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政府正推出一項具爭議性的改革,要求安省的醫學院95%的本科學位優先提供給安省居民。省長福特於上週五宣佈,從2026年秋季起,新的立法及監管變化若獲通過,將禁止國際學生就讀全省的醫學院。此項立法計劃將幾乎所有醫學院的名額保留給安省居民,剩下的5%則保留給加拿大其他地區的學生。
福特於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現時有18%的來自全球的學生佔據了我們孩子的學位,甚至他們畢業後不會留下來,而是回到自己的國家,這並不公平。因此,我們決定100%的學生需為加拿大人,當中95%必須來自安省。」
省政府表示,此法案旨在縮減安省居民在獲取常規醫療服務上的10%缺口。政府估計,與2024-25年度相比,此項擴建將使安省每年增加約190名居民參與一年級本科醫學課程。
衛生部長Sylvia Jones補充說:「我們將優先考慮安省居民,因為這些學生的學費是由我們的納稅人支付的。」
從2026年開始,省政府亦計劃在三年內投資約8800萬加元,擴展「學習並留下」(Learn and Stay)補助金計劃,為1360名符合資格的本科生提供資助,這些學生承諾畢業後從事家庭醫學工作,為所有患者提供醫療服務。該筆投資包括2026-2027學年度的1770萬加元。根據家庭醫生的平均就診次數,預計總投資將使額外136萬人能夠獲得基層醫療服務。此筆資金將涵蓋所有學費及其他直接教育費用,如書籍、用品和設備,作為這些學生在安省各社區擔任醫生的一項交換條件。
省政府估計,總投資將使多達136萬名居民獲得基層醫療服務,這些資金將用於支付所有學費及其他教育直接成本,如書籍、用品和設備,條件是他們必須在安省社區擔任醫生一段指定時間。
包括卑詩大學(UBC)在內的部分加拿大醫學院已禁止國際學生攻讀醫學本科課程。根據該大學網站的資料,申請人必須在申請時為加拿大公民或擁有永久居民身份(PR)。該校指出,目前無法接收國際學生,但歡迎擁有加拿大難民身份的個人申請,但入學條件必須取得永久居留權。
多倫多市計劃拆除Bloor Street、Yonge Street和University Avenue部分路段的自行車道,而這一舉措可能耗費納稅人至少4800萬加元(折合人民幣超過2億元)。根據市政府人員最新報告,這項計劃是應安省上月提出的第212號法案的要求,該法案規定,如需拆除一條車道以安裝自行車道,必須先徵得省政府批准。法案通過後,更直接要求拆除多倫多三條主要道路上的部分自行車道。
👉🏻耗費巨資,市民強烈反對
市政府報告顯示,拆除自行車道的估算費用包含重建最近剛翻修路段的成本,以及其他路段重新鋪設路面的費用。但報告同時指出,尚未計入潛在的其他費用,如現有建設或維護合同因改變而產生的額外支出。相關估算目前仍處於初步階段,確切成本需進一步細化。
該計劃引發了多倫多市議會的激烈討論。市長邹至蕙(Olivia Chow)在動議中批評第212號法案不僅干預市政自主決策,還將給市民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她強調:“作為市長,我有責任捍衛市議會的決策權,並支持基於專業公共服務的判斷。”
市議員Dianne Saxe也提出動議,指示市政經理致函安省省長道格·福特(Doug Ford),以及全省市政當局,對第212號法案的越界行為表達抗議。她在動議中寫道:“多倫多的公共基礎設施由本市擁有、維護和管理。我們有權在平衡市民需求的基礎上分配資源。”
👉🏻自行車道拆除的得與失
據報告顯示,多倫多市已經投資2700萬加元設計並建設上述三條自行車道。在Bloor Street和Shaw Street之間的自行車道安裝後,涉及自行車的碰撞事故數量明顯減少,行人碰撞和駕駛員受傷事故也有下降趨勢。
然而,安省省長福特批評自行車道加劇了交通擁堵。市政府報告則反駁稱,恢復車道並不能大幅改善通行效率,因為重新設計和施工將耗費大量時間和資源。例如,Bloor Street位於Spadina Avenue和Avenue Road的路段近兩年才剛完成翻新,若拆除自行車道將再次進行全面道路重建,代價昂貴。
安省交通部發言人則強調,交通擁堵每年給多倫多帶來超過110億元的經濟損失。他們指出:“自行車道應該設置在真正合適的地方。”
