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根據報告,6月2日週日晚上,在多倫多怡陶碧谷地區的一所中學附近,一群男子在學校外玩足球賽後,遭遇無差別槍擊。這起槍擊事件造成2人死亡,3人受傷。
 
警方表示,當時似乎有至少2名嫌疑人對這些無辜的人開槍,然後逃離現場。受害者包括61歲的Delroy "George" Parkes和46歲的Seymour Gibbs,他們都不幸離世。另外3人受傷,其中一人的傷勢嚴重,"改變了他的生活"。
 
警方隨後逮捕了一名14歲男童,指控他涉嫌參與這起槍擊事件。作為未成年人,他的身份沒有被公開。據悉,警方仍在繼續尋找另一名嫌疑人。
 
受害者家人和附近居民都震驚和憤怒,表示這是一個平靜安寧的社區,不應發生如此悲劇。 Gibbs是6個孩子的父親,Parkes則是一個深受喜愛的"善良真誠"的人。他們只是在享受一個平靜的夏夜,結果卻遭遇如此慘劇。
 
這起事件再次揭露了社區暴力和槍枝氾濫的嚴重問題。當地居民表示,他們常常不敢在外逗留,免怕發生更多槍擊事件。這確實是一個令人痛心的悲劇,令人敬畏和憂慮,希望警方能盡快破案,讓兇手受到應有的懲罰。
最新消息 2024-06-26

這兩年,飛漲的物價、頻發的治安問題和艱難的生活,讓不少多倫多人滿腹牢騷。但無論是愛它還是恨它,每個生活在多倫多的人都有自己留下的理由。

那麼,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又是怎麼看待多倫多的呢?從2024年發佈的一系列排名中,我們可以一窺端倪:

 


 

👉🏻最不宜居的城市

《環球郵報》(The Globe & Mail)的一項調查根據經濟、便利設施、住房、安全、醫療、交通、教育、社區、氣候和人口結構等因素,對加拿大各地的宜居性進行評估。結果顯示,多倫多在全國100個城市中排名第82位,作為全國最大的城市,這樣的成績可以說是相當「慘烈」。

 


 

👉🏻良好的生活質量

與上述排名相反的是,美世(Mercer)的一份報告將多倫多列為全球生活質量第12名,在241個城市中表現突出。該報告指出,多倫多是「全球經濟中心」,並且對「包容性和多樣性」有著強烈的承諾。

 


 

👉🏻文化愛好者的心頭好

Adobe Express 的一項調查將多倫多列為全球文化愛好者旅行的最佳城市之一,全球排名第14,北美排名第3。多倫多的劇院、博物館、美術館和現場音樂活動,讓它成為文化熱愛者的絕佳目的地。

 


 

👉🏻交通最糟糕的城市

多倫多由於交通擁堵,在2024年被評為加拿大第1、美洲第8、全球第17的「交通最差城市」。根據交通分析公司 Inrix 的數據,多倫多的駕駛者每年因交通延誤浪費的時間高達63小時。

 


 

👉🏻從空中俯瞰最美的城市

一項根據眼球追蹤技術得出的排名顯示,多倫多是全球從空中俯瞰第12美的城市。

 


 

👉🏻北美前五的美食城市

知名 TikTok 美食博主 Keith Lee 在2024年的評價中,將多倫多列為「北美五大美食城市」之一,僅次於新奧爾良、休斯頓和芝加哥。多倫多的多元美食文化再次獲得認可。

 


 

👉🏻擁有頂尖大學的城市

多倫多大學(U of T)2024年在多項榜單中表現突出,包括全球最可持續發展大學、科研產出領先學府,以及全球最美校園之一。它還在就業能力調查中與常春藤盟校齊名。

 


 

👉🏻害蟲最猖獗的城市

令人尷尬的是,多倫多連續多年被評為加拿大「床蟲和老鼠最多的城市」,這一頭銜毫無懸念。

 


 

此外,2024年多倫多還在以下排名中有所表現:

  • 全球第13富裕城市;

  • 米其林星級美食成本全球第五低;

  • 擁有加拿大最令人失望的景點之一。

 


 

那麼,在你心中,多倫多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城市呢?

 

最新消息 2025-01-03
近日,大多區正遭受持續高溫侵襲。根據環境部預報,從今日開始,大多區氣溫將高達30度,體感溫度更可達40度。這種炎熱天氣料將持續至週二(16日)。
 
根據環境部的數據,受熱帶暖流影響,安省南部地區的氣溫將攀升至29到31度,體感溫度或高達40度。即使到了夜間,溫度也難以大幅降低,最低氣溫也將接近20度。此外,高溫天氣還將導致空氣品質惡化,甚至達到危險水平。
 
預計今日下午(15日)則料繼續出現高溫天氣,最高氣溫將高達31度,體感溫度高達38度。儘管有40%的降雨機率,但白天仍以陽光和多雲為主。
 
至於週二(16日),天氣將轉為多雲,降雨機率仍有40%,最高氣溫將達29度。專家提醒居民,在這種高溫環境下要做好防暑措施,保護好自己的健康。
最新消息 2024-07-15

