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加拿大多倫多及其他地區正面臨嚴重的雷雨天氣。環境部發出預警,指可能出現強風、大冰雹和暴雨,更有龍捲風的風險。
 
預計今日多倫多最高氣溫將達28攝氏度,有40%機率雷雨,局部地區可能出現每小時100公里的強風。安省中部及東北部也有遭受龍捲風、大冰雹和強風暴雨的威脅。
 
不過,持續的高溫潮濕天氣可能會緩解,隨著一股冷鋒到來,預計週四週五將回歸晴朗,氣溫最高25攝氏度。
 
與此同時,安省西南部高溫持續,發布特別天氣警報,而安省北部及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則有下雪預警。北部地區可能出現30-60毫米降雨,陣風達每小時70公里,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山區也將有2-4厘米積雪。
 
此外,加拿大統計局稍後將公佈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預計年增2.7%,略低於3月的2.9%。加拿大央行將關注這一數據,為6月5日的利率決議做準備。部分經濟學家預期央行可能在7月降息。
 
最新消息 2024-05-23

每年九月,多倫多迎來一年一度的三文魚洄游季,市內河流和水道將充滿洄游魚群,這是觀賞三文魚逆流而上、產卵的絕佳時機。然而,今年的洄游季卻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現象。

 

近日,許多網友前往觀賞三文魚洄游,卻驚訝地目睹幾名印度人赤腳站在河中,甚至使用漁網非法捕撈三文魚。據稱,這些人阻礙了魚群洄游至大壩,嚴重干擾了三文魚的自然遷徙。這一行為隨即引發廣泛關注與譴責。

 

根據網友Young的目擊報導,部分印度人在非法捕撈時被魚警逮捕,現場沒收了漁具,並當場查獲兩袋非法捕撈的三文魚。由於鮭魚洄游期屬於保護期,當地法律禁止任何干擾洄游魚群的行為,違者將面臨嚴厲處罰。

 

每年9月至11月期間,鮭魚會在多倫多多條河流中進行洄游和產卵,這一現象吸引了大量市民和遊客前往觀賞。然而,非法捕魚不僅破壞自然生態,還可能對魚類繁殖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根據安省法規,干擾或捕捉洄游魚類可能面臨重罰。

 

多倫多與區域保護局(TRCA)會在洄游季持續監測河流中的魚群情況,並通過其網站提供最新的洄游資訊。截至9月3日,Etienne Brulé公園已確認出現大規模洄游,該地點也是觀賞三文魚的熱門地點之一。

 

隨著洄游季的逐漸升溫,觀賞者仍有充足時間親眼見證這一壯觀的自然景象。TRCA將於9月22日舉行發布會,提供更多有關鮭魚洄游的資訊,並建議觀賞者前往高地溪谷(Highland Creek Valley)等地,近距離觀察這一奇觀。

 

市民在觀賞鮭魚洄游時,遵守法規,避免干擾自然生態,共同維護這一珍貴的自然資源。

 

最新消息 2024-09-09
 
為期十天的加拿大國際車展(Canadian International AutoShow) 將於2月16日重返多倫多。 踏入第51年的這一屆,將更重視電動車(EV)。
去年,該車展迎來50週年紀念,參觀人數錄得歷來第三高水平,大會希望展示令人眼花繚亂的創新成果會讓今年成績能更上一層樓。
 
隨著加拿大的電動車總數逐年增加,車展讓電動車成為更多關注的焦點,其中包括一個室內電動車測試賽道,供汽車買家即時試駕電動車。 而Electric City在 2023 年車展上推出,今年將再次回歸,有興趣買家可以在這裡了解所有關於汽車電動化的資訊。
 
今年的車展將推出一系列體驗活動,讓汽車愛好者親身見證車展的精彩,例如2023年車展上深受觀眾喜愛的吉普車營(Camp Jeep)今年崔護重來,駕駛者有機會在2萬平方 尺的越野賽道上試駕吉普車。
 
車展也一如既往地包括一些深受車迷喜愛的“景點”,如Cobble Beach Classics展出罕見及遠至近百年曆史的經典老爺車,包括1929年的Bentley Speed Six Sport Tourer ;另有Auto Exotica,讓 人們可以參觀世界上最具異國風的豪華汽車,以及價值數百萬元的超級跑車,盡展汽車科技和奢華的魅力。
 
本屆繼續由加拿大汽車記者協會(AJAC)頒發「年度汽車大獎」(Car of the Year);另外,加拿大賽車運動名人堂今年將向印地賽車Indycar致敬。
 
車展除了照顧有資格駕駛的成年人,也有老少咸宜的活動。 玩具品牌Lego去年展出由40,000多塊Lego積木拼成的蘭博基尼模型,今年亮點則是一幅用積木拼成的巨大壁畫,參加者可以在車展上幫忙搭建,還有兒童遊樂區和零售區。 另一位玩具商Mattel會展示一輛在Barbie電影出現過、真人大小版本的粉紅色1957雪佛蘭科爾維特(Chevy Corvette)!
 
