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熱話

安省省長道格·福特(Doug Ford)承諾,將加強對可疑車輛的檢查制度,堵塞現行登記漏洞,以打擊日益猖獗的偷車集團。此舉源於CTV《W5》調查節目揭露,犯罪分子透過「換VIN」手法,將失竊車輛偽裝成合法車輛,再轉售予毫不知情的買家。

 

所謂「換VIN」,即是將車輛原有的車身識別號碼(VIN)更換成另一輛合法車的編號,令失竊車輛在登記時無法被識破。報道指出,安省現行制度缺乏強制檢查機制,令大量被竄改的車輛能輕易通過登記程序,成為犯罪集團的溫床。

 

福特在記者會上表示:「你唔量度,就無法管理。我哋會開始追蹤可疑車輛嘅檢查情況,並且要將呢啲人送入監獄,畀佢哋一個教訓。」

 

事件亦因早前有四名蒙面人士企圖在福特自家車道偷車而引起更大關注,令政府加快行動。

 

相比之下,亞省及沙省等地早已實施強制VIN檢查制度,對於可疑車輛會即時標記並進行實體檢查。專家指出,安省每年約有一百萬輛車進入登記系統,當中估計有多達兩萬輛可能涉及竄改或失竊情況。

 

調查更揭發,有2019年款保時捷Cayenne被發現使用虛假VIN,最終由保險公司揭發其身份造假,顯示問題已滲透至高價車市場。

 

你認為政府應否加強刑罰?又或者應優先完善登記制度,防止VIN漏洞被濫用?

 

🔗資料來源: https://www.ctvnews.ca/canada/article/ontario-premier-vows-action-on-inspecting-possibly-stolen-vehicles-after-w5-investigation/ 

 

每週熱話 2025-06-25
【大多倫多8月上旬房市有變化】 【萬錦獨立屋均價上漲$4萬】 多倫多地產局發布月報顯示,大多倫多地區的7月份的房屋銷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7%,比今年6月份也下降了24%。各類房屋平均價環比下跌6%,但仍比去年同期增長1%。 8月份的上半月市場出現新的變化,雖然與2月高峰期比成交量與平均價仍下跌。但與7月上半月相比,獨立屋均價出現變化,月增長5萬,達到121萬,與2月的153萬相比仍下跌20.9%。 從整體數據看,8月份的上半月半獨立屋跌最多,比2月最高價下跌27.3%,平均跌掉35萬。而公寓跌幅最小,比2月最高價下跌11.5%。 華人聚居城市萬錦獨立屋均價8月上半月為172萬,比上個月的168萬增長4萬。萬錦獨立屋均價在今年1月達到峰值216萬元,2月下跌到209萬,至今6個半月已累計下跌44萬,但本月出現首次正增長。 密西沙加8月上半月為150萬,比上個月的148萬增長2萬。比2月峰值191萬元下跌,至今6個半月已累計下跌41萬。 列治文山8月上半月為179萬,比上個月的206萬下跌27萬,比2月峰值216萬元下跌,至今6個半月已累計下跌37萬。
每週熱話 2022-08-19

溫莎市 (Ontario) 正面臨加拿大鵝數量失控的挑戰,專家警告,必須採取更積極的行動來遏制這種情況,否則問題將進一步惡化。

 

🦆🦆🦆加拿大鵝如何影響城市?

鵝群遍布城市 – 大量鵝群導致交通隱患、自行車事故及財產損害,引發民眾擔憂並促使市政府採取行動。🚦 🚴 危險事故頻傳 – 一名騎自行車者為了避開鵝群,不慎摔倒,導致六根肋骨骨折及鎖骨斷裂。

 

💰💰💰市府行動計劃:

💰 溫莎市批准 $30,000 計劃 – 市政府聘請專業團隊,在七個巢穴中移除 150 顆鵝蛋,該方法須經聯邦批准。 😱 ⚠ 聯邦規範 – 根據加拿大野生動物保護局報告,加拿大鵝一生可產下多達 176 顆蛋,顯示遏制繁殖勢在必行。 🔍 專家建議 – 野生動物控制專家 Dan Frankian 指出,僅移除蛋仍不足夠,應在鵝群面前摧毀巢穴,以防止牠們再次築巢。

 

🏙️🦆下一步?

市政府正在制定長期解決方案,包括改變棲息地和提高公眾認識來減少人類與鵝群的衝突。但隨著鵝群持續擾亂城市生活,溫莎市民迫切希望看到更強有力的行動!