從溫哥華出發,若想欣賞最美的海洋,卻不想前往過於遙遠的地方,您的選擇是?幾乎所有人都會回答:當然是前往加州觀海!如加州一號公路、洛杉磯的聖莫尼卡、聖地亞哥的拉霍亞海灘……這些海灘個個美不勝收,其中一些更是全球頂級的社交媒體打卡地。此外,從溫哥華飛往舊金山或洛杉磯,僅需兩個多小時,票價也不高,絕對值得多次前往觀賞。

然而,您可能不知,在加州北部的俄勒岡州同樣擁有數不清的寶藏海灘——雖然它們的氣候不如加州海灘溫暖,也不那麼知名,但在秀美程度和氣勢上,俄勒岡的海灘更勝一籌!而且,俄勒岡州距離溫哥華比加州更近,從溫哥華出發,可以選擇自駕前往。這些海灘有的距離溫哥華僅需五小時車程,最遠的也不過十小時,一定不會讓您失望!

🔹佳農海灘(Cannon Beach)-俄勒岡海灘的代表

俄勒岡州最具氣勢且離溫哥華相對較近的海灘,非“佳農海灘”莫屬。該海灘擁有高達235英尺的海斯塔克巨岩及其他巨石,矗立於海灘上,氣勢磅礴。佳農海灘範圍廣闊,面對浩瀚的太平洋,周邊有多家度假酒店,價格各異,距離俄勒岡州最大的城市波特蘭僅一小時車程。除了欣賞海景、拍攝壯麗風光外,佳農海灘也是生態愛好者的樂園,因為這裡是風頭海鷗的棲息地。每年六月,佳農海灘會舉辦沙雕節,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賞沙雕創作,讓這個著名景點更加熱鬧。

🔹西海岸(Seaside)-俄勒岡海灘的活動中心

俄勒岡州的西海岸小鎮看似樸實無華,卻是海灘活動的中心,尤其適合年輕家庭。小鎮中心有數不清的冰淇淋店、電子遊戲廳和禮品店,遊客絡繹不絕。西海岸的海濱十分友好,擁有長達兩英里的木板路,當地人稱之為“The Prom”,海灘平靜,遊客還可租車在海邊騎行。夏季,海邊的橙色香鸢尾和紫色紫苑花為整個海灘增添了色彩。

🔹雅哈茨(Yachats)-與世無爭、遠離喧囂

這是一處不為遊客所熟知的美麗海灘,位於雅哈茨小鎮。靜謐的沙灘、壯觀的海蝕柱,周邊更有1778年由英國船長詹姆斯·庫克發現的火山遺跡。在雅哈茨,您可以欣賞到洶湧的海浪、古老的貝塭及千年不變的原始森林。在佩佩圖阿角(Cape Perpetua)眺望遠方,景色令人嘆為觀止。

🔹金色海灘(Gold Beach)-觀賞野生動物的最佳海灘

名為“金色海灘”的俄勒岡州招牌海灘,擁有豐富的漁業和野生動物資源。這裡的鮭魚群眾多,吸引眾多釣魚愛好者前來挑戰。海灘周邊有河流和森林,棲息著各種野生動物,包括鹿、麋鹿、水獺、海狸、白頭鷹和魚鷹。在每年的十二月至四月,您甚至可以在海灘上目睹鯨魚的跳躍!

🔹佛羅倫斯及俄勒岡沙丘(Florence and the Oregon Dunes)-沙丘與海灘的完美搭配

在俄勒岡南部的佛羅倫斯及俄勒岡沙丘,壯麗的沙丘和狂野的海灘共存。若用無人機拍攝,其震撼程度無法用語言形容!佛羅倫斯及俄勒岡沙丘是美國最大的海濱沙丘,最高可達500英尺,沙丘與海灘之間是多種野生動物的棲息地,特別是各類鳥類。這座沙丘海灘還啟發了弗蘭克·赫伯特創作其史詩級科幻小說《沙丘》。體驗沙丘海灘的最佳方式是租用沙丘車或越野摩托車,盡量避免徒步,因為路途實在太遙遠。與佛羅倫斯及俄勒岡沙丘相鄰的佛羅倫斯古城亦頗具韻味,值得您慢慢探索。

🔹曼薩尼塔(Manzanita)-詮釋何為氛圍感的海灘

曼薩尼塔海灘擁有美麗的白沙灘、高級度假村、寧靜的氛圍、悠久的歷史及神秘的沿海雨林,讓您體會何謂“氛圍感”。若想活動筋骨,不妨爬上這裡的尼阿卡尼山(Neahkahnie),俯瞰海灣美景。

🔹布魯金斯(Brookings)-夢想中的詩與遠方

若想在俄勒岡海灘感受加州的溫暖氛圍,距離加州邊境僅六英里的布魯金斯小鎮海灘,擁有您夢想中的詩與遠方。它既有加州海灘的蔚藍與溫暖,又兼具俄勒岡海灘的神秘與氣勢,實為一舉兩得。其中最值得前往的是南端的Pretty Lone Ranch Beach,適合帶上家人在海邊野餐,欣賞布滿三角形海蝕柱的沙質海灣,周圍還有火山岬角和岩石拱門。

