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熱話
【大多倫多8月上旬房市有變化】 【萬錦獨立屋均價上漲$4萬】 多倫多地產局發布月報顯示,大多倫多地區的7月份的房屋銷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7%,比今年6月份也下降了24%。各類房屋平均價環比下跌6%,但仍比去年同期增長1%。 8月份的上半月市場出現新的變化,雖然與2月高峰期比成交量與平均價仍下跌。但與7月上半月相比,獨立屋均價出現變化,月增長5萬,達到121萬,與2月的153萬相比仍下跌20.9%。 從整體數據看,8月份的上半月半獨立屋跌最多,比2月最高價下跌27.3%,平均跌掉35萬。而公寓跌幅最小,比2月最高價下跌11.5%。 華人聚居城市萬錦獨立屋均價8月上半月為172萬,比上個月的168萬增長4萬。萬錦獨立屋均價在今年1月達到峰值216萬元,2月下跌到209萬,至今6個半月已累計下跌44萬,但本月出現首次正增長。 密西沙加8月上半月為150萬,比上個月的148萬增長2萬。比2月峰值191萬元下跌,至今6個半月已累計下跌41萬。 列治文山8月上半月為179萬,比上個月的206萬下跌27萬,比2月峰值216萬元下跌,至今6個半月已累計下跌37萬。
每週熱話 2022-08-19

安省省長道格·福特(Doug Ford)承諾,將加強對可疑車輛的檢查制度,堵塞現行登記漏洞,以打擊日益猖獗的偷車集團。此舉源於CTV《W5》調查節目揭露,犯罪分子透過「換VIN」手法,將失竊車輛偽裝成合法車輛,再轉售予毫不知情的買家。

 

所謂「換VIN」,即是將車輛原有的車身識別號碼(VIN)更換成另一輛合法車的編號,令失竊車輛在登記時無法被識破。報道指出,安省現行制度缺乏強制檢查機制,令大量被竄改的車輛能輕易通過登記程序,成為犯罪集團的溫床。

 

福特在記者會上表示:「你唔量度,就無法管理。我哋會開始追蹤可疑車輛嘅檢查情況,並且要將呢啲人送入監獄,畀佢哋一個教訓。」

 

事件亦因早前有四名蒙面人士企圖在福特自家車道偷車而引起更大關注,令政府加快行動。

 

相比之下,亞省及沙省等地早已實施強制VIN檢查制度,對於可疑車輛會即時標記並進行實體檢查。專家指出,安省每年約有一百萬輛車進入登記系統,當中估計有多達兩萬輛可能涉及竄改或失竊情況。

 

調查更揭發,有2019年款保時捷Cayenne被發現使用虛假VIN,最終由保險公司揭發其身份造假,顯示問題已滲透至高價車市場。

 

你認為政府應否加強刑罰?又或者應優先完善登記制度,防止VIN漏洞被濫用?

 

🔗資料來源: https://www.ctvnews.ca/canada/article/ontario-premier-vows-action-on-inspecting-possibly-stolen-vehicles-after-w5-investigation/ 

 

