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加拿大的Tim Hortons再度陷入風波。一名網友在大多倫多的Tim Hortons購買了一個三明治,竟然發現食物發霉,並且霉菌覆蓋在面包的多個部位。這名網友隨即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影片,並引發廣泛關注和憤怒。
該網友在視頻中展示了這個“三明治”,只見面包上布滿了大片的綠色霉菌。他表示,這是在賓頓市Mississauga Rd和Steeles Ave W的一家加油站內的Tim Hortons購買的,並慶幸自己發現得早,沒有直接食用。
這段影片被@6ixBuzzTV轉發後,引起了網友的激烈討論和不滿。一些網友分享了自己類似的經歷,並對Tim Hortons的食物質量提出質疑。有的網友則以帶有諷刺意味的評論,將這起事件與印度街頭小吃的衛生狀況相提並論。
近期,Tim Hortons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從食品衛生問題到店面環境的不潔,這些都使得品牌形象受損。無論如何,這起事件提醒了大家,在購買快餐食物時務必仔細檢查,確保食物安全可食用。
full video:https://x.com/6ixbuzztv/status/1830373907695632456
2025年伊始,溫哥華市中心推出了一項重磅城市改造計劃——《協平濱江(Concord Landing)綜合區域改造規劃》。根據這份規劃,福溪水岸的上游地區將被打造成:
1. 與溫哥華五大地標聯動、啟發創新思維的頂級中央活動區;
2. 以世界頂級濱海度假地為靈感,將潮流生活方式融入多元化的社交體驗;
3. 優化喬治亞街(Georgia Street)的布局,將其變為連接福溪水岸(False Creek)與斯坦利公園(Stanley Park)的唯一步行慶典街道。
👉🏻回顧福溪水岸的歷史
1987年,協平世博(Concord Pacific)以3.2億加元投得173英畝的溫哥華世博會舊址,並在這片土地上開始逐步發展。經過38年的建設,福溪水岸已成為許多居民心目中的溫哥華地標記憶。
然而,隨著城市的發展,這片地區正迎來全新機遇和挑戰。
👉🏻未來福溪水岸的全新規劃
此次改造由協平世博與溫哥華市政府攜手打造,覆蓋福溪水岸上游3公里的區域。未來將建造12棟高層住宅樓,提供超過5000套新住宅,並設置50多家商鋪,包括歷史文化打卡點、主題文創展銷、咖啡輕食餐廳及社區活動空間,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規劃還結合溫哥華的濱水景觀,打造類似意大利波托菲諾(Portofino)和上海新天地(Xintiandi)的多元化社交和商業中心。
👉🏻《協平濱江》規劃亮點
社區零售中心:
整合福溪水岸的地理優勢,結合城市慢行交通系統,優化人流線路,與卑詩體育館(BC Place)等地標聯動,創建具有地標性的零售和消費區域。
綜合濱水走廊:
建造3公里長的濱水步道,連接日常生活與公共空間,並引入節日慶典區和城市文化打卡點。規劃還包括水上漂浮展覽館,用於龍舟節等大型活動。
社區綠地與公共空間:
新增多功能活動場地、兒童遊樂區、自行車道及步行道,為居民和遊客提供四季皆宜的休閒空間。
可持續交通設施:
推廣自行車友好設計,新增電動車停車場及公交優先設施,減少交通對環境的影響
城市藝術計劃:
投資數百萬加元,用於社區藝術裝置,增強公共空間的藝術氛圍。
增加住房供應:
建設超過5000套多元化住宅,滿足不同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並融入商業零售區,促進社區活力。
可持續設計與能源利用:
協平濱江將採用綠色建築設計,並由協平旗下的Concord Green Energy提供清潔能源,滿足項目多倍的能源需求。
《協平濱江(Concord Landing)》項目致力於創造一個與溫哥華城市文化相融合的世界級濱水區域。隨著該規劃逐步落地,福溪水岸的未來將成為集文化、休閒與創新於一體的繁榮社區,為溫哥華增添新的活力與魅力。
近日,卑詩省上訴法院就一起財產糾紛案作出裁決,判定一對父母為兒子和前兒媳購買北溫房產提供的50萬加元是無償贈與,無需歸還。這一判決引發了廣泛關注,也讓許多「父母幹」的人心生警惕。
👉父母資助兒子買房,離婚後欲討回款項
這起訴訟的原告是Avtar Singh Johal,被告則是他的兒子Harvinder Singh Johal和前兒媳Susan Frances Little。
作為家境富裕的長輩,Avtar一直積極投資房地產,並帶著兒子參與開發項目。2000年代中期至2016年間,父子二人透過一家名為Ethical Real Estate Ventures的公司進行房產投資,Avtar甚至在2007年多次向兒子提供貸款,共計42.5萬加元,並在幾個月內全數歸還。
然而,命運的轉折點來得猝不及防。
👉兒子結婚買房 父母慷慨解囊
2007年12月,Harvinder的姐姐不幸去世,他繼承了一筆15萬加元的保險金以及一套穆迪港(Port Moody)的公寓。
一年後,Harvinder與Susan相識並開始同居,當時兩人住在Susan母親資助購買的溫東公寓。2009年,Harvinder賣掉了穆迪港的公寓,淨賺33萬加元,加上姐姐的遺產和Susan的教師薪資,兩人生活富足。
婚後,夫妻二人決定換一間北溫的獨立屋,但即便擁有75萬加元的現金與42萬元的貸款額度,仍不足以買下理想房產。Harvinder隨即向父母求助,表示**「出價總是不夠高,月供壓力太大」**,希望父母能借款資助。
最終,父親Avtar慷慨拿出50萬加元,透過其名下公司以銀行匯票支付給兒子。2010年6月,夫妻倆終於以130萬加元買下北溫Grand Boulevard的獨立屋,並育有兩名孩子。
👉婚姻破裂,父母討款 房產歸屬成爭議
2018年,這對夫妻婚姻破裂並申請離婚,Susan因健康狀況無法全職工作,希望賣房換一套較小的房子以撫養孩子。然而,Avtar卻堅持這50萬是公司房地產投資,自己是房產的受益人之一,應該能分得部分賣房款。
然而,Susan則堅決認為,這筆資金是無償贈與,不必歸還,並表示房子登記在夫妻名下,公公婆婆無權分錢。
最尷尬的是,Harvinder竟然與父母和前妻說法不一致,主張這筆資金其實是貸款。
👉法庭裁決:這筆錢是贈與,無需歸還
最終,卑詩省高等法院認定,這50萬加元是贈與,並非貸款或投資,無需歸還。
法庭判決的理由如下:
-
當時的情境支持無償贈與的可能性——Harvinder是父母唯一在世的孩子,且剛經歷喪姐之痛,父母自然願意幫助他。
-
父母過去有多次類似財務資助,而這些資助都曾幫助Harvinder獲利。
-
當事人的證詞可靠性——Susan的說法前後一致,而Avtar則在法庭上改變了自己的說詞,最初稱這是投資,後來又改口說投資和貸款是一回事,可信度受質疑。
-
銀行文件顯示 這50萬是贈與——Harvinder與Susan曾向銀行申請貸款,並在兩家銀行(Dominion & 豐業銀行)簽署了「贈與確認書」,表明這筆款項無需償還,且由直系親屬提供,沒有第三方利益關係。
最終,法庭判定Avtar的50萬加元是無償贈與,父母無權要求歸還款項或分得房產收益。Avtar不服,提起上訴,但上訴法院維持原判。
👉父母資助子女買房 這些細節不能忽視
事實上,在另一宗類似案件中,父母雖然沒有簽署任何貸款協議,但因為他們保留了一本詳細記錄貸款金額與還款日期的小帳本,最終法官裁定該筆款項是貸款而非贈與。
這起案件讓許多加拿大父母開始反思——幫助子女買房應該如何規劃,才能避免日後爭議?