2024 加拿大國際汽車展
日期:2月16-25日
地點:多倫多大都會會議中心 (MTCC)
門票:成人$26 / 65歲以上$15.5 / 12-16歲 $16.5 / 7-11歲 $7.5 / 6歲或以下免費
 
 
最新消息 2023-12-14

2025年,溫哥華市房主可能面臨更高的地稅負擔,地稅增幅預計將達到5.5%。根據本週公佈的市政府2025年預算草案,這一提案已提交市議會審議,並計劃於年底前最終確定。

👉🏻地稅漲幅細節

市政府官員表示,5.5%的地稅增幅中,4.5%用於應對運營和服務成本上升,另1%將專門用於修復老化的基礎設施,尤其是下水道連接設施。這一附加稅屬多年來的預算慣例。

根據草案,對於市值約136.7萬加元的中位住宅,地稅將增加約130加元;對於市值220萬加元的獨立屋,地稅增加211加元;而價值約80.6萬加元的分契住宅(strata),則需多繳納77加元。

雖然增幅不算小,但5.5%的增幅接近歷史平均水平,相較2022年的6.35%、2023年的10.7%和2024年的7.5%,已有所回落。然而,公用事業用戶費用的漲幅更為顯著,其中下水道服務費率預計上漲36.9%,包括市政服務費增長7%及大溫哥華地區稅費增長29.9%。

👉🏻公用事業與排污費用增幅

市政府表示,排污費大幅上漲的主因是大溫地區稅費增加50%,這與北岸污水處理廠建設成本超支數十億加元有關。為分攤超支成本,北岸以外地區的居民和企業也將承擔部分費用。同時,為溫哥華及部分列治文地區建設新的愛奧納污水處理廠(Ion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預計未來幾年相關費用將繼續上漲。

👉🏻整體預算數據

市府2025年預算草案顯示,運營收入將增長10.6%,從2024年的21.3億加元增至23.6億加元。其中,房地產稅收入預計增至13.4億加元,增幅為6.2%。公用事業收入也將從4.25億加元增至4.92億加元,增幅達15.9%。

在運營成本方面,市府建議公用事業運營預算為5.588億加元,增加15.5%;警務運營預算則增至4.534億加元,增幅2.4%。整體來看,公用事業成本占總預算的24%,警務支出占19%。

👉🏻地稅歷史數據回顧

以下為溫哥華歷年地稅增幅數據:

  • 2024年:7.5%

  • 2023年:10.7%

  • 2022年:6.35%

  • 2021年:5%

  • 2020年:7%

👉🏻未來挑戰與變革

溫哥華市長Ken Sim正推動一項新提案,計劃在10年內將公園局的管理權逐步移交給市議會,並節省每年約700萬加元。然而,此舉引發部分社區領袖不滿,認為其缺乏民主過程。市長強調,這一變革將提高效率並改善公園管理。

此外,針對天然氣供暖的爭議,市議會將於下週投票決定是否允許在新住宅中繼續使用天然氣供暖,這一決策被視為對市長及其黨派的一次重要考驗。

 

最新消息 2024-11-28

列治文皇家騎警(RCMP)道路安全單位(RSU)在今年10月展開了一系列交通執法行動,結果共開出多達801張交通罰單,並因超速扣押了兩輛車輛。

10月11日,警方在威斯敏斯特公路上攔下一輛以時速159公里行駛的BMW M5,該車不僅嚴重超速,還在行駛途中強行超車。涉事司機被罰款總額高達851加元,其中包括超速超過60公里的483加元罰款,以及因駕駛不謹慎的368加元罰款,另外司機還被扣6分,車輛則被扣押至少七天。

類似情況在10月20日再次上演,警方攔截了一輛以時速143公里行駛於限速90公里區域的車輛。司機同樣收到超速罰單,車輛亦被扣押至少七天。

👉🏻HOV車道執法行動

10月18日,騎警在Grant McConachie Way北向Arthur Laing Bridge一帶展開了一次HOV車道執法行動。在短短兩小時內,共開出26張罰單,涉及34項違規指控,強化了對專用車道違規使用者的管控。

在801張罰單中,207張涉及車輛技術問題,163張因超速,127張因駕駛執照相關違規,另有60張因分心駕駛,以及26張因醉駕或藥駕被開具。

根據RCMP公告,ICBC數據顯示,接近一半涉及行人的交通意外發生於10月至翌年1月之間。警方呼籲市民提高駕駛警覺性,尤其在雨季來臨時,應調整車速並時刻禮讓行人。

列治文皇家騎警隊長Eric Baskette呼籲,面對惡劣天氣,所有駕駛者應保持警惕,謹慎駕駛,為自己及他人創造安全的道路環境。

 

