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省省長道格·福特(Doug Ford)承諾,將加強對可疑車輛的檢查制度,堵塞現行登記漏洞,以打擊日益猖獗的偷車集團。此舉源於CTV《W5》調查節目揭露,犯罪分子透過「換VIN」手法,將失竊車輛偽裝成合法車輛,再轉售予毫不知情的買家。
所謂「換VIN」,即是將車輛原有的車身識別號碼(VIN)更換成另一輛合法車的編號,令失竊車輛在登記時無法被識破。報道指出,安省現行制度缺乏強制檢查機制,令大量被竄改的車輛能輕易通過登記程序,成為犯罪集團的溫床。
福特在記者會上表示:「你唔量度,就無法管理。我哋會開始追蹤可疑車輛嘅檢查情況,並且要將呢啲人送入監獄,畀佢哋一個教訓。」
事件亦因早前有四名蒙面人士企圖在福特自家車道偷車而引起更大關注,令政府加快行動。
相比之下,亞省及沙省等地早已實施強制VIN檢查制度,對於可疑車輛會即時標記並進行實體檢查。專家指出,安省每年約有一百萬輛車進入登記系統,當中估計有多達兩萬輛可能涉及竄改或失竊情況。
調查更揭發,有2019年款保時捷Cayenne被發現使用虛假VIN,最終由保險公司揭發其身份造假,顯示問題已滲透至高價車市場。
你認為政府應否加強刑罰?又或者應優先完善登記制度,防止VIN漏洞被濫用?
溫哥華的 Broadway 地鐵項目 正在穩步推進,施工重點現已轉向地下車站結構。這條 5.7 公里長的延伸線將擴展 SkyTrain 千禧線,取代部分 99 B-Line 快速巴士路線,大幅提升運輸能力,為通勤者提供更高效的交通選擇。
項目關鍵資訊
📅 預計通車時間:2027 年秋季
🚆 路線:從 VCC–Clark Station 延伸至 Arbutus Station
🏗️ 基礎設施:包含 六座地下車站、5 公里雙隧道及 700 米高架軌道
Great Northern Way–Emily Carr Station 施工進展
在 2025 年 6 月 2 日,卑詩省政府舉行媒體參觀活動,展示位於 Emily Carr University of Art & Design 附近的 高架至地下過渡結構(Transition Box)。這一關鍵設施連接高架軌道與地下隧道系統,標誌著項目進入重要里程碑。
在 Great Northern Way–Emily Carr Station,施工團隊正在建設 多層結構,目前已達 屋頂層,距地面僅一步之遙。
軌道安裝進度
🔩 Expo/Millennium Line 軌道包含 鋼製行駛軌道、側面供電軌(第三軌)及 鋁製感應條,用於列車推進。
🚜 專用機械負責將 400 米長的軌道段拉入隧道,並進行 焊接 以形成連續軌道。
🛠️ 在安裝前,施工人員會 在混凝土地面鑽孔,以固定軌道底座。
UBC 延伸計畫仍在討論中
雖然 Broadway 地鐵項目目前僅延伸至 Arbutus Station,但關於 未來延伸至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UBC) 的討論仍在持續進行中。直到地鐵延伸計畫落實之前,99 B-Line 巴士仍將是 UBC 通勤者的主要交通選擇。
🚆 你認為 SkyTrain 需要多久才能延伸到 UBC?
卑詩省政府近日將 10 個市鎮納入住房目標計畫,旨在加快全省的住宅建設。然而,部分地方官員對此表示不滿,認為他們的城市已經在盡最大努力滿足住房需求。
新增住房目標市鎮
最新加入計畫的市鎮包括: 🏡 Burnaby 🏡 Coquitlam 🏡 Courtenay 🏡 Township of Langley 🏡 Langford 🏡 Penticton 🏡 Pitt Meadows 🏡 Richmond 🏡 Squamish 🏡 Vernon
這些市鎮加入了 2023 年首次推出的住房目標計畫,目前該計畫已涵蓋 共 40 個市鎮。省政府要求每個市鎮在 五年內達成 75% 的預估住房需求。
市長們的擔憂
部分地方官員認為,他們的城市已經是 住房開發的領導者,被納入計畫並不會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
Township of Langley 市長 Eric Woodward 質疑他的城市還能做什麼,因為 Langley 已經是卑詩省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他表示:"我們已經做了很多改善,也已經建造了大量住宅,還能再做什麼來提供更多住房?"
-
Richmond 市長 Malcolm Brodie 則稱這項決定 "令人困惑",並強調 Richmond 一直是增加住房供應的領導者。
-
Langford 市政府官員 批評這項措施 "不公平地懲罰" 了他們的城市,儘管 Langford 在住房開發方面一直表現良好。
支持者的觀點
儘管部分市長對此表示不滿,一些官員和組織仍認為該計畫對解決卑詩省的住房危機至關重要。
-
卑詩省住房部認為,將這些市鎮納入計畫有助於加快住宅建設,滿足不斷增長的住房需求。
-
大溫地區的可負擔租賃住房目標計畫與省政府的目標一致,旨在確保 至少 15% 的新建住宅為可負擔租賃房屋。
專家觀點
卑詩大學(UBC)住房政策專家 Tom Davidoff 教授表示,儘管部分城市已經在住房供應方面表現良好,但省政府仍需要 一致性的策略 來確保住房供應能夠跟上需求。他指出:"住房危機不會自行消失,市鎮需要與省政府合作,尋找解決方案。"
未來展望
隨著 住房目標計畫的擴展,地方政府與省政府之間的討論仍在持續。一些市鎮呼籲 提供更多資金與支持,而另一些則對 額外壓力 表示抗議。
🗣️ 你認為卑詩省的住房目標計畫能有效解決住房危機嗎?