👉🏻市民要求市長下台,爭議仍在升溫
此項計劃一經公佈,立即引發多倫多居民的強烈不滿。不少人認為,耗費巨資拆除有益於市民安全和環保的自行車道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更有聲音要求邹至蕙辭職下台。市議會將在本周討論相關動議,該決策結果或將對多倫多未來的基礎設施規劃產生深遠影響。
週日(11月3日)晚間起,一股強勁的風暴在大溫地區上空肆虐,直到4日白天才稍有停歇。
由於風暴威力巨大,加拿大環境部與大溫地區緊急發布「特殊天氣警報」,指出一場「強烈」風暴席捲低陸平原地區,提醒居民加強防範。大溫地區除北岸外降雨量不多,但正如人們所說:「一遇下雨,溫哥華人就不會開車了。」從3日晚間起,大溫地區多地發生車禍,部分路段封閉,導致交通大擁堵。
由於地面積水濕滑,西溫哥華99號高速公路上一輛汽車直接翻覆。所幸事故中無人受傷,但警方持續提醒「暴雨與積水將影響車輛操控,請務必減速行駛」。其他地區則不那麼幸運,在蘭里、三角洲和列治文發生了三起涉及行人的「嚴重」車禍,導致道路封閉。
蘭里一宗車禍尤為嚴重,弗雷澤高速公路264街多車連環相撞,撞及行人,造成雙向交通中斷。警方一早即提醒駕駛者繞行,實時交通信息顯示,該地區幾條主要道路在早高峰出現擁堵。
自凌晨起,DriveBC推特持續報導事故狀況,包括曼港大橋、Dollarton高速公路匝道、卡皮拉諾路以東的1號高速公路和Brunette大道立交橋等地頻發車禍,導致不同程度的擁堵,甚至有車輛失控後堵塞車道。曼港大橋東側亦有車輛故障,道路封閉,不得不由拖車移除事故車輛。列治文方向的交通更是水泄不通,多起失控車輛和事故佔據車道。
強風同時給當地電力系統帶來極大壓力,數千戶家庭停電。BC渡輪(BC Ferries)也處於警戒狀態,防範風暴天氣可能引發的航班取消。至4日上午,超過10萬戶BC Hydro用戶停電,停電範圍集中在素里、白石、蘭里、列治文和陽光海岸,以及溫哥華島和海灣群島部分地區。大片停電區域讓人無法忽視,居民生活受嚴重影響。
BC Hydro發言人莫拉·斯科特(Mora Scott)表示:「BC Hydro已積極應對風暴,動員所有可用人員與承包商支援。然而,由於連年乾旱,全省植被受損,樹木更易受風影響,造成枯樹與斷枝砸壞電力設施,工作人員正緊急修復受損電纜、電杆與設備。」
BC Hydro還提醒,遇到掉落電線應與其保持至少10米距離,並立即撥打911。BC渡輪則警告稱,由於喬治亞海峽強風,部分航班可能取消。溫哥華島和大陸間的主要航線正常運行,但部分較小航線已取消。原定於新西敏公墓舉行的罌粟花獻禮儀式亦因天氣原因臨時取消。
溫哥華市政府近日正式公佈市政廳區域重建的最新概念方案,旨在將該地區打造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綜合性「市政區」(Civic District)。該方案基於先前的三個初步設計,並結合了公眾意見及市議會的政策調整,力求提升溫哥華市中心的商業、文化及社會功能。
👉🏻全新「市政區」規劃藍圖
根據更新的規劃方案,市政區佔地約8.6英畝,範圍北至百老匯大道(Broadway)、西至Cambie街、南至西12街、東至Yukon街。
該區域將實現約115.2萬平方英尺的總建築面積(不包括歷史性的市政廳大樓),主要以非住宅用途為主,包括辦公樓、酒店、文化空間、博物館、娛樂設施及大量零售和餐飲設施,旨在全面增強該區域的商業與文化功能。
同時,該規劃保留了南北連貫的公共空間設計,包括以西百老匯與市政廳大樓之間的線性廣場為核心,並加入了大型活動廣場、露台及露天劇場式樓梯,完美融合自然坡度的地形特色。
👉🏻與天車網絡無縫銜接
新規劃特別將百老匯-市政廳天車站(Broadway-City Hall Station)納入設計,為天車網絡新增一個重要的換乘樞紐。隨著百老匯線延伸段預計於2027年啟用,該站將成為天車系統中最繁忙的車站之一。市政府計劃在北地塊開發中為該站設置次要入口,提升出行便利性。
👉🏻重建計劃分階段推進
👉🏻第一階段:北區重建
首階段將聚焦百老匯大道與西10街之間的北區,總建築面積約70萬平方英尺,其中包括辦公空間、酒店及零售設施,至少51萬平方英尺將用於非住宅用途。
👉🏻南區:長遠規劃
南區(西10街至西12街)開發將需更長時間,預計超過十年。該區將新建混合用途塔樓,用於市政廳辦公室、零售和餐飲功能,全面提升市政服務能力。
