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省將在10月份上調最低工資,這對全省約100萬名工人來說是一個好消息。根據安大略省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最低工資每年都會隨著通貨膨脹和生活成本的上漲進行調整。從10月1日起,安省的最低工資將從每小時16.55加元上調至17.20加元,增幅達3.9%。
對於一名每周全職工作40小時的工人來說,年收入將增加到35,776加元,增加了1,355加元。然而,儘管有了這一增長,最低工資的年收入仍遠低於在多倫多過上舒適生活所需的年薪。
根據韋爾斯利學院的研究,多倫多居民平均需要年收入在61,654至83,680加元之間才能過上“健康”的生活——這相當於新最低工資工人年收入的兩倍。此外,根據Ratehub.com的數據,要在多倫多購房所需的年收入約為218,050加元,是最低工資工人收入的六倍多。
安省上一次上調最低工資是在2023年10月,當時工資從15.50加元上調至16.55加元,增幅為6.8%。在此次上調後,安省將成為加拿大最低工資第二高的省份,僅次於卑詩省的17.40加元。
根據CBC報導,自10月1日起,BC省大部分公路要求所有車輛必須裝備冬季輪胎(雪胎)或防滑鏈。這項規定每年自10月1日起生效,並持續至次年3月31日。部分高速公路,如山口路段及高降雪量的鄉村道路,則會延長至4月30日。
儘管南部沿海地區氣候較為溫和,大溫哥華地區和南溫哥華島的許多公路獲得豁免,但例如1號高速公路Malahat路段等路段仍需遵守冬季輪胎的規定。而南部沿海部分路段,如海天高速公路,也在要求裝備冬季胎的範圍內。
🔹冬季胎要求涵蓋以下範圍:
-
BC省北部所有公路
-
內陸地區的所有公路,例如Hope以東的1號高速公路
-
南部海岸部分公路,包括海天高速公路
-
溫哥華島部分公路
重量超過11.78噸的卡車和重型車輛也必須在這些路段上攜帶防滑鏈。
🔹合適的冬季輪胎標準
根據BC省政府的規定,合格的冬季輪胎胎面需印有M+S(泥雪標誌)或山峰/雪花符號,且胎紋深度至少需達3.5毫米。如果未按要求安裝冬季輪胎的乘用車,可能會面臨$121加元的罰款。未攜帶防滑鏈的商用車輛可能會被罰款$196加元,若繞過防滑鏈檢查區域,罰款可能高達$598加元。
🔹冬季胎的重要性
道路安全組織「工作中的道路安全」(Road Safety at Work)項目主任Trace Acres表示,冬季輪胎不僅在雪地和冰面上發揮作用,還能在寒冷、雨天及夜間低溫條件下提供更好的抓地力。Acres指出:「在這個季節,冬季輪胎是任何車輛上最重要的安全裝備之一。及早安裝它們,可以幫助保障駕駛員及乘客的安全。」
專家建議,一旦氣溫降至7攝氏度,即可考慮更換冬季輪胎。
🔹加拿大人愛去哪裡換雪胎?這三個地方最受歡迎
在換雪胎這件事上,加拿大人通常會選擇以下三個地方:汽車車行、Costco 和 Canadian Tire。如果你開的是豪車,車行通常會提供質量較高的雪胎,但如果你覺得太貴,也可以選擇去 Costco 或 Canadian Tire。
Costco vs. Canadian Tire:哪裡換雪胎更划算?
其實沒有明確答案,這兩家店的價格差不多。去 Costco 換雪胎的好處是你可以順便逛超市,買些日常用品。而在 Canadian Tire,你則能購買一些工具或家電產品。
🔹貴的雪胎和便宜的雪胎差距不大?