最新消息 2024-11-25
隨著加拿大國慶長週末的到來,溫哥華地區的天氣預報可以說是好壞參半。根據加拿大環境與氣候變遷部的預測,週六至週一期間,白天的溫度將保持在20度左右,適合戶外活動。然而,天氣多變,週六多雲,週日晚上將有降雨,週一則又是多雲天氣。夜間氣溫將降至十幾度,建議大家做好禦寒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BC省法醫服務處近日發布了熱浪安全警示。去年夏季,BC省有11人死於高溫,其中三分之二的死者年齡超過60歲,近四分之三為男性。 2021年6-7月的熱浪事件更是導致619人死亡,創下加拿大歷史最高紀錄。為應對未來的高溫天氣,省政府提供了1000萬加元,為弱勢群體及低收入居民發放了8000個免費的便攜式空調設備。省法醫服務處呼籲民眾在高溫期間多關心他人,採取適當措施降溫避暑,切勿將兒童或寵物獨留在車內。
最新消息 2024-06-28

據《環球郵報》報導,加拿大聯邦政府去年批准註銷了$49億元欠稅,涵蓋150萬宗企業及個人的欠稅案件。其中,大型企業欠稅的註銷大幅增加。這些信息是國家稅務部長Marie-Claude Bibeau最近在回應保守黨參議員David Wells的書面議會請求時提供的,稅務部長並提供了註銷帳目統計數據的細目。

 

出於隱私原因,加拿大稅務局(CRA)未披露這些企業和個人的身份。CRA可以因為多種原因註銷欠稅,例如破產、特殊情況或財務困難。

 

🔹去年欠稅註銷金額9年來最高  

 

這些數據顯示,CRA在截至3月的2023-24財年批准了$49億元的註銷,為過去9個財政年度中最高的註銷金額;且註銷的金額主要集中於少數大額案件上。這些註銷金額涵蓋根據《財政管理法》(Financial Administration Act,FAA)、《破產和破產法》(Bankruptcy and Insolvency Act)、《消費稅法》(Excise Tax Act)及《所得稅法》(Income Tax Act)批准的稅務債務及其他義務的註銷與豁免。絕大多數註銷是依據FAA批准的。

 

新的數據顯示,11間公司獲得了總計$12億元的稅務債務及其他財務責任(例如欠稅導致的罰息等)的註銷,佔去年批准註銷總額的近四分之一。文件顯示獲得註銷金額最高的11個企業或個人,每個財政年的平均註銷金額。

 

2023-24財年,企業平均註銷金額為$1.085億元,總計$12億元;上一年的平均值為$1500萬元、總計$1.65億元。註銷額增加了6倍多。

 

註銷金額最高的11個人的平均值為$1300萬元,總計$1.42億元;上一年的平均值為$1090萬元,總計$1.19億元。註銷額增加16.2%。稅務部長在回覆參議員時指出,根據法律,稅務局在某些情況下無法公布數據,因為可能會導致直接或間接地個人身份信息被識別出來。文件顯示,FAA下註銷金額最高的前5個的平均為$2.044億元,即意味著僅5名納稅者的註銷總額就超過了$10億元。

 

CRA在回覆媒體查詢的電子郵件中表示,無法確認這5名納稅者是否全部為企業,也可能其中包含個人,但出於隱私原因無法確認。稅務評論員認為應該公布註銷者的名單

 

保守黨國會議員兼稅務評論員Adam Chambers表示,政府應該公布那些獲得大額欠稅註銷的企業名單,並質疑為何在稅務局的預算和人手增加的同時,註銷金額也在上升。

 

Chambers表示,加拿大人應該知道哪些納稅者獲得了大額註銷。他表示,總計近$50億元的註銷,其中超過$10億元涉及僅5個案件,令人非常擔憂。

 

他說,「我們討論的是那些獲得數億加元減免的企業。我們應該對這一過程有更多透明度。」

 

「這引發了關於這些企業是誰的問題。他們有關係嗎?他們是否有遊說者代表?」他問道。「為何我們現在的註銷金額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他還質疑,在CRA追討小企業和個人違規領取的疫情福利(例如加拿大應急回應福利金CERB)的同時,為何批准了如此大規模的註銷?小企業和個人違規領取的疫情福利的總額,比這些欠稅註銷金額少。

 

不過,據CTV News在7月5日的一篇報導,加拿大人違規領取的疫情付清總額高達$95.3億元,CRA僅期望收回其中的$54.1億元,因為一些領取這些疫情福利的人已經離開加拿大,且不打算回國;還有一些加拿大人根本沒錢還。

 

加拿大稅務局目前有59155名員工,比2015年的40059人增加了48%。根據CRA最新的部門計劃,該機構稅務部門的預算在2023-24財年預計為$50億元,比兩年前的實際支出增加了約$10億元。

 

加拿大稅務局發言人Kim Thiffault表示,去年部分預算增幅與疫情期間的工作流程變化有關。

 

她說,不可收回的債務(即納稅者的欠稅)金額和不可收回債務與收回金額的比例每年都會波動。

 