🔹班登(Bandon)-海濱樂園

位於河流與海洋交匯處的班登小鎮,被譽為俄勒岡州的“海濱樂園”。班登小鎮的老城區已被改造成風景如畫的港口,適合漫步和品嘗美食;周邊擁有數英里長的沙灘,沙灘上高聳的岩石吸引了各類海鳥聚集。春季,西部的海灘環路上有可能看到鯨魚,在Face Rock州立公園,您可以見到奇觀“人臉石”,而旁邊則有包括Tony’s Crab Shack在內的當地著名海鮮餐廳。

🔹德波灣(Depoe Bay)-俄勒岡觀鯨的首選

最後介紹的德波灣被認為是俄勒岡觀鯨的最佳海灘,距離林肯市以南僅十公里,更被稱為“世界觀鯨之都”。在這裡,您全年都能看到鯨魚,且觀鯨產業成熟,安全無虞。這些俄勒岡州的寶藏海灘,您準備好逐一探訪了嗎?從溫哥華出發,若用8至10天進行環島自駕,便可盡情領略!

最新消息 2024-09-23

截至2024年底,加拿大所有住宅類型的平均租金已降至17個月以來的最低點,平均租金為2,109加元,同比下降了3.2%。Urbanation總裁Shaun Hildebrand解釋說,由於公寓竣工數量達到數十年來的最高水平、人口流入放緩及經濟疲軟,2024年的租賃市場也出現了“降溫”趨勢。

報告顯示,加拿大BC省和安省的部分城市在去年12月依然呈現持續下降的租金趨勢,然而阿省、曼省、魁省及安省部分城市如尼亞加拉瀑布城和金斯頓則呈現租金上漲。

👉🏻加拿大租金整體下降3%

相比2023年租金增長8.6%及2022年增長12.1%,2024年租金的下降是自2020年COVID-19以來首次出現年度下降,降幅達5.4%。在過去五年,加拿大的租金平均累積上漲了16.8%,相當於每年平均上漲了3.15%。

12月的數據標誌著加拿大平均租金已經連續五個月下降。從9月到12月,平均租金下降了3.8%,這表明2025年年初的租金將繼續呈現加劇下降的趨勢。

👉🏻三居室公寓租金表現優異

截至12月,租賃公寓和市場公寓的平均租金同比下降了1.3%,降至每月2,088加元。除三居室公寓外,其他戶型的租金均有所下降。三居室公寓12月平均租金同比增長0.7%,達到2,927加元。相比之下,一居室公寓的租金降幅最大,同比下降5.9%,降至2,014加元。

👉🏻安省租金下降最為明顯,BC省排名第二

去年租金下降的情況主要集中在安省,安省公寓的平均租金下降了4.7%,降至2,332加元。BC省的公寓平均租金略微下降0.5%,降至2,487加元。這是BC省連續第二年公寓租金下降,2023年已下降1.4%。

儘管租金有所下降,安省和BC省仍是加拿大租金最高的兩大省份。具體來說,BC省的公寓下降主要集中在單間公寓和一居室戶型。單間公寓的租金同比下降2.3%,降至1,930加元,一居室公寓同比下降1.3%,降至2,188加元。而三居室公寓租金上漲6.3%,達到3,466加元。

👉🏻溫哥華租金已連續兩年下降

回顧2024年,加拿大五大市場的公寓平均租金普遍下降,其中最大的租賃市場多倫多同比下降7.1%,平均租金降至2,632加元。溫哥華的公寓租金已連續第二年下降,2024年平均租金下降5.8%,降至2,882加元,這是繼2023年下降0.7%後的表現。

從數據來看,溫哥華的公寓租金仍然是全國最高水平。

👉🏻溫哥華三居室公寓租金變動最小

在溫哥華和多倫多,三居室公寓的年租金降幅最小。溫哥華三居室公寓降幅僅為0.1%,降至4,380加元;多倫多三居室公寓下降了3.3%,降至3,718加元。

根據12月份的數據,BC省的四個城市(北溫、高貴林、列治文、本拿比)位於全國最昂貴的中型租賃市場前五名。

👉🏻合租租金及需求呈下降趨勢

同比數據顯示,合租公寓的房源數量繼續增長,12月增加了18.4%。然而,租客對合租公寓的需求似乎有所下降,這與整體租賃市場的趨勢一致。全國合租公寓的平均租金月下降了1.2%,年下降1.9%,降至986加元,其中安省多倫多的降幅為-9.0%,降至1,194加元。

然而,BC省在租金和需求都呈下降趨勢的情況下,仍然出現租金上漲的現象,上漲了4%,達到1,394加元。

 

