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安省即將於9月實施多項新法例,將影響當地居民和國際留學生等群體。根據英文媒體BlogTO報導,安省政府和加拿大聯邦政府計劃推出多項新規,這些規定將影響所有居民。

 

1. 學校禁用手機與電子煙

 

自9月起,安省幼稚園至六年級的學生必須全天將手機靜音並置於看不見的地方。早在4月,安省政府就宣布了一項計劃,通過加強全省措施以應對課堂上手機使用造成的干擾,目的是「改善兒童的健康」。

 

七至十二年級的學生,除非經過老師允許,亦不得在課堂上使用手機。新政策還將社交媒體應用從所有校園設備中移除,並將學生在課堂上的「分心程度」列入成績單。

 

此外,安省還加強了對學生攜帶電子煙或香煙的規管。自9月起,學生如被發現攜帶這類產品,學校將立即通知家長,並要求學生交出相關物品。安省政府也將撥款3,000萬加元,用於學校安裝電子煙探測器及升級安全設施。

 

2. 便利店可銷售啤酒和葡萄酒

 

自9月5日起,所有符合資格的便利店將能夠出售啤酒、葡萄酒、蘋果酒和即飲酒精飲料,這是安省擴大酒精飲品銷售計劃的一部分。到2024年10月31日,符合資格的雜貨店和大型商店也將能夠銷售箱裝酒類。

 

作為與The Beer Store達成協議的條件之一,安省將向該啤酒連鎖店提供高達2.25億加元的資金,幫助其在未來19個月內完成必要投資,順利過渡至更加開放和便捷的酒精市場。

 

3. 國際留學生工作時數限制

 

自今年9月起,國際留學生在校外的工作時數將被限制為每週最多24小時。早在4月,加拿大移民局(IRCC)已對留學生計劃進行改革,旨在防止學生遭受欺詐或經濟困境。當時移民部長Marc Miller宣佈,允許學生每週校外工作超過20小時的臨時政策已於4月30日結束。

 

今秋,聯邦政府將留學生的每週校外工作時間限制為24小時,以「確保學生優先專注於學業,同時在必要時進行兼職工作」。

 

最新消息 2024-09-18
 
根據報導,多倫多週末發生了一系列與拖車行業有關的槍擊案件。警方表示,在周六凌晨至週日晚上期間,共發生8起槍擊事件,全部與一輛失竊的本田 CRV 有關。雖然沒有人員傷亡,但多輛車輛、住宅和工作場所均遭到攻擊。
 
調查人員指出,所有事件涉及同一輛深色本田 CRV,一名後排乘客多次開槍。目前尚不清楚車內有多少名疑犯。警方呼籲民眾提供線索,並要求拖車業人士保持警惕,如發現可疑情況要立即報警。
 
多倫多警方表示,今年以來已發生24起與拖車行業相關的槍擊事件,佔全市槍支案件的12%。在過去6個月,該行業的犯罪活動有所上升,包括針對公司、車輛和司機的槍擊、縱火和惡作劇等。為此,警方已成立一個專門的拖車特別工作小組。
 
這一連串涉及拖車行業的槍擊案件突顯了多倫多市安全隱憂。警方必須加強調查力度,查明具體動機和目標,同時採取有效措施,遏制此類針對性犯罪活動的蔓延。
最新消息 2024-07-02

根據來自多倫多的 16 歲女孩 Ruby 所說,一個人可能遇到的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就是在網路上發現自己的裸照。而這正是發生在她身上的事情,但這並不是她的錯。

「突然間,我陷入了最糟糕的情況,」她說。新聞機構沒有透露 Ruby 的姓氏,因為她是一個令人擔憂的新趨勢的受害者——未成年人情色Deep fake。

Deep fake是指任何經過修改或創建的圖像或視頻,通常使用人工智慧,很難與真實事物區分。

去年,Ruby收到一連串訊息,有人說網路上有她的照片,要求她點擊連結查看

她要求查看這些照片,結果收到了一張她上身赤裸的 Deepfake 照片。原始照片中她穿著整齊,拍攝於她 13 歲時。

Ruby已經學會如何在網路上保持安全,而且她從來不用真名發文。

“我沒做錯什麼,”她說,“事情就是發生了......我心裡非常憤怒。”

“我不知道這個人是誰。”

Ruby 的父母打電話給 Cyber​​tip.ca,這是一條供人們舉報未成年人色情圖片的全國熱線。去年,也就是它開始追蹤數量的第一年,它處理了 4,000 份Deep fake影片。

