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省省長道格·福特(Doug Ford)承諾,將加強對可疑車輛的檢查制度,堵塞現行登記漏洞,以打擊日益猖獗的偷車集團。此舉源於CTV《W5》調查節目揭露,犯罪分子透過「換VIN」手法,將失竊車輛偽裝成合法車輛,再轉售予毫不知情的買家。
所謂「換VIN」,即是將車輛原有的車身識別號碼(VIN)更換成另一輛合法車的編號,令失竊車輛在登記時無法被識破。報道指出,安省現行制度缺乏強制檢查機制,令大量被竄改的車輛能輕易通過登記程序,成為犯罪集團的溫床。
福特在記者會上表示:「你唔量度,就無法管理。我哋會開始追蹤可疑車輛嘅檢查情況,並且要將呢啲人送入監獄,畀佢哋一個教訓。」
事件亦因早前有四名蒙面人士企圖在福特自家車道偷車而引起更大關注,令政府加快行動。
相比之下,亞省及沙省等地早已實施強制VIN檢查制度,對於可疑車輛會即時標記並進行實體檢查。專家指出,安省每年約有一百萬輛車進入登記系統,當中估計有多達兩萬輛可能涉及竄改或失竊情況。
調查更揭發,有2019年款保時捷Cayenne被發現使用虛假VIN,最終由保險公司揭發其身份造假,顯示問題已滲透至高價車市場。
你認為政府應否加強刑罰?又或者應優先完善登記制度,防止VIN漏洞被濫用?
溫哥華的 Broadway 地鐵項目 正在穩步推進,施工重點現已轉向地下車站結構。這條 5.7 公里長的延伸線將擴展 SkyTrain 千禧線,取代部分 99 B-Line 快速巴士路線,大幅提升運輸能力,為通勤者提供更高效的交通選擇。
項目關鍵資訊
📅 預計通車時間:2027 年秋季
🚆 路線:從 VCC–Clark Station 延伸至 Arbutus Station
🏗️ 基礎設施:包含 六座地下車站、5 公里雙隧道及 700 米高架軌道
Great Northern Way–Emily Carr Station 施工進展
在 2025 年 6 月 2 日,卑詩省政府舉行媒體參觀活動,展示位於 Emily Carr University of Art & Design 附近的 高架至地下過渡結構(Transition Box)。這一關鍵設施連接高架軌道與地下隧道系統,標誌著項目進入重要里程碑。
在 Great Northern Way–Emily Carr Station,施工團隊正在建設 多層結構,目前已達 屋頂層,距地面僅一步之遙。
軌道安裝進度
🔩 Expo/Millennium Line 軌道包含 鋼製行駛軌道、側面供電軌(第三軌)及 鋁製感應條,用於列車推進。
🚜 專用機械負責將 400 米長的軌道段拉入隧道,並進行 焊接 以形成連續軌道。
🛠️ 在安裝前,施工人員會 在混凝土地面鑽孔,以固定軌道底座。
UBC 延伸計畫仍在討論中
雖然 Broadway 地鐵項目目前僅延伸至 Arbutus Station,但關於 未來延伸至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 的討論仍在持續進行中。直到地鐵延伸計畫落實之前,99 B-Line 巴士仍將是 UBC 通勤者的主要交通選擇。
🚆 你認為 SkyTrain 需要多久才能延伸到 UBC?
雖然大家都知道加拿大街上不乏豪華名車,但對於許多在加拿大打拼多年的中產專業人士來說,擁有一部夢想座駕可能一直是遙不可及的願望。但現在,溫哥華奢華車會 (Vancouver Luxury Car Club,簡稱 VLCC) 的誕生,正為這群努力生活的人社群打開全新可能——不必買車,也能天天開法拉利、保時捷或勞斯萊斯!
