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擬推新政策 「迷你上車盤」】
溫哥華市議會正考慮一項可能改變本地房屋擁有方式的新提案:讓後巷屋(Laneway Homes)可獨立於主屋出售。
這項動議由市議員 Sarah Kirby-Yung 和 Mike Klassen 提出,將於本週三提交市議會表決。若獲通過,市府將展開研究,探討是否可將單戶住宅地段劃分,讓後巷屋可作為獨立物業出售,從而為首次置業者、年輕家庭及多代同堂家庭提供更多選擇。
動議指出:「這項政策有潛力為市民帶來更可負擔的置業機會,並促進更靈活的居住安排。」
為何值得關注?
目前,溫哥華的後巷屋屬於主屋附屬建築,不能獨立買賣。但在樓價高企、置業困難的情況下,議員認為是時候重新審視這種限制。
根據動議內容,全市約 42% 的單戶住宅由 65 歲或以上人士擁有,且無按揭負擔。不少長者希望縮小居住空間或為家人提供額外單位,但現行法例限制了他們的選擇。
西門菲莎大學城市規劃專家 Andy Yan 表示,這項建議方向正確,因為後巷屋提供了比公寓更貼地的生活方式。
「很多家庭都希望有地面空間,這是公寓無法提供的,」Yan 指出, 「但市府亦需設立保障機制,避免炒賣,確保真正改善可負擔性。」
參考其他城市經驗
動議亦提到,美國西雅圖及加州已實施類似政策,允許將附屬單位(ADUs)獨立出售,成功增加房屋供應並提供更多靈活的擁有模式。
若動議獲通過,市府將研究相關法律與規管框架,並與社區、建築商及法律界進行諮詢,並比較現有多戶住宅與後巷屋的規定。
此外,該研究將與市府整體規劃方向保持一致,包括《溫哥華規劃藍圖》(Vancouver Plan)、「中間房屋策略」(Missing Middle Housing Strategy)及《氣候緊急行動計劃》。
下一步?
市議會將於週三上午 9:30 就此動議進行表決。若獲通過,市府將展開詳細研究,並提交報告,評估實施的可行性與影響。
對於許多仍在尋找置業機會的溫哥華市民而言,這或許是邁向多元、可負擔房屋選擇的重要一步。
💬 如果你有機會購買一間獨立後巷屋,你會考慮嗎?你認為這樣的政策能真正改善樓市可負擔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