負責營運 Cyber​​tip.ca 的加拿大兒童保護中心支援服務營運總監 Lindsay Lobb 表示,這一問題「一直不斷在增長和演變」。

她說,深度偽造經常被用來勒索、騷擾或欺凌未成年人,而且由於許多網站和應用程式都會將圖像“裸體化”,因此製作Deep fake作品很容易。

在加拿大,任何未成年人的色情圖片,無論是否Deep fake的,都是違法的,並被視為兒童色情。網路和社群媒體平台表示,他們會向警方報告在其網站上發現的圖片。

網路安全教育者布蘭登·勞爾 (Brandon Laur) 表示,區分Deep fake和真實內容將變得越來越困難。

他說,即使是現在,當孩子說這些圖像不是真實的時候,家長也不總是相信他們。

勞爾說,要求人們不在網路上發佈內容是不現實的,但她想提高人們的認識,一旦圖片被發布,即使在安全設定下,也幾乎不可能控制它會發生什麼。

加拿大皇家騎警和其他警察部門對此類影像的出現表示擔憂。但多倫多 Tory's LLP 律師事務所的律師 Molly Reynolds 表示,尋求法律援助可能很困難,她曾在民事案件中代表成年受害者。

Deepfakes 可能是由前任為了報復而製作的,可能是由同事和學生為了威脅和霸凌而製作的,也可能是由其他國家的陌生人製作的。

雷諾茲說:“如果一個陌生人把你的圖像帶到世界任何地方,並將其變成Deep fake,那麼在加拿大找到一條合法途徑來阻止這種行為將非常具有挑戰性。”

雷諾茲表示,受害者可以向託管圖片的網站(例如Google或 Meta)提交刪除請求。

此後,「可能會透過民法或刑法途徑提出騷擾索賠,」她說。

在 Ruby 的案件中,警方沒有找到該圖片在網路上傳播的證據。他們認為,聯繫她的人正試圖透過精心設計的網路釣魚計畫入侵她的 iCloud。

她仍然感到震驚並希望人們知道這種事可能會發生在他們身上。

「網路安全方面仍在教導的是,任何東西都不能離開網路——為了安全起見,不要拍裸照,」她說。 “這是真的。但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

 

最新消息 2024-11-20

在加拿大的卑詩省,毒品氾濫問題一直非常嚴重,特別是對華人社區而言,這種現象引發了普遍的憤慨與無奈。近日,《溫哥華太陽報》的一則新聞更是讓人心寒:警方在大溫哥華地區附近的米遜市(Mission)Hatzic Valley,一處位於 Stave Lake Rd 12790 號的大型莊園內,發現了一間面積是溫哥華格蘭維爾島(Granville Island)兩倍的建築,懷疑是個大規模的製毒工廠。

在莊園碎石路的入口處,有橙色的字樣「Fentinol」,當時人們不太清楚這是什麼意思,直到警方察覺這可能是芬太尼的「暗號」。芬太尼(Fentanyl)是一種威力比嗎啡強50到100倍的毒品,長期以來,加拿大時有因過量服用而引發呼吸困難甚至死亡的事件發生。

🔹隱藏多年的超級製毒工廠

警方推測,這處大規模「毒品實驗室」可能已經運作了七年。經搜查,警方發現了裝有致命化學品的桶,隨即召來皇家騎警的秘密實驗室執法與反應小組(CLEAR),證實這是一個製毒工廠,早在2017年已開始運營,由不明的犯罪組織操控。儘管離大溫市區不遠,但該毒品實驗室一直未被發現,並且持續向國外出口芬太尼。

隨後,在莊園的倉庫及幾個集裝箱內,警方發現了25公斤的芬太尼,其中3公斤已經分裝,準備出售。警方認為,在這片區域還有其他的芬太尼製毒工廠,並發現其中一些工廠專門供應本地市場。

🔹超級工廠每公斤成本僅1000美元,市場價值高達10萬美元

該工廠屬於「超級實驗室」,一天可製造5公斤的毒品;一公斤芬太尼可以分裝成50萬劑。芬太尼的每公斤製造成本僅約1000美元,但市場價值可達5至10萬美元,驚人的利潤驅使大量犯罪集團進行製毒活動。

🔹缺乏直接證據,無法提起訴訟

儘管大規模生產毒品已違法,但警方無法找到足夠證據對任何人提起指控,甚至無法查明該土地的真正所有者、背後的犯罪組織或主要買家。CLEAR小組負責人Derrick表示,這些犯罪組織非常老練,會徹底抹去任何可能留下的線索,如運輸標籤和指紋,使警方難以追查。

為了掩人耳目,有的犯罪集團還將廢料倒入大垃圾桶、堆放在農地上,或利用城市下水道和化糞池隱藏。更極端的做法是將毒品工廠隱藏於山林之中或表面看似普通的住宅內。像這次發現的製毒工廠,地處森林環繞的Mission山區,外面還用鐵絲網和廢車掩護,讓人誤以為是一片廢棄地,甚至貼上「禁止擅闖」和「有警犬巡邏」等標示,防止任何人靠近。