每週熱話 2025-06-25
【多倫多50部偵速攝影機再次更換位置】 多倫多市為了阻止超速行駛,在市內放置了50部自動偵速攝影機。這50個偵速攝影機於今年五月初再次換了新位置,是自2020年7月自動測速執法(ASE)推出以來第五次進行搬遷。這一次的新地點包含了華人聚居以及常去的地區,例如 惠柳第 (Willowdale), Scarborough Center(士嘉堡中心), 北當河谷(Don Valley North)及士嘉堡 - 愛靜閣(Scarborough- Agincourt)等等。不過根據市政府的統計數據,仍然有3,776名司機沒有因此而減速。 數據影響政府選擇放置所有ASE的位置,哪裡存在速度及碰撞的可能性較高便會設置ASE。每個被選中的區域都會設有兩個ASE自動偵速攝影機,用於捕捉及記錄超速車輛圖像。光是在2022年4月及5月,多倫多的50部偵速攝影機便開出了54,204張罰單。其中位於Burnhamthorpe路以北的Mill路(Etobicoke中心)自動偵速攝影機於4月份開出的罰單最多,共有5545張。市政府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該處的罰單數目佔了所有罰單的16%。而在5月份,Algonquin大道以南的Parkside Drive上的自動偵速攝影機(Parkdale-High Park)開出最多罰單,共達到2845張。 市政府指出,所有地點都張貼了標誌來警告司機攝影鏡頭正在運作中。如果通過ASE被開罰單,將會收到罰款通知,但不會產生任何扣分。不過根據省內規定,如果被影到時速超過50公里或更多,便會收到傳票並被要求出庭。安全行駛其實不光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他人的安全著想。如果大家能小心開車,一定能避免收到罰單。 以下是50部偵速攝影機的具體地點,大家可以作參考: 1. Martin Grove Road north of Rampart Road (Etobicoke North 2. Redgrave Drive west of Martin Grove Road (Etobicoke North 3. Royal York Road north of La Rose Avenue (Etobicoke Centre 4. Mill Road north of Burnhamthorpe Road (Etobicoke Centre 5. The East Mall south of Faludon Court (Etobicoke-Lakeshore 6. Ourland Avenue near Merriday Street (Etobicoke-Lakeshore 7. Parkside Drive south of Algonquin Avenue (Parkdale-High Park 8. Runnymede Road north of Colbeck Street (Parkdale-High Park 9. Scarlett Road south of Ellins Avenue (York South-Weston 10. Gary Drive near Deerhurst Avenue (York South-Weston 11. Dufferin Street north of Stanstead Drive (York Centre 12. Stilecroft Drive west of Sharpecroft Boulevard (York Centre 13. Weston Road near Coronado Court (Humber River-Black Creek 14. Spenvalley Drive near Whitbread Crescent (Humber River-Black Creek 15. Dufferin Street south of Claver Avenue (Eglinton-Lawrence 16. Orfus Road west of Dufferin Street (Eglinton-Lawrence 17. Rogers Road near 382 Rogers Rd. (Davenport 18. Dufferin Street south of Dufferin Park Avenue (Davenport 19. Denison Avenue south of Grange Avenue (Spadina-Fort York 20. Brant Street south of Adelaide Street West (Spadina-Fort York 21. Spadina Avenue south of Bloor Street West (University-Rosedale 22. Manning Avenue south of Lennox Street (University-Rosedale 23. Street Clair Avenue West near Crang Avenue (Toronto-St. Paul’s 24. Warren Road north of Lonsdale Road (Toronto-St. Paul’s 25. Carlton Street near Homewood Avenue (Toronto Centre 26. Shuter Street east of Sackville Street (Toronto Centre 27. O'Connor Drive west of Lankin Boulevard (Toronto-Danforth 28. Cosburn Avenue near Roosevelt Road (Toronto-Danforth 29. York Mills Road west of Banbury Road (Don Valley West 30. Park Lane Circle near 60 Park Lane Cir. (Don Valley West 31. The Donway East north of Greenland Road (Don Valley East 32. The Donway west near Duncairn Road (Don Valley East 33. McNicoll Avenue near Sexton Crescent (Don Valley North 34. Don Mills Road south of Freshmeadow Drive (Don Valley North 35. Finch Avenue East near Manorcrest Drive (Willowdale 36. Churchill Avenue west of Abbotsford Road (Willowdale 37. Saint Clair Avenue East west of Marilyn Crescent (Beaches-East York 38. Kingston Road near Glen Manor Drive (Beaches-East York 39. Danforth Avenue east of Birchmount Road (Scarborough Southwest 40. Corvette Avenue near Cleta Drive (Scarborough Southwest 41. Pharmacy Avenue north of Sherwood Avenue (Scarborough Centre 42. Antrim Crescent near 11 Antrim Cres. (Scarborough Centre 43. Pharmacy Avenue near 2300 Pharmacy Ave. (Scarborough-Agincourt 44. Dunmurray Boulevard near Groomsport Crescent (Scarborough-Agincourt 45. Sandhurst Circle north of Finch Avenue East (Scarborough North 46. Seasons Drive east of Oasis Boulevard (Scarborough North 47. Morningside Avenue near Warnsworth Street (Scarborough-Guildwood 48. Galloway Road near Coronation Drive (Scarborough-Guildwood 49. Brenyon Way near 200 Brenyon Way (Scarborough-Rouge Park 50. Old Finch Avenue west of Littles Road (Scarborough-Rouge Park 此外,更多有關的資訊可以到市政府的官方網站上了解: https://www.toronto.ca/services-payments/streets-parking-transportation/road-safety/vision-zero/safety-initiatives/automated-speed-enforcement/speed-cameras
每週熱話 2022-08-04

【溫哥華訊】一向被視為宜居城市的溫哥華,如今卻成為租客的惡夢。當地租金飆升、空置率極低,令不少打工仔甚至家庭被迫以高價租住「無門無牆」的空間——只靠一塊布簾🪟與他人共處一室。