雪胎的價格範圍從大約 200 加元到 400 加元不等,但實際使用體驗上差別並不太大。特別是在溫哥華,雪量通常不大,路面也不會經常結冰。因此,入門級的雪胎已經足夠應對溫哥華的冬季環境,比高級的四季胎或夏季胎更安全穩定。如果預算充足,當然可以選擇更高級的雪胎,但對於多數人來說,價格較為合理的選擇就已經很實用了。
🔹冬季車輛保養,這些小物件也不能少
除了雪胎,冬季養車還有一些必備的小工具,價格不高但非常實用:
1. 雪刷(Snow Brush):既能清理車上的積雪,又能刮除冰層,且不會損傷車輛表面,一般 50 元以內就能買到優質的雪刷。
2. 擋風玻璃防雪罩(Windshield Snow Cover):可以防止擋風玻璃結冰,但需注意有些防雪罩可能會黏住玻璃。
3. 防凍液(Antifreeze Engine Coolant):在極端寒冷天氣下對發動機保護有幫助,但在溫哥華大多數時候用不上。
4. 太陽眼鏡(Sunglasses):冬季開車時,尤其是下雪後陽光反射強烈,佩戴墨鏡可以防止雪盲症等視覺不適情況發生。
最近一份報告指出,為應對不斷攀升的生活成本,大溫哥華地區的最低生活工資(Living Wage)需達每小時 27.05加元,才能支付基本生活開支,比目前的最低工資 每小時17.40加元 高出整整 7加元。
👉🏻生活工資年增幅5.3% 主要受租金與食品成本驅動
該報告由卑詩省生活工資組織(原卑詩省家庭生活工資組織)和加拿大政策選擇中心共同發佈,強調最低生活工資是全職居民為滿足住房、食品、交通及其他基本需求所需的收入水平。今年,大溫地區的生活工資較去年增長 1.37加元,增幅達 5.3%,顯示租金與食品價格的上漲對居民生活壓力的影響尤為顯著。
報告指出,大溫地區四口之家的月租金平均增加 276加元,漲幅達 9.5%;食品成本則上升 39加元,增幅為 3.3%。
👉🏻惠斯勒生活工資全省最高 維多利亞亦大幅上漲
在卑詩省內,生活工資最高的地區是 惠斯勒(每小時28.09加元),反映出該地高昂的房價及依賴旅遊經濟的特殊需求。此外,省會維多利亞的生活工資亦增至 26.78加元,年增長率達 5%。
其他旅遊熱門地點如克里阔特灣(Clayoquot Sound)的生活工資也升至 27.42加元,凸顯高成本地區居民的生活挑戰。
相比之下,卑詩省其他地區如 大福克斯(Grand Forks,20.81加元) 和 道森克里克(Dawson Creek,21.55加元),由於房租及基本生活成本相對較低,生活工資水平略低,但報告強調,這些地區的生活必需品價格仍在不斷上漲。
👉🏻最低工資難以應對高生活成本
目前,卑詩省最低工資為 每小時17.40加元,與生活工資的差距逐漸擴大。在大溫和維多利亞等高成本地區,最低工資收入者甚至無法負擔基本房租,更遑論滿足其他日常開支。
卑詩省生活工資組織強調:「如果不解決住房可負擔性問題,政府的任何應對生活成本危機的努力都難以見效。」
👉🏻專家呼籲政策改革 緩解居民壓力
這份報告的計算標準基於兩名就業成年人及兩名兒童的家庭,未包含償還債務、退休儲蓄及高等教育儲蓄等額外開支。報告再度敲響警鐘,隨著食品和住房價格的不斷上漲,最低工資收入者的生活壓力將進一步加劇。專家呼籲政府加快政策改革,縮小低收入人群與基本生活需求之間的差距,確保居民能夠過上體面的生活。
近期,大溫地區將迎來三間全新開業的亞洲風味超市,不但為市民帶來更多地道亞洲食品選擇,亦為愛好異國美食的朋友們添上一抹驚喜滋味。
🛍【Aburi Market Granville】日式精緻超市登陸市中心
有「加拿大最高級日式超市」之稱的 Aburi Market,繼西溫及Yaletown之後,即將於溫哥華Granville街開設第三家分店。
這家主打和食文化的高端日超,以每日新鮮製作的壽司便當、日式熟食及日本直送食品聞名。新店更加入日式麵包房元素,邀請Wa-Bagel首席烘焙師Iikura Yukiko合作,帶來更多甜鹹交錯的職人級麵包。
📍地址:609 Granville St., Vancouver
📅預計開業:2025年秋季