律師建議:
✅ 明確書面協議——無論是貸款、投資還是贈與,一定要有白紙黑字的協議,避免日後爭議。
✅ 標明款項用途——在匯款備註或銀行記錄中明確標示,例如「房屋購買貸款」或「家庭資助」,以防未來分歧。
✅ 要求對方簽署還款計劃——若為貸款,可約定還款期限與方式,甚至要求支付利息,以確保這筆資金的法律效力。
✅ 涉及多人時,務必公平對待——若家庭中有多名子女,應事先規劃好資金分配,以免影響家庭關係。
前不久,加拿大肯德基宣布為了遵守穆斯林的飲食限制,他們悄悄將菜單上的雞肉改為“清真雞肉”,並取消了菜單中的豬肉。
這家美國公司在五月份向其安大略省的特許經營店通知這一舉措,稱之為“我們致力於提供多樣和包容性菜單選擇”。概述了安大略省的餐廳(雷灣和渥太華除外)必須確保所有雞肉產品均為清真認證,並停止提供豬肉產品。
此外,肯德基表示已經對餐廳員工進行了“清真運營程序”的培訓。根據文件,這些變更將在年底前在加拿大全境推行。肯德基的決定是因為安大略省近年來接收了大量移民,僅五年就達到65萬人次。安大略省擁有加拿大一半以上的穆斯林人口,約佔該省總人口的4.9%,僅大多倫多地區就有50萬穆斯林居住。根據一份在互聯網上流傳的公司文件,肯德基強調,它將確保“所有雞肉產品均獲得清真認證,包括但不限於:雞骨肉、雞柳、三明治、雞翅等。”
加拿大的首席執行官薩比爾·薩米出生在巴基斯坦,是生活在這座城市的穆斯林移民之一。肯德基加拿大的這一決定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許多憤怒的評論,許多人使用“抵制肯德基”(#boycottKFC)標籤在IG上分享自己的看法。
一位用戶說:“加拿大只有5%的人口是穆斯林。但幾乎加拿大所有的肯德基餐廳很快都將提供清真食品。”
然而,一些宗教團體,如錫克教和印度教,則不食用清真肉。
Sikhcoalition.org指出:“錫克教徒不得食用通過儀式過程準備的任何食物(例如,錫克教徒不應該吃猶太教潔食或清真食物)。”
如今,大批印度人聯合請願,要求肯德基停止在加拿大部分門店供應清真雞肉,因為此舉“無視”其他宗教團體的飲食限制。
該請願書於7月在Change.org上發布,由魯普·桑杜(Roop Sandhu)發起。
桑杜在請願書描述中寫道:“作為一名加拿大人,我對肯德基決定僅提供清真肉的做法感到被邊緣化。許多加拿大人,包括錫克教和印度教等印度宗教團體,禁止食用清真肉。”這一看似微小的決定無意中忽視了大群體的飲食偏好和宗教情感,使我們感到被排斥。”
該請願書已經收到655個簽名,網友表示:“我想要我常吃的肉。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要把一個宗教團體置於另一個宗教團體之上?尤其是在食物方面。”
一位用戶說:“這就是杜魯多的加拿大。少數派的聲音決定了政策。”
另一位表示:“我不再吃肯德基了。這與宗教無關。清真宰殺是殘忍的,我永遠不會支持虐待動物。”
然而,也有其他人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他們對肯德基宣布的變化並不感到困擾。
隨著職場不斷變化,加拿大雇主正重新思考吸引新人才的方式。根據加拿大知名人力資源公司 Randstad 最新發布的2025年最受歡迎職業榜單,以下15種工作將成為未來最需求量大的崗位。
即使自動化正在重塑某些行業,技術性職業、管理類崗位以及涉及人際互動的工作仍然至關重要,這些領域的職位需求持續上升,突顯了人際聯繫在職場中的不可替代性。
📌 2025年加拿大需求量最大的15大職業
1️⃣ 行政助理(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2️⃣ 會計(Accountant)
3️⃣ 銷售助理(Sales Associate)
4️⃣ 客戶服務代表(Customer Service Representative)
5️⃣ 接待員(Receptionist)
6️⃣ 辦公室管理員(Office Administrator)
7️⃣ 普通工人(General Labourer)
8️⃣ 司機(Driver)
9️⃣ 藥房助理(Pharmacy Assistant)
🔟 叉車操作員(Forklift Operator)
1️⃣1️⃣ 倉庫工人(Warehouse Worker)
1️⃣2️⃣ 金融分析師(Financial Analyst)
1️⃣3️⃣ 人力資源通才(HR Generalist)
1️⃣4️⃣ 電工(Electrician)
1️⃣5️⃣ 評估員(Estimator)
👉 完整榜單詳情請到訪 Randstad Canada 官方網站:
🔗 www.randstad.ca/job-seeker/best-jobs/top-15-best-jobs-2025
🚀 AI時代來臨,這10大職位需求飆升!