 

目前,溫哥華一房單位平均月租已超過2,300加元(約港幣13,000元),而出租空置率長期低於1%,遠低於健康水平。租屋市場供不應求,導致不少租客即使有穩定收入,亦難以負擔獨立房間。

 

事實上,早在2017年,溫哥華已逐步邁向「租不起」的局面。根據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CMHC)當年數據,目的式出租單位平均租金為1,389加元,而出租共管公寓(condo)則高達2,086加元。兩者租金每年分別上升4.9%及6.7%,升勢明顯。

 

一名44歲的專業女性,從事支援自閉症兒童的工作,與其9歲兒子現時每月支付1,100加元,僅能租住一個以布簾圍起的角落,與其他住客共用客廳與廚房。她坦言:「唔理想,但我哋冇其他選擇。」對於一個需要穩定環境成長的孩子而言,這樣的居住條件無疑帶來額外壓力。

 

另一名27歲服務業從業員則與四人共住兩房單位,其「房間」只是客廳一角,用布簾隔出來,每月租金900加元,佔其收入近三成。她表示:「冇私隱、冇隔音,但已經係我負擔得起嘅唯一選擇。」

 

這些並非個別例子。越來越多租客以書架、浴簾、布幕🪟等方式劃出「私人空間」,只為在擠迫的單位中爭取一點尊嚴與安穩。

 

即使年收入高於當地家庭收入中位數82,000加元,亦未必能找到合適居所。租金高企、選擇有限,令不少人長期處於壓力與不安之中。

 

在這場租屋競賽中,空間與尊嚴正逐步被壓縮。專家警告,若政府未能加快興建可負擔房屋,將有更多人被迫住進「不合標準」的空間。昔日對加拿大寬敞生活的想像,正被現實一點一滴拆解。

 

🔗資料來源:https://dailyhive.com/vancouver/vancouver-renters-living-behind-curtains 

 

每週熱話 2025-05-20

卑詩省政府近日將 10 個市鎮納入住房目標計畫,旨在加快全省的住宅建設。然而,部分地方官員對此表示不滿,認為他們的城市已經在盡最大努力滿足住房需求。

新增住房目標市鎮

最新加入計畫的市鎮包括: 🏡 Burnaby 🏡 Coquitlam 🏡 Courtenay 🏡 Township of Langley 🏡 Langford 🏡 Penticton 🏡 Pitt Meadows 🏡 Richmond 🏡 Squamish 🏡 Vernon

這些市鎮加入了 2023 年首次推出的住房目標計畫,目前該計畫已涵蓋 共 40 個市鎮。省政府要求每個市鎮在 五年內達成 75% 的預估住房需求。

 

市長們的擔憂

部分地方官員認為,他們的城市已經是 住房開發的領導者,被納入計畫並不會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 Township of Langley 市長 Eric Woodward 質疑他的城市還能做什麼,因為 Langley 已經是卑詩省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他表示:"我們已經做了很多改善,也已經建造了大量住宅,還能再做什麼來提供更多住房?"

  • Richmond 市長 Malcolm Brodie 則稱這項決定 "令人困惑",並強調 Richmond 一直是增加住房供應的領導者。

  • Langford 市政府官員 批評這項措施 "不公平地懲罰" 了他們的城市,儘管 Langford 在住房開發方面一直表現良好。

 

支持者的觀點

儘管部分市長對此表示不滿,一些官員和組織仍認為該計畫對解決卑詩省的住房危機至關重要。

  • 卑詩省住房部認為,將這些市鎮納入計畫有助於加快住宅建設,滿足不斷增長的住房需求。

  • 大溫地區的可負擔租賃住房目標計畫與省政府的目標一致,旨在確保 至少 15% 的新建住宅為可負擔租賃房屋。

 

專家觀點

卑詩大學(UBC)住房政策專家 Tom Davidoff 教授表示,儘管部分城市已經在住房供應方面表現良好,但省政府仍需要 一致性的策略 來確保住房供應能夠跟上需求。他指出:"住房危機不會自行消失,市鎮需要與省政府合作,尋找解決方案。"

 

未來展望

隨著 住房目標計畫的擴展,地方政府與省政府之間的討論仍在持續。一些市鎮呼籲 提供更多資金與支持,而另一些則對 額外壓力 表示抗議。

 

🗣️ 你認為卑詩省的住房目標計畫能有效解決住房危機嗎?