讓我們拭目以待,看溫莎市如何解決這場「鵝群危機」!🏙️🦆

 

資料來源: https://www.cbc.ca/news/canada/windsor/militant-approach-needed-to-control-canada-goose-population-in-border-city-says-expert-1.7546055 

每週熱話 2025-05-20

卑詩省政府近日宣布,將大幅放寬市政府的借貸限制,讓本地政府有更大財政靈活度,以應對道路、供水、社區設施等基礎建設的龐大需求。

 

根據新規定,市政府現可在無需舉行公投的情況下,為長期項目借貸高達年度收入的10%,是以往5%上限的兩倍。而短期借貸(少於五年)方面,每名市民的借貸上限亦由50加元提升至150加元。

 

政府表示,這項改革是為應對建築成本上升及通脹壓力,協助城市更有效應對人口增長及基建老化問題。這亦是數十年來首次調整相關借貸上限。

「過時的借貸門檻,拖慢咗我哋提供基建服務嘅速度,」房屋及市政事務廳長Ravi Kahlon表示,「今次改革可以令市政府更快行動、減低成本,支援社區發展。」

 

新規定適用於161個受《地方政府法》規管的市政機構,但不包括溫哥華市,因其受《溫哥華憲章》獨立規管,擁有不同的借貸制度。

 

增長迅速的素里市(Surrey)一直爭取擁有類似溫哥華的自治權,對今次改革表示歡迎。這項措施亦有望減輕省政府在基建資金上的直接壓力,尤其在當前預算赤字與債務上升的背景下。

隨著全省人口與房屋發展加速,省府希望透過擴大借貸權力,讓市政府更快、更靈活地推動建設項目,避免不必要的延誤。

 

不過,市民又點睇?市政府可以更快建基建,市民係咪會受惠?定係會搞到債仔愈借愈多,最後都要納稅人埋單?

 

🔗資料來源: https://dailyhive.com/vancouver/bc-government-municipal-borrowing-limits-increased 

 

每週熱話 2025-06-25

溫哥華訊, 卑詩省一宗狗隻咬人案近日引起熱議。一名女子因被狗咬傷,索償近5,000加元,最終被仲裁庭駁回,原因是狗隻無攻擊前科,事件被裁定為「意外」,並不構成狗主法律責任。

 

案發於2022年平安夜,事主Shen在溫哥華一幢公寓走廊與名為Juliet的迷你澳洲牧羊犬相遇。狗隻當時由主人父親Jeffrey Polo以繩牽引,並已將繩索拉短,將Juliet拉近自己一側。Shen聲稱被咬傷手部,需到醫院注射破傷風疫苗,因此提出索償4,862.62加元。

 

然而,卑詩民事解決仲裁庭成員Peter Nyhuus裁定,Polo在法律上無疏忽責任。他指出,Juliet並無攻擊紀錄,亦已受控;根據加拿大民事法,「除非狗隻早前有危險行為,否則首次咬人無需承擔法律責任」,更表示:「每隻狗都有一次咬人的權利。」

 

儘管Juliet當時未有領牌,庭上認為Polo不可能預見此事,整體屬「無人可責的意外」。但仲裁庭仍指示Polo須盡快為Juliet辦理狗牌。

 

你又點睇?加拿大呢種「首次咬人免責」制度,係展現對動物嘅體諒?定係對寵物主監管過於寬鬆?

 

 🔗資料來源: https://www.ctvnews.ca/vancouver/article/woman-bitten-by-australian-shepherd-refused-4k-because-every-dog-is-entitled-to-one-bite-tribunal-rules/ 

 

每週熱話 2025-06-25
【大溫開建加拿大最大製片廠!】 根據Daily Hive的報道,北美知名公司Bridge studios正在本拿比建設全新的大型製片廠,製片廠主要的裝修工作正在順利進行。 這個製片廠緊鄰本拿比Lake City Way天車站,在天車站北面。場地上現有的倉庫將完全拆除,重新建造一個最先進的製片廠,包括21個40英尺高的攝影棚,總面積達34萬平方英尺,還有33萬平方英尺的服裝、道具、佈景等配套空間,以及9個全尺寸的影視製作辦公室。 製片廠的地下兩層將提供1200個停車位,另外攝影棚後方還有電影攝制車專用停車位。整個園區將是一棟龐大的U形建築,總建築面積達130萬平方英尺,預計2025年完工。屆時,這裡將成為全加拿大最大的製片廠。
每週熱話 2022-08-22

一款全新的Omicron分支NB.1.8.1(暱稱 “Nimbus”),現已佔據美國約三分之一新增個案,並快速擴散至全球。

 

為何疫情新聞又回頭?