👉🏻響應公眾對公共空間需求
市政府也關注到社區對綠地和公共空間的需求,計劃保留市政廳北側的景觀區,並重新安置現有的日本花園,同時設置線性廣場,成為溫哥華最大型的公共廣場之一。
據悉,市政府目前每年需支付2200萬加元租用37.8萬平方英尺的辦公空間。通過此次重建計劃,市政府可將新建市政辦公空間納入長期需求,減少外部租金支出,同時增加商業用途,創造更多收入來源。
市政府未具名的工作人員表示:「市政區的重建是重新構想溫哥華市政中心的重要機會,不僅能滿足市民與企業的需求,更能充分發揮該地區公共土地的潛力。」
此次重建將為溫哥華帶來一個全新的城市心臟,兼具生活、工作與娛樂功能,進一步鞏固其作為全球化都市的地位。
最新公布的8月份加拿大就業數據顯示,儘管全國平均時薪上漲5%至35.16加元,但新移民的工資不僅沒有增長,甚至還有所下降,無法享受這一波加薪福利。與此同時,華裔學生的失業率飆升至22.4%,凸顯出新移民和少數族裔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困境。
🔹新移民的工資困境
根據統計數據,近五年內登陸加拿大的新移民平均時薪不僅沒有增長,還下跌了1.3%。與此同時,居住較久的加拿大移民的工資增長超過6%,反映出新移民在勞動市場上的弱勢地位。這意味著新移民在工資增長中面臨明顯的困難,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低薪工作中,他們的勞動價值未能得到充分體現。
這一現象特別明顯在大多倫多地區等移民聚集的城市,許多新移民從事的工作以服務業為主,薪資普遍較低。滑鐵盧大學經濟學教授米卡爾·斯庫特魯德(Mikal Skuterud)指出,隨著就業市場的緊縮,新移民面臨的競爭壓力加大,他們往往需要與其他新移民競爭低薪工作,這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就業困難。
🔹華裔和少數族裔學生的挑戰
學生群體同樣面臨嚴峻的挑戰,尤其是華裔和南亞裔學生。華裔學生的失業率高達22.4%,比去年上升了7.4個百分點,僅次於黑人學生的29.5%。這些數據表明,少數族裔學生在就業市場上面臨著更大的不利條件,尤其是在暑期打工季,他們的失業率大幅上升。
🔹就業市場趨緊,政策壓力加大
整體來看,加拿大的失業率從7月份的6.4%升至8月份的6.6%,顯示出高利率對經濟的壓力正逐步顯現。專家認為,央行未來可能進一步降息,以刺激經濟增長並緩解勞動市場的壓力。
此外,加拿大政府也在考慮收緊移民政策,以應對人口快速增長帶來的就業壓力。移民部長馬克·米勒(Marc Miller)已表示,政府將重新評估臨時外籍勞工政策,並考慮降低永久居民的年度目標。
對於新移民和學生來說,未來的就業挑戰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經濟學家Nathan Janzen指出,隨著裁員暗中增加,許多學生和新移民在找工作時面臨著更大的困難,這將影響到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對移民政策的支持。
目前,這份名單包括來自歐洲的12家公司,其中涵蓋了德國、土耳其、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和荷蘭等國家。 此外,還有一家來自美國的Holdings公司,經營著470家折扣店。
加拿大工業部部長商鵬飛(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在去年秋天開始在海外尋找競爭者之前,批評本國三大超市未能披露食品通膨的原因。
羅特曼管理學院的營銷學教授David Soberman表示,他贊成這份名單,因為其中許多公司都是眾所周知的市場破壞者。 他認為,如果能引入強大的折扣商到加拿大市場,將給傳統超市帶來真正的壓力,以便它們能為加拿大消費者提供更好的價格。
關於吸引外國公司來加拿大所需的財政激勵措施,目前還沒有任何消息。 商鵬飛曾表示,聯邦政府不會使用政府資金與新的連鎖店進行交易,而是一直在修改競爭法,以使市場對企業更具吸引力。 他在義大利參加完七國集團會議後,在歐洲會見了一些超市公司的執行長。