在人工智慧(AI)成為職場核心話題的同時,許多傳統職位將受到挑戰,而AI驅動的經濟也創造了增長最快的10大就業機會:
1️⃣ 大數據專家(Big Data Specialist)
2️⃣ 金融科技工程師(Fintech Engineer)
3️⃣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專家(AI & Machine Learning Specialist)
4️⃣ 軟體與應用程式開發人員(Software & App Developers)
5️⃣ 網路安全管理(Cybersecurity Manager)
6️⃣ 數據倉儲與分析(Data Warehousing Specialist)
7️⃣ 自動駕駛與電動車工程(Autonomous & EV Engineer)
8️⃣ UI/UX 設計師(UI/UX Designer)
9️⃣ 物流與配送服務(Delivery Service)
🔟 物聯網專家(IoT Specialist)
📌 💡 WEF 世界經濟論壇:AI將成為勞動市場最強大的變革驅動力!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的最新報告,技術進步預計將成為未來勞動市場變化的最大推動力,數位化轉型與AI發展將創造比任何其他趨勢更多的工作機會。
🔹 2025-2030年,AI將帶來巨大影響!
📊 預計到2030年,全球將新增1.7億個工作崗位,相當於當前總就業人數的14%。
📉 同時,9,200萬個舊職位將被取代,但整體就業市場仍將淨增7,800萬個崗位。
📌 其中,AI與資訊處理技術將創造 1,100萬 個新工作機會,同時取代 900萬 個傳統職位,影響力超越所有其他技術趨勢。
📌 另一方面,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預計將成為職位流失的最大來源, 到2030年將導致淨減少500萬個職位。
📢 AI崛起,如何應對未來職場挑戰?
📌 ❗️職場變革趨勢:
🔺 AI、自動化與機器學習將顛覆許多傳統工作模式。
🔺 人機協作將成為新常態,未來的職場將不僅依賴於人類勞動,而是由人類與AI共同完成工作。
🔺 數位技能與科技知識將成為職場必備能力,數據分析、AI應用、程式設計、網路安全等技術將成為關鍵競爭力。
📌 🎯 如何提升競爭力?
✅ 學習新技術,掌握AI與數據分析能力
✅ 提升數位化技能,了解自動化工具的應用
✅ 專注於無法被AI取代的領域,例如創造力、領導力、決策能力與人際溝通
✅ 關注新興職業與科技發展趨勢,保持市場敏感度
📌 你認為哪些行業最值得關注?歡迎留言討論!
AI時代正在來臨,加拿大的職場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你是準備進入職場的新生代,還是正在尋找職業轉型機會的專業人士,提前布局、提升技能,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
📢 你目前的職業是否會受到AI影響?你會考慮轉行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 🎤✨
加拿大的失業率在5月攀升至7%,是過去九年來(疫情期間除外) 最高水平。但真正令人擔憂的是——找到工作比以往更加困難。如果你正面臨求職困境,你並不孤單。💼
情況到底有多嚴重📉?