實驗室初步數據顯示,Nimbus 的傳播力 較近期株系更高,雖然公共衛生風險仍屬「低」,但傳播速度要求大家提高警覺。

 

典型症狀

醫生指,Nimbus 的臨床表現與早期Omicron相似——發燒、咳嗽、喉嚨痛、疲勞、味嗅覺減退——但坊間最「𠝹耳」的是「刀片喉」:喉嚨痛得似吞剃刀。

 

「刀片喉」≠ 一定係新冠

鏈球菌性喉炎(strep throat)同樣會引致劇痛,而且需用抗生素治療。如喉痛難忍,應同時檢測 COVID-19 及鏈球菌,避免漏診與擴散。

 

保持領先 四大實用守則

  1. 疫苗加強劑:加固免疫牆。

  2. 室內戴口罩:特別是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

  3. 勤洗手:最簡單、最有效的阻隔方式。

  4. 關顧高風險人士:長者、免疫力弱及慢性病患者須特別留意。

目前證據顯示,Nimbus 並未逃避免疫,也不抗拒現行抗病毒藥,但好習慣仍是最佳防線。

 

貼心提示:COVID-19 變成「常客」,生病仍然不好受。及早檢測、適當治療、照顧好自己,同時守護身邊人。



🔗資料來源: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news/new-covid-variant-nimbus-razor-blade-throat-symptom

每週熱話 2025-05-20

加拿大長期依靠移民帶動經濟,如今卻迎來史上首次「零增長」。政府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全國人口僅增加20,107人,增長率跌至0%, 撇除疫情年份,這是自1946年有紀錄以來最慢的步伐。

 

為何急剎車?

聯邦政府近期連番收緊移民,重點針對臨時居民及國際學生。這兩大群組曾是後疫情時期人口暴增的主要推手;現時臨時居民總數降至300萬人(佔人口 7.1%),較去年的高峰7.4% 明顯回落,創下歷來最大跌幅。

 

兩大經濟引擎受創

  • 安省 (Ontario) 與 卑詩省 (British Columbia):均錄得1951年以來最大單季人口流失。

  • 外國留學生:簽證上限及政策調整打擊最深,成為跌幅主因

 

政策辯護 vs. 經濟隱憂

總理 馬克.卡尼 (Mark Carney) 強調,連年移民激增令房屋、醫療及基建不勝負荷,現需把移民規模拉回「可持續水平」。同時,政府亦推出更嚴格的難民 (asylum) 規則;2024年難民申請衝上470,029宗,創歷史新高。

 

然而,學者警告,死亡人數已連續多年超過新生嬰兒,移民成為唯一的人口動力。若移民閘門關得過急,長遠或侵蝕加拿大的經濟韌性、勞動力與創新活力。

 

💬 關鍵疑問: 加拿大能否在公共服務承載力與人口結構需求之間取得平衡?代價又是多少?

 

🔗資料來源: https://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international/canada/canadas-growth-engine-stalls-immigration-curbs-bring-national-population-rise-to-zero-canada-population-growth-news-mark-carney-news/articleshow/121936544.cms?from=mdr   

 

每週熱話 2025-05-20

南部與東部安大略省(Ontario)及魁北克省(Quebec)正面對攝氏31至36度的高溫,體感溫度更高達40至50度。夜間氣溫亦維持在20度以上,難以降溫。預計高溫將於星期一及星期二達到高峰,週中稍有緩解。魁北克省的學校亦被提醒提高警覺,確保學生安全。

西部地區:暴雨、濕雪與河水上漲 與東部相反,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與亞伯達省(Alberta)正經歷暴雨天氣,部分山區公路更出現濕雪。卡加利市(Calgary)政府已呼籲市民避免前往Bow River(鮑河),因為水流量異常偏高,雖然暫時未有水浸風險。同時,薩克其萬省(Saskatchewan)水資源安全局表示,亞伯達省(Alberta)已開始從水庫釋放水量,預計Diefenbaker湖水位本週將上升超過一米。

氣候變化導致天氣失衡 氣象專家指出,熱穹是一種停滯的高氣壓系統,會將暖濕空氣困在東部,同時將冷空氣推向西部,造成氣候極端分化。這類現象因氣候變化而變得越來越頻繁與劇烈,導致一地酷熱,另一地卻異常寒冷甚至面臨水災風險。