最新消息 2025-01-15
BC省正式實施史上最嚴格的一次性塑膠禁令。這不僅禁止商家提供塑膠購物袋,還限制了多種一次性塑膠製品的使用和銷售。
 
首先,可氧化降解塑膠包裝和其他一次性塑膠製品也將不准在BC省銷售,這對餐飲外賣產業影響較大。此外,商家提供的紙質購物袋和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價格大幅上漲,最低分別為25分和2加幣。
 
其次,2024年6月20日起,BC省盒裝飲料將禁止使用塑膠吸管,除醫療和殘障人士外一律禁止​​。同時,2025年底,加拿大聯邦政府也將禁止生產及進口6類一次性塑膠製品,包括餐具、攪拌棒等。 2028年7月1日起,BC省商店也將不得使用塑膠保鮮膜包裹食品。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家用可降解垃圾袋,部分城市如列治文和坎盧普斯也表示不予接受,要求居民使用報紙等代替。這反映出各地在執法力度和政策上的不統一性。
 
總之,BC省及加拿大聯邦政府正在全面推動減塑和環保政策,限制一次性塑膠製品的使用將是未來幾年的主要趨勢。這不僅將影響商家經營,也將改變廣大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各界需要加強溝通協調,共同應對這場"塑膠革命"。
最新消息 2024-07-16

加拿大郵政公司宣布,郵票價格將上漲約 25%。以小冊子、卷筒或版式購買的郵票價格將上漲 25 分,至每張 1.24 加元;而單張郵票的價格則將從 1.15 加元上漲至 1.44 加元。

加拿大郵政公司表示,此次價格調整是為了應對不斷上漲的郵寄成本,以確保郵政服務的持續運營。

根據加拿大郵政的估算,由於稅費增加,普通家庭每年將多支付約 2.26 加元,而普通加拿大小企業每年將額外支出 42.17 加元。新的費率預計將於 2025 年為加拿大郵政帶來約 8000 萬加元的額外收入。

加拿大郵政公司指出,儘管每年處理的信件數量逐年下降,但郵件需要送達的地址卻在不斷增加,這使得公司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根據內部數據,過去 20 年裡,加拿大的信件郵寄量從 2006 年的 55 億封下降了 60%,2023 年已降至 22 億封。

儘管業務量減少,但加拿大郵政表示,其服務的地址數量已增加了超過 300 萬個,並且還在持續增長。2023 年,加拿大郵政為 1740 萬個地址提供服務。

然而,該公司也透露,過去六年其稅前虧損達 30 億加元,2023 年的虧損達到 7.48 億加元。

此次價格調整是在去年 9 月宣布的,並且是在郵政工人罷工結束後提出的。自 11 月中旬至 12 月中旬,5.5 萬名郵政工人發起罷工,最終在雙方在合同談判中僵持不下後,工人被要求返回工作崗位。

 

最新消息 2025-01-16

春天踏至,百花齊放,是時候走出戶外賞花拍照!位於安大略省的 Tasc 鬱金香農場 將於 4 月 26 日開放,成為今年春季最令人期待的賞花熱點。該農場擁有 超過 175 個品種、逾 300 萬朵鬱金香,為訪客呈獻一片如夢似幻的彩虹花海。

佔地 25 英畝的 Tasc 鬱金香農場距離多倫多僅約一小時車程,園內遍佈五彩繽紛的鬱金香,猶如走進童話世界。入場門票價格介乎每人 加幣 20 至 30 元,並已包括 自選採摘 10 朵鬱金香 的體驗,讓花迷可親手帶走屬於自己的春日色彩。

農場更會在鬱金香季節期間舉辦多項特色活動,包括:

  • 「品味與薩克斯」音樂活動

  • 繪畫之夜(Paint Night)

  • 日出瑜伽

  • 母親節壓花工作坊

此外,園區設有 秋千、接吻亭及許願區 等夢幻打卡熱點,無論家庭出遊或情侶約會,都能盡情留下美好回憶。

開放時間將視乎天氣情況而定,預計由 4 月 26 日開始,一直至 5 月中旬左右。愛花之人萬勿錯過,記得提早預約,迎接一年一度最燦爛的鬱金香盛放!

📍Tasc鬱金香農場地址:
1173 Line 3 Road, Niagara-on-the-Lake, Ontario

 

 

最新消息 2025-04-06

1月6日,加拿大總理賈斯廷·杜魯多(Justin Trudeau)宣布辭去自由黨黨魁及總理職務,但將繼續擔任看守總理,直至繼任者選出。同時,杜魯多已請求並獲准延長國會休會至3月24日,意味著最早5月才可能舉行大選。

 

目前,自由黨內接替權杜魯多的熱門人選包括:

 

1. 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

 

前副總理兼財政部長,56歲,畢業於哈佛大學及牛津大學。她曾擔任多項重要內閣職務,包括國際貿易部長、外交部長及副總理,並在內政外交上經驗豐富。然而,她任職財政部長期間,加拿大國債攀升問題曾引發爭議。此外,方慧蘭因建議國民“取消訂閱串流平台以減輕生活成本”而遭批評為脫離實際。

 

2. 馬克·卡尼(Mark Carney)

 

