目前估計至明年4月再減息的機率僅為30%。
保險費持續上升,住宅保險按年升6.8%,汽車保險升7.3%。過去五年,住宅與按揭保險價格全國上升38.9%,汽車保險升18.9%。
天然氣價格按年下跌17%。
IG財富管理(IG Wealth Management)首席投資策略師Philip Petursson警告,由於去年同期價格下跌,未來幾個月通脹可能略為回升。他向Yahoo Finance Canada表示:「這不是新一輪漲價,只是數學效應。」
央行偏好的兩項通脹指標亦見回落:CPI中位數(CPI-median)與CPI修整值(CPI-trim)均降至2.9%。按月計算,CPI上升0.2%,季節調整後升幅為0.1%。
CIBC經濟師Andrew Grantham表示,雖然通脹放緩符合預期,但央行要重新考慮政策,仍需更長期的價格壓力緩解及經濟增長放緩跡象。他預測至明年底前,隔夜利率將維持不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