 

資料來源: https://storeys.com/coromandel-properties-vancouver-receivership-2025/ 

 

每週熱話 2025-05-20

卑詩省政府近日宣布,將大幅放寬市政府的借貸限制,讓本地政府有更大財政靈活度,以應對道路、供水、社區設施等基礎建設的龐大需求。

 

根據新規定,市政府現可在無需舉行公投的情況下,為長期項目借貸高達年度收入的10%,是以往5%上限的兩倍。而短期借貸(少於五年)方面,每名市民的借貸上限亦由50加元提升至150加元。

 

政府表示,這項改革是為應對建築成本上升及通脹壓力,協助城市更有效應對人口增長及基建老化問題。這亦是數十年來首次調整相關借貸上限。

「過時的借貸門檻,拖慢咗我哋提供基建服務嘅速度,」房屋及市政事務廳長Ravi Kahlon表示,「今次改革可以令市政府更快行動、減低成本,支援社區發展。」

 

新規定適用於161個受《地方政府法》規管的市政機構,但不包括溫哥華市,因其受《溫哥華憲章》獨立規管,擁有不同的借貸制度。

 

增長迅速的素里市(Surrey)一直爭取擁有類似溫哥華的自治權,對今次改革表示歡迎。這項措施亦有望減輕省政府在基建資金上的直接壓力,尤其在當前預算赤字與債務上升的背景下。

隨著全省人口與房屋發展加速,省府希望透過擴大借貸權力,讓市政府更快、更靈活地推動建設項目,避免不必要的延誤。

 

不過,市民又點睇?市政府可以更快建基建,市民係咪會受惠?定係會搞到債仔愈借愈多,最後都要納稅人埋單?

 

🔗資料來源: https://dailyhive.com/vancouver/bc-government-municipal-borrowing-limits-increased 

 

每週熱話 2025-06-25

一款全新的Omicron分支NB.1.8.1(暱稱 “Nimbus”),現已佔據美國約三分之一新增個案,並快速擴散至全球。

 

為何疫情新聞又回頭?

實驗室初步數據顯示,Nimbus 的傳播力 較近期株系更高,雖然公共衛生風險仍屬「低」,但傳播速度要求大家提高警覺。

 

典型症狀

醫生指,Nimbus 的臨床表現與早期Omicron相似——發燒、咳嗽、喉嚨痛、疲勞、味嗅覺減退——但坊間最「𠝹耳」的是「刀片喉」:喉嚨痛得似吞剃刀。

 

「刀片喉」≠ 一定係新冠

鏈球菌性喉炎(strep throat)同樣會引致劇痛,而且需用抗生素治療。如喉痛難忍,應同時檢測 COVID-19 及鏈球菌,避免漏診與擴散。

 

保持領先 四大實用守則

  1. 疫苗加強劑:加固免疫牆。

  2. 室內戴口罩:特別是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

  3. 勤洗手:最簡單、最有效的阻隔方式。

  4. 關顧高風險人士:長者、免疫力弱及慢性病患者須特別留意。

目前證據顯示,Nimbus 並未逃避免疫,也不抗拒現行抗病毒藥,但好習慣仍是最佳防線。

 

貼心提示:COVID-19 變成「常客」,生病仍然不好受。及早檢測、適當治療、照顧好自己,同時守護身邊人。



🔗資料來源: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news/new-covid-variant-nimbus-razor-blade-throat-symptom

每週熱話 2025-05-20

加拿大國慶日(Canada Day)唔止係慶祝,更係全國餐飲業嘅黃金時機!根據 Square 最新數據,全國酒吧同餐廳預計喺長週末期間營業額將激增超過30%,勢成今年最旺場嘅一個週末!

 

2024年,加國國慶週末帶動餐飲業銷售飆升36%,比2023年再升一層樓。更重要係,呢股消費熱潮持續咗兩個月,為小商戶喺秋季淡季前提供寶貴緩衝。

 

今年,餐廳準備得更充足。Square 推出全新超輕巧手提收銀機 (Square Handheld) ,幫助餐廳加快落單、縮短等位時間,無論係快餐店定高級餐廳都應付自如。

 

調查顯示,72%加拿大人計劃今個夏天留喺本地消費近一半人表示要盡情享受加拿大夏日」。對於身在香港嘅加籍朋友,無論你係返鄉探親定係喺港慶祝,都可以一齊感受呢份熱血與自豪。

 

🍁 今個Canada Day,著起紅白色、約埋朋友、撐本地餐廳,齊齊為加拿大打氣!