前加拿大央行及英格蘭銀行行長,59歲,亦為哈佛及牛津校友。卡尼雖是政壇新手,但在金融界聲名顯赫,曾帶領英國度過脫歐後的經濟動盪期。他近期已表態考慮參選,並強調其經濟治理能力。然而,由於缺乏政治經驗,其政治手腕受到質疑。

 

3. 勒布朗(Dominic LeBlanc)

 

現任財政部長,57歲,是杜魯多的親密盟友,曾推動多項重大政策。

 

4. 趙美蘭(Mélanie Joly)

 

現任外交部長,45歲,以務實外交聞名,主導制定加拿大印太戰略。

 

👉🏻民調:方慧蘭領先,卡尼緊隨其後

 

根據最新民調,方慧蘭和卡尼的支持率分別為19%和14%,顯著領先其他候選人。然而,有趣的是,最多選民的回答卻是“以上所有人都不適合”。

 

方慧蘭的支持率從去年11月的11%飆升至19%,而卡尼則從18%下降至14%。其餘潛在人選的支持率僅在2%-4%之間。消息人士透露,方慧蘭或將很快宣布是否參選黨魁,她此前曾表態將繼續擔任國會議員並尋求連任。

 

👉🏻保守黨優勢明顯,自由黨逆風挑戰

 

在反對黨方面,保守黨的支持率達到47%,遠超自由黨的21%。保守黨領袖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以52%的支持率成為最受歡迎的聯邦黨派領袖,他在經濟議題上的表現獲得廣泛認可,甚至連特斯拉CEO馬斯克也曾公開表示支持。

 

目前,自由黨需通過特別大會選出新黨魁,而這一過程可能需要數月時間。在特魯多辭職後,自由黨能否完成權力交接並重振旗鼓,仍是未知數。

 

自由黨的新領袖會是誰?自由黨能否實現逆風翻盤?大選結果將如何影響加拿大的未來?歡迎留言討論!

最新消息 2025-01-10

由加拿大保險防罪協會(Équité Association)發表的新報告揭示,2024年安省(Ontario)最常被偷的車款,反映汽車盜竊仍是全國性問題。

儘管大多倫多地區(Greater Toronto Area)的汽車盜竊案件近年有所下降,協會調查顯示,2024年全國汽車失竊總值仍超過十億加元。協會調查部副總裁Bryan Gast向CBC Toronto表示:「汽車盜竊仍被視為高回報、低風險的犯罪。」

安省最常被偷的車款包括2024年Honda CR-V2022年Dodge Ram 1500系列與2019年Honda Civic。但以失竊率計算,2024年Lexus TX系列居首,去年約每四輛就有一輛被偷。全國方面,2021年Toyota RAV42023年Ford F1502020年Honda Civic亦名列前茅。

加拿大豐田 (Toyota Canada)回應指,汽車盜竊在加拿大尤為猖獗,並強調正迅速升級技術,包括失車定位系統及防電子攻擊裝置。聲明指出:「打擊汽車盜竊需要全社會共同應對。」

協會7月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安省汽車盜竊較2024年同期下降25.9%。警方數據亦支持此趨勢:多倫多警察局(Toronto Police Service, TPS)錄得29.5%減幅,約克區警察局(York Regional Police, YRP)下降34%,皮爾區警察局(Peel Regional Police, PRP)更達69%

不過Gast警告,安省與魁北克省(Quebec)仍是重災區,因人口密集及鄰近東部港口。他讚揚警方努力,包括TPS於2024年初引入車牌自動識別技術,目前已安裝於逾600輛警車。

來自Flex Point Security的營運經理Varun Vir Singh指出,Toyota與Honda等高價品牌最易成為目標。「我們提供保安的地區,過去一年未有汽車被偷,」他說,並強調防盜措施的重要性。

Gast建議車主採取簡單保護措施:停車於車房或光線充足處、鎖好車門、使用方向盤鎖、追蹤器或Faraday袋。「只要多一道防線,就能有效阻嚇罪犯。」

他亦提醒公眾,汽車盜竊並非無害犯罪。「有組織犯罪集團利用失車資助毒品與軍火活動,這影響我們每個社區,」Gast說。

🔗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news/canada/toronto/top-10-stolen-vehicles-2024-9.6982137 

 

最新消息 2025-11-20

加拿大消費者可於12月12日前申請分享一宗涉及5億加元集體訴訟和解金的賠償,案件源於Loblaw Companies Ltd.及其母公司George Weston Ltd.被指參與長期操控麵包價格的行業陰謀。

根據指控,兩家公司涉嫌在200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間,聯同業界操控包裝麵包價格。合資格產品包括袋裝麵包、餐包、麵包卷、貝果、印度烤餅、英式鬆餅、墨西哥餅、皮塔餅及捲餅等。相關產品來自Loblaw旗下超市,包括Loblaws、Dominion、Fortinos、No Frills、Valu-mart、Zehrs及Real Canadian Superstore