🍬【Smart N Save & Cafe】亞洲零食控福音!本拿比新店登場
主打亞洲零食、飲品與港式小吃的老字號超市 Smart N Save,將於本拿比開設全新分店,選址前7-Eleven舊址,位置方便、人氣旺。
Smart N Save 自2004年在列治文創店以來,一直深受本地華人喜愛,販售來自香港、台灣、日本、韓國等地的熱門小吃與飲品。近年更加入港式街頭小食,炒栗子、雞蛋仔、魚蛋通通有售。
📍地址:5208 Rumble Street, Burnaby
📅開業日期:有待公布
🥢【Hannam Supermarket Metrotown】韓國超市擴展版圖
韓國超市老大哥 Hannam,於1998年在Burnaby開設首店後,如今即將於Metrotown區再開分店!
Hannam 向來以正宗韓國貨品吸客,包括泡菜、即食麵、韓國電器、美妝品等,更有駐店人氣烘焙品牌 Good Morning Bakery 提供每日新鮮麵包、蛋糕與韓式甜品。
📍地址:5609 Imperial Street, Burnaby
📅開業日期:有待公布
根據一位高級政府消息人士稱,加拿大聯邦政府將重新對墨西哥公民實施入境簽證要求。 這項新規定將於本週四晚上11時30分開始生效。
在此之前的幾個月裡,對於被拒絕的難民申請的擔憂日益加劇,引發了聯邦保守黨對政府恢復對墨西哥公民的簽證要求的呼籲。近年來,墨西哥公民的庇護申請數量大幅增加,然而實際獲得難民身分的比例遠低於其他國家。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2016年政府決定取消對墨西哥公民的簽證要求,這使得墨西哥人更容易在加拿大提出庇護申請。
保守黨表示,這項變革導致了庇護系統的詐欺、濫用和緊張局勢的加劇,同時也影響了合法申請案的處理速度。這項決定旨在控制庇護申請的數量,並加強對入境加拿大的墨西哥公民的審查程序。加拿大政府希望透過重新實施簽證要求,確保庇護系統的公正性和效率,並減少濫用。這項決定將對計劃前往加拿大的墨西哥公民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建議受影響的人士及時了解相關資訊並調整旅行計劃。
距離 Harbourfront Centre 宣布永久關閉其長期營運的表演場地已近一年,多倫多水岸(Toronto’s Waterfront) 一個重要文化空間終於迎來新生。原位於歷史悠久的 皇后碼頭大樓(Queen’s Quay Terminal) 三樓的 Fleck Dance Theatre,將於今年十二月重新開幕,由 Toronto Stage Company 接手營運,並與業主簽訂為期十年的租約。
這個擁有 446個座位 的場地,最初於1983年以 Premiere Dance Theatre 名義開幕,長期被視為本地當代舞蹈的重要舞台。場地設有彈性地板,適合多種表演藝術形式,並由 Harbourfront Centre 營運逾四十年。然而,該機構於2024年11月宣布終止租約,原因是難以維持穩定節目安排——據報在2014至2024年間,劇場有 60%時間處於空置狀態。
負責管理 皇后碼頭大樓(Queen’s Quay Terminal) 的 Northam Realty Advisors 表示,希望保留劇場的表演藝術傳統,但亦曾考慮若無合適租戶,將重新規劃場地用途。
Toronto Stage Company 創辦人 Jon Chaters 表示:「我對呢個場地唔太熟悉,因為以前主要用作舞蹈表演。但越了解越覺得,呢度好適合我哋想做嘅演出。」
現已更名為 Terminal Theatre,該場地每年將舉辦 4至6場 Toronto Stage Company 製作,並開放予其他表演藝術團體租用。劇場將於 12月12日正式重開,由 Canadian Contemporary Dance Theatre 呈獻年度製作《Wintersong — Dances for a Sacred Season》。而在明年一月,Toronto Stage Company 將首度於新場地演出 Jason Robert Brown 的室內音樂劇《The Last Five Years》。