她還表示,在疫情期間,稅務局暫停了某些追債活動,這減少了收回的債務金額和被視為不可收回債務的金額。「在2023-2024年,不可收回債務的金額比疫情期間更高;然而,收回的金額也比那些年更高,不可收回債務與收回金額的比例與疫情前的水平持平。此外,這一增幅也與經濟增長有關,」她在電子郵件回覆中寫道。

 

她表示,只有在用盡所有追債手段後,才會決定將帳戶視為不可收回。

 

「CRA採用嚴格的流程來確保所有的追債方法都被審查。由於追債活動是有成本的,在某些情況下,為了妥善管理公共資金,債務應被視為不可收回。將債務視為不可收回是已建立的商業會計程序中的正常部分。未付稅務債務僅佔總應收帳款的一小部分,絕大多數應收帳款將隨時間的推移而被收回,」她寫道。在其部門計劃中,CRA表示,其審計部門的額外預算使CRA能夠增加識別和打擊逃稅及避稅的能力。

 

報告稱,CRA在2022-23年進行了62660次審計,產生了$143億元的財政效益。

 

最新消息 2024-09-03
又是一年冬季,對於住在蒙特婁的張樹峰來說,這段時間總是會特別忙碌。 這已經是他連續第4年在家門口做雪雕,雖然辛苦,卻很值得。
 
今年是龍年,張樹峰早早就計畫要做龍形雪雕。 雖然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當長龍,但今年他還是想要有所突破。
 
「這一年的龍雪雕比去年高了60公分,體量加了近一倍,」 張樹峰在訪談中向51.CA表示。 「而且今年的龍身軀是蜿蜒的,更加生動。」
 
據他描述,這個龍形雪雕長28英尺(近9米),高度達8英尺(逾2.4米),今年他也更注重對細節的 雕飾。
 
「今年夏天我到哈爾濱的時候,特意向當地取經,還訂購了模具,」 張樹峰說。
 
「所以今年堆的雪比較紮實,維持時間更長,也更能凸顯細節。」他表示,在做前期堆雪的時候,一共花了7天時間,用模具一點點堆起來。
 
不過今年對於做雪雕來說,困難不小。 「因為這個冬天蒙特婁1月15日才開始下大雪,我趕緊趁這個時間開始行動。」
 
但由於遇到暖冬天氣,降雪量也受到影響,今年能做雪雕的雪量也不如前兩年。
 
「用於做雪雕的雪還是要比較講究的。不能帶樹葉或草葉,也不能有泥點,因為這樣的雪吸熱快,比較容易化,做成雪雕之後會很容易變成坑洞, 影響美觀,也不能帶冰,否則容易斷層,質感也不一樣,」 張樹峰說。
 
而且今年冬季不僅降雪少,還一陣凍雨一陣雪,張樹峰表示,這導致雪難收集,塑型之後還需要經常修補。
 
經過一個星期收雪做基礎,再經過4天時間雕刻細節。 這座中國龍年的龍形雪雕終於完成。
 
附近鄰居都來觀摩和拍照,張樹峰表示,他們一早就盼望著欣賞今年的雪雕,似乎已經成了每年冬季這個社區內的固定活動。 「還有鄰居開玩笑說,為了每年能在家附近欣賞到雪雕作品,都不願意搬走,」
 
他補充道,所以即使辛苦,我也會盡量每年堅持下去。」為了滿足更多人的觀賞需求 ,張樹峰在夜間還在龍形雪雕旁邊增加了射燈,加強視覺效果,在晚上觀賞又是另一番感覺。
 
今年除了在家門口做雪雕,他還再次受邀給當地市政府舉辦的冬季嘉年華做雪雕展示。 這一年他在現場做了一對「龍鳳呈祥」的雪雕,讓來參觀的居民們讚歎不已。
 
「我希望讓當地人感受一些中國風的藝術造型,」 他說。
 
龍鳳呈祥各高2.4米,寬1.2米。 這也是他第一次嘗試做盤龍,花了很多時間構思。
 
他形容說,這段時間,他幾乎每天有七、八個小時在戶外,回到屋內就渾身酸疼,今年冬天還滑倒過兩次。 這是很消耗體力和精力的事,不過他全靠熱情在支撐著,也享受這個過程。
 
身為專攻在中國書畫藝術方面的創作者,張樹峰是在來到加拿大之後,才開始慢慢接觸雪雕的。
 
說起當年之所以想要做雪雕,他表示,也是因為在疫情的非常情況下,才有了想要創作的心情。 「那時候(2021年)就這麼一雙手一把雪一把雪地貼起來,先是試著做了個半身的兵馬俑,發朋友圈之後,得到來很多鼓勵,於是把它加高改造,塑造出來 一個關公的形象,沒想到引發了轟動。」第二年他除了創作關公,還一口氣在家門口塑造了10件雪雕,其中中國龍、青花瓷旗袍、虎年生肖、雙鯉魚等,引起了轟動和 驚嘆。
 
第三年,他主力打造關公和中國龍雪雕,加高加大,3米高關公、10米長中國龍不僅在當地社區吸引了許多關注,還引來了多家媒體的報道,也第一 次收到市府冬季嘉年華活動的邀約。
 