與許多其他國家一樣,由於供應鏈中斷、影響農業的天氣事件以及消費者需求的變化等原因,加拿大經歷了食品雜貨價格的波動。 最新的聯邦預算沒有包括對Loblaw Companies Limited、Metro Inc.和Sobeys Inc.等大型食品雜貨店徵收暴利稅,但政府警告說,如果它們不讓消費者買得起食品,後果將很嚴重。
面對這種壓力,加拿大消費者轉向折扣超市。 大型食品雜貨連鎖店紛紛開設或改造更多的折扣店,尤其是Loblaw,去年新開了30多家Maxi和No Frills店。
今年3月,食品雜貨通膨持續放緩,年增1.9%,低於2月的2.4%,也遠低於2022年末和2023年初11.4%的食品雜貨通膨高峰。
加拿大護照現已躋身全球最具通行力的護照之一,免簽國家數量更超越美國。根據最新《Henley Passport Index》排名,加拿大位列第9位,而美國則排第12位。
過往兩國曾同列第7位,因Henley採用分組方式,將擁有相同免簽國家數量的國家歸為同一排名。但Henley & Partners指出,近年美國收緊簽證政策,導致部分國家對美國旅客實施對等限制,成為美國排名下跌的主因。
目前,加拿大護照持有人可免簽進入白俄羅斯(Belarus)、巴布亞新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及烏茲別克(Uzbekistan),亦可免簽證抵達玻利維亞(Bolivia)及盧旺達(Rwanda);而美國護照則不享有上述待遇。
若按免簽國家數量細分,加拿大在全球排名第32位,美國則為第37位。兩國去年同列第26位,顯示今年均有相對下滑。
報告亦提到中國(China)在免簽通行方面進步迅速,由2015年排名第94位,升至2024年第62位,惟今年稍回落至第64位。Henley指出,中國過去一年新增30個免簽國,目前已向76個國家開放免簽,比美國多出30個。
至於加拿大排名下跌的原因之一,是部分國家重新實施簽證要求。例如巴西(Brazil)今年恢復對加拿大旅客的簽證規定,因未能與渥太華(Ottawa)達成互惠協議。
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IRCC)近日公布的永久居民申請輪候時間引起廣泛關注,部分申請人或需等候長達50年,令律師及家庭感到震驚,並質疑整個移民制度是否已陷入癱瘓。
根據IRCC最新數據,透過人道及同情理由(Humanitarian and Compassionate stream)申請永久居民的個案,輪候時間由12個月至600個月不等。其他經濟類移民項目亦出現極長輪候期,包括:
-
照顧者途徑(Caregivers pathway):最多108個月(9年)
-
農食品移民計劃(Agri-food stream):最多228個月(19年)
-
創業簽證(Startup Visa):最多420個月(35年)
律師指出,IRCC公布的輪候時間前所未見,部分人擔心若自由黨政府通過《C-12法案》(Bill C-12)等邊境安全法案,可能會賦予移民部長更大權力,導致大批申請被取消。
當被問及是否有意取消申請時,移民部長Lena Metlege Diab的發言人向CBC表示:「我們不能預設任何未來政策決定。」
來自烏克蘭(Ukraine)的Olha Kushko一家於2023年透過加拿大—烏克蘭緊急旅行授權(Canada-Ukraine Authorization for Emergency Travel,CUAET)抵達渥太華(Ottawa)。她表示,當初申請人道及同情理由移民時,預計輪候期為兩年,但IRCC網站現顯示「超過10年」,且有逾38,000人排在他們之前。
「我真係唔敢相信,完全冇道理。」Kushko說。她的幼子患有自閉症,現已適應渥太華的學校生活。「佢一聽到要搬走就驚,甚至喊。我唔想佢再經歷動盪。」
她補充,夫婦的工作簽證將於明年春季到期,返回戰火中的烏克蘭並不可行。「我哋冇地方可以返去,只希望可以保住個仔,令佢哋快樂生活。」
其他申請人亦感到憂慮。一名代表「香港途徑聯盟」(Hong Kong Pathway Alliance)的發言人表示,該組織約有20名成員居於加拿大,對輪候時間感到「非常沮喪」。部分人已被拒絕延長工作簽證,面臨經濟困難及家庭分離風險。