申請可於網上提交,毋須購買證明。合資格者須為年滿18歲的加拿大居民,可獲$50加元或以上的電子轉帳或支票賠償。

操控價格指控於2017年首次曝光,當時Loblaw與George Weston承認曾將每條麵包價格至少提高$1.50加元,根據加拿大競爭局(Competition Bureau of Canada)資料。Loblaw於2018至2019年間已透過禮品卡向顧客賠償$9,600萬加元。餘下$4.04億加元將扣除法律及行政費用後分配,其中78%撥給全國消費者,22%分配予魁北克省(Quebec)居民。

個人賠償預計於申請截止後六至十二個月內發放,企業及機構則稍後處理。曾獲禮品卡者僅在首輪分配後仍有餘款時方可獲賠。

安省(Ontario)與魁北克省法院已於今年批准和解協議。Loblaw於2024年發表聲明,對事件「深表歉意」,並表示已採取多項措施防止類似行為重演。

其他零售商如Metro、Sobeys、Walmart Canada、Giant Tiger及Canada Bread亦面臨類似指控,並正接受獨立訴訟。上述公司均否認參與操控行為。

 

🔗 資料來源: https://www.ctvnews.ca/business/article/claim-your-slice-of-a-500-million-bread-price-fixing-settlement-before-the-december-deadline/ 

 

最新消息 2025-11-20

根據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Canada Mortgage and Housing Corporation, CMHC)週二公布的數據,加拿大10月新屋動工量按月下跌17%,季節調整後年率為232,765個單位,低於9月279,174個單位


CMHC副首席經濟師Tania Bourassa-Ochoa表示,安省(Ontario)與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的動工量下降是主要原因。不過,滿地可(Montreal)、卡加利(Calgary)與愛民頓(Edmonton)的動工量上升,令全國累計總量仍高於2024年同期。

人口超過一萬的城市中,10月實際動工量為19,174個單位,略低於2024年10月19,763個單位。截至目前,2025年累計動工量達197,207個單位,高於去年同期的188,660個單位

六個月移動平均動工量亦下跌,由9月的277,081個單位降至10月的268,907個單位

Bourassa-Ochoa指出,這些數據反映的是數月甚至數年前的投資決策,但同時突顯全國房屋建設的地區差異。

TD經濟研究部(TD Economics)經濟師Rishi Sondhi表示,建商仍以「相當穩健的速度」開展新項目,尤其是專為出租市場而建的住宅。他指出,安省的建屋活動受共管公寓建設放緩影響,而其他地區則相對活躍。

Sondhi預測,短期內新屋動工量可能進一步下滑。他表示:「隨著人口增長放緩影響租金需求,加上預售疲弱限制自住市場動工量,建屋活動明年可能進一步降溫。」

 

🔗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news/business/cmhc-housing-starts-october-2025-9.6982821 

 

最新消息 2025-11-20

加拿大安省(Ontario)政府正考慮立法,要求酒後或藥後駕駛者若導致兒童父母或監護人死亡,須支付持續性子女撫養費。此建議屬於政府即將在皇后公園(Queen’s Park)提出的立法方案之一。

在週二的議會質詢環節中,安省司法部長Doug Downey表示,失去父母對未成年子女造成深遠的情感與經濟影響。「這種打擊遠超眼前的失落,孩子會在情感與財務上陷入困境,」Downey說。他指出,目前家屬可透過民事訴訟追討賠償,但這仍不足夠。

「若能要求被定罪的酒後駕駛者支付撫養費,將有助加強問責,並確保孩子在悲劇過後獲得實質支援,」他補充。


新法將適用於所有受酒精或其他物質影響的駕駛者。此舉類似美國德州(Texas)於2023年通過的法例,規定若父母因酒後駕駛致死,肇事者須支付撫養費至子女年滿18歲或完成高中

反對黨對此表示意見不一。綠黨(Green Party)領袖Mike Schreiner認為此舉或有助阻嚇酒後駕駛,但批評政府同時放寬酒精銷售政策。「政府將酒精放入便利店,又削弱道路安全措施,現在卻說要打擊酒駕,令人質疑,」他說。

新民主黨(NDP)領袖Marit Stiles則批評政府執政八年來未有有效遏止酒後駕駛。「例如在油站售酒,根本不是解決酒駕問題的正確方法,」她說,並呼籲政府應用所有可行手段防止悲劇發生。

自由黨(Liberal)省議員John Fraser則形容此項宣布「非常模糊」,並指政府是為了轉移公眾對技能發展基金(Skills Development Fund)醜聞的注意力。「他們經常這樣做,這次也不例外,」他說。

倡議團體對建議表示支持,但強調預防才是關鍵。加拿大反酒駕母親協會(Mothers Against Drunk Driving, MADD Canada)全國主席Tanya Hansen Pratt接受CP24訪問時表示,任何有助支援受害兒童的措施都值得肯定。她本人亦曾因酒後駕駛失去母親,形容那是「難以承受的損失」。


不過她指出,此措施未必能有效阻嚇酒後駕駛。「人們在酒後駕駛時,不會想到第二天要支付撫養費,」她說。

 