如今轉眼已是第四年,張樹峰為了在中國龍年到來之際,更加完美地呈現中國龍的特點,特意於前段時間向意大利雕塑大師學習了泥塑知識,學著如何把細節雕塑得更好。
 
這些年一步步的積累,也讓他把雪雕做得更加專業。 今年他融入了國畫的風格,做出身形蜿蜒的長龍騰駕祥雲的形態。
 
「以往我都會做一個中國生肖的雪雕來配合農曆新年。今年許多本地人都特意來打卡,和長龍雪雕合影。他們會主動說,我屬龍,所以我要和這隻龍合影,」 張樹峰說道 。
 
很多人會問,雪雕作品僅能保持有限的時間,為什麼還要每年都做? 張樹峰表示,其實在升溫化雪的時候,雪雕的融化變幻也更有層次,還會時不時呈現出不一樣的狀態。
 
他補充說,」能夠在這裡傳達中國美、藝術美,不僅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還獲得成千上萬人的認可,這已經讓我很欣慰。」
最新消息 2023-12-14

儘管加拿大政府對TikTok的安全擔憂日益加劇,但聯邦政府部門仍被允許在該社交媒體平台上投放廣告。上周三,加拿大政府以“國家安全風險”為由,命令TikTok關閉其在加拿大的兩個辦事處。這是政府官員針對該應用程序發出的最新警告。今年5月,加拿大安全情報局(CSIS)表示TikTok對用戶數據安全構成威脅,2023年2月,加拿大隱私專員辦公室也對TikTok的隱私政策進行了調查。同月,出於隱私和安全考量,渥太華禁止在所有政府設備上使用TikTok。儘管如此,聯邦政府並未禁止其部門繼續使用該平台進行由納稅人資助的廣告活動。

渥太華的這一政策引發了安全和技術專家的困惑,他們認為這向試圖評估使用TikTok時是否面臨風險的加拿大人發出了相互矛盾的信息。多倫多大學媒體經濟學副教授表示:“(渥太華)表明他們將繼續使用該平台,但你應該對使用該平台保持謹慎。這裡傳遞的信息完全是相反的方向。” 總部位於弗雷德里克頓的網絡安全公司Beauceron Security的首席執行官David Shipely也表示贊同。他說:“我認為這太荒謬了——選擇一條路。如果政府對TikTok有顧慮,就應該避免與該平台做生意。”他還補充說:“如果他們不信任這些人,就不應該信任這些人。”

自5月以來,經過反復詢問,政府於上周五晚間公開了其TikTok廣告政策。枢密院辦公室發言人Pierre-Alain Bujold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各部門會根據競選目標、預算和目標受眾等因素,做出有關廣告投放的決策。” 他指出,渥太華目前並未在TikTok上投放廣告,也沒有“立即”投放廣告的計劃,但他確認,未來在該平台上投放廣告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在2024年前三個月,也就是渥太華首次對TikTok表達擔憂近一年後,加拿大公共安全部在該平台上投放了廣告,宣傳應急準備。加拿大電子間諜機構通信安全局也在同一時期利用該應用程序教育加拿大人如何識別網上虛假信息。從一月到三月,加拿大衛生部還利用TikTok開展了四項關於公共衛生措施、心理健康和戒煙等主題的活動。TikTok發言人Anne Génier在5月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公共衛生意識運動的一個重要部分是確保我們接觸到正確的受眾。TikTok仍然是年輕受眾經常光顧的渠道。”

2023年,渥太華花費110萬元納稅人的錢為該應用做廣告。這接近政府當年在Twitter(現稱為X)上投放廣告的120萬元,但遠低於其為Facebook和Instagram投放廣告的690萬元。自從政府禁止在工作設備上使用TikTok以來,它一直委託獨立廣告公司在該應用上發佈廣告。

上周,創新部長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表示,渥太華關閉這些辦事處的決定是基於國家安全審查期間發現的情報,以及加拿大安全和情報界的建議。他表示,無法透露更多細節。卡拉維則表示,他理解渥太華無法泄露所有發現,也不能隱瞞消息來源,但他辯稱,政府仍然需要提供更多信息,幫助加拿大人理解此事。

“在我看來,如果該平台產生了負面影響,那麼一定有什麼不對勁的事情正在發生,”卡拉維說。“那些想要確定自己是否要使用社交媒體平台的人,如果知道情報界的分析結果,將會大有裨益。”

 

最新消息 2024-11-18

超過1萬名空服員歷經三天罷工,自上週四起至少取消1,219班國內航班及1,339班國際航班。

加航 (Air Canada) 與Canadian Union of Public Employees (CUPE)已達成暫定協議,化解勞資爭議。此突破發生於週一晚間,在聯邦政府首席調解員監督下,歷經九小時調解談判後促成。