 

🔗資料來源: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break-canada-day-weekend-set-110100293.html

 

每週熱話 2025-05-20

加拿大郵政(Canada Post)近日與代表逾8,500名鄉郊郵政人員的加拿大郵政主管與助理協會(CPAA)達成新一輪集體協議,結束長達18個月的談判。新協議包括三年內加薪11% (追溯至2024年1月1日),並新增托兒基金、租金津貼提升,以及將「真相與和解日」列為有薪假期。

 

然而,另一邊廂,代表約55,000名城市與鄉郊郵差的加拿大郵政工人工會(CUPW)談判仍陷僵局。自5月23日起,CUPW成員已實施加班禁令,抗議談判無進展。聯邦政府已介入,要求工會就郵政公司提出的最終方案進行會員投票,但目前仍未有具體日期。

 

對於依賴郵政服務的加拿大市民(包括不少港加家庭與商戶)而言,這場勞資僵局可能帶來郵件延誤、包裹派送中斷等實際影響,尤其在夏季網購與旅遊高峰期更為明顯。

 

📦無論是寄送重要文件、網購貨品,還是長者依賴的藥物配送,郵政服務一旦受阻,影響將遍及全國。

 

📢工會強調,談判焦點包括工資保障、工作環境與職位穩定性,而郵政公司則面對連年虧損的財政壓力。雙方能否在不影響民生的前提下達成共識,備受關注。

 

 🔗資料來源: https://www.ctvnews.ca/business/article/canada-post-reaches-deal-with-second-largest-union-negotiations-continue-with-cupw/ 

 