根據省府數據,2021年安省道路上因酒後或藥後駕駛導致死亡的個案共有182宗,其中96宗與酒精有關,86宗與藥物有關。去年,安省已立法,對因酒後駕駛致死者實施終身吊銷駕照的處罰。

Downey表示,此項建議在聖誕節前提出,旨在提醒公眾酒後駕駛的嚴重後果,並保障兒童利益。他未有解釋為何法案不涵蓋其他致命駕駛行為,如分心駕駛。

 

🔗 資料來源: https://www.ctvnews.ca/toronto/politics/queens-park/article/ford-government-wants-impaired-drivers-to-pay-child-support-if-they-kill-parents/ 

 

最新消息 2025-11-20

四個非政府組織聯合發表報告,指控過去兩年有數百批加拿大製造的戰機零件與炸藥經由美國(United States)轉運至以色列(Israel),繞過加拿大出口管制,並支援以軍在加沙(Gaza)的軍事行動。


報告由CBC新聞(CBC News)取得,記錄自2024年4月至2025年8月間,加拿大向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美國設施運送34批F-35戰機零件,數日後轉交以色列。另有360批零件送往德州(Texas)Fort Worth組裝廠,150批炸藥由魁北克(Quebec)Valleyfield與Repentigny的通用General Dynamics工廠運往美國,再轉至以色列軍方。

World Beyond War加拿大組織者Rachel Small表示,這些出口「繞過所有加拿大管制」,直接支援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

報告指出,加拿大《出口與進口許可法》存在法律漏洞,大部分出口至美國的軍品不受監管。一旦進入美國,便無法由加拿大外交部(Global Affairs Canada)追蹤。

報告追蹤的例子包括來自安省密西沙加(Mississauga, Ontario) 的Honeywell Aerospace熱控系統,以及魁北克Laval的Héroux-Devtek機械組件,最終送抵以色列空軍基地與Lockheed Martin特拉維夫(Tel Aviv)設施。

炸藥方面,包括波蘭Nitro-Chem公司生產的TNT,經Saguenay港(Port of Saguenay)運至美軍工廠,用於製造MK-84炸彈與155毫米炮彈。Palestinian Youth Movement成員Boutaina Chafi表示:「這些炸彈仍在落下。」

四個團體呼籲加拿大政府全面禁止對以色列的軍品出口,包括透過美國的間接運送。新民主黨(New Democratic Party, NDP)議員Jenny Kwan將於週二記者會發表報告,並提出私人法案,要求取消美國出口豁免。

Lockheed Martin與Nitro-Chem拒絕就合約細節置評,並指其業務受地緣政治影響,僅強調遵守國際法與監管機構規定。

 

🔗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news/politics/politics-jet-fighters-bombs-canada-us-israel-9.6982606 

 

最新消息 2025-11-19

在加拿大(Canada)與美國(United States)貿易戰升溫之際,一份新報告揭示,加拿大現行移民政策或無法有效留住其所需的全球人才,對本國經濟構成潛在風險。

由加拿大公民研究所(Institute for Canadian Citizenship, ICC)發表的《漏桶效應2025(Leaky Bucket 2025)》報告指出,每五名獲得永久居留資格的移民中,就有一人在25年內離開加拿大,而離境高峰期集中在頭五年內。此趨勢被稱為「持續外移(onward migration)」,在高學歷與高技能人士中尤為明顯。

報告顯示,擁有博士學位的移民離境率是擁有學士學位者的兩倍以上,若工作機會未能提供收入增長,離境可能性更高達三倍

Daniel Bernhard,ICC行政總裁表示,社會對移民的懷疑態度日益加劇,導致人才流失,削弱加拿大應對經濟挑戰的能力。「最能幫助我們實現目標的人,卻是最快離開的人,」他說。「這不只是道德上的失誤,更是可以避免的自我破壞。」

總理Mark Carney已訂下十年內將非美國出口倍增的目標。Bernhard指出,失去具備國際經驗的移民,將削弱加拿大的貿易多元化能力。「這些人曾在其他國家建設鐵路、基建與房屋項目——他們做得比我們快、好、便宜。他們正是幫助我們迎頭趕上的關鍵人才,」他在接受CTV新聞(CTV News)訪問時表示。


根據ICC預測,若目前趨勢持續,至2031年將有20,241名移民離開加拿大,而政府已在《2025年度移民報告》中決定未來三年每年維持38萬名永久居民配額至2028年

報告指出,流失率最高的行業包括商業與財務管理、資訊與通訊科技、工程與建築管理,以及製造與加工工程。資深管理人員與高層主管的離境率為平均移民的193%,而醫療專業人士則高出36%


研究所分析來自加拿大統計局(Statistics Canada)的長期數據庫,將移民紀錄與個人報稅資料連結,樣本涵蓋1982至2020年間獲得永久居留資格、年滿18歲並曾報稅的移民

Bernhard指出,數據中逾六成移民屬「經濟類別」,即因具備貢獻本國經濟的能力而獲批居留。然而,外移趨勢已持續40年未見改善

他呼籲政府制定全國性人才留任策略,並建議加拿大移民、難民及公民部(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 IRCC)重新定位角色。「IRCC到底是幫助人才成功的招聘部門,還是只負責把不該進來的人擋在門外的保安?」他質疑道。