「嚴重負面影響已經出現……影響日常生活。」該發言人說,並質疑加拿大是否正背離其人道原則。
律師要求政府交代詳情。來自渥太華(Ottawa)A&C Law Firm的Claire Houkayem表示:「如果輪候時間屬實,真係令人震驚。我啲客戶已經陷入恐慌。」
她認為IRCC應提供清晰透明的解釋。「我真係希望係系統錯誤。我從未見過10年輪候時間,根本唔合理。」
溫哥華(Vancouver)Larlee Rosenberg律師事務所的Steven Meurrens則批評IRCC「缺乏誠意」,指政府邀請數百萬人來加,卻未提供清晰的永久居留途徑。他懷疑政府正準備透過《C-12法案》大規模取消申請。
「我認為可能性越來越高。」Meurrens說,「佢哋之所以保持沉默,可能係因為解決方法涉及《C-12法案》,而佢哋知道會引起恐慌。」
類似情況曾於2012年及2014年出現,當時政府取消了數十萬技術工人及投資移民的申請。
「申請人應該有心理準備,政府可能會賦權取消申請,要有清醒認知。」他補充。
IRCC:數據屬實 強調透明
移民部長辦公室通訊主任Laura Blondeau表示,公布的數字「並非錯誤」,強調政府致力提高透明度。
IRCC則解釋,輪候時間是根據申請數量及配額計算而成。由於近年移民配額大幅減少,預測時間反映申請人「可能需要等候」的年期。
至於《C-12法案》所賦予的權力,IRCC表示目前並無針對特定群體或情況的計劃,任何決定亦不會由部長單方面作出。
「我們無法預測政府何時或如何使用這些權力。」IRCC聲明指出。
隨着數以萬計家庭陷入不確定狀態,加拿大移民制度的未來走向仍然撲朔迷離。
儘管早前曾採取「強硬姿態」的對美立場,加拿大總理Mark Carney領導的政府近日似乎支持美國政府入股多間位於溫哥華(Vancouver)的礦業公司。
上週,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宣布將入股Trilogy Metals Inc.,持股比例達10%。是次交易屬美方斥資3,560萬美元推動阿拉斯加(Alaska)關鍵礦產項目的一部分。此外,美國政府亦取得Lithium Americas Corp.的股份,該公司正於內華達州(Nevada)開發Thacker Pass鋰礦項目。
能源部長Tim Hodgson於週四被問及此舉是否構成國家安全風險,特別是在特朗普多次公開談及「吞併加拿大」及將其納為「第51州」的言論下。Hodgson回應稱:「這是他們的決定」,並形容此舉為「資本主義的體現」。
他補充,美方入股屬「小比例持股」,而相關項目均位於美國境內。「我們的盟友選擇投資一家資產全數位於美國的加拿大公司,我認為目前並無令人擔憂之處。」
Hodgson又指出,加美兩國長期為盟,雖曾出現分歧及貿易摩擦,但他期望雙方能渡過當前困局,恢復以往穩定的合作關係。
此番言論與Carney政府早前的強硬立場形成鮮明對比。在競選期間,Mark Carney曾多次警告選民,指特朗普有意「摧毀」加拿大,藉此「擁有」整個國家。
然而,Carney在當選後迅速轉變態度,撤銷大部分對美國的報復性關稅措施。
本月稍早,特朗普在與Carney進行第二次會晤前表示,加美之間存在「天然衝突」。截至目前,加拿大總理辦公室尚未回應True North的查詢。
🔗資料來源: https://www.junonews.com/p/carney-gov-backs-trump-admins-stakes
踏入11月,加拿大政府將向合資格市民發放新一輪補助及稅務回贈,以紓緩持續的生活成本壓力。隨着假期臨近,市民宜留意銀行帳戶動向,並查閱自己是否符合領取資格。以下為本月主要補助項目及發放日期:
11月補助發放時間表一覽
加拿大殘疾補助 (Canada Disability Benefit)— 11月20日 此項新設補助針對年齡介乎18至64歲、患有殘疾的加拿大人。申請於6月開始,合資格者將於獲批後翌月起開始領取款項。政府表示,申請人可獲最多24個月的追溯補助,但不包括2025年6月前的資格月份。首筆款項將於獲批後的第三個星期四發放。
加拿大退休金計劃 (Canada Pension Plan)— 11月26日 CPP為一項每月發放的應課稅退休金,適用於年滿60歲並曾作出有效供款的加拿大人。即使未滿70歲仍在工作,亦可領取全額退休金。金額視乎申請年齡、供款年期及收入而定。2025年新申請者(65歲)平均每月可獲$899.67加元,最高可達$1,433加元。