🔹屋主死亡成查案難題,環境污染問題更受擔憂

今年年初,米遜警方曾查獲另一個大型製毒工廠,當時在外部發現60至80輛廢棄車輛,內部卻藏有4個集裝箱的毒品。警方隨後追查房主,但卻發現房主兩個月前已去世,且並未查到新的所有人信息,使得調查再度陷入困境。

菲沙河谷地區的主管 Hugh Davidson 憂心表示,偏遠地區有許多房屋的用途不明,很可能成為犯罪活動的溫床。Davidson更擔心這些製毒工廠違規處理化學品,導致有害物質進入下水道,影響水質安全,這對周邊居民來說極具危險性。

然而,毒品製造和犯罪活動的肆虐,加上犯罪分子行動隱密,令警方頭痛不已。若連警方都難以防範,普通民眾能做的似乎更少,只能繼續保持警惕。

 

最新消息 2024-10-19

最近,加拿大的小費文化引發激烈討論,許多消費者表示不滿。他們反對在零售店、外賣店和自取雜貨等地方被強制收取小費,認為這是一種冒犯性的要求。尤其在星巴克等店鋪,小費默認設置為20%或25%,讓不少人感到不合理。調查顯示,僅有7%受訪者認為零售店收取小費是合適的。

民調指出,加拿大人在餐廳的平均小費達18%,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這一趨勢表示不滿。許多人反映,在商店或餐廳結賬時,小費選項會自動出現,甚至部分餐廳直接在賬單上加收18%的小費,並且沒有提前通知顧客,導致顧客無意中多付小費。

一位網友分享自己經歷,他在一間餐廳結賬時發現小費被自動加收了15%,且完全沒有提示。另一位網友也提到,星巴克默認20%或25%的小費實在過分,而韓式餐廳甚至隱藏了「不給小費」的選項。許多人對這種做法感到反感,認為「這樣做生意真的敗壞好感」。

專家提醒消費者,在餐廳或商店結賬時,應仔細查看賬單,避免無意中支付額外的小費,並確認稅項應在小費之前結算。

 

最新消息 2024-09-09
BC省正式實施史上最嚴格的一次性塑膠禁令。這不僅禁止商家提供塑膠購物袋,還限制了多種一次性塑膠製品的使用和銷售。
 
首先,可氧化降解塑膠包裝和其他一次性塑膠製品也將不准在BC省銷售,這對餐飲外賣產業影響較大。此外,商家提供的紙質購物袋和可重複使用的購物袋價格大幅上漲,最低分別為25分和2加幣。
 
其次,2024年6月20日起,BC省盒裝飲料將禁止使用塑膠吸管,除醫療和殘障人士外一律禁止​​。同時,2025年底,加拿大聯邦政府也將禁止生產及進口6類一次性塑膠製品,包括餐具、攪拌棒等。 2028年7月1日起,BC省商店也將不得使用塑膠保鮮膜包裹食品。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家用可降解垃圾袋,部分城市如列治文和坎盧普斯也表示不予接受,要求居民使用報紙等代替。這反映出各地在執法力度和政策上的不統一性。
 
總之,BC省及加拿大聯邦政府正在全面推動減塑和環保政策,限制一次性塑膠製品的使用將是未來幾年的主要趨勢。這不僅將影響商家經營,也將改變廣大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各界需要加強溝通協調,共同應對這場"塑膠革命"。
最新消息 2024-07-16

根據CBC News的數據統計,成千上萬的加拿大人有意從加拿大移民到美國,遷移的數字已經達到了10年來的新高。

加拿大人南下尋找愛情、工作或避開寒冷天氣的現象並非新鮮事,但美國社區調查(ACS)的最新數據顯示,這趨勢正以遠高於歷史平均水平的速度上升。

美國人口普查局進行的ACS調查顯示,2022年從加拿大遷移到美國的人數達到126,340人。這比2012年75,752人的遷移數量增加了近70%。

在這126,340名從加拿大移民到美國的人中,53,311人在加拿大出生,42,595人是離開加拿大回到美國的美國人,30,434人是原先移民到加拿大但後來決定移民到美國的外籍人士。

值得注意的是,出生在加拿大的這一群體的數量明顯高於過去。相比疫情前的平均水平,這一數字上升約50%。

聯合國的數據顯示美國無疑是加拿大移民最常選擇的目的地。

根據最新的聯合國數據,截至2020年,在美國居住的加拿大人約有80萬人,比起居住在英國的高8倍。

不少新成立Facebook群組目的是協助加拿大人遷移。新抵達的人使用這些群組分享如何獲得簽證或綠卡、在哪裡居住以及如何處理醫療保險等資訊。

一個名為「加拿大人移民佛羅里達州和美國」的群組已有超過55,000名成員,每週都在增加數十名新成員。

協助加拿大人遷移的房地產經紀人和移民律師表示,這一趨大部分源自尋求更加負擔得起的生活。

不過,也有人表示他們對總理Trudeau領導下的加拿大失去信心,寧願追求美國夢。

Marco Terminesi是一名曾在安大略省Woodbridge長大的職業足球運動員,現在在佛羅里達州Palm Beach County擔任房地產經紀人,他的業務主要服務於加拿大僑民。