 

🔗 資料來源: https://www.ctvnews.ca/canada/article/canadas-highly-skilled-immigrants-are-leaving-the-fastest-report/ 

 

最新消息 2025-11-19

在加拿大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研究人員首次拍攝到野生海狼利用繩索將蟹籠從海中拉出,以取食內部誘餌,這或許是狼類首次被觀察到的「工具使用」行為。

這項研究由Kyle Artelle與Paul Paquet主導,並於週一發表於科學期刊《Ecology and Evolution》。研究團隊在卑詩中部海岸Bella Bella附近的海灘架設攝影機,對準由Heiltsuk原住民族(Heiltsuk First Nation)設置的蟹籠,原意是調查蟹籠反覆受損的原因。

這些蟹籠用於控制入侵物種歐洲綠蟹,其中部分長期沉於深水。研究人員原以為破壞來自海洋哺乳動物。「我們當時想,『到底是什麼在破壞這些蟹籠?』」來自紐約州立大學環境科學與林業學院(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s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Forestry)的Artelle說。「不可能是熊或狼,它們不會潛水去取蟹籠。」

然而,2024年5月攝影機架設後不到一天,畫面就拍到一隻海狼叼著浮標從水中上岸,隨後將浮標放在沙灘上,咬住繩索並拉動,直到蟹籠浮出水面。牠再將蟹籠拖至淺水區,取食誘餌。

「我們知道牠們很聰明,但沒想到牠們會像人一樣游到深水區,叼回浮標,再拉繩取籠,」Artelle說。

今年稍早,攝影機又拍到第二隻海狼以相同方式拉出蟹籠,研究人員因此推測這種行為可能在狼群中傳播。

海狼是灰狼的沿海亞種,以海洋為主要食物來源。至於這種行為如何開始,Artelle推測可能起源於退潮時狼接觸到暴露的蟹籠,逐步學會將浮標與繩索與食物來源聯繫起來。

目前,研究團隊已在該地設置全天候攝影機持續觀察海狼行為,同時努力減少對蟹籠的破壞,以免影響綠蟹研究。

「這裡正在發生一些非常特別的事,」Artelle說。「我們想了解更多,看看這些狼還能教會我們什麼。這只是冰山一角。」

 

🔗 資料來源: https://ca.news.yahoo.com/news/b-c-wolves-line-pull-171807242.html 

 

最新消息 2025-11-19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Statistics Canada)週一公布的數據,加拿大10月年度通脹率降至2.2%,與CIBC經濟研究部(CIBC Economics)等金融機構預測一致。

汽油價格是主要推動因素之一,按年下跌9.4%,跌幅較9月4.1%更大。若不計汽油,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年上升2.6%,與上月持平。食品價格漲幅亦見放緩,10月按年上升3.4%,低於9月4.0%。不過統計局指出,食品通脹已連續九個月高於整體通脹率。

經濟學家認為,數據支持加拿大央行(Bank of Canada, BoC)維持利率不變。BMO首席經濟師Douglas Porter形容報告「表面友好」,但保險與電訊費用持續上升,無線電話費按年上升7.7%,為兩年半來首次。無線與有線電話服務合計價格按年上升7.9%,為自1982年以來最大升幅。


RBC經濟師Abbey Xu指出,近半消費品價格在過去三個月的年化增幅超過3%,顯示核心通脹仍然頑固。她補充,消費需求仍強,加上財政政策支持,令央行不太可能進一步減息。

TD銀行(TD Bank)經濟師Andrew Hencic亦認同,認為供應鏈干擾與疲弱內需令通脹難跌破央行目標區間。他指出,市場目前估計至明年4月再減息的機率僅為30%

保險費持續上升,住宅保險按年升6.8%,汽車保險升7.3%。過去五年,住宅與按揭保險價格全國上升38.9%,汽車保險升18.9%

天然氣價格按年下跌17%

IG財富管理(IG Wealth Management)首席投資策略師Philip Petursson警告,由於去年同期價格下跌,未來幾個月通脹可能略為回升。他向Yahoo Finance Canada表示:「這不是新一輪漲價,只是數學效應。」


央行偏好的兩項通脹指標亦見回落:CPI中位數(CPI-median)與CPI修整值(CPI-trim)均降至2.9%。按月計算,CPI上升0.2%,季節調整後升幅為0.1%

CIBC經濟師Andrew Grantham表示,雖然通脹放緩符合預期,但央行要重新考慮政策,仍需更長期的價格壓力緩解及經濟增長放緩跡象。他預測至明年底前,隔夜利率將維持不變。

 

🔗 資料來源: https://ca.finance.yahoo.com/news/canadas-inflation-rate-fell-to-22-in-october-as-gasoline-and-groceries-rose-at-slower-pace-153420737.html#:~:text=Canada's%20annual%20inflation%20rate%20dipped,estimates%20published%20by%20CIBC%20Economics.

 

最新消息 202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