防暑防災小貼士

  • 定時補水,避免在高溫時段進行戶外活動

  • 關心長者、兒童等高風險群組

  • 使用冷氣或前往社區避暑中心

  • 西部居民應遠離河流與潛在水浸地區

  • 留意當地天氣警報與官方指引

本週的極端天氣再次提醒我們:氣候變化正重塑加拿大的四季面貌。請將這則資訊分享給親友,讓大家一同做好準備,安全度夏。


🔗資料來源: https://globalnews.ca/news/11253873/heat-dome-wild-weather-canada/   

 

每週熱話 2025-05-20
【炸了!加拿大邊境局要翻你微信,不配合可判一年監禁!你該怎麼辦?】 最近,無論是入境美國還是加拿大,海關人員查看入境者手機的報導傳得沸沸揚揚,甚至有華人留學生因為被查出手機裡找人替考試的信息,而被遣返的報導。 有律師建議:持中國護照的旅客最好把微信刪了……   據說,持有10年美籤的中國人(包括加拿大永久居民)上網登記EVUS時,會被問及社交帳號信息,工作人員有權登陸帳號查看裡面的內容。 ➤ 那麼加拿大呢? 加拿大被認為是一個尊重人權的國家。 然而,2015年就有報導說,一名拒絕提供手機密碼的魁北克人,手機被沒收,還被罰了款。這還算是輕的。 因為按照海關規定,不配合海關人員的檢查,最高罰款額可達2.5萬加元,最高可判一年監禁。 所以,無論美國還是加拿大,邊境檢察員都有在沒有搜查令的情況下查看旅行者個人物品的特權! 包括個人使用的電子設備, 以及安裝在設備上的社交媒體應用程序,通訊文件,以及存儲在雲盤中的信息。 ➤ 什麼情況下會翻你的微信呢? 那麼,出入境的人那麼多,為啥就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呢? 加拿大邊境服務局的發言人帕特里夏•喬爾提(Patrizia Giolti)說:“邊境官通常不會打開旅行者電子郵件或社交媒體查看,除非這些程式已打開, 信息已存儲在設備上。 ” “根據加拿大海關法第107條的規定,海關官員只能收集與海關有關的信息和數據”。 ➤ 也就是說想要降低加拿大海關檢查你的可能,你可以: 1. 為電子設備加密或使用強密碼,將增加海關人員檢查的難度。 2. 手機關機,這個加密也是最強的,不輸入密碼的話,連指紋讀取器也不能工作。 3. 刪除你的社交賬戶上的瀏覽記錄,已讀記錄。 (因為這些就是已經打開並儲存的信息) 4. 出國旅行時購買新設備作為臨時使用,只適用於少數土豪。 ➤ 如果手機什麼都沒有,或者信息很少也會引起懷疑! 卑詩省的馮律師就提醒大家:“最好問問自己,我是想讓海關檢查人員覺得我為應付檢查做了特別的準備嗎?別因為註重隱私而成為被海關注意的目標。” 據業內人士爆料:加拿大海關會使用安裝了檢查軟件的電子設備,檢查對象包括圖片、視頻和其他類型文件,當然還檢查是否持有不同的政治觀點。 Windows環境下他們用的是C-WHAT-UC,這個工具能識別電腦裡所有的圖片,包括瀏覽器緩存圖片和已刪除在回收站的圖片等。 ➤ 除了這些,機場還來了新“神器”! 據CBC報導,加拿大各大城市機場將陸續引入面部識別系統,幫助審查入境旅客(包括遊客、留學生、永久居民、加拿大公民等),用於比對旅客面部和電腦系統中的信息。 CBSA表示,該系統將從今年春天開始,先後入駐渥太華、多倫多、魁北克城和溫哥華的國際機場。至於識別系統到底是如何工作的,CBSA拒絕透露更多細節。 到時候咱們入境可能要經過臉部和指紋識別,同時,這些機器還能獲取虹膜信息。 這對於咱們這些“良民”而言或許是件好事,畢竟這些機器承擔的是旅客通關的任務,避免海關人員把過多時間浪費在證件齊全、背景清白的旅客身上,從而忽略了那些真正的危險分子。 看來部分海關小哥要面臨下崗了! ➤ 最後網絡上也有這樣的吐槽: “土生土長的加拿大人需要通過‘面部識別’才能回到自己的國家,而那些非法難民,卻可以自由越過加拿大邊境,大搖大擺地走進這些‘避難城’!” “這種機器應該被做成便攜的,這樣加拿大邊境局和警察就能用它來分辨非法難民了。” “那些因為宗教原因擋住臉的人,會受到區別對待嗎?如果這項技術對所有人有效,那我沒意見;如果有人認為,要他們摘下面紗頭巾是種族歧視,拜託請無視他們,拒絕他們入境!” 這些吐槽也好像很有道理呀,不服可以和他們辯一辯。
每週熱話 2017-03-09