Terminesi表示,在過去18個月裡,他的電話一直被想搬到陽光明媚的佛羅里達州的加拿大人打爆。

「有了特魯多,我必須離開這裡,」這就是他們告訴我的。他們問我:「馬可,我需要跟誰談談才能離開這裡?」Terminesi引述。

「有太多的仇恨,太多生氣的來電。這一切都讓我感到非常震驚。」而我不太確定所有這些人都是出於正確的理由而遷移。

人們說:「我討厭這裡的政治,我正要全家搬遷到那裡,」我就會說:「嗯,這個問題可能在一兩年內就能解決。」

Terminesi表示,他並不密切關注加拿大的政治,所以不確定是什麼促使一些有意搬到佛羅里達州的人產生了這麼大的不滿情緒。

他說:「我收到的電話比過去10年還多50倍。而且大多數,幾乎所有的來電者都說是政治原因促使他們想要離開。我不多問,我只是回應很抱歉聽到這個,希望情況能有所好轉。」

儘管美國與加拿大一樣也面臨通貨膨脹問題,但在某些州份,生活成本可能更低。

美國平均房價較此處為低 - 加幣58.07萬元,而加拿大為加幣70.35萬元。在計算匯率因素後仍低了20%。在某些州份價格差距甚至更加明顯。

最近一些美國地區的房屋保險費急劇上升, 加上物業稅的增加, 節省費用可能會被抵消。

而且搬到美國的加拿大人還必須考慮重大的醫療保健費用。

根據美國聯邦政府的數據,約54.5%的美國人通過工作場所獲得醫療保險。另有18.8%的美國人依賴以收入為依據的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而18.7%的人則依賴與年齡相關的Medicare保險。

大約10%的美國人直接從保險公司購買保險,保費可能非常沉重。

例如,一位55歲獨身男子如果沒有工作場所的保險計劃,居住在佛羅里達州的Naples,根據該州醫療保健交易所上的可用選擇,他每年大約需要支付10,000美元。

私人醫療保險還涉及其他費用,如自付額和共付額。

加拿大籍移民律師Len Saunders(與Mithra無關)目前居住在華盛頓州的Blaine表示,他的西岸客戶中並沒有聽到太多對Trudeau的負面言論 - 他們大多只是想跨越邊境購買更便宜的房子或繳交較少的稅款。

Saunders表示,有越來越多居住在加拿大的美國人希望將他們的加拿大配偶帶到美國居住,這占他的公司業務大約80%。

他說:「我每週都會接到幾十個電話,而我只是一個來自小鎮Blaine的律師。」

「人們會抱怨Trudeau,對他不太滿意,但這並不是我的客戶的主要原因。我看到大量的加拿大人搬到美國,主要原因就是房價成本。這多是年輕夫婦。」

對於富裕的加拿大投資者或有美國配偶的人來說,獲得綠卡的過程相對簡單。

但對於普通中產階級的人來說,在沒有美國僱主擔保或沒有獲得NAFTA/ E-2條約簽證資格的情況下,取得所需文件困難得多。

Saunders說:「那些沒有人為他們申請的加拿大夫婦,很多人都沒有希望。這很令人悲傷,他們被困住了。」

最新消息 2024-05-31

加拿大政府近日宣佈,為減輕民眾假期消費負擔,推出節日購物免稅政策。從2024年12月14日至2025年2月15日,為期兩個月內購買以下商品將全面豁免聯邦銷售稅(GST)。

👉🏻免稅商品清單:

🔹食品與飲料類

  1. 酒精飲品:包括葡萄酒、啤酒、蘋果酒,以及酒精含量不超過7%的烈酒。

  2. 糖果:如棉花糖、口香糖、巧克力,以及塗覆糖果、蜂蜜、糖漿或人工甜味劑加工的水果、堅果、爆米花。

  3. 鹹味零食:如薯片、玉米脆片、爆米花、椒鹽脆餅及各類咸味堅果或果仁。

  4. 能量棒與零食混合物:含穀物、堅果、種子或其他乾果的食品。

  5. 冷凍甜點:包括冰棒、果汁棒、冰淇淋、冷凍優格或非乳製品甜點。

  6. 水果零食:如水果棒、果卷和其他加工水果類零食。

  7. 甜點食品:包括蛋糕、松餅、甜甜圈、布朗尼、羊角麵包等甜味糕點。

  8. 布丁及相關產品:果凍、慕斯或其他布丁類甜品。

  9. 預製食品:如沙拉、三明治、奶酪拼盤、冷盤和預製水果蔬菜拼盤。

  10. 即食食品和飲料:包含加熱即食食品及販售地點供應的飲料。

  11. 餐廳餐點:包括堂食、自提或外賣餐飲服務。

🔹兒童用品與玩具類

  1. 兒童服裝:如女孩16碼以下、男孩20碼以下的服裝,以及圍兜、短襪、帽子、手套、圍巾和鞋子。

  2. 兒童尿布與安全座椅。

  3. 益智與娛樂用品:拼圖、棋盤遊戲、紙牌遊戲、遊戲機及配件,還有娃娃屋、玩具車、樂高積木及玩偶。

🔹文學品與節日裝飾

  1. 報刊和書籍:印刷書籍、有聲書和報紙。

  2. 聖誕樹:天然或人造聖誕樹。

🔹GST的基礎知識


GST(商品與服務稅)是加拿大的聯邦稅,適用於大多數商品與服務。在某些省份,GST與省銷售稅(PST)合併為統一銷售稅(HST),稅率從5%到15%不等。

需要注意的是,加拿大的“基本雜貨”本身已免收GST,例如新鮮、冷凍、罐裝或密封的水果和蔬菜、大部分乳製品、肉類、魚、雞蛋、咖啡及其他基本烹調材料。

此次免稅政策針對更多非必需商品,讓民眾在假期購物時享受更多優惠,也為節日期間的經濟消費注入活力!

 

最新消息 2024-11-28
最近,有指控稱一家野生動物庇護中心讓動物在無法康復的情況下受苦。
 
Mally's Third Chance Raccoon Rescue是一家非營利機構,專門幫助受傷和無家可歸的浣熊,並在它們康復後釋放回自然環境。 根據法庭文件,Mally's的所有者Derek Zavitsky和Barbara Zavitsky分別面臨18項和23項指控,包括未能保持良好記錄、缺乏浣熊身份識別、將動物滯留超過一年,以及未對無法生存的浣熊提供康復 治療。
 
當局也吊銷了Mally's的野生動物庇護許可證。 據報道,所有被搜獲的浣熊中有6隻在現場死亡,3隻死於嚴重疾病,而其餘的84隻被以人道方式安樂死。
 
法庭文件指出:“有49只浣熊與人和家庭寵物同住在同一房屋中,包括臥室和浴室,造成重大安全風險,到處排泄尿液和糞便。”
 
文件還指出,在浴室洗手台下的櫥櫃中發現了一隻重病浣熊,而在籠子裡發現了一隻僵硬的死浣熊,另外一隻浣熊全身爬滿活蛆。
 
據稱,當天他們不得不安樂死15隻浣熊,因為它們出現了痛苦的症狀,包括頭部顫抖、眼睛和鼻子有分泌物,爪子和身體上有開放性潰瘍。 經檢測發現,所有浣熊都感染了犬瘟病,最後全部被安樂死。
 
Mally's的發言人兼志工Tiffany Devon表示,這些浣熊都已接種了犬瘟病疫苗,所以這種情況毫無邏輯,不明白為什麼這些浣熊在被安樂死之前幾個月一直患有犬瘟病。
 
Mally's也表示,省政府的保育官員在對待浣熊時非常粗暴,並對所有浣熊感染犬瘟病的指控提出質疑,認為這些指控沒有經過證實。
 
這起事件引發了人們對Mally's Third Chance Raccoon Rescue的經營管理和動物福利問題的關注。 相關部門將繼續調查此案,並確保對涉事人員進行適當的法律追究。
 
 
最新消息 2023-12-14

一宗涉及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酒莊的數百萬加元爭議告一段落。卑詩省最高法院(B.C. Supreme Court)裁定,新買家必須向前莊主支付逾200萬加元,儘管他們聲稱遭受欺詐及庫存無法出售。

案件圍繞2017年Huber Estate Vineyards Inc.將Hainle Estate Winery Ltd.(Peachland, 卑詩省)出售予Bella Valley Enterprises Ltd.。買家為Bella Huang及 Tony Zhuang。該酒莊於1972年創立,2000年代由Huber家族(Huber family)購入,並以「歐洲傳統葡萄酒」為特色。

根據法官Justice Gary Weatherill的裁決,賣方Walter Huber曾誇大酒莊歷史及榮譽,包括聲稱是北美首間商業化生產冰酒的酒莊、曾在奧斯卡頒獎禮及Prince William與Kate Middleton的皇室婚禮上供酒,甚至自稱是「釀酒博士」。法官形容Huber的自我宣傳「令人不安」,但裁定這些言論並未對買家的決定產生重大影響。


買家為了趕及2017年中國新年需求,急於完成交易,並跳過律師審查,同意購入逾200萬加元的庫存酒。其後他們聲稱大部分酒已氧化、標籤不符或在中國市場難以出售。然而法院認為,他們未能證明酒在交易時存在問題,因為直至三年後才進行檢測。

