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視中國為「戰略夥伴」 外交政策轉向務實合作】

最新消息 2025-10-24

加拿大 (Canada) 政府正重新定義與中國 (China) 的外交關係,從過往的對抗立場轉向「務實合作」。外交部長Anita Anand近日表示,加拿大現視北京為「戰略夥伴」,此舉標誌著對全球局勢日益不穩的回應。三年前,加拿大曾在《印太戰略》中形容中國為「具破壞性的全球力量」。


Anand接受《The Canadian Press》訪問時指出,加拿大必須避免讓個別爭議影響整體雙邊關係,並尋求在經濟與安全層面上推進本國利益。「如果我哋要尋找合作空間,就必須先打好基礎。」她說。

此次政策轉向正值總理Mark Carney即將展開上任後首次亞洲訪問,行程包括馬來西亞(Malaysia)、新加坡(Singapore)及南韓(South Korea)。而Anand早前已與中國、印度(India)及新加坡高層官員會面,並在北京(Beijing)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進行了長達兩小時的會談,討論範疇涵蓋網絡安全、航空、能源及環境等議題。她形容會談「前所未有」,並已邀請王毅訪加。


雙方同意重新審視並更新2005年簽署的《戰略夥伴協議》,以配合當前需要。Anand表示:「我哋希望重新校準雙邊關係,令合作更具建設性與務實性。」

此舉亦反映出加拿大在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下的外交調整。加拿大早前配合美國(United States)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引發中國對加拿大菜籽油及海產實施報復性關稅。Anand強調,外交政策必須服務本國經濟:「中國係全球主要經濟體,呢點唔可以忽視。」

2024年,加拿大與中國的商品貿易總額達1,187億加元,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貿易夥伴。Carney曾表示,加拿大可在商品、能源及基礎製造領域與中國「深入接觸」,但需設立清晰界線,避免涉及國家安全或私隱等敏感範疇。

Anand重申加拿大對台灣(Taiwan)的一貫立場:「我哋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同時堅守人權與國際秩序,呢點永遠唔會改變。」她補充,加拿大將繼續與台灣保持接觸,並以「以民為本」為外交原則。


不過,專家警告「選擇性接觸」策略或難以落實。亞洲太平洋基金會副總裁Vina Nadjibulla指出,中方一向反對將議題分割處理,並質疑「戰略夥伴」是否為合適定位。「政府需要向加拿大人清楚交代,呢段關係未來會點樣發展。」

Nadjibulla曾為被中國拘留逾1,000日的前外交官Michael Kovrig及顧問Michael Spavor爭取釋放。她認為,加拿大在重新定位中加關係之際,亦需妥善處理美國對中國貿易行為的關注。

 

🔗資料來源: https://globalnews.ca/news/11490896/canada-strategic-partnership-china/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