每週熱話 2025-05-20
【溫哥華內5間最正宗的越南菜餐廳】 一位越南裔美食Blogger — Irene Phan,熱衷於嘗試各間新餐廳和品嚐不同的美食。她更會嘗試新食譜,然後在Instagram上分享。她除了在Instagram上分享媽媽烹飪的正宗越南家庭料理,還推薦了溫哥華最棒的越南餐廳和餐廳內她最喜歡點的菜餚。今次就想跟大家一起看看Irene Phan所推薦的5間最棒的溫哥華越南菜餐廳。 1. Linh Café 電話:604-564-9668 地址:1428 Granville St., Vancouver 營業時間:11:00–22:00(週五、週六),11:00–21:00(週日至週四) 網站:https://linhcafe.com 推薦理由:店主Tai出生在越南北部的一個小鎮,從15歲起就擔負起在市場購買食材及為家人煮飯的責任,因此培養出了對烹飪的熱情。然後Tai於2001年搬到了溫哥華,更曾在著名的法國餐廳L'Emotion及La Régalade做學徒。這個經驗使Tai決定建立一間將法國美食和家鄉的越南美食結合在一起的餐廳 — Linh Café。Linh Café是一間小型的休閒式親子餐廳,菜單結合了傳統的法國及越南料理風格。這間餐廳的紅燒牛腩湯米粉很美味,如果加上一份牛骨髓,便更讓人食髓知味。胃口較小的食客,可以考慮一下餐廳的套餐。 2. Mr. Red Café 電話:604-559-6878 地址:2680 W. Broadway., Vancouver 營業時間:11:30–20:30(每逢週二休息) 網站:https://www.mrredcafe.ca 推薦理由:Mr. Red Café於2014年開業,當時溫哥華還沒有太多越南餐廳,因此店主希望通過開設這間餐廳,去為人們介紹最傳統及正宗的越南北部美食。推薦大家嚐一下這裡的煎魚片,煎魚片上灑上了薑、蒔蘿、大蔥、碎花生和蝦醬。此外,還可以嚐一下這裡的蝦和豬肉炒年糕。 3. Cafe Xu Hue 電話:604-454-9940 地址:2226 Kingsway, Vancouver 營業時間:10:00–19:00(每逢週三休息) 推薦理由:這間餐廳最美味的菜色是辣味越南粉,配上豬肉片和牛肉湯,很適合嗜辣的人。 4. Song Huong 電話:604-568-1196 地址:1613 Nanaimo St., Vancouver 營業時間:10:00–21:00 網站:https://qrcodes.pro/zmCJoh 推薦理由:這間餐廳的烤牛肉和火鍋裡的生牛肉片,非常適合與家人和朋友一起分享。 5. Phnom Penh 電話:604-682-5777 地址:244 E. Georgia St. ,Vancouver 營業時間:11:00–21:00(週五、週六),11:00–20:00(週一、三、四、日) 網站:https://phnompenhrestaurant.ca/ 推薦理由:這間餐廳提供越南和柬埔寨美食,所以經常會有大批客人在門前排隊,非常受食客喜愛。這間餐廳的涼拌醃牛肉是由非常薄的牛肉片、炒過的蒜、芫荽和美味的醬汁混合製成。另外,這裡的酸辣魚湯和越南米紙卷也很值得一試。
每週熱話 2022-08-18
【高溫天氣重新襲向大溫哥華地區】 大溫地區於剛剛的7月末至8月初,經歷了今個夏天持續最長的高溫天氣。因此大家都紛紛前往海灘、商場、噴水公園和避暑中心,以躲避熱浪的襲來。但加拿大環境部於8月16日上午11時,發佈了針對大溫哥華地區的最新高溫警告。高溫警告了大溫哥華的所有城市,包括溫哥華、本拿比、列治文、三角洲、新西敏、西溫、北溫、高貴林、素里、蘭里、楓樹嶺全都會迎來短暫的炎熱天氣。預計白天的最高氣溫可達29℃至35℃,不過海邊則會稍微涼快一點。 高溫天氣下飲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多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和鈣。如有腫脹、皮疹、痙攣、昏厥、熱衰竭、中暑和某些健康狀況惡化的症狀,便應及時就醫。而家裡沒有安裝冷氣的居民,則要盡量多了解一下社區內可以停留的避暑場所。在高溫天氣下,政府的社區中心和圖書館大多會向居民開放作避暑中心之用。而購物中心、電影院、游泳池、公園也是躲避暑氣的好去處。必要時可以聯繫當地政府,了解附近的避暑中心位置。 根據BC省驗屍官服務處所發佈的初步數據,BC省在2022年7月26日至8月3日期間便有16人死於與炎熱天氣有關的疾病。其中單單是7月29日一天,便報告了5個死亡病例。環境部表示,一天中最熱的時間是下午較晚時份到傍晚,而清晨則是相對較涼爽的時段。極端高溫會影響每一個人,而對幼兒、孕婦、老人、慢性病患者和在戶外工作或鍛煉的人來說則風險更大。因此環境部建議大家於炎熱天氣下,要合理安排戶外工作和活動的時間,並加強防曬護理及時常補充水份和鹽。 此外,相信很多人仍對去年BC省破紀錄的高溫、山火和因熱浪而逝去的數百條生命記憶猶新。而本週隨著氣溫升高,BC省、艾伯塔省和薩斯喀徹溫省的山火風險持續上升。因此,大家在選擇戶外避暑的同時,一定要注意防範山火。
每週熱話 2022-08-18