長者保障金 (Old Age Security)— 11月26日 凡年滿65歲的加拿大人均可申請OAS,無需工作紀錄。2025年,年齡介乎65至74歲者,若2023年淨收入少於$142,609加元,可獲最高$727.67加元;75歲或以上者,若淨收入少於$148,179加元,最高可獲$800.44加元。
加拿大兒童福利金 (Canada Child Benefit)— 11月20日 CCB於7月調升2.7%,新年度補助已生效。6歲以下兒童每年可獲$7,997加元(每月約$666加元);6至17歲兒童則每年可獲$6,748加元(每月約$562加元)。合資格家庭將與其他福利一併領取。
安省三葉補助 (Ontario Trillium Benefit)— 11月10日 OTB為免稅補助,結合安省能源及物業稅回贈、北安省能源補助及安省銷售稅回贈。18至64歲者最高可獲$1,283加元;65歲或以上者最高可獲$1,461加元。居住於保留地或長期護理院者最高可獲$285加元。北安省能源補助視乎婚姻狀況而定,單身者最高可獲$185加元,家庭最高可獲$285加元。安省銷售稅回贈最高為$371加元,配偶及每名19歲以下子女亦可獲額外補助。
退伍軍人殘疾津貼 (Veteran Disability Pension)— 11月27日 合資格人士包括加拿大武裝部隊成員、皇家騎警(RCMP)成員,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或韓戰退伍軍人。申請人須證明殘疾與服役有關。每月津貼金額介乎$69.60至$1,391.98加元,亦可選擇一次性「痛苦補償金」。津貼金額亦視乎配偶及子女等家庭成員而定。
卑詩省家庭補助 (B.C. Family Benefit)— 11月20日 合資格家庭將與CCB一併領取BCFB,每月免稅發放。18歲以下子女首名可獲$145.83加元,單親家庭首名子女額外可獲$41.66加元;第二名子女可獲$91.66加元,第三名起每名子女可獲$75加元。家庭年收入介乎$29,526至$94,483加元者,補助金額將按比例調整。
安省兒童補助 (Ontario Child Benefit)— 11月20日 安省低至中等收入家庭可申請OCB,與CCB一併發放。每名18歲以下子女最高可獲$143.91加元。家庭淨收入超過$26,364加元者仍可獲部分補助。
市民可登入政府網站查閱資格及申請詳情,並留意銀行帳戶是否收到款項。部分省份亦設有額外補助,建議查閱各地區福利頁面以獲取最新資訊。
🔗資料來源: https://dailyhive.com/canada/money-government-november
根據加拿大顧問公司Eckler最新薪酬規劃調查,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員工預計將於2026年獲得全國最高的平均薪酬增幅。
調查顯示,加拿大各地企業計劃於2026年平均調升基本薪酬3.3%,略低於2025年實際增幅3.4%。Eckler指出,在經濟不穩與企業預算審慎的情況下,薪酬增幅放緩反映出企業在通脹趨穩及經濟放緩下的財務取態。
卑詩省與亞伯達省(Alberta)並列全國最高,預計加薪幅度為3.4%;沙省(Saskatchewan)緊隨其後,為3.3%。安省(Ontario)、曼尼托巴省(Manitoba)、新不倫瑞克省(New Brunswick)、新斯科細亞省(Nova Scotia)及育空(Yukon)則預計加薪3.2%。紐芬蘭與拉布拉多省(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及努納武特(Nunavut)則分別為3.0%及2.3%,屬全國最低。
Eckler調查亦揭示不同行業的薪酬增幅預期。專業服務業預計加薪幅度最高,達3.7%;農業及銀行/保險業則為3.6%。中等增幅行業包括科技、政府機構、地產及建築業,預計加薪介乎3.2%至3.4%。教育、醫療、慈善及能源行業則預計加薪幅度最低,介乎2.9%至3.0%。
是次調查於2025年7月至8月期間進行,涵蓋超過500間來自全國各行各業的加拿大企業。
🔗資料來源: https://dailyhive.com/vancouver/bc-employees-salary-increases-2026