多項因素促成協議達成。聯邦就業部長Patty Hajdu依據加拿大勞動法 (Canada Labour Code) 行使權力,將爭議提交具約束力仲裁,以保護加拿大 (Canada) 經濟免受進一步干擾。隨後,加拿大工業關係委員會 (Canada Industrial Relations Board) 發布返工命令,CUPE起初拒絕遵從,但最終重啟談判。具約束力仲裁的壓力及調解員的積極介入令雙方更趨妥協。

根據CBC News,該暫定協議保證空服員每架次航班至少享有60分鐘的地面作業津貼,按時薪50%計算,且每年調漲5%。加航亦提議,服務年資五年或以下的空服員立即加薪12%,資歷更長者則加薪8%;接著在未來三年內分別再調升3%、2.5%及2.75%。CUPE表示,協議已確保地面作業津貼,會員將僅針對加薪幅度進行投票。

在CBC News Network專訪中,加航 執行副總裁Mark Nasr確認協議納入地面作業津貼,稱此方案為「業界領先」,並對空服員終於獲得重要地面工作的合理補償表示肯定。勞工律師Sundeep Gokhale則同意此觀點,並在接受CBC News Network訪問時指出,新增地面作業津貼是「重大舉措」,將為整個業界樹立重要先例。

地面作業津貼指空服員在飛機起飛前所進行工作均獲得薪酬。歷來,航空公司不會為裝載或卸載乘客,以及航班取消或延誤時的待命時間支付報酬。然而,近年來多家航空公司已開始向空服員支付上述作業時間。

該航空公司於週二下午開始逐步恢復營運,主線機隊約於東部時間 (ET) 下午4時恢復起飛。首批航班從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 (Toronto Pearson International Airport) 出發,後續航班將陸續跟進。

若該協議獲批准,空服員將立即復工,但加航 警告,由於機組人員與飛機需重新部署,航班時刻表全面恢復可能需時長達10天

加航 首席執行官Michael Rousseau對本次營運中斷表達遺憾,並承諾協助受影響旅客進行改簽、退款或提供旅遊抵用金。渥太華 (Ottawa) 政府與CUPE皆期望,此份暫定協議及具約束力仲裁能確保達成長期和解,並重建大眾對加拿大 (Canada) 最大航空公司的信心。



即時 12%(五年內資歷)和 8%(五年以上資歷)的加薪幅度,你覺得夠不夠?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news/business/air-canada-contract-dispute-flight-attendants-1.7612403 

 

最新消息 2025-07-14

加拿大 (Canada) 聯邦政府已與位於多倫多 (Toronto) 的人工智能公司 Cohere Inc. 簽署一份非財務性備忘錄 (MoU),旨在找出人工智能可如何提升公共服務運作,並強化加拿大 在國內使用及出口商業化 AI 能力。


此備忘錄彰顯政府對建構本土 AI 解決方案及數碼主權,以提升公共服務效率,使其更迅速、更智慧、更具安全性。官員指出,雙方合作將聚焦於聯合研究、試點計畫及技術專長分享,但政府並未公佈具體專案內容或執行時程。


此舉回應總理 Mark Carney 政見中關於提升公共服務效率的承諾。為此,政府已要求多個部門尋求最高 15% 的計畫支出削減,視 AI 為在有限資源下提高產能的可行方案。

在一篇部落格貼文中,Cohere 將此備忘錄視為「以我們安全、具主權的 AI 技術改造公共部門」的機會,但尚未說明將採用哪些具體應用或模型。一名發言人確認,該協議並未包含政府的直接資金投入,而是著重透過專長分享來促進創新。


此合作夥伴關係標誌著加拿大在負責任地運用 AI、強化本國科技產業及現代化公共服務方面邁出的重要一步。

 

🔗 資料來源:  https://ca.news.yahoo.com/ottawa-taps-cohere-ai-public-175801924.html 

 

最新消息 2025-07-14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 (StatsCan) 最新數據,加拿大 (Canada) 7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年率上漲 1.7%,較 6 月1.9% 進一步回落,為 2021 年 12 月以來的最低增速。

能源成本大幅回落,其中汽油價格較 2024 年 7 月暴跌 16.1%,並因聯邦碳排放徵費取消,當月環比下跌 0.7%

剔除汽油後,核心 CPI 年率仍維持在 2.5%,與 5 月及 6 月持平,凸顯去除能源因素後的價格壓力依舊頑固。

核心通脹指標為 Bank of Canada 嚴密追蹤焦點,目前徘徊在其偏好區間上緣。資金市場押注該行於 9 月 17 日會議降息機率已自數據公布前的 32% 升至 40%;Bank of Canada 迄今已在過去三次政策會議中,將隔夜利率維持在 2.75%

加元數據公布後走弱,下跌 0.23%;兩年期政府公債收益率下滑 3.5 個基點,至 2.704%

StatsCan 指出,食品成本佔整體 CPI 權重近 17%,是主要推升因素。7 月食物(超市購買)價格年增 3.4%,較 6 月的 2.8% 加速,其中糖果漲幅達 11.8%,咖啡飆升 28.6%,新鮮水果價格上漲 3.9%,尤以新鮮葡萄近 30% 的價格跳漲最為顯著。