對舞蹈界而言,劇場重生是一大喜訊。Canadian Contemporary Dance Theatre 聯合創辦人兼藝術總監 Deborah Lundmark 表示:「去年聽到 Harbourfront 關閉劇場嘅消息,我真係震驚,以為我哋失去咗個家。依家能夠保住,真係好感動。」
今年初,Chaters 發起草根籌款活動,目標為劇場轉型籌得 40萬加元。雖然最終只籌得 2萬加元,但成功建立與其他藝術團體的合作關係,令他有信心簽下租約。
Toronto Stage Company 成立於2017年,製作歷史尚淺,最具代表性作品為2023年於 Mirvish’s CAA Theatre 演出一週的 Tony獎喜劇《God of Carnage》。此前,該公司主要參與 Fringe Festival 表演。
Chaters 表示:「我真係好想保住呢個空間,令佢為所有人服務。呢度潛力無限。」
加拿大藥劑師表示,含有奧施康定 (oxycodone) 成分的處方止痛藥供應短缺情況預料將持續至2026年初,儘管另一類止痛藥的供應自夏季全國性中斷後已有改善。
今年 7月,加拿大衛生部 (Health Canada) 發出通知,指含有撲熱息痛 (acetaminophen) 與 奧施康定 的藥物(包括品牌 Percocet)出現供應短缺。同時,含有撲熱息痛與可待因 (codeine) 的藥物(如 Tylenol 3)亦受影響。
原定短缺情況將於初秋結束,主因是製造過程出現中斷。這類藥物主要用於治療急性創傷、術後疼痛及慢性背痛等症狀。
加拿大藥劑師協會 (Canadian Pharmacists Association) 專業事務高級總監 Sadaf Faisal 表示,含可待因 的藥物如 Tylenol 3 現已恢復供應,但 Tylenol 2 和 Tylenol 4 的供應仍有限,惟使用頻率相對較低。
至於含有 奧施康定 的藥物,短缺情況仍在持續。Faisal 指出,製造商預計將於 12月 提供部分供應,但由於積壓訂單,供應仍會受限。
「我哋希望情況可以喺新一年改善,」Faisal 說。
她補充,醫護人員可處方其他成分相近的止痛藥作替代方案,以保障病人治療連續性。
加拿大(Canada) 已正式重返中國批准的團體旅遊目的地名單,渥太華(Ottawa) 對此表示歡迎,認為此舉反映兩國在歷經多年外交緊張後,雙邊關係正逐步改善。
此項宣布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 (Mao Ning) 於週一在 北京(Beijing) 發佈,距離加拿大總理 Mark Carney 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Xi Jinping, 習主席) 於 南韓慶州(Gyeongju, South Korea) 舉行的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期間會晤僅數日。Carney 形容此次會面是加中關係的「轉捩點」。
在 2023年,中國批准包括 美國(United States) 和 英國(United Kingdom) 等多個國家的團體旅遊,但將 加拿大(Canada) 排除在外,原因與中國干預加拿大政治的指控及一系列高調拘留事件有關。
加拿大外交部長 Anita Anand 表示,加拿大重新獲得中國團體旅客「批准目的地地位(Approved Destination Status, ADS)」,是「雙邊關係重新調整後的另一重要一步」。她強調旅遊在促進民間交流方面的作用,並重申加拿大致力於為中國旅客提供安全、友善的旅遊環境。
毛寧亦表示,此舉將「深化中加兩國人民之間的理解與友誼」,並補充中國願與加拿大合作,提升跨境旅遊便利性,同時希望加拿大亦能提供安全舒適的旅遊環境予中國旅客。
