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買家真係罪人?Townline CEO話唔係咁簡單! 助加拿大紓緩租屋供應壓力 】
在加拿大(Canada)樓市面對可負擔性危機及住宅項目停滯不前之際,Townline Homes 行政總裁 Rick Ilich 呼籲政府考慮有條件地重新開放外國買家市場,並設立嚴格租賃規定,以刺激投資並擴大租屋供應。
Ilich 最近接受訪問時表示,外國投資者應只可購買住宅單位,前提是該物業須透過專業租賃管理公司出租至少五年。他認為此舉不但可為停滯的分層住宅項目注入資金,亦可避免新建樓盤出現大量空置單位,同時直接增加租屋供應。
此建議緊接 7 月由 26 位地產商及業界領袖聯署公開信,促請聯邦及省級政府放寬對外國買家的限制。現行措施包括 2023 年初實施的聯邦禁令(預計於 2027 年屆滿),以及自 2016 年起在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實施的外國買家稅。不過,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房屋及市政事務部長 Christine Boyle 已迅速否決建議,強調省府致力打擊炒賣行為,並優先保障本地居民的置業權益。
Ilich 指出,政府施加的各項費用——包括發展費、徵費及新建築規例——已成為樓宇項目的最大財政負擔,在部分市政區更令建築成本上升達 50%。他批評這些成本最終會轉嫁至租戶及買家,削弱政府改善樓市可負擔性的努力。
「政府必須意識到,他們現已成為推高樓價的最大推手」Ilich 表示,並形容現行政策環境將新建住宅視為「搖錢樹」,而非公共所需。
一向以來,大溫哥華地區(Metro Vancouver)的租屋市場高度依賴私人分層住宅,當中不少由外國買家購入後轉租。Ilich 指出,雖然部分單位曾經空置,但外國買家佔比一般少於 10%,在過往自建租屋項目財務不可行的時期,扮演了維持租屋供應的關鍵角色。
隨著利率上升、通脹加劇及消費信心下滑,發展商逐漸轉向興建自建租屋項目。然而,即使是這類項目,現時亦面對成本飆升及法規障礙所帶來的可行性挑戰。Ilich 警告,若無新一輪投資,許多項目可能被迫取消,導致庫存積壓,進一步加劇樓市壓力。
「五年租賃要求是一個務實的折衷方案,」Ilich 表示,「既可讓外資支持租屋市場,又能為政府爭取時間制定長遠政策。」
在加拿大(Canada)面對經濟逆風及人口結構轉變之際,Ilich 的建議為全國房屋政策辯論注入新角度,力求在投資與可負擔性之間取得平衡,並兼顧短期紓困與長期改革。
🔗 資料來源: https://dailyhive.com/vancouver/canada-foreign-buyers-return-rental-housing-proposal-townline-homes