Weatherill法官最終裁定,買家的指控屬於「買家後悔」: 「總而言之,Tony、Bella及Bella Valley是自招不幸。」

法院除判給Walter Huber 200萬加元庫存酒款外,亦額外裁定他獲得7.5萬加元賠償,因其誇大言論不足以構成解僱的正當理由。


🔗 資料來源: https://www.biv.com/news/resources-agriculture/bc-judge-orders-chinese-winery-buyers-pay-2m-despite-fraud-claims-11462802 

 

最新消息 2025-11-25

經過逾兩年談判,加拿大郵政(Canada Post)與加拿大郵政工人工會(Canadian Union of Postal Workers, CUPW)宣布達成初步協議。這項協議最特別之處在於,雙方已就主要內容達成共識,但尚未簽署正式合同。

工會表示,現有集體協議繼續生效,工會暫停罷工,僱主亦暫停封鎖權。不過,在新協議獲批准前,工會仍保留罷工權利。

勞工律師Sundeep Gokhale形容這種安排「不尋常」,並向CTV新聞(CTV News)解釋:「雙方在概念上已同意大方向,但仍需落實文字,若成功,便會交由會員投票。」

協議公布的時機引起質疑,因為就在此之前,加拿大郵政(Canada Post)披露季度虧損達5.41億加元,2025年前九個月累計虧損更高達9.89億加元,並表示需要聯邦政府進一步援助。

爭議焦點包括加薪、員工編制及結構性改革,尤其是僱主推動擴大兼職聘用。2025年期間,工會逐步升級行動,包括禁止加班、停止派發宣傳單張,以及9月發動全國性罷工。

加拿大郵政與CUPW談判時間表

  • 2023年11月:正式展開集體談判。

  • 2025年5月:工會發動全國性禁止加班行動。

  • 2025年9月:工會停止派發宣傳單張。

  • 2025年9月25–26日:聯邦政府宣布重組計劃後,全國性罷工爆發。

  • 2025年9月底至10月:調解陷入僵局,工會指控郵政以裁員恐嚇。

  • 2025年10月:工會成功挑戰臨時裁員通知,全面罷工改為輪流罷工。

  • 2025年10月中至下旬:國會委員會展開聽證,檢視郵政的結構性挑戰。

  • 2025年11月9日:加拿大郵政向聯邦政府提交重組計劃。

  • 2025年11月18日:加拿大郵政公布9.89億加元虧損。

  • 2025年11月21日:雙方宣布達成初步協議。


目前雙方正敲定城市郵差及鄉郊/郊區郵差談判單位的合同語言,待簽署後,工會會員將進行表決。

🔗 資料來源: https://www.hrreporter.com/news/hr-news/unusual-canada-post-union-reach-tentative-deal-without-signed-contract/393768 

最新消息 2025-11-25

保守黨國會議員周一猛烈批評總理Mark Carney,原因是他近日對美國總統Donald Trump的貿易談判問題作出輕視回應。


Carney於週日在南非約翰內斯堡(Johannesburg, South Africa)出席二十國集團領袖峰會(G20 leaders’ summit)時,回答記者提問何時最後一次與特朗普交談時說:「誰在乎?」他補充:「我期待很快與總統交談,但目前沒有迫切議題需要與他討論。當美國願意回來談貿易,我們會展開對話。」

保守黨在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質詢時集中火力批評Carney。黨魁Pierre Poilievre指責他漠不關心,並指出Carney在春季大選時曾以能處理特朗普政府為競選主張。Poilievre說:「我們關心那些失業、無法支付房貸的工人。他為何不關心?

政府院會領袖Steve MacKinnon為Carney辯護,強調總理「當然」關心加拿大工人和產業,並指與美國的談判仍具建設性。自由黨議員Wayne Long及Ben Carr亦支持Carney,讚揚他在全球建立關係,並指出雖然美加關係重要,但總理亦須推動其他貿易倡議。

加拿大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 of Canada)在新聞稿中批評Carney的「輕率」態度,並指其任期充斥「單方面讓步卻無實質成果」。聲明指出,特朗普對鋼鐵、鋁材及汽車徵收的關稅,令數千加拿大人失業,這應是總理的「燃眉之急」。

上月,安大略省政府(Ontario provincial government)在美國展開反關稅廣告攻勢,激怒特朗普,導致談判破裂。廣告片段引用前美國總統Ronald Reagan的警告,指關稅會引發貿易戰並損害美國經濟。Carney其後在南韓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Summit, South Korea)短暫會面時向特朗普道歉,但談判至今未重啟。

自由黨(Liberal Party of Canada)則表示,貿易談判本有起伏,與特朗普政府的對話最終會恢復。與此同時,加拿大正準備展開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協定(Canada-United States-Mexico Agreement, CUSMA)的更廣泛談判,該協定是加拿大最重要的自由貿易協議,預計明年將進行更新。

🔗 資料來源: https://www.ctvnews.ca/politics/article/he-should-care-conservatives-slam-carney-on-trump-comments/ 