資料來源: https://storeys.com/coromandel-properties-vancouver-receivership-2025/
加拿大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難民潮,2024年共有174,000份難民申請,全球第四大接收難民的國家。這一驚人數字引發了對移民系統承受能力及未來政策的廣泛擔憂。
驚人數據:加拿大在 2024 年重新安置了 49,300 名難民,主要來自 厄立特里亞(15,500)、阿富汗(8,900)、敘利亞(6,600)和索馬里(4,900),使其成為 全球第二大難民安置國,僅次於美國(105,500 名)。
政府應對:更嚴格的移民法即將出台! 面對大量湧入的難民申請,加拿大政府提出 (Bill C-2),賦予當局 取消、暫停或修改移民文件 的權力,並允許 暫停新申請 或 因公共健康及國家安全理由停止受理難民申請。
國際特赦組織加拿大分部秘書長 Ketty Nivyabandi 警告說: 「尋求庇護是基本人權,Bill C-2 正在侵蝕這項權利,使難民更難獲得安全與自由。」 她進一步指出:「這項法案對尋求庇護權的打擊,將嚴重削弱加拿大在國際人權保護上的地位。」
同時,渥太華政府也推出 Bill C-3,計劃 擴大加拿大國籍的世襲範圍,允許 第二代及以上的海外出生者申請公民身份。
兩項法案仍需通過國會及參議院審議,並獲得皇家批准,才能正式生效。但這些政策可能深遠影響 加拿大的移民系統與國際聲譽,已在社會各界引發熱烈討論。
📢 加拿大應加強移民系統還是收緊難民政策?你怎麼看?
🔗資料來源: https://dailyhive.com/canada/refugee-claims-canada-record
加拿大與歐盟於6月23日布魯塞爾舉行的加歐峰會上,正式簽署一項具里程碑意義的戰略防務與安全協議,成為歐盟與非成員國之間最全面的軍事合作之一。
此協議將讓加拿大企業有機會參與歐盟規模龐大的「重整歐洲」(ReArm Europe)計劃,總值高達1.25萬億歐元,旨在現代化歐洲各國的軍事能力。協議亦為加拿大未來加入歐盟的SAFE軍備融資計劃鋪路,該計劃協助成員國共同採購軍事裝備。
總理馬克·卡尼(Mark Carney)表示,這項協議是提升加拿大國防能力與支援本地工業的重要一步:「這將令我們更快、更有效地應對新型防務需求。」協議內容涵蓋網絡安全、海事安全、防務採購及打擊虛假資訊等多方面合作。
卡尼亦強調深化與歐洲盟友合作的戰略意義:「我哋應該盡量同歐洲人合作防務,咁樣做,或許即使美國退出,北約(NATO)都可以繼續存在。」
這項協議亦反映加拿大正積極推動防務多元化,減少對美國軍備供應的依賴。雖然加入SAFE計劃仍需進一步磋商,但此舉已清楚顯示渥太華希望在歐洲集體安全架構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你點睇加拿大今次同歐盟簽呢份防務協議?你覺得加國應唔應該更積極參與歐洲安全事務?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news/politics/canada-rearm-europe-deal-1.7567162
溫哥華訊】一條計劃中的天然氣輸送管道,將由加拿大卑詩省北部通往阿拉斯加的液化天然氣(LNG)出口碼頭,近日引起全國關注。不過,焦點唔再係「政府會唔會出錢」,而係「市場肯唔肯投資」。
卑詩省省長伊比(David Eby)明言,省政府唔會動用納稅人一分一毫去支持呢個項目:「我哋唔會用公帑去資助。」 他強調,任何大型基建項目都應該由私營企業主導及出資,唔可以再靠政府埋單。
伊比亦批評,項目由阿拉斯加政府與私人公司宣布時,未有諮詢卑詩省政府或受影響的原住民社區,並重申所有跨省項目都必須經過嚴格環評及原住民充分參與。
與此同時,亞伯達省省長史密斯(Danielle Smith)則大力支持項目,形容為一個「建國級」機遇,有潛力為加拿大帶來數十億加元收益。她建議將管道接駁至卑詩省王子魯伯特港,並正積極尋找私營投資者推動項目落實。
該管道計劃尚未進入正式審批程序,但已引發關於能源發展、原住民權益🪶與氣候責任的廣泛討論。
兩位省長雖然立場不同,但共識明確:政府唔再埋單,項目要靠市場話事📢。在全球能源轉型之際,加拿大正邁向一個新方向——只有經濟可行、環保合規、社區支持的項目,先值得投資者落注。
💬 你認為政府應該完全退出能源基建投資,交由市場主導嗎?還是某程度上仍應該介入?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news/canada/british-columbia/eby-northern-bc-pipeline-1.756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