住屋通脹自 6 月的 2.9% 回升至 7 月的 3.0%,為自 2024 年 2 月以來首度加速。

儘管整體通脹回落為駕車族帶來喘息,分析師警告,食品與住屋成本持續攀升顯示 Bank of Canada 將繼續緊盯核心通脹走勢,方會考慮調整貨幣政策立場。



🔗資料來源:  ​​https://ca.finance.yahoo.com/news/canada-fx-debt-canadian-dollar-130304003.html ;https://www150.statcan.gc.ca/n1/daily-quotidien/250819/dq250819a-eng.htm 

 

最新消息 2025-07-14

擁有多項專業技能的工匠David MacDonald日前走進溫莎(Windsor)County Road 42的M&R Country Store,原本只是臨時起意想買包雪茄,沒想到以50加元購入Instant Mega刮刮樂後,一掃即中500萬加元頭獎。

 

David MacDonald自19歲起便熱衷各類樂透遊戲,當他得知自己中獎的瞬間,激動得全身發抖,還得重複掃描彩票確認結果無誤。他回憶道:「當時我完全不敢相信,真是激動到手都在打顫。」

中獎消息一出,店員立刻端來白開水並讓他坐下平復心情。回到家後,他將這不敢置信的好消息告訴妻子,對方第一句話便是:「那我可以退休了?」在這筆巨額獎金的助力下,他打算讓妻子如願提前告別職場。

「我要跟妻子分享這筆贏得的財富,讓她能夠提早退休。」David說道。他還計畫協助母親,並為子女打下一筆穩固的經濟基礎。他深情地表示:「這份幸運對我意義重大,因為它讓我能照顧最親愛的人。」

在OLG獎金兌領中心(OLG Prize Centre)領取支票時,David仍難掩驚訝:「當初只是為了雪茄進店,沒想到變成百萬富翁,連看到支票上自己的名字都覺得不可思議。」他透露未來將逐步減少工時,多陪伴家人,並實現英格蘭(England)、蘇格蘭(Scotland)及愛爾蘭(Ireland)三國的環島夢想之旅。

專家提醒,所有形式的博彩皆存在風險,結果全憑運氣。建議民眾理性投注,如有任何博彩困擾,應盡速尋求協助。

假如你也是刮刮樂常客,最難忘的一次中獎經驗是什麼?那份幸運改變了你的人生嗎?

🔗資料來源: https://dailyhive.com/canada/lottery-winner-david-macdonald 

 

最新消息 2025-07-14

Health Canada已對七款嬰兒躺椅及嬰兒窩發出召回通知,指出產品存在窒息、勒頸、夾傷及跌落等嚴重安全風險。該通告源於多宗事故以及北美(North America)地區對此類產品安全問題日益關注。

此次召回的嬰兒躺椅及嬰兒窩通常以多功能睡眠介面、更換墊或俯臥墊形式銷售,其柔軟填充側壁在無人監護或置於柔軟、不平坦底面時,均可能對嬰兒造成危險。雖然加拿大(Canada)至今未有相關受傷報告,但美國(United States)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U.S.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2021年至2023年間共記錄45宗事故,其中29宗導致嬰兒死亡。

Health Canada已確認以下嬰兒窩及躺椅不符合加拿大安全標準,現正要求全面下架並召回:
(召回公告日期:2025年3月至8月)

  • BChic and Chicure mode

  • FFQRLP Brand Lounger for 0–24 months

  • HAPDEN Travel Portable Crib

  • Housbay baby nest

  • La Millou Baby Best Nest

  • Style Life Eleven Baby Loungers

  • Zoomie Kids and Vevor infant and newborn loungers, nests, sleepers

以上產品曾於 Amazon、Walmart、Wayfair、AliExpress 及 Vevor 等主要網路零售平台銷售。


Health Canada強調,嬰兒躺椅絕不可作為睡眠介面,亦不應放置於嬰兒床、搖籃或床鋪、梳化之上。最安全的嬰兒睡眠環境仍為符合加拿大標準的硬平面嬰兒床或搖籃。

Health Canada目前正對所有在加拿大市面流通的嬰兒窩與躺椅產品進行全面評估,呼籲消費者立即停止使用已召回產品,並將任何事故或異常情況向 Health Canada 報告。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news/canada/health-canada-baby-loungers-recall-1.7614157https://recalls-rappels.canada.ca/en/alert-recall/health-canada-warns-canadians-safety-risks-linked-baby-nests-and-loungers 

 

最新消息 2025-07-14

一段拍攝於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Port Alberni的拘捕影片近日在社交媒體瘋傳,引起廣泛爭議。影片中可見一名男子被皇家騎警(RCMP)壓制在地,期間其中一名警員多次擊打其後腦,引來在場市民高聲斥責。


該影片由目擊者Stacy Marie於Facebook上載,長約四分鐘,並迅速在X及Reddit等平台擴散。片中可聽到多名旁觀者要求警員停止使用武力,並警告現場正在錄影。