【溫哥華擬建首條海底隧道,從溫市中心到北溫僅需3分鐘!】 以後去北溫再也不用坐公車和海上巴士啦,從waterfront車站坐天車出發,若以現行時速行駛,3分鐘左右即可抵達北溫!想想是不是都很激動呢? 眾所周知,往返北岸的陸路交通一直是整個低陸平原最糟糕的,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獅門大橋上常常堵成“停車場”。因此,北溫市長Darrell Mussatto呼籲,興建海底隧道通天車,緩解北岸陸上交通擁堵。而這一提議,目前也得到了有關方面專家的支持。 Darrell Mussatto市長認為,在過去的60年裡,北溫來往交通的擁堵狀況沒有得到任何切實有效的改善。 目前,北岸到溫哥華的交通僅僅由兩條跨海灣大橋連結——獅門大橋( the Lions Gate Bridge)和鋼鐵工人紀念第二海峽橋( the Ironworkers Memorial Second Narrows Crossing),以及由TransLink運營的僅供人搭乘的海上巴士(SeaBus)。 對此,Mussatto市長提出了全新的解決方案——在海灣內修建一條長達3公里的海底隧道來通行天車,直接連結溫哥華市中心的Waterfront車站與北溫Lonsdale碼頭。 Mussatto說,我們總是在討論如何提高橋樑的承載能力,但其實建造大橋也並沒有明顯改善交通狀況,因此現在是時候考慮新的解決方案了。 “與其等待每15分鐘一班的海上巴士,民眾不如搭乘每3-4分鐘一班的天車,這樣才能鼓勵大家少開車,多使用公共交通。海底隧道的建成,和天車的開通,才是有效減少路面上行駛車輛的最佳方案。 “而且,現在前往斯闊米甚(Squamish)和惠斯勒(Whistler)的車輛也日益增多,海底隧道的建成也可以改善這條線路沿途的交通狀況。” 對於TransLink承諾的增開海上巴士的班次,Mussatto也提出了質疑。他認為購買更多海上巴士以及增加員工數量,從長遠來講並不是最有效的解決辦法。 對於北溫市長的此項提議,隧道專家Dean Brox表示贊同。 他說,目前的隧道建造技術已經非常先進,完全能夠為溫哥華海底隧道的建造提供支持和保障,讓該方案的真正實施成為可能。 Brox補充道:“其實早在2010年,為了迎接奧運會而建造Canada Line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成功地在福溪下方建造了將近一公里的隧道。” 此外,海上巴士的燃料費、維護費,以及僱用更多勞動力的工資成本,已經足夠用於建造海底隧道。 Brox認為,“或許這一計劃現在看來還非常的遙遠,實施起來工期也很長,但是我們已經必須開始著手討論相關事宜了。” --------------------------------------------------------------------- ◀ 全球著名的城市海底隧道 ▶ 在城市興建海底隧道,其實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和建造跨海大橋一樣,修建海底隧道也是人類將大自然的阻隔和屏障變為通道和坦途的一個壯舉。 世界範圍內,海底隧道的建設始於上世紀的40年代,1942年日本在關門海峽修建了第一條海底隧道。 然而,人類建海底隧道的夢想和嘗試卻比這個時間還要再早一個多世紀,早在19世紀的拿破崙時代,當時法國人就設想著在英法海峽之間修建一條隧道,並進行了兩次的開挖,但最後都因技術和戰爭的原因而擱淺下來,歷經兩個多世紀,直到1993年這條隧道才完全貫通,投入運營。 青函隧道也是一座位於日本的海底隧道。除了是世界第一長的海底隧道之外,青函隧道也是世界第一長的鐵路隧道,全長53.85公里。 悉尼海底隧道,長2.3公里,連接悉尼港南北兩岸,每天有大約9萬輛車次通過。 雖然修建海底隧道目前還僅僅停留在提案階段,但有這麼多成功的案例在前供我們藉鑑,北溫天車的落成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每週熱話 2017-03-09