儘管雙邊關係一度陷入冷淡,個別中國旅客仍持續造訪加拿大。根據 Destination Canada 數據,加拿大機場在 2024年 接待來自中國的過夜旅客人數較前一年上升 43%。
在今年春季的聯邦領袖辯論中,Carney 曾形容中國是加拿大面對的「最嚴重外國干預威脅」。儘管團體旅遊恢復象徵關係改善,但雙方仍面對包括互徵關稅及經濟摩擦等多項挑戰。
根據 世界旅遊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數據,在 2019年 疫情爆發前,中國旅客佔全球國際旅遊支出約 20%。加拿大重返中國批准名單,有望重振入境旅遊,並推動兩國重新建立更緊密的交流。
🔗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news/world/china-canada-group-travel-list-9.6965770
加拿大總理 Mark Carney 將於週二發表其政府首份聯邦預算案,並警告國民要有「犧牲」心理準備,以應對美國 (United States) 總統 Donald Trump 關稅政策對加國經濟造成的衝擊。
Carney 表示,預算案將包括重大削減與「跨世代投資」,目標是重塑經濟結構,並減少對 美國貿易的依賴。他亦定下目標,希望未來十年內,加拿大的非美國出口能翻倍增長。
預算案亦將詳列如何為數十億加元的國防開支提供資金,以履行加拿大對 北約(NATO) 承諾,於2035年前將國防支出提升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
分析人士預測,加拿大聯邦赤字可能超過 700億加元,高於去年的 517億加元,成為 Carney 這位曾任加拿大及英國央行行長的領導力重大考驗。他曾誓言要令加拿大成為 G7 成員國中經濟最強的國家。
「我哋曾經敢於冒險,現在係時候再次全力以赴,」Carney 上月在預算前演說中表示。
加拿大主要貿易對象為美國,對關稅衝擊尤為敏感。Trump 已對加拿大進口商品徵收 35% 關稅,雖然大部分商品因 美墨加協定(US-Mexico-Canada Agreement) 而獲豁免,但鋼鐵、汽車及木材等行業仍受全球性美國關稅影響。
Carney 表示,政府將在未來三年內平衡聯邦營運預算,即政府日常開支。今夏,各部門已被要求在未來數年內削減最多 15% 的項目支出,以騰出資源投放於貿易基建、房屋及受關稅影響的產業。
財政部長 Francois-Philippe Champagne 週一延續聯邦財長的傳統,在 魁北克省(Quebec) 一間供應軍警鞋履的本地企業購買新鞋。他形容該企業「象徵我哋國家嘅精神」,並表示:「我哋正由依賴走向韌性,由不確定走向繁榮,做出令國家更強大的決策。」
貿易與海關專家、KPMG Canada 合夥人 Joy Nott 向 BBC 表示,加拿大企業在轉向新市場過程中需要政府支援,包括資助海外商務考察、市場研究及取得監管批文。「要克服歷史障礙,需要時間與資金,」她說。
目前尚未清楚 Carney 所屬自由黨能否獲得足夠支持通過預算案。自由黨在 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 距離多數席位尚差三席,需至少一個政黨支持才能通過財政方案。
若預算案未獲通過,將觸發信任投票,可能導致提前大選。不過,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政治學教授 Elizabeth McCallion認為,其他政黨目前並不希望再次選舉。
她指出,左翼政黨 新民主黨(NDP) 最有可能提供支持,儘管該黨正處於領導人更替階段。部分 NDP 議員可能選擇棄權,以讓預算案順利通過。但她亦警告,預算中的緊縮措施可能引發反彈。