VLCC 提供會員全年無限次使用超過 70 部頂級名車的權利,車款涵蓋 Ferrari、Lamborghini、McLaren、Aston Martin、Porsche、Range Rover 等十五大品牌,從超跑到豪華 SUV、電動車一應俱全。創辦人 Mark Cheng 表示:「我們的會員不想被一部車綁死,他們要的是靈活、品味與生活方式的選擇——星期五開 Ferrari,星期一開 Range Rover,完全無縫切換。」
這不只是租車,而是一種全新的汽車生活哲學。VLCC 會員享有保險、維修、道路救援、專屬 App與禮賓服務,一切都包辦妥當。會員制度分為個人與企業方案,個人會員需支付$60,000加幣入會費與每月$5,500月費,企業會員則起跳於$75,000入會費,可額外添加多位駕駛人。
VLCC強調「不是賣夢想,而是讓你每天都能活在夢想裡」,並計劃將這個模式推向全球市場。每位會員在首輪開放期間享有1.5:1的車輛對會員比例,確保每次預約都能享有尊貴體驗。
對於在加拿大努力多年、事業有成的人來說,這不僅是身份的象徵,更是一種對生活質感的肯定。你不需要買車,也不需要維修,只需享受駕馭的快感與自由。
📌 想唔想試吓「今日開 Aston Martin,聽日開 Taycan」嘅生活?
🔗資料來源: https://dailyhive.com/vancouver/vancouver-luxury-car-club
溫哥華訊, 卑詩省一宗狗隻咬人案近日引起熱議。一名女子因被狗咬傷,索償近5,000加元,最終被仲裁庭駁回,原因是狗隻無攻擊前科,事件被裁定為「意外」,並不構成狗主法律責任。
案發於2022年平安夜,事主Shen在溫哥華一幢公寓走廊與名為Juliet的迷你澳洲牧羊犬相遇。狗隻當時由主人父親Jeffrey Polo以繩牽引,並已將繩索拉短,將Juliet拉近自己一側。Shen聲稱被咬傷手部,需到醫院注射破傷風疫苗,因此提出索償4,862.62加元。
然而,卑詩民事解決仲裁庭成員Peter Nyhuus裁定,Polo在法律上無疏忽責任。他指出,Juliet並無攻擊紀錄,亦已受控;根據加拿大民事法,「除非狗隻早前有危險行為,否則首次咬人無需承擔法律責任」,更表示:「每隻狗都有一次咬人的權利。」
儘管Juliet當時未有領牌,庭上認為Polo不可能預見此事,整體屬「無人可責的意外」。但仲裁庭仍指示Polo須盡快為Juliet辦理狗牌。
你又點睇?加拿大呢種「首次咬人免責」制度,係展現對動物嘅體諒?定係對寵物主監管過於寬鬆?
最近的一項討論揭示了加拿大最具聲譽的大學,結果可能會讓你感到驚訝!雖然 University of Toronto (U of T) 在全球排名中通常被視為加拿大的頂尖大學,但加拿大人認為 McGill University 擁有最佳聲譽。
加拿大最具聲譽的大學
Narcity 最近在 Facebook 上發文詢問:「你認為哪所加拿大大學的聲譽最好?」該貼文獲得超過 150 則留言,並提及超過 20 所高等教育機構。
根據加拿大人的意見,以下是最具聲譽的大學:
1️⃣ McGill University 2️⃣ University of Toronto 3️⃣ Queen’s University
傳統上,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 一直穩居前三名,但這次它已跌出榜單。取而代之的是以下幾所聲譽卓著的大學:
-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University of Waterloo
-
St. Francis Xavier University
接下來是Mount Allison University 和 Dalhousie University,並列第七名。University of Guelph 和 McMaster University 並列第八名,而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 和 University of Ottawa 並列第九名。
其他獲提及的大學
部分大學雖然獲得較少提名,但仍因其良好聲譽受到認可:
-
University of Alberta
-
Memorial University
-
Vancouver Film School
-
Lakehead University
-
University of Victoria
-
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
University of Calgary
-
Western University
-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什麼讓一所大學成為「最佳」?