【政策】【想留住年輕一代,讓人人安居樂業,溫哥華市長發表五點建議】 房價高漲的溫哥華租金同樣高不可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無容身之處;人才的流失,民聲抱怨,市長羅品信本週三站出來發表了一通講話,宣布市政府正草擬預案,出台必要措施以緩解年輕人的無房可住的窘困狀況。 本週三(3月1日),羅市長在出席某可負擔住宅會議時坦誠表示,“溫哥華的大多數租客面臨巨大挑戰,執政者若放任不管,或對城市日後發展產生惡劣影響! ” 提及年輕人時,羅市長痛心疾首,作為城市發展的未來,他們卻只能沒地方安身,被迫擠在狹小的空間,默默的工作、生活,為他們說話的政客少之又少,而且他們又缺少時間與精力去發聲,去為自己爭取權力...導致溫哥華的年輕一代正在萎縮... 鑑於此,羅市長在會議上提出以下5點建議,市政府將在未來逐漸實現,讓年輕人可安居樂業: 1. 溫哥華市政府是最大的地主,未來將會增加土地供應,其中6塊空地可安置至少3000戶; 2. 市政府計劃圍繞地鐵供應房子,比如 Grandview Woodland 以及 Joyce Street 兩個站點的地皮將被開發; 3. 增加城市建築密度,街道毛細血管化; 4. 重新開發老舊街區,比如將3層老公寓往上再建一層,增加房子供應; 5. “獨門獨戶”或成歷史,將這些地區的空間利用最大化,使更多家庭入住。 羅市長表示,警鐘已經敲響,政府將積極應對,盡其所能,為溫哥華的年輕一代創造舒心的就業、生活環境,實現居/租者有其屋的美好願景。 目前,羅市長的幾點建議暫處於草案階段。
每週熱話 2017-03-08
【海關新規: 刷臉入境、拒交微信......還能順利進入加拿大嗎?】 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BSA - Canada Border Services Agency)正在製訂新的“飛行旅客篩檢計劃”。按照計劃,加拿大各主要機場將在兩年之內啟用新一代面部識別自助入境通關機台。據CBC報導,渥太華國際機場將於今春率先投入使用。溫哥華國際機場投入使用的日期待定,但未來你的“臉”肯定是入境的一張“護照”。 除了新設備的引入,大多數華裔和留學生最近頭疼的是,加拿大邊境局是否像美國邊境局對社交媒體賬號內容審查後立即決定遣返,難道只有卸載這一條路嗎? ➤ 加拿大邊境局查你微信 你該怎麼做? 據《世界日報》報導,中國留學生汪同學前段時間回國過年,上週日返回美國時出事了。他在洛杉磯國際機場被請到“小黑屋”二次審查,海關人員在他的微信裡發現了一段聊天記錄,對方讓汪同學找人代考,儘管汪同學最終根本沒有答應,但美國海關還是認為他有“代考”和“非法打工”的嫌疑,決定將他遣返。 美國的邊境官員最近經常會要求查看入境人員的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如今,加拿大也開始了,邊境官員也會查看電子物品。遇到這種情況,外籍人士基本上別無選擇,只能遵命交出物品,不然可能會被拒絕入境。 美國和加拿大邊境官員都有不需搜查令即可搜查入境人員個人物品的權利,據說數碼設備中的數據也屬於個人物品。和美國海關和邊防局(CBP)不同,加拿大CBSA表示,邊境服務局官員只閱讀已下載並已打開(通常標記為已讀)而存儲在設備上的郵件,不會去試圖下載郵件,也不會去嘗試登錄社交媒體帳戶和雲端存儲。 所以,跨境旅行之前確實是需要清理設備中不合時宜的內容的。不過,全盤擦除也並非良策,因為不合常理。旅行前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嚴格檢查設備上的數據,看有沒有不願意被看到的內容,並想好能否承受拒交手機的後果。在加拿大,CBSA不會因為旅客拒絕交出設備密碼而拘捕旅客(雖然CBSA認為實施拘捕也是合法的),但也許你的設備會被扣留,行程會被耽擱,如果不是本國公民,能否入境都是問題。 對於加拿大公民來說,當然不會在入境加拿大的時候因此而被拘留或拒入,但到美國旅行時則什麼可能都會發生,居留、審訊以至於因不合作而被拒入。加拿大CBSA也有“因不合作而拒絕入境“的權力,不僅是只扣留設備作進一步搜查。 CBSA只為海關收集數據,且只有在《海關法》第107條(有關旅客信息披露的章節)允許的情況下才能披露海關信息。所以,給設備加密(encryption)和使用高強度密碼(而不是PIN),別人就很難闖入。