【多倫多僅六成日托中心加入10元計劃】 多倫多至今只有61%非牟利日托中心,申請加入每天10元日托計劃;這項計劃的申請截止日期為9月1日。 根據最新數據,截至上週末止,多倫多大約1,000間持牌日託中心,只有535間已申請加入每天10天日托計劃,28間明確表示不會參與。 多倫多市政府表示,截至目前為止,市內726間非牟利日托中心,有444間已經提交申請文件;至於牟利日托中心,至今只有91間(不足30%)申請加入。 不少日託中心對簽訂協議後可能產生長遠影響,及能否在提供的資金水平下,最終可將每天日托的收費降至10元而感到憂慮。 安省政府於3月份與聯邦政府達成132億元協議,正式推出每天10元日托計劃;而政府提供的資金,可令家長即時減少25%日托開支,且可追溯至4月1日。 根據計劃,參與的日托營運商,須立即將收費調低25%,到2023年再調低25%,最終在2026年將每天的日託收費降至10元。 除多倫多外,皮爾區至目前為止,區內194間托託中心,有173間表示對計劃感興趣,但至今只有13間完成申請。 皮爾區政府發言人表示,隨著申請截至日期臨近,預期申請數量會大增。
每週熱話 2022-08-17
【疫情期間加拿大大學收入暴增!】 不是所有領域在疫情期間都受到了重創,這其中就包括加拿大的大學。 一篇文章指出,疫情反而讓大學收穫意外之財。財年盈餘收入超70億加幣。 據TorontoStar新聞報道,從加拿大的東海岸到西海岸,大學在2020-2021財年的盈餘收入竟超過70億加幣,創歷史新高。 根據聯邦政府的一份報告,當疫情爆發時,儘管旅行限制影響了國際學生,校園服務也被迫關閉,但大學都迅速從線下學習過渡到線上,其表現也好於預期。 加拿大統計局週二發佈的一份報告稱,省級資助和學費是大學的最大收入來源,但投資收入卻在疫情期間最為誇張。大學對股票市場和房地產的投資一共獲得了54億加元,而2019-2020年僅為4430萬加元。 StatCan金融服務經理安德里亞·波波維奇 (Andrija Popovic 表示:「2021年,股市出現大幅度反彈,這為他們的投資帶來了豐厚回報。」 由於疫情,對學生入學率和實施公共衛生措施所需的更高支出的擔憂是許多學術機構最關心的問題。報告稱,儘管如此,大學收入增加了12.8%,達到463億加幣,而他們的支出減少了3.8%,為390億加幣,這一增一減導致大學的收入盈餘達73億加幣。 省級資金仍然是主要收入來源,佔總收入的32.5%或是151億加幣,但這個數字比前一年的36.7%有所下降。 不過,安德里亞說:「學費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不足,如果你在安省或者BC省,他們的公共資金較少,但學費普遍較高。如果是在紐省,如果公共資金大幅下降那該省的大學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從2010-2011年到2020-2021年,大學的學費收入從21.5%上升到28.8%,而省級資助從41.5%下降到32.5%。這一趨勢可能與越來越依賴學費的穩步轉變有關,尤其是國際學生支付的學費是加拿大同行的三倍以上。 線上學習還幫助大學減少了在校園生活上的花費,但隨著限制的解除和學生重返課堂,這些費用也將會返回。 但是在2020年至2021年期間,大學因不再使用的宿舍、餐廳和體育館也損失了近15億加幣或 (47.6%)的收入。 一位發言人說,多倫多大學的收入在2021年增長了10%,達到40億加元,高於2020年的36億加元。大約50%的收入來自學生的學雜費,其他主要收入來源來自省級補助金(18%)、投資收入、捐贈和研究補助金。
每週熱話 2022-08-17
【加拿大發行限量新錢幣】 加拿大皇家鑄幣廠剛剛正式宣布推出紀念已故音樂傳奇人物Oscar Peterson的特別硬幣。 從8 月 15 日開始,這枚紀念爵士傳奇人物的$1元硬幣將正式開始流通,而這一天是Peterson 97 歲生日。 這枚硬幣的特點是其彈奏的鋼琴和音符與他 1962 年的作品《自由讚美詩》相呼應。 設計精美,紫色和硬幣的金色衝擊感強烈。而且,硬幣不僅好看,也非常有紀念意義。 蒙地可鋼琴家和爵士音樂家Oscar Perterson於 2007 年去世,他是加拿大最著名的音樂家之一,並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爵士鋼琴家之一。 Peterson在他 60 年的職業生涯中贏得了無數獎項。後於 2007 年因腎衰竭去世。他被人們銘記為爵士樂的天才,當之無愧地在偉人中佔據一席之地。 現在,這枚硬幣通過宣布他在國家舞台上的重要性,使他成為流通硬幣上的第一位黑人加拿大人和第一位表演藝術家。 現在網上可以購買新幣價值為$1紀念幣。一卷25枚$1枚硬幣已經售價為CAD 54.95。 從8 月 15 日開始,這枚貨幣還開始在加拿大公開流通,也許你會在被找錢的時候拿到有意義的$1元哦!
每週熱話 2022-08-17