根據 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 預測,加國GDP增長率將於 2025年 為 1.2%,2026年 為 1.1%,2027年 為 1.6%。這份預算案將成為 Carney 領導下,加拿大經濟未來走向的關鍵一役。
加拿大聯邦政府將於未來數年大幅削減臨時居民 (Temporary Residents)入境人數,反映移民政策正朝向更可控、更可持續的方向調整。
根據週二公布的聯邦預算案,加拿大計劃於 2026年 接納 385,000臨時居民許可證 (Temporary Resident Permit, TRP) ,較去年目標減少約 43%,並於 2027年 和 2028年 各接納 370,000人。相比去年公布的移民計劃,2026年的新目標減幅達 四分之一,原計劃為 516,000人以上。
財政部長 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 表示,政府正努力將移民人數調整至「更可持續的水平」。他在預算案前的記者會上指出:「我相信加拿大人都明白,我哋已經達到甚至超越咗我哋接納新移民嘅能力。」
在總理 Mark Carney 上任前,前任總理 Justin Trudeau 已開始收緊移民政策,特別是在疫情後勞動力短缺期間移民人數急升之後。自由黨政府早已表明,將逐步降低臨時居民在加拿大人口中的比例。
去年是加拿大首次在移民計劃中加入臨時居民配額。根據最新預算案,加拿大今年的臨時居民人數已較 2024年 減半,其中包括 國際學生人數減少60%,而庇護申請亦較去年減少約三分之一。
儘管臨時居民人數下調,政府仍維持每年接納 380,000名永久居民 (Permanent Resident) 的目標,與去年秋季公布的計劃一致。不過,焦點將轉向經濟類移民,預算案指出,未來三年經濟類移民比例將由 59% 提升至 64%。
Champagne 表示:「一方面我哋回到可持續水平,另一方面我哋專注吸引最優秀人才。」
預算案亦提出一項 一次性措施,於未來兩年內加快 33,000名持工作簽證人士獲批永久居留資格。此外,政府將推出 美國H-1B簽證持有人加速通道,針對科技等專業領域人才。加拿大於 2023年 推出類似計劃,名額在24小時內即告爆滿。
為支援技術移民,政府將重新分配 9,700萬加元 用於加快海外資歷認證流程。未來13年,政府亦將投放 17億加元 吸引國際頂尖研究人員來加國大學,資助研究、設備及基建。
不過,移民政策轉向亦引來批評。Migrant Rights Network 發言人 Syed Hussan 批評政府此舉是「對難民與移民的震撼攻擊」。
他在聲明中表示:「政府正透過將移民當作代罪羔羊,為房屋負擔、醫療壓力及低薪問題卸責,而非正視企業貪婪與多年公共資源不足。」
近年加拿大民意對移民態度出現明顯轉變。根據 Environics Institute 上月民調,56% 加拿大人 認為移民人數過多,較五年前顯著上升。
政府的新方向反映出在經濟需求與社會承載力之間的平衡挑戰。隨著加拿大重新調整移民制度,未來數年將成為檢驗其全球競爭力與內部穩定性的關鍵時期。
🔗 資料來源:https://www.cbc.ca/news/politics/canada-rudcing-temporary-residents-budget-9.6966217
美國 (United States) 最高法院本週將審理一宗可能重塑全球貿易格局的關鍵案件,挑戰總統 Donald Trump 廣泛徵收關稅的合法性。不過,無論裁決結果如何,加拿大恐怕仍難逃其關稅政策的波及。
週三,最高法院將聽取來自美國企業與州政府的陳詞,質疑 Trump 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 IEEPA)》對多國徵收關稅是否合法。案件結合兩宗訴訟,一宗針對所謂「對等關稅」,另一宗則挑戰針對 加拿大(Canada)、墨西哥(Mexico) 及 中國(China) 的芬太尼相關關稅。