-
失業人數激增:全國有160萬名加拿大人處於失業狀態,較去年增加 13.8%。
-
求職時間拉長:失業者平均花費21.8 週 (約 5 個月) 尋找工作,比去年增加3週。
-
💼找到工作的人更少:相比往年,4月失業的求職者中,較少人成功在5月找到工作,表明勞動市場面臨更嚴峻挑戰。
-
年輕人求職困境加劇:準備秋季返校的學生面臨 20.1%的失業率,比去年增加3.2%。
-
行業變動劇烈:零售業與娛樂業就業機會上升,但製造業與公共行政部門出現大規模裁員。
-
💵薪資有所成長:平均時薪上漲 3.4%,增長 $1.20至$36.14,與4月的增長幅度一致。
-
全職 vs 兼職:儘管全職職缺增加 58,000 個,但兼職崗位卻減少了49,000個,使得求職者面臨更多挑戰。
-
💰行業贏家與輸家:
-
批發與零售業新增42,800個職位。
-
資訊、文化與娛樂產業增加19,300個職位。
-
公共行政部門削減32,200個工作機會。
-
製造業在4月裁員31,000人後,5月再減12,200個職位。
未來走向?
專家警告,求職者的挑戰將持續加劇。BMO首席經濟學家 Douglas Porter表示 :「勞動市場的疲軟仍在擴大,這意味著加拿大央行可能還沒有完成降息的計畫。」
📅 加拿大央行可能在7月30日的決策會議上考慮再次降息,以刺激企業招聘。
💬 這一決策可能對你的求職前景產生影響——請密切關注7月30日的決策!
🔗資料來源:https://www.cbc.ca/news/business/labour-force-survey-may-1.7554109
溫哥華的氣溫正在急速攀升,而且比往年來得更早、更猛烈!加拿大環境部已發布特別天氣警報,提醒民眾即將迎來異常高溫,氣溫將遠超季節平均水平。
🌡️ 氣溫有多高?
一股強烈高壓脊正影響大溫地區,預計白天氣溫將飆升至 28°C 至 32°C,而夜間最低氣溫僅降至 10°C 至 15°C,這意味著夜晚也無法真正降溫,讓人難以散熱。
氣象學家 Michael Kuss 指出,如果這波熱浪發生在盛夏,影響可能不會那麼嚴重。但由於今年高溫來得異常提早,民眾尚未適應,這使得中暑風險大幅增加。
🔥 野火風險升高
隨著炎熱乾燥的天氣持續,卑詩省的野火風險也在上升。預計本週末南岸地區的火災危險等級將達到中至高風險,引發外界對野火季節提前爆發的擔憂。
🚨 如何應對高溫?
加拿大環境部建議民眾採取以下措施: ✅ 保持室內涼爽,拉上窗簾,減少陽光直射。 ✅ 補充水分,避免長時間曝曬在陽光下。 ✅ 留意中暑症狀,如大量出汗、頭暈、虛弱甚至昏厥。
🌅 何時降溫?
可惜的是,這波熱浪短時間內不會消退。高溫將持續至下週初,意味著溫哥華居民必須做好迎接連續數日酷暑的準備。
📢 你如何應對這波熱浪?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降溫秘訣!
🔗資料來源: https://vancouver.citynews.ca/2025/06/06/vancouver-weather-early-season-heat/
隨著美國加強打擊非法移民,加拿大正面臨庇護申請急劇上升的挑戰。由於美國邊境執法日益嚴格,更多移民將加拿大視為最後的安全希望。
📈 加拿大面臨的影響
大量難民湧入正對加拿大的移民系統造成壓力,帶來以下影響: ✅ 庇護申請等待時間延長,案件積壓加劇。 ✅ 住房、醫療和社會服務需求激增,政府資源面臨更大挑戰。 ✅ 邊境安全壓力上升,更多移民試圖非法入境。
🛂 難民入境加拿大機會渺茫
但試圖逃離美國移民政策的難民,可能面臨極低的成功率。
根據《加拿大—美國安全第三國協議》(Canada-U.S. Safe Third Country Agreement),難民必須在第一個安全抵達的國家申請庇護。這意味著來自美國的移民無法直接在加拿大申請庇護,除非他們在加拿大有直系親屬。
多倫多移民律師 Evan Green 解釋道: "他們可以試圖進入加拿大,但很可能會被遣返回美國,而在此過程中,他們很可能會被拘留在邊境。"
然而,許多難民並不了解這些規定,或者因絕望而不惜一切行動,曼尼托巴大學難民安置專家 Lori Wilkinson 表示: "有些人已經絕望到不再在乎法律規定。" "以尼加拉瓜為例,很多人不了解該國長達數年的乾旱問題,導致他們要麼選擇挨餓致死,要麼收拾家當,穿越達連隘口(Darien Gap),冒險尋找生機。"
💔 難民的困境
許多申請庇護的移民正在逃離戰亂、暴力與人權迫害。部分人失去家園、家人和生計,別無選擇,只能尋找安全的地方安身。
🗣️ 加拿大官員如何回應?