根據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anada Border Services Agency,CBSA)最新數據,截至2025年7月28日,加拿大已強制遣返1,891名印度籍人士,預計全年將突破2024年創下的1,997人紀錄,成為歷來最多的一年。
自2019年以來,加拿大遣返印度公民的數字持續上升。2019年僅有625人被遣返,不到2024年總數的三分之一。目前印度在遣返人數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墨西哥(Mexico),後者今年截至7月28日已有2,678人被遣返。哥倫比亞(Colombia)則以981人位居第三。
CBSA同時指出,印度籍人士亦在「待遣返名單」中居首,共有6,837人,其次為墨西哥5,170人、美國(United States)1,734人。在總數達30,733宗待處理個案中,難民申請者佔27,103人,而印度人亦是申請庇護者中最大群體。
加拿大總理Mark Carney早前在多倫多(Toronto)出席活動時回應媒體提問,表示政府將加快遣返涉案外籍人士的進程,並投入更多資源以提升追蹤效率。他指出:「這是我們改革加拿大移民制度的一部分。」
遣返人數上升的同時,加拿大社會對移民的態度亦出現轉變。皮爾區警察局(Peel Regional Police,PRP)於10月10日首次發表聲明,表示正與皮爾區檢控官辦公室及CBSA合作,研究是否可在司法程序中加入遣返涉案外籍人士的選項。
該聲明與一宗涉及郵件盜竊案有關,八名男子被捕,涉嫌偷取450件郵件,總值超過加幣40萬元。被捕人士包括:Sumanpreet Singh、Gurdeep Chattha、Jashandeep Jattana、Harman Singh、Jasanpreet Singh、Manroop Singh、Rajbir Singh及Upinderjit Singh,合共面臨344項指控。
隨着加拿大移民政策由「融合導向」轉向「執法主導」,印度籍人士的遣返數字持續攀升,反映出政府在處理庇護申請與非法居留問題上的立場日益強硬。
根據Royal LePage最新公布的《房價調查與市場預測》,加拿大樓市正逐步回穩,過去五個月住宅成交量持續上升。然而,樓價仍未見明顯反彈,反映消費者信心仍然審慎,加上地區表現不一。
2025年第三季,加拿大全國住宅平均價格按年僅微升0.1%,至$816,500加元,按季則下跌1.2%。其中,滿地可大都會區(Greater Montreal Area)按年升幅達4.9%,表現突出;而多倫多大都會區(Greater Toronto Area)及溫哥華大都會區(Greater Vancouver)則分別下跌3.5%及3.1%。Royal LePage因此下調全年預測,預計2025年第四季樓價僅會按年上升1.0%。
Royal LePage總裁兼行政總裁Phil Soper表示:「加拿大樓市正朝向平衡發展,樓價回落、放盤量上升,加上利率下調,令置業負擔有所改善。買家多年來首次擁有真正的選擇權與議價能力。」
儘管負擔能力改善,經濟環境穩定,但消費者信心仍然脆弱。Royal LePage委託Burson進行的調查顯示,82%正積極準備首次置業的加拿大人表示會再等待至少一年。Soper指出,生活成本高企、就業穩定性及整體經濟前景仍令買家猶豫。
按物業類型劃分,全國獨立屋中位價按年升1.2%至$860,600加元;而共管公寓(condominium)則下跌1.6%至$580,700加元。兩類物業按季均錄得跌幅,獨立屋下跌1.1%,公寓下跌1.9%。與2022年春季疫情高峰相比,全國樓價已下跌約5%,其中多倫多(Toronto)及溫哥華(Vancouver)跌幅超過12%。
為應對樓價負擔問題,加拿大聯邦政府最近成立「Build Canada Homes」機構,計劃於六個城市——達特茅斯(Dartmouth)、朗基爾(Longueuil)、渥太華(Ottawa)、多倫多(Toronto)、溫尼伯(Winnipeg)及愛民頓(Edmonton)——興建4,000個工廠預製住宅,首輪投資達$130億加元。