然而,這宗訴訟並不涵蓋 Trump 根據《《貿易擴張法》第 232 條 (Section 232 of the Trade Expansion Act)》所施加的關稅。該法已對加拿大的鋼鐵、鋁材、汽車、木材及銅產業造成沉重打擊。
總理 Mark Carney 多次警告,加拿大即使與 Trump 政府持續談判,也難以完全擺脫某程度的關稅壓力。他在今年 10月 訪問 白宮(White House) 時表示,雙邊關係雖有緩和,但「全面撤銷關稅並不現實」。
代表企業的律師將在法庭上主張,IEEPA 並未賦予總統徵收關稅的廣泛權力。該法雖容許總統在宣布緊急狀態後管控經濟交易,但條文中並未出現「關稅」或類似字眼。他們亦指出,即使法院認為 IEEPA 可用於徵稅,法律亦規定必須針對「異常且重大威脅」作出回應,而貿易逆差並不構成此類威脅。
不過,史丹福大學法學院 (Stanford Law School)教授 Michael McConnell 指出,法院可能作出分裂裁決,因為針對芬太尼的關稅涉及不同法律依據。若法院支持 Trump 的緊急狀態聲明,加拿大仍可能面對全方位關稅。
Trump 於今年 3月 宣布因應北部邊境芬太尼流入問題,對加拿大商品徵收 25% 全面關稅。雖然根據美國政府數據,北部邊境查獲的芬太尼遠低於南部邊境,但 渥太華(Ottawa) 仍迅速回應,任命「芬太尼專員」、提出邊境安全法案,並增派直升機與無人機巡邏。
儘管如此,Trump 於 8月 將關稅進一步提高至 35%,指責加拿大未有充分合作。雙邊談判一度出現進展,但一則由安大略省(Ontario)資助、引用 Ronald Reagan 的廣告再次觸怒 Trump,他隨即中止談判,並指控加拿大試圖影響最高法院審訊。
卡加利大學 (University of Calgary)公共政策學院「新北美倡議」主任 Carlo Dade 表示,若法院維持芬太尼關稅,加拿大將陷入全球貿易劣勢。「如果芬太尼關稅唔取消,我哋就會陷入『隨時、隨地、隨意』被徵稅嘅困局,」他說,「而呢種情況會令加拿大特別脆弱。」
Dade 補充,即使法院推翻芬太尼關稅,加拿大仍需面對 第 232 條 的產業針對性關稅。「根據232條,總統必須針對特定產業提出調查,程序較有規範,」他解釋,「但 Trump 仍有其他工具可以施加經濟壓力,加拿大必須作好準備。」
「美國正試圖重寫全球貿易規則,」Dade 說,「我哋受苦,其他國家都受苦,但我哋要諗出新對策。」
隨住美國最高法院在 華盛頓(Washington) 展開審訊,加拿大的經濟未來仍深受美國貿易政策走向所牽動。
🔗 資料來源:https://www.ctvnews.ca/canada/article/how-the-us-supreme-courts-tariff-decision-could-impact-canada/
隨住加拿大即將公布2025年度聯邦預算,經濟學者與政策制定者正密切關注,財政政策(Fiscal Policy)能否在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已達極限之際,成為推動經濟復甦的新動力。現時,加拿大經濟增長停滯,失業率上升,儘管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已多次減息,效果仍然有限。焦點現已轉向渥太華(Ottawa)的財政部署。
加拿大央行行長Tiff Macklem坦言,貨幣政策在當前環境下的效力受限。「關稅所造成的結構性損害,正削弱我國的生產力並推高成本,這限制了我們透過貨幣政策刺激需求的能力,同時維持低通脹水平。」他指出,減息無法針對特定行業,例如鋁材、鋼鐵及汽車業,也無法協助企業開拓新市場或重整供應鏈。
經濟學者認為,Macklem此番言論是向聯邦政府發出明確訊號。「央行似乎認為自己已盡力,現正交棒予政府透過財政政策支撐經濟。」加拿大註冊會計師協會(Chartered Professional Accountants of Canada)首席經濟師David-Alexandre Brassard表示。