【加拿大男子獨自於荒野求生了78天】 一名來自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男子 — Juan Pablo,獨自在荒野裡求生了78天。事源是他參加了一個名為“孤獨(Alone)”的節目,節目組要求他完成為期2個多月的荒野挑戰,成功便能獲得50萬美元的獎勵。獎金雖然豐厚,但危險程度卻是不言而喻的。當結束了78天的荒野探險,Juan在走出森林的那刻便喜極而泣,他表示完成是次挑戰無疑是一生中最激動人心的時刻。而很多加拿大人在看完Juan的經歷後,也燃起了對荒野求生的嚮往。 Juan Pablo在墨西哥瓜達拉哈拉(Guadalajara)長大,現居於曼尼托巴省溫尼伯以東130公里的Pinawa。Juan從小就是戶外探險愛好者,目前是曼尼托巴省有名的探險家。不過在參加挑戰前,他幾乎沒有經歷過1個月以上的獨自探險。在談到參加有獎探險節目時的心情,Juan坦言並不只是為了50萬而來,更是為了測試自己的極限。想要看看自己的思想和身體能走多遠。 在決定報名前,Juan做了不少準備工作。例如在酷暑時在戶外徒步走路、在嚴寒的時候在冰雪覆蓋的森林裡尋找食物及嘗試過夜。特別是在參與挑戰的100天前,Juan嘗試在冬季森林中捕捉魚和松雞,磨煉了在挑戰中會使用到的技能。此外,為了變得更有力氣和增加能量儲備,Juan每天至少會喝一加侖牛奶和350毫升的橄欖油。短短3個多月時間,他的體重增加了60磅,身體的脂肪含量也大幅增加,以防在野外尋找食物變得困難。 很多人提到野外生存便會在腦海中閃現原始部落的人們通過弓箭、刀槍來獵殺動物,並且就地烹飪的畫面。不過節目並不允許參賽者攜帶武器,也不允許狩獵,這讓參賽者獲取食物的難度進一步增加。在78天的荒野求生中,Juan足足瘦了70多磅。他在挑戰過程中,有整整11天時間在野外沒有獲得任何真正的食物。他只能通過喝水和吃植物來生存,這讓他產生了好幾次放棄的念頭。而當看到大型野生動物時,他的唯一做法就是躲起來避開牠們。 這78天除了在尋找食物方面很困難外,睡眠方面也非常困難。Juan只能嘗試睡在大自然中,利用一些花草樹木作為掩護。因此他幾乎沒睡過一場好覺,還要提防四周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很多旁觀者認為為了50萬美元而將自己置於絕境,是自討苦吃且毫無必要。但Juan認為為生存而奮鬥,才是真正的幸福。而且他在贏得挑戰並獲得50萬美元獎金後,向交往多年的女友求婚,並根據78天的荒野求生經歷,完成了一本名叫《Thrive》的書。 不過體驗荒野求生,並不是可私自隨便進行的事情。在2022年初便有一名BC省男子Ovens和美國朋友Fowler,為了拍影片而在班夫國家公園內擅自體驗了30天的荒野求生之旅。他們的全平台播放量雖然超過1000萬次,更吸引了無數支持者。但事後他們因過程中涉及違法打獵、非法捕魚、公園持槍、非法生火、損壞自然及違規使用無人機拍攝等,所以在其後迎來了一張逮捕令。所以如果真的想體驗荒野求生,大家還是應緊記要遵守法紀。
每週熱話 2022-08-17
【加拿大政府悄悄更新了入境規則!】 加拿大聯邦政府已經悄悄地更新了邊境規則,如果旅客沒有通過ArriveCAN應用程序提交所需的健康文件,可以有一次豁免罰款或檢疫要求。 在週六發給CTVNews.ca的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BSA)表示,一次性豁免將只給予那些沒有違規歷史的旅客。 CBSA高級發言人Rebecca Purdy在電子郵件中說:「從2022年5月起,在陸地邊境為完全接種疫苗的旅客制定了臨時措施,以更靈活地提供給沒有違規歷史的旅客,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需要通過ArriveCAN提交其資料。」 獲得一次性豁免的資格包括所有接種過疫苗的加拿大公民、永久居民通過陸地入境。截至7月29日,該豁免也已擴展到外國公民。 然而,獲得豁免的旅行者仍然需要在入境時提供疫苗接種證明。 在一次性豁免之後,加拿大公民、永久居民必須通過應用程序提供所需文件,否則將面臨檢疫、測試或高達5000元的罰款。外國公民將被拒絕進入加拿大。 雖然新措施還沒有被列入加拿大邊境管理局的旅行要求網站,但加拿大邊境管理局表示,已經有超過30萬名旅客獲得了一次性豁免。
每週熱話 2022-08-16
【加拿大普通家庭過去25年收入翻倍 】 【醫療保健費用增兩倍】 根據智庫組織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最新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加國一個典型四口家庭,今年所承擔醫療開支將接近1.6萬元,比去年增加超過5%。若以25年計,則一個普通家庭醫療保健費用增加了210.3%,但同期其平均收入只增加116.3%。 綜合來自加拿大統計局(Statistics Canada與加拿大健康資訊研究所(Canadian Institute for Health Information的數據資料,推算出一家四口(雙親與兩孩子、平均收入達156,086元的典型加國家庭,本年度將要承擔15,874元公共醫療開支,較去年度15,039元增加5.6%。 沒有受撫養子女的夫婦本年度所承擔醫療開支,則估計達到15,229元,一名單身人士今年醫療開支會為4,907元,單親一孩家庭則為5,812元。 分析結果又顯示,過去25年來,加國普通家庭的醫療保健費用大幅增加,增長速度更超過其收入。事實上,自1997年菲沙研究所開始蒐集數據以來,一個普通家庭醫療保健費用增加了210.3%%,但同期其平均收入只增加116.3%。
每週熱話 2022-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