雖然許多加拿大人有明確的偏好,但也有人指出,最好的大學取決於所選的學科。有些人認為,沒有單一的「最佳大學」,因為不同學校在不同領域各有專長。
一位受訪者完美地總結了這一點: "所謂的『最佳』,其實是指最適合你的選擇。"
無論你在加拿大哪所大學就讀,總有人認為它是最好的!🎓✨
💬 你心中想到的大學是哪所?歡迎分享你的看法! 😊
資料來源:https://www.narcity.com/canadian-universities-best-reputation-mcgill-university-of-toronto
南部與東部安大略省(Ontario)及魁北克省(Quebec)正面對攝氏31至36度的高溫,體感溫度更高達40至50度。夜間氣溫亦維持在20度以上,難以降溫。預計高溫將於星期一及星期二達到高峰,週中稍有緩解。魁北克省的學校亦被提醒提高警覺,確保學生安全。
西部地區:暴雨、濕雪與河水上漲 與東部相反,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與亞伯達省(Alberta)正經歷暴雨天氣,部分山區公路更出現濕雪。卡加利市(Calgary)政府已呼籲市民避免前往Bow River(鮑河),因為水流量異常偏高,雖然暫時未有水浸風險。同時,薩克其萬省(Saskatchewan)水資源安全局表示,亞伯達省(Alberta)已開始從水庫釋放水量,預計Diefenbaker湖水位本週將上升超過一米。
氣候變化導致天氣失衡 氣象專家指出,熱穹是一種停滯的高氣壓系統,會將暖濕空氣困在東部,同時將冷空氣推向西部,造成氣候極端分化。這類現象因氣候變化而變得越來越頻繁與劇烈,導致一地酷熱,另一地卻異常寒冷甚至面臨水災風險。
防暑防災小貼士
-
定時補水,避免在高溫時段進行戶外活動
-
關心長者、兒童等高風險群組
-
使用冷氣或前往社區避暑中心
-
西部居民應遠離河流與潛在水浸地區
-
留意當地天氣警報與官方指引
本週的極端天氣再次提醒我們:氣候變化正重塑加拿大的四季面貌。請將這則資訊分享給親友,讓大家一同做好準備,安全度夏。
🔗資料來源: https://globalnews.ca/news/11253873/heat-dome-wild-weather-canada/
一款全新的Omicron分支NB.1.8.1(暱稱 “Nimbus”),現已佔據美國約三分之一新增個案,並快速擴散至全球。
為何疫情新聞又回頭?
實驗室初步數據顯示,Nimbus 的傳播力 較近期株系更高,雖然公共衛生風險仍屬「低」,但傳播速度要求大家提高警覺。
典型症狀
醫生指,Nimbus 的臨床表現與早期Omicron相似——發燒、咳嗽、喉嚨痛、疲勞、味嗅覺減退——但坊間最「𠝹耳」的是「刀片喉」:喉嚨痛得似吞剃刀。
「刀片喉」≠ 一定係新冠
鏈球菌性喉炎(strep throat)同樣會引致劇痛,而且需用抗生素治療。如喉痛難忍,應同時檢測 COVID-19 及鏈球菌,避免漏診與擴散。
保持領先 四大實用守則
-
疫苗加強劑:加固免疫牆。
-
室內戴口罩:特別是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
-
勤洗手:最簡單、最有效的阻隔方式。
-
關顧高風險人士:長者、免疫力弱及慢性病患者須特別留意。
目前證據顯示,Nimbus 並未逃避免疫,也不抗拒現行抗病毒藥,但好習慣仍是最佳防線。
貼心提示:COVID-19 變成「常客」,生病仍然不好受。及早檢測、適當治療、照顧好自己,同時守護身邊人。
🔗資料來源: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news/new-covid-variant-nimbus-razor-blade-throat-symp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