手機關機後,加密也是最強的方法,指紋開機也需要輸入密碼。 ➤ 入境刷臉:一張圖秒懂什麼是“面部識別” 邊境服務局在2015年前就開始投入新一代自助入境通關機台的工作,項目名稱是“初檢台”(primary inspection kiosk),項目目的是“自動評估旅客的危險程度”。 一張圖說清楚什麼叫“人臉識別”或者叫“面部識別”。人臉識別技術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對輸入的人臉圖像或者視頻流進行判斷,提煉各參照點和麵部奇觀的形位特徵參數,並與已有參數進行對比,從而判斷出臉的主人和護照照片是否為同一人。 美國國土安全部也有類似的“1對1”人臉比對項目,使用面部識別技術,將旅客面部圖像和存儲在其電子護照上的圖像進行比對。但在“初檢台”計劃中,加拿大版的人臉自助通關機台是何種工作方式,現在還不知道。 ➤ 生物識別技術,溫哥華國際機場已做好準備 多倫多、魁北克和渥太華國際機場都準備安裝新的自助機台,已經招過標。溫哥華國際機場也正在開發自己的自助服務機台。 邊境服務局關心的是“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在“首檢台”項目中,規劃了兩個應用階段,即面部識別和指紋識別。如以Nexus(美加邊境通關卡)通關,機台還可以拍照獲得虹膜數據。在第一個應用階段,面部識別是一定會用到的,但在第二個和更往後的階段會加入什麼技術要求還不得而知。 溫哥華機場管理局本身就有“快速過境”(Borderxpress)技術,其自主設計的自助機台也已被加拿大其他機場使用,能夠滿足任何國家的生物特徵識別要求,包括面部、虹膜和指紋識別。在“無註冊自助過境服務”方面,溫哥華國際機場是全球最大的方案設計人,在自助機台設計、用戶體驗和流程分析方面有8年以上經驗,技術被33家機場和海港使用,有1000多個自助機台服務了超過9千萬人次。
每週熱話 2017-03-08
【OMG!週日起,溫哥華要暴下7天雪!】 【專家卻說:大溫將急劇變暖成第二個加州,雪山全沒了】 你对今年冬天温哥华天气极度郁闷? 好吧,雖說連著3天,一大早都零零星星的仍在飄雪。好像關於下雪的天氣預報就從來沒失誤過,說下就下一點兒不含糊 但畢竟已經是3月天了,說好的春天,說好的櫻花呢? 今天更恐怖,你感受一下:從周日開始溫哥華下週的天氣~~ 連著一周下下下下雪! ! ! (要暴下一周) 今年,所有人的感覺都是:這一定是假的溫哥華! 今天的溫哥華,可能還是春光無限… 明天,很可能就又要變積雪無限了…(說好的3月小陽春呢?) 加拿大環境部預測,一股低氣壓將於本週末抵達BC省南岸,屆時降雪量還有可能增加~ 現在覺得下雪很煩,但是如果一點雪都沒了會怎麼樣?這不是開玩笑,而是幾十年後大溫地區的現實。最近,不少專家很嚴肅的告訴我們… ❝Goodbye Vancouver, hello San Diego❞ ------------------------------------------------------------------------------------ 最近的一份長達70頁的氣候報告顯示,30年後大溫地區的氣候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會告別降雪/寒冷,甚至要比美國聖地亞哥還要炎熱。 話說,聖地亞哥的緯度可是比溫哥華低了十幾度啊~ 報告名為"大溫地區氣候預測報告",由維多利亞大學和太平洋氣候影響聯盟共同完成。 報告概括來說:溫度升高;降雪量減少;夏季乾旱期延長;秋冬春降水增加;極端天氣狀況頻發。 大溫地區的氣候變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全球變暖背景下逐漸發生變化。報告預計30年後,大溫地區天氣會變得和現在"差距明顯"。 到了2080年,氣候會和現在"天差地別",使得人們在這裡的生活感受和現在大不相同。 ➤ 氣候變暖 報告預計到2050年,夏季大溫地區平均氣溫將達到25℃,2080年將到達27℃;而現在的夏季平均溫度只有21℃。 2050年,全年平均白天最高氣溫也將比現在高出4攝氏度。 2080年,會高出6攝氏度。 2080年,夏季夜間最低溫度會從現在的10攝氏度增加到16攝氏度。 