加拿大移民部長 Marc Miller 承認這一挑戰,他表示: "加拿大仍然致力於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庇護,但我們必須確保庇護系統既公平又可持續。" 與此同時,邊境安全專家警告,加拿大必須加強邊境政策,以防止非法入境行為。
🚨 未來走向?
隨著美國移民政策日益嚴格,加拿大可能在未來幾個月迎來更多庇護申請。政府官員正在考慮政策調整,以應對這波移民潮,同時維持人道援助承諾。
📢 你認為加拿大應該調整移民政策來應對這波難民潮嗎?歡迎留言討論!
🔗資料來源: https://nationalpost.com/news/u-s-illegal-immigrants-refugees-to-canada
加拿大的房地產市場正面臨嚴峻挑戰,而僅僅增加住房供應並不足以解決問題。儘管政界人士積極推動「建造,儘快建造!」政策,現實卻是約三分之一的房屋掌握在投資者手中,導致許多加拿大人難以負擔住房。此外,令人擔憂的是,許多國會議員(MPs)本身即為房東,而 大多數政客高度依賴房地產開發商的捐款。舉例來說,Carney 於二月份在溫哥華參加了一場自由黨募款活動,該活動匯集了英屬哥倫比亞省的重量級房地產開發商。這表明,他們在維持現狀方面可能存在直接財務利益,而非推動真正改善住房可負擔性的政策。
💰 投資者與政客掌控市場
在 卑詩省(B.C.),過去十年建造的 50% 公寓 都被投資者買走。在 安大略省,這個比例甚至高達 57%!住房分析師 John Pasalis 指出,政府政策難辭其咎,讓投資者囤積房產,而非確保住房供應給真正需要的家庭。
📉 兩大核心問題
1️⃣ 年輕人難以擁有自己的家:投資者不斷收購房產,使得 首次購房者難以負擔房價,年輕世代的住房夢變得遙不可及。 2️⃣ 扭曲的經濟模式:原本應投資於 商業創新與工作機會 的資金,卻流向 房地產炒作,形成一個將房屋視為金融資產,而非居住場所的異常經濟模式。
🏗️ 我們真的在建造適合居住的房屋嗎?
更糟的是,房地產市場過度依賴投資者,導致開發商 建造錯誤類型的房屋。
🔹 投資者推高房價,遠超市場正常水平,因為他們擁有比一般購房者更強的融資能力。 🔹 開發商迎合投資者,專注於建造 小型單位,因為這類房屋可帶來 最高投資回報,而非符合家庭需求的房屋。 🔹 溫哥華及多倫多 的市中心 充斥著高樓內的小型公寓,這些房屋雖易於出租,但 並不適合長期居住。 🔹 專家建議應 建造更多中型樓層、具三房的住宅,以符合年輕家庭的居住需求,但因為投資回報較低,開發商並未跟進。
🏠 加拿大房屋市場危機:關鍵因素與影響
✅ 投資者持有房產 —— 佔總住宅供應量 30%,自住買家難以入市
✅ 房價持續上漲 —— 即使有新建房屋,市場價格仍在飆升
✅ 租屋市場惡化 —— 空置率低,租金飆升,租客負擔加重
✅ 政府措施不足 —— 主要聚焦於增加供應,但無法有效改善住房可負擔性
🔍 投資者到底是誰?
許多讀者可能會發現,投資者不只是大型企業,他們還包括富有的個人、房地產投機者,甚至是普通的加拿大人,希望透過不斷上漲的房價獲利。
🚧 為何僅靠建造更多房屋仍無法解決問題?