Port Alberni RCMP其後發表聲明,指事件發生於8月17日,警員當時接報前往8th Avenue一間商舖,處理一名不受歡迎人士。該男子涉嫌違反釋放令,逃離現場後在6th與7th Avenue之間的巷道被截獲。警方表示,該男子在被捕過程中拒絕配合,並持有利器,更涉嫌襲擊警員,故需使用武力以防止進一步傷害。

Port Alberni RCMP指揮官Kim Bruce督察表示,影片未能呈現事件全貌及警員當時的觀察情況。他強調:「警方在拘捕過程中使用武力可能令旁觀者感到不安,但應從整體角度審視事件,而非單看結果。根據《刑事法典》,警方在必要時有權使用武力,此舉絕非輕率決定。」

涉事男子年約33歲,現正被扣留候審。警方呼籲知情人士提供更多資料,以協助調查事件。

 

影片是否足以代表整個事件真相?我們應如何判斷?


🔗 資料來源:  https://dailyhive.com/vancouver/bc-rcmp-port-alberni-arrest-video 

 

最新消息 2025-07-14

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本拿比(Burnaby)三間學校K–12課室擴建工程現已正式展開,將新增逾1,000個學生學位,以支援本市迅速增長的人口。是次項目旨在現代化學習環境、擴展幼兒照顧服務,同時紓緩整個學區的入學壓力。

 

工程項目包括:

  • 在本拿比北區(North Burnaby)興建全新 Conseil Scolaire Francophone(CSF)小學,提供360個學位15間課室,並增設112個法語幼兒照顧名額,標誌著區內法語教育的重要里程碑;

  • 位於本拿比高地(Burnaby Heights)的 Kitchener Elementary 將擴建20間課室,新增500個學位

  • Brentwood Park Elementary 將進行抗震升級工程,並增設7間課室及165個學位

         

基建廳廳長 Bowinn Ma 表示:「隨著愈來愈多家庭落戶本拿比(Burnaby),我們的學生需要優質的學習及成長空間。這三項新校園工程不但回應社區當前的需要,更展現我們對學生及社區長遠發展的承諾。」

本拿比教育局(Burnaby Board of Education)強調,是次擴建計劃與其《長遠設施規劃》(Long-Range Facilities Plan)一致,該規劃旨在應對學區的入學壓力及基礎設施需求。教育局主席 Kristin Schnider 指出:「透過與省政府緊密合作,我們正為學生打造更佳的學習環境,並為整個社區未來數年帶來持續裨益。」

過去六年,卑詩省政府已在本拿比(Burnaby)教育基建方面投入超過3.75億加元,新增逾1,400個學生學位及超過4,300個具抗震安全標準的學習空間。Nelson Elementary 及 Alpha Secondary 的擴建工程亦預計於本學年稍後時間展開


💬政府建校速度夠唔夠快,真係追得上未來幾年嘅入學需求嗎?

 

🔗資料來源:  https://news.gov.bc.ca/releases/2025INF0034-000762; https://burnabyschools.ca/construction-of-school-additions-underway/ 

 

最新消息 2025-07-14

加拿大郵政(Canada Post)與加拿大郵政工人工會(Canadian Union of Postal Workers, CUPW)將於本月稍後重新展開合約談判。原定於本週三舉行的會議因聯邦調解員未能出席而延後,並已重新安排於8月20日舉行。加拿大郵政發言人透過電郵向《Global News》證實,原本已計劃與CUPW會面,但因調解員需支援加拿大航空(Air Canada)勞資糾紛,談判被迫延期。

CUPW上週表示,調解員因「目前正參與加拿大航空談判」而無法出席。該勞資糾紛最近已達成初步協議。CUPW指出,兩場勞工爭議具有相似性,並強調跨行業工人團結的重要性。

CUPW全國主席Jan Simpson於週二表示:「加拿大航空(Air Canada)員工與郵政工人都明白,當一群工人被壓低,大家都會受影響;但當我們團結一致,就能共同提升整體待遇。

是次重啟談判源於CUPW早前否決加拿大郵政最新提出的合約方案。該方案包括四年內約13%的加薪幅度,以及引入更多兼職職位的重組計劃。工會一直反對擴大兼職崗位,認為此舉將削弱工作穩定性及員工福利。

 

加拿大郵政的財政壓力亦備受關注。今年稍早,工業調查委員會(Industrial Inquiry Commission)委員William Kaplan在報告中指出,加拿大郵政「實際上已陷入財政困境」,並呼籲進行全面改革以確保其長遠營運能力。

加拿大郵政與CUPW的合約談判已持續超過18個月,至今仍未達成新協議。隨着8月20日的會議臨近,雙方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需在公眾關注及勞工不穩的氛圍下尋求共識。

 

郵政服務面臨財政危機,改革是否勢必行?但代價由誰承擔?

 

🔗資料來源: https://globalnews.ca/news/11341172/canada-post-union-talks-resume-air-canada/ 

 

 

最新消息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