其中河谷地區和低陸平原地區會變得尤其"溫暖"。未來只有高山的山峰區域冬季氣溫會達到零下,其他地區都是0度以上。 ➤ 極端天氣 未來的氣候將會變得更極端,冬天更加溫暖潮濕;夏季更加干燥。 到2050年,保守估計降雨量將會比現在高出5%。到了2080年,將會高出11%。 其中秋季降雨量會增加的最明顯,2050年會比現在增加11%,2080年會增加20%。 而未來的夏季會變得非常乾燥。 2050年,夏季平均降雨量會比現在減少近20%。 2080年,降雨量會減少近30% ➤ 降雪劇減 未來大溫地區的降雪量會比現在減少很多,春冬更明顯。 2050年,冬季降雪量會比現在減少56%;2080年將減少77%。 春季降雪量2050年會比現在減少62%,2080年更是會減少84%。 ------------------------------------------------------------------------------------ ➤ 報告最後給政府部門提出了意見以應對氣候變化。有以下幾方面: ■ 水資源供應 夏季將變得異常乾旱,水資源供應可能成為問題。 目前大溫地區的飲用水主要來源於建在高山腳下的水庫。水庫的水來源於降雨和山上融化的冰雪。 前文提到未來冬春季的降雪都會比現在減少很多,沒有降雪就沒有積雪,意味著水源短缺;而夏季又異常乾燥,可能缺水更嚴重。 ■ 改造城市排水系統 改善城市的污水收集、地下排水系統以適應極端天氣(短時期暴雨等) ■ 生態環境和農業 氣溫變化會影響大溫地區的生態系統,植物、樹木、昆蟲都會受到影響。 一些動植物可能會滅絕;另一些可能會迅速繁殖生長。 ■ 空氣質量和居民健康 氣候變化對空氣質量會造成明顯影響。比如更加干燥的夏季裡,當地山火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森林起火造成的濃煙可能會傳播很遠的距離,污染空氣。 2015年6月,溫哥華。山火引起的濃煙污染了空氣 更加炎熱的夏季還會直接影響居民健康。高溫會造成中暑等症狀。 現在大溫地區夏季“最熱時段”平均氣溫是31℃,而2050年將會達到35℃,2080年達到37℃: ■ 建築和能源系統 未來綠色建築(比如帶樓頂花園的建築)將更受歡迎。 ■ 交通、旅遊和娛樂業發展 夏天變得炎熱,那夏天來溫哥華的遊客勢必會減少;冬天每天下大雨,讓溫哥華的冬天吸引力進一步下降。 而且在2050年到2080年之間,溫哥華的雪山將不復存在。就是說溫哥華將不會再有滑雪場,因為氣候過於溫暖。 屆時鬆雞山等滑雪勝地就變成了一座普通的山。 ------------------------------------------------------------------------------------ 當溫哥華變得不再像溫哥華,你會適應嗎?
每週熱話 2017-03-08
【加拿大無條件發錢馬上來了,每個月將近1萬塊!】 如果要說去年有哪些大新聞的話,小編覺得芬蘭政府無條件發錢的消息,絕對算一個! 芬蘭向失業公民發放基本月收入的國家,每個月560歐元,相當於782加元。當時小編就在想,加拿大如此高福利的國家,應該向芬蘭學習!沒想到加拿大政府真是說乾就乾! 從去年開始,就已經開始製定了一個叫做基本收入(Basic Income)的政策。而安省政府已經撥出 2500萬加元,從下個月開始,無條件向大家發錢!每人可以拿1,320加幣!愛德華王子島省(P.E.I.)也會緊隨其後! 如果是殘疾人的話,還能額外領到500加幣,也就是最高有1820刀每月!換算成人民幣就是9400塊!每個月躺著就能拿將近一萬塊,快!扶我去領錢! 目前已經有超過1萬人簽名了請願書,督促政府早日完成該項目, 讓大家早點享受到這個福利。而魁省政府也表明,願意效仿安省,啟動類似的項目!魁省政府表示,Basic Income項目, 對於整個社會都是非常有益處的。 此舉不但能夠大幅縮小貧富差距,拯救那些處於水深火熱中的貧民。而且還能幫助降低犯罪率,提高國民的人均健康水平! 這麼好的福利,小編真是羨慕死了!魁省福利本來就在全加拿大非常有名,以後還有無條件發錢,小編感覺,除了一大波難民,一大群移民應該也在來的路上!
每週熱話 2017-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