聯邦政府承諾將 每年房屋建造量翻倍,但專家指出,建造更多房屋無法真正解決住房可負擔性問題。根本問題在於 投資者與投機客持續收購房屋,導致房價居高不下,使首次購房者難以負擔。
🔮 接下來該怎麼辦?
專家警告,如果不進行政策改革,加拿大房屋危機將持續惡化。
一些建議包括: ✅ 對投資者持有房產課稅,減少房屋囤積行為。 ✅ 加強租屋保障,防止租金過度飆升。 ✅ 限制外國購房,確保房屋供應主要面向本國居民。 ✅ 要求國會議員公開房地產投資,並在涉及住房政策的投票中 迴避利益衝突。
📢 你怎麼看?國會議員是否應該禁止持有投資房產,以確保住房政策符合民眾利益?加拿大應專注於政策改革,而不只是增加房屋供應嗎?
✨請點此查看更詳細的報告: https://vancouversun.com/opinion/canadas-housing-crisis-calls-for-more-than-cranes-on-the-skyline?taid=684333bad752a100010a667a&utm_campaign=trueanthem&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twitter
DHL Express加拿大近日宣布鎖定2,100名工會員工,包括快遞員、卡車司機及倉庫工人,原因是與加拿大最大私人企業工會Unifor未能達成新合約。為此,工人們發起罷工,在全國各地的DHL設施外抗議。
這場勞資糾紛的核心問題在於DHL計劃修改司機薪酬制度,並在6月20日聯邦政府禁止使用替代勞工的新法案生效前,雇用臨時工替代罷工員工。DHL提出五年內加薪15%的方案,首年加薪5%,並改善退休金匹配及福利制度。然而,Unifor工會認為該薪資調整將對遠程取件的司機造成不利影響,難以接受。
除了DHL的罷工,加拿大郵政(Canada Post)也正面臨勞資糾紛,55,000名員工正在談判新合約,並已開始實施加班禁令,影響郵政和包裹服務。
對普通市民而言,此次罷工可能導致快遞延誤,影響企業及個人依賴的貨物配送。使用DHL物流服務的品牌,例如Lululemon、Shein和Temu,或將面臨供應鏈挑戰。此外,如果DHL在6月20日後仍持續使用替代勞工,可能每日遭罰10萬美元。
這場罷工不僅影響快遞業,也折射出更廣泛的勞工權益、薪資公平及自動化對就業市場的衝擊,或將改變未來的勞資談判走向。對在加拿大的香港華裔而言,這類勞工事件影響的不僅是物流,也可能涉及行業發展與工作環境變革。
🔗資料來源: https://www.msn.com/en-us/public-safety-and-emergencies/health-and-safety-alerts/dhl-express-canada-locks-out-2-100-employees-turns-to-replacement-workers/ar-AA1GolPt
Amazon正式啟用其英屬哥倫比亞省最大倉儲及配送中心,坐落於Pitt Meadows,佔地達825,000平方英尺,稱為YXX1。這座設施將提升貨品存儲及運輸效率,確保更快的送貨服務,同時創造更多工作機會。
YXX1有何特別之處?
-
規模: 倉庫面積達825,000平方英尺,比Amazon過往大溫地區最大的設施大40%,甚至比Playland遊樂園的整體佔地 (15英畝) 還要大。
-
地點: 位於Fraser River附近,毗鄰Pitt Meadows Regional Airport,並且正對New Westminster的SkyTrain Braid站,交通便利。
-
功能: YXX1主要負責貨品存儲及分配至其他Amazon倉庫,並非直接處理訂單,確保配送效率提升。
促進就業及職業發展
-
超過100名員工 已經在YXX1工作,Amazon在B.C.的總員工人數已突破10,000人。
-
職業成長: 除了創造職位外,Amazon還承諾提供職業培訓及員工福祉機會。
-
Career Choice 計劃: Amazon為員工提供學費補助,支持他們習得新技能及轉換職業道路。迄今,已有超過8,000名加拿大Amazon前線員工受惠於此計劃。
-
完善福利: Amazon員工可享有醫療、牙科及視力保險,同時提供團體RRSP養老計劃,保障財務安全。
-
本地企業參與: 建設與管理工作由Graham Construction、BGIS及Can-tec Electrical等企業負責。
社區投資:捐贈$35,000設置自行車維修站
Amazon承諾捐贈$35,000,用於在Pitt Meadows設置自行車維修站,支持社區基礎建設與可持續交通。
為何這對消費者重要?