預算案將於星期二公布,Desjardins副首席經濟師Randall Bartlett形容今次預算「前所未有」,不僅延遲公布,亦涉及大規模開支、減稅與儲蓄措施。「赤字可能升至數十年來未見的水平,除非遇上衰退或疫情,而債務與GDP的比例亦可能持續惡化。」
不過,市場仍抱有希望。BMO Economics董事總經理Benjamin Reitzes認為,今次預算是重設加拿大經濟優先事項的關鍵機會。「我哋需要用新角度睇經濟增長,並專注於如何擴展加拿大的潛力。」
加拿大已承諾投放數十億加元於國防開支,並為重大項目辦公室(Major Projects Office)及貿易走廊多元化預留資金。但每份預算不僅是財務報表,更是一種政策敘事。
Reitzes指出,政府需向國民及全球投資者傳達清晰訊息:「我哋準備好推動經濟增長,專注於改善加拿大人生活所需,而呢啲優先事項,唔再係過去十年嗰啲。」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news/business/armstrong-budget-bank-of-canada-9.6962087
隨住多倫多藍鳥隊(Toronto Blue Jays)於世界大賽第七場以5比4惜敗予洛杉磯道奇隊(Los Angeles Dodgers),不少球迷週一重返工作與校園時仍難掩失落情緒。
週六晚,藍鳥隊在滿座的羅渣士中心(Rogers Centre,Toronto)迎戰道奇隊,比賽進入第11局才分出勝負。第三局時,Bo Bichette擊出三分全壘打令主場氣氛高漲,球迷一度以為勝券在握。但道奇隊的Miguel Rojas於第九局扳平比分,隨後Will Smith在延長賽擊出致勝全壘打,令藍鳥隊夢碎。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精神科教授Rajeevan Rasasingham表示,球迷在賽後數日仍感悲傷屬正常反應,因為他們與球隊建立了深厚情感連結。「運動建立咗一個社群,特別係年輕人,佢哋每日喺學校都會講球賽,投入程度更高。」
比賽結束後,球迷陸續離場時情緒激動,有人爆粗,有人掩面哭泣。球迷Amr Altaweel形容失利「令人心碎」,另一位球迷Derek Shank則表示「好似被掏空」。
安大略省(Ontario)省長Doug Ford於社交媒體發文,讚揚藍鳥隊打出一場「艱苦但精彩」的世界大賽。「雖然結果唔如預期,但你哋令全國感到自豪。」
Rasasingham提醒,若球迷持續感到沮喪、逃避社交或無法投入日常生活,應及早留意情緒狀況。「悲傷係正常,但唔應該持續太耐,亦唔應該影響生活。」
他補充,集體失落亦可成為凝聚力量的契機。「即使係失敗,大家都可以喺悲傷中感受到彼此連結,無論係家庭、朋友圈、工作圈,甚至係全國。」
今屆世界大賽成功凝聚全國球迷,無論係曾見證1992及1993年冠軍的老球迷,抑或新加入的年輕一代,都一同投入支持。多倫多街頭一度變成藍白海洋,藍鳥帽與球衣成為最搶手配件。
Rasasingham指出,球迷的自豪感亦受到加美貿易戰影響而進一步放大。「對好多人嚟講,球隊成功唔單止係運動成績,更係個人、城市甚至國家自豪感嘅象徵。」
藍鳥隊今季以黑馬姿態殺入季後賽,並一路打至美聯冠軍賽(American League Championship Series)與世界大賽(World Series)第七場。George Springer於美聯第七場擊出關鍵全壘打,助球隊30年來首次晉級世界大賽,成為球隊歷史一刻。
作為球迷,Rasasingham認為展望未來有助舒緩情緒。「今次表現已經非常出色,可能為未來好幾季打下基礎。」
🔗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news/canada/toronto/blue-jays-loss-sadness-monday-9.6964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