最新消息 2025-11-25

一間位於溫哥華 (Vancouver)的地產公司因未能遵守聯邦反洗錢及反恐怖主義融資規例,被罰款149,886加元

根據 加拿大金融交易及報告分析中心 (FINTRAC)的新聞稿,LeHomes Realty Premier因「未能遵守《犯罪收益(洗錢)及恐怖分子融資法》第一部分及相關規例」而被處罰。

FINTRAC指出該公司涉及六項違規,包括在有合理懷疑交易涉及洗錢罪行時,未能提交可疑交易報告。調查亦發現該公司未有委任合規負責人,未能充分評估產品、服務渠道、客戶及業務關係所涉及的洗錢或恐怖分子融資風險,並且未能保存完整的客戶紀錄及為員工提供持續培訓。

 

部分違規更涉及恐怖主義風險。FINTRAC表示,LeHomes Realty Premier未有考慮其產品及業務渠道可能涉及的恐怖分子融資風險。

在繳清罰款後,FINTRAC確認案件已結束。其總監兼行政總裁Sarah Paquet在聲明中表示:「FINTRAC與企業合作,協助他們理解並遵守法例。我們亦會確保企業履行責任,並在必要時採取適當行動。」

LeHomes Realty Premier總部位於溫哥華 Granville Street,其網站自稱「致力於服務真實需求的客戶並提供真正價值」。然而,該公司網站的「關於我們」頁面存在多處語法及排版問題,包括:「與我們合作的地產交易,意味著作為買家或賣家,你能體驗我卓越的成功紀錄。」


今年較早時,FINTRAC亦曾對另一間位於溫哥華 的公司Spence Diamonds處以逾250,000加元的罰款,原因同樣涉及合規失誤。

🔗 資料來源: https://dailyhive.com/vancouver/vancouver-real-estate-brokerage-fintrac

最新消息 2025-11-25

週六,數千名租客在多倫多市中心遊行,前往安省議會(Queen’s Park, Ontario Legislature),要求省政府撤回第60號法案(Bill 60)。該法案被批評將加速全省的驅逐行動,並加劇無家可歸問題。

示威正值國家住房日(National Housing Day),此前包括法律援助診所、工會、食物銀行、收容所及學生會在內的132個組織聯署公開信,警告法案會在生活成本高企、就業不穩之際,剝奪核心租客保障。

本月初,多倫多市議會(Toronto City Council)已投票反對該法案,市長Olivia Chow指出,法案將令房東更容易驅逐租客,並「削弱租客權利」。

 

什麼是第60號法案?

第60號法案全名為《打擊延誤、加快建設法案(Fighting Delays, Building Faster Act)》:

  • 租客必須提前通知在聽證會上提出的問題,未經通知不得臨時提出新問題

  • 房東若以自用為由收回單位,只要提前兩個月通知,即可免除補償租客的義務。

  • 租金欠繳的寬限期由14天縮短至7天

  • 租客要求覆核最終裁決的期限由30天減至15天

安省市政及住房廳(Minister of Municipal Affairs and Housing)發言人為法案辯護,稱其「恢復平衡,重建租務市場信心,保障守法租客,同時追究濫用制度者」。

示威者的聲音

在集會上,York South-Weston租客聯盟(York South-Weston Tenant Union)共同主席Sharlene Henry直言,法案對全省租客構成直接威脅: 「第60號法案正在侵蝕租客權利,將帶來大規模驅逐,甚至建立黑名單,針對敢於抗爭的租客。」

她更表示:「房東在你口袋裡,先生,你需要聽聽租客的聲音。我們佔安省人口約五成,理應在決策桌上有席位。」

租客於上午11時在安省租屋供應商聯盟(Federation of Rental Housing Providers)總部集合,隨後遊行至省議會,並舉行集會,由租客組織、無家者團體及法律援助機構代表發言。


🔗 資料來源: https://www.ctvnews.ca/toronto/politics/queens-park/article/thousands-of-tenants-march-to-queens-park-to-protest-bill-60-on-national-housing-day/ 

最新消息 2025-11-24

在加拿大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Bella Coola發生的一宗罕見灰熊襲擊事件,導致11人受傷,其中3名兒童1名成人仍在醫院留醫。事件震驚當地小鎮,並引發對人類與野生動物衝突日益增加的憂慮。

週四下午,Acwsalcta學校(Acwsalcta School)四、五年級學生在20號公路(Highway 20)附近野餐時遭遇灰熊。據加拿大皇家騎警北區警員Madonna Saunderson表示,教師使用防熊噴劑及驅熊爆竹驅趕,但仍有4人嚴重受傷。

卑詩省緊急醫療服務(BC Emergency Health Services, EHS)證實,救護人員為4名傷者提供急救,其中兩人情況危殆、兩人嚴重,另有7人輕傷。由於天氣惡劣,傷者由聯合救援協調中心(Joint Rescue Coordination Centre)協助送院。