YXX1正式運作後,Amazon客戶將能享受更快的送貨服務與更穩定的庫存供應,有效縮短長途運
🔗資料來源:https://dailyhive.com/vancouver/amazon-yxx1-pitt-meadows-vancouver-storage-distribution-centre
加拿大即將大幅增加國防預算!總理Mark Carney宣布,加拿大將在本財政年度結束前達成北約 (NATO) 2% GDP 軍費目標,比原計劃提前五年。
為何加拿大要增加軍費?
Carney表示,加拿大必須減少對美國的安全依賴,並加強與歐洲盟友的合作。他警告,全球局勢正變得越來越危險,加拿大需要做好準備,確保自身安全。
新增加的93億美元將如何使用?
這筆93億美元的國防預算主要是基礎性投資,用於:
-
擴大軍隊招募,吸引新兵加入。
-
提升現役士兵薪資,確保人員穩定。
-
為大型軍備採購鋪路,包括新型潛艇、裝甲車、無人機及雷達系統。
-
擴展加拿大國防工業,減少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
加拿大的總投資:最高達200億美元
要完全達成NATO 2%軍費目標,加拿大需要投入180億至200億美元,這將是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軍事預算增幅。
簽署北約「國防工業承諾」
Carney同時宣布,加拿大將簽署NATO的國防工業承諾,致力於強化國內軍事生產能力。NATO一直要求會員國制定提升本國防衛工業的計劃,但加拿大長期以來在這方面表現落後,甚至刻意迴避。
這如何影響加拿大民眾?
-
提升國家安全,打造更強大的防衛力量。
-
創造更多軍工產業工作機會,推動本土經濟發展。
-
可能調整財政政策,在其他領域減稅,以平衡支出。
Carney的宣布恰逢北約即將召開重要會議,盟國可能將國防開支目標提高至GDP的5%。這意味著加拿大的軍費增長,可能只是全球軍事戰略變化的第一步。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news/politics/carney-canada-to-meet-two-per-cent-nato-1.7555928
美國華盛頓州警方正在全力追捕Travis Decker,這名前美軍士兵涉嫌綁架並殺害自己的三名年幼女兒。當局懷疑他正在利用軍事生存技能逃往加拿大,試圖避開追捕。
案情回顧
-
Decker於5月30日接走女兒——Paityn (9歲)、Evelyn (8歲)、Olivia (5歲) 進行探視,但未按時送回。
-
6月2日,三名女孩的遺體在華盛頓州Chelan郡露營區附近被發現。
-
調查人員表示,女孩遭窒息致死,雙手被束縛,頭部套上塑膠袋,手法極為殘忍。
為何懷疑他逃往加拿大?
-
Google搜尋記錄:犯案前幾天,Decker曾搜尋「如何移居加拿大」、「加拿大工作機會」、「如何遷移到加拿大」等資訊。
-
犯罪地點接近邊境:案發地距離通往加拿大的Pacific Crest Trail僅11英里,這條路線是常見的跨境逃亡通道。
-
軍事生存訓練:Decker具備野外生存技能,擅長陸地導航,能在荒野地區長時間躲避追捕。
大規模搜索行動展開
-
超過100名執法人員正在邊境地區進行搜索。
-
美國國民警衛隊已加入搜索行動,提供技術支援。
-
警方警告Decker可能出現在任何地區,並呼籲公眾提供線索。
這起案件震驚美加兩國,官方正全力防止他成功逃亡。
🔗資料來源: https://betterdwelling.com/canadian-real-estate-buying-opportunity-still-not-there-b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