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亦於9月17日宣布減息25個基點至2.5%,為自3月以來首次減息。由於與美國的貿易緊張影響經濟增長,市場預期2026年初或有更多減息措施。
展望未來,Royal LePage預計成交量將於秋季持續上升,為2026年春季市場鋪路。短期內樓價料將保持穩定,借貸成本下降及負擔能力改善將吸引更多買家回流。隨着重返辦公室趨勢,城市住宅需求亦有望回升。
溫哥華大都會區:供應增加壓抑樓價
2025年第三季,溫哥華大都會區住宅平均價格按年下跌3.1%,至$1,195,500加元,按季則跌1.9%。獨立屋按年跌2.4%,至$1,712,800加元;公寓則跌3.4%,至$742,300加元。
Royal LePage Sterling Realty營業經理Randy Ryalls表示:「溫哥華市場今年復甦速度落後於多倫多,但夏季開始出現轉勢。買家選擇多了,議價能力提升,賣家亦需調整心理預期。」
溫哥華市方面,住宅平均價格按年跌1.9%,至$1,383,200加元;獨立屋跌1.8%,至$2,203,400加元;公寓跌幅最大,達4.6%,至$801,100加元。
Ryalls指出,睇樓人數及買家參與度正在回升,儘管減息未即時刺激需求,但若年底新盤減少,2026年春季或出現供應收緊,市場有望轉趨穩定。Royal LePage預測,溫哥華大都會區第四季樓價將按年再跌2.0%。
多倫多大都會區:買家主導市場持續
2025年第三季,多倫多大都會區住宅平均價格按年及按季均下跌3.5%,至$1,114,900加元。獨立屋跌1.2%,至$1,403,800加元;公寓跌幅達7.4%,至$668,700加元。
Royal LePage Your Community Realty地產代理Shawn Zigelstein指出:「市場明顯偏向買家,放盤量高企,新盤供應持續超過成交量,買家議價空間大。」
物業平均上市時間已接近兩個月,遠高於疫情期間的幾日成交。Zigelstein補充:「定價過高的物業乏人問津,買家仍然非常謹慎。」
多倫多市方面,住宅平均價格按年跌4.6%,至$1,076,700加元;獨立屋跌7.4%,至$1,548,700加元;公寓跌5.6%,至$644,700加元。
Zigelstein認為,儘管利率走勢明朗令信心略有改善,但經濟不穩仍令買家觀望。「這是買家的罕有機遇,但要令市場長遠健康,必須簡化發展流程,加快供應,並確保價格與規模合適。」
Royal LePage預測,多倫多大都會區第四季樓價將按年下跌3.0%,反映市場持續疲弱。
隨着加拿大樓市持續調整,業界認為若消費者信心回升,加上借貸成本下降,2026年春季有望迎來更活躍的市場。前提是政府與業界能共同解決供應不足的根本問題。
加拿大航空公司WestJet即將推出新機艙設計,乘客如欲在經濟艙享用可調校式座椅,將需支付額外費用。此舉是WestJet為提升乘客選擇而進行的機艙改革之一,並將於本月起陸續在其波音737-8 MAX及737-800(Boeing 737-8 MAX 和 737-800)機隊中實施。
WestJet於9月公布新機艙設計,目的是為旅客提供多元座位選擇及不同價格方案。雖然新設計包括可調校頭枕、加厚坐墊及背部支撐,但經濟艙標準座位將採用固定傾斜設計,意味乘客將無法將座椅向後傾斜。WestJet表示,此設計有助「保留個人空間」。
WestJet行政總裁兼執行副總裁Samantha Taylor表示:「新機艙設計充分體現我們在不同預算下提供貼心服務的承諾,並回應乘客對產品多樣化的需求。」
乘客可於經濟艙選擇三種標準座位區域:機尾(第20至31排)空間最少,中段(第15至19排)稍寬敞,機頭(第10至12排)則提供最多空間。
如欲享用可調校式座椅及額外腿部空間,乘客可選擇「延伸舒適座位」(Extended Comfort),此區域設有36個座位,屬經濟艙升級選項,需額外付費。
至於WestJet的高級艙(Premium Cabin),則配備可傾斜座椅、人體工學坐墊及四向調校頭枕,共設12個座位,與其波音787-9夢幻客機(Boeing 787-9 Dreamliner)上的座椅設計一致。
WestJet計劃於本月起陸續投入使用首批43架配備新機艙設計的客機。至於各類座位的具體價格,公司尚未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