學校宣布週五停課,並為受影響家庭提供支援。校方在聲明中讚揚師生勇敢:「週四的事件令人恐懼,但你們的堅毅令人敬佩。」家長形容事件令人創傷,其中母親Veronica Schooner憶述兒子受驚、鞋子滿是泥濘並受傷。

卑詩省保育官服務處(B.C. Conservation Officer Service)與加拿大皇家騎警(RCMP)呼籲居民避免前往4 Mile社區附近森林。Nuxalk民族酋長Samuel Schooner表示對受影響家庭深感痛心,並讚揚社區在危機中展現團結。

保育官員通宵搜索灰熊但未能找到。該服務處的Kevin Van Damme指出,這類涉及大群人的襲擊「極為罕見」,他在34年經驗中從未見過


卑詩省野生動物聯盟(B.C. Wildlife Federation)警告灰熊與人類衝突不斷上升,自2017年終止灰熊狩獵以來,每年報告接近1,000宗。執行董事Jesse Zeman批評禁令「短視」,認為缺乏狩獵壓力令灰熊與人類共享空間,衝突難免。

居民如在Bella Coola發現灰熊,應致電舉報偷獵及污染熱線(Report All Poachers and Polluters, RAPP):1-877-952-7277


🔗 資料來源: https://globalnews.ca/news/11536394/bella-coola-grizzly-attack/

最新消息 2025-11-24

根據liv.rent的最新數據,大溫哥華地區 (Metro Vancouver)的租金在11月繼續下跌,但部分城市卻呈現上升趨勢。

平台指出,租金在區內最昂貴的市場,包括溫哥華 (Vancouver)、列治文 (Richmond)及北溫哥華 (North Vancouver)均有下降。然而,蘭里 (Langley) 的家具齊備一房單位卻持續上升。「除了10月短暫下跌外,蘭里自6月起家具齊備一房租金一直穩步上升,按年增幅達5.29%,按月增幅達5.52%,」liv.rent表示。蘭里亦錄得兩房及三房非家具單位租金較上月增加。

本拿比 (Burnaby) 亦逆勢而行,非家具一房單位租金由10月2,198加元升至11月的2,228加元。不過,本拿比的家具單位租金則略為下降。另一方面,素里 (Surrey)的非家具一房單位租金在區內最低。


溫哥華的跌幅最為顯著,尤其是大單位。兩房租金下跌12.49%,三房租金下跌11.97%。除Shaughnessy外,溫哥華大部分社區的非家具一房租金均錄得按年下跌,其中跌幅最大的是Dunbar-Arbutus(-18.10%)、Killarney(-14.92%)及Marpole(-14.17%)。

儘管租金持續下跌,負擔能力問題仍然嚴峻。SingleKey最新的租金情報報告顯示,加拿大租客仍需將大量收入用於住房及債務償還。報告指出,加拿大租客平均年收入為67,537加元,家庭平均收入約109,000加元,租客的中位年齡為32歲。


在溫哥華,租客平均收入達146,194加元,信用評分高達731,月租金為2,891加元,但仍需將超過30%的收入用於住房。數據顯示,卑詩省 (British Columbia)及溫哥華市的租金收入比為全國最高。

🔗 資料來源: https://vancouversun.com/business/real-estate/project-will-put-richmond-on-the-map-redevelopment-of-lansdowne-mall-site-passes-initial-hurdle 

最新消息 2025-11-24

印度總理Narendra Modi與加拿大總理Mark Carney同意重啟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顯示兩國關係正逐步回暖


消息於南非二十國集團峰會(Group of 20, G20 summit in South Africa)期間公布。據印度外交部(India’s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聲明,兩國領袖決定「展開高目標的全面經濟夥伴協定(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談判。Carney亦接受Modi邀請,將於明年初訪問印度。

印度政府表示,雙邊貿易目標是到2030年達到500億美元。根據加拿大官方數據(Canadian government data),去年雙方商品及服務貿易額約310億加元

此前兩國曾嘗試推動貿易協定,但在2023年外交關係破裂。當時前總理Justin Trudeau及官員指控印度政府涉及在溫哥華地區(Vancouver region)謀殺一名錫克族(Sikh)活動人士。加拿大警方已提出刑事指控,案件仍待審理。

印度官員長期批評加拿大未能有效打擊活躍的錫克分離主義團體。自今年3月接任以來,Carney致力恢復正常關係,兩國於夏季分別任命新大使。

在與Modi會面前,Carney向記者表示,爭取更好地進入「全球最大及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至關重要。他補充,兩國執法及國家安全機構亦持續保持對話。

加拿大目前大部分出口銷往美國,因華盛頓保護主義抬頭,加國正尋求市場多元化。Carney已訂下目標,要在2035年前把非美國出口翻倍


🔗 資料來源: https://ca.finance.yahoo.com/news/india-canada-restart-long-stalled-204